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西藏大学学报》2009,(1):159-164
1 永不消失的白螺号——访藏学大师东噶·洛桑赤列先生…………………………………肖干田(1:1) 2“格萨尔王传”代表着古代藏族民间文化的最高成就——访著名藏族学者降边嘉措先生(之一)………………………………………其美多吉(2:1)  相似文献   

2.
青稞是西藏古老的农作物,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酉仓)"指青稞酒,是藏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也是藏族酒文化的重要源泉。文章对有关青稞酒的文献记载、文化内涵以及藏族酒歌的文化特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藏族和纳西族在历史上有悠久而密切的关系,纳西族《创世纪》中说藏族、纳西族、白族是三兄弟,藏族是老大,纳西族是老二,白族是老三。藏、纳两个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有长期的密切交往,也有因封建中央王朝的介入或两族统治者的利益冲突而引发的战事纠葛。两个民族在喜马拉雅边缘地区谱写了灿烂的历史篇章,写下了中国民族关系史上意义非凡的一页。如今藏学和纳西学成为举世关注的显学,由于历史上文化的相互渗透影响,苯教和东巴教的研究成为相互缺一不可的交叉学科,唐巴地区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教派的发展、茶马古道上的经济贸易史也…  相似文献   

4.
根敦群培和东噶·洛桑赤列是近现代国际藏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师级人物,他们有深厚的藏族传统文化功底,但不拘泥于传统思想的限定,用新思维史学观开创了现代藏学研究新天地,为我国藏族历史研究从传统经院式封闭史学跨越到现代人文科学化史学的探索做出了重要贡献。文章根据仲布·次仁多杰对根敦群培与东噶·洛桑赤列的相关研究,针对两位大师的生平与新思维史学观等问题进行了采访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西藏林芝地区藏族13项人类群体遗传学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西藏林芝地区492例(男183例,女309例)藏族中学生的13项人类群体遗传学指标.研究结果如下:(1)内眦褶、上眼睑皱褶、门齿类型、鼻梁类型和环食指长率在男女性别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2)林芝藏族有内眦褶、凸鼻梁、有耳垂、过伸型拇指和扁型指甲率在我国族群中居较低水平,有上眼睑皱褶、窄鼻孔、卷发和拇趾长率在我国族群中居较高水平,有铲型门齿、突型下颏、尖发际和环指长率在我国族群中居中等水平;(3)林芝藏族头面部9项指标彼此相关性较小,与手足相关的4项指标间无相关性.聚类分析表明,林芝地区藏族的13项遗传指标与北方族群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6.
藏传佛教普庆寺是新疆历史上建筑规模最大的寺院,由清代藏族著名爱国宗教人士一世察汗呼图克图(喇嘛噶若)所建。寺院原址位于天山北麓的库尔喀喇鸟苏(今新疆鸟苏市)境内的白杨沟。因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治学严谨、学经制度完整等特点,在历史上享有“第二西藏”、“第二拉萨”的美誉。文章运用民族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普庆寺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学经情况、建筑结构、主要节日、今昔宗教器物、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等方面展开探讨与研究,为学界和世人再现普庆寺昔日的文明与辉煌,开拓西域学和藏学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7.
藏传噶玛噶孜画派唐卡对汉地青绿山水技艺的吸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藏族传统三大绘画流派之一的噶玛噶孜画派唐卡中对汉地青绿山水技艺的吸纳为题,对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不同画师唐卡绘制中所呈现的对中原汉地青绿山水表现技艺的借鉴吸纳与融会发挥作了追索和研究,同时对其技艺作用、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也从多视角作了探讨。从而得出历经近500多个春秋的藏传噶玛噶孜画派,对周边地域和民族的多元文化以其智慧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吸纳性特征所建构的藏民族传统绘画风格特色,不仅对藏区东部的民族文化建设和传统美术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藏民族整体美术的繁荣昌盛也产生着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它从一个侧面充分体现了雪域藏民族文化博大的多元化凝聚力和精深的经典化高品位和生生不息的民族化传承性、融和性特质。  相似文献   

8.
<正> 蒙古族和藏族是我国古老的两个少数民族。他们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蒙古族和藏族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十三世纪初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上的各蒙古语族部落,建立强大的大蒙古汗国,号称成吉思汗以前,今大漠南北的一些蒙古语族部落和今藏族的某些部落之间已经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文化交流。这一情况我们从《蒙古秘史》《史集》等一些蒙古史籍中所记载的蒙古人的藏语人名中可以得到证实。在历史上,蒙古族和藏族的文化交流是多方面的。其中在宗教学、文学、语言学、医药学、建筑学等方面最引人注目。这里我首先从语言学的相互交流谈一谈蒙藏文化交流方面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现行的物理化学教平书中状态方程式一章的任务与内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及看法,据此观点来处理该章的内容,它应由以下部分组成;(1)状态方程式一章的任务是确定均相系统的自由度;(2)如何确定系统的组分数是应在本章解决的问题;(3)状态函数的全微分及与之相关的性质也可归入本章。  相似文献   

10.
通过跨文化的方法,对汉藏族大学生在字形相似性判断方面进行对比,结果发现:(1)藏族大学生对汉字对字形相似性判断平均评定等级数低于汉族大学生平均评定等级数;(2)在高频汉字对中,藏族男大学生对汉字对字形相似性判断平均评定等级数低于汉族及藏族女大学生平均评定等级数;(3)在低频汉字对中,藏族男大学生对汉字对字形相似性判断平均等级数低于汉族男大学生平均评定等级数,其他两两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例,探讨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方式对选拔藏族地区藏族公务员的相关公平性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从西北民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及藏语言文化学院大四学生中抽取来自西藏、青海、甘肃、四川的藏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各100名为被试,以2009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以下简称行测)为工具,对被试进行现场模拟测试.测试结束后,以自制调查表调查了被试对用该方式选拔公务员的态度及评价.结果:藏、汉大学生在试卷总分、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及资料分析部分的成绩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判断推理成绩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数量关系部分的成绩无显著差异.结论:①就〈行测〉内容而言,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社会生活环境及民情风俗;②就《行测》方式而言,藏族大学生认为不公平的人数比例高于汉族大学生;③藏族大学生对用〈行测〉方式选拔公务员持否定态度的人数比例高于汉族大学生;④有61%和46%的藏族大学生都认为,该考试方式最主要的不足是没有考虑民族差异和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2.
在云南怒江州最北端的贡山县及与之相邻的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是当代中国唯一的怒族与藏族杂居区。古代怒族与藏族在怒江流域迁徙,民族之间交往频繁。近代,在不同时期国家政权与地方权力交织的背景下,文献记载反映了怒江流域怒族与藏族关系的主要特征是藏族统治阶级对怒藏杂居区的统治,而隐藏在政治关系背后的是普通民众之间交往互动的逐渐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新政策的实施消除了怒藏民族之间历史上的不平等,形成了民族关系融合、多元文化共存共享局面。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初进高原(1周之内)的汉族与高原世居藏族的血常规18项指标及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研究低氧对机体代谢功能的影响,尤其是低氧对机体血液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指尖采血的方法,利用Sysmax的Poch100i型血液自动分析仪(日本产)进行血常规18项指标的检测;使用水银血压测量仪进行静息状态下右上肢肱动脉血压的测定;测定静息状态下的心率;使用NP-40型血氧饱和度测定仪(日本)检测血氧饱和度。采集的数据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①进藏1周之内的汉族,其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血红蛋白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白细胞计数均小于世居高原的藏族(P〈0.05),而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与世居高原的藏族无差别(P〉0.05);②进藏1周之内的汉族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高于世居高原的藏族(P〈0.05),而血氧饱和度却低于世居高原的藏族(P〈0.05);结论:进藏1周之内的汉族在红细胞系统指标(HGB、HCT、MCH、MCHC)及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与世居高原的藏族青年存在明显差异。应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阐明汉族在高原习服过程中上述指标的变化程度和变化规律,为更好地了解高原习服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如果您仔细观察,便不难发现,伟大的中国文化之所以如此灿烂辉煌,正是因为它是在几千年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由生活在这个版图之内的多姿多彩的众多民族共同创造的缘故。而在这其中,藏族,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重要成员,在构筑世界东方这一伟大文明的历史过程中,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的。这一点,除去史书有记载之外,至今,散布在祖国各地的藏族文物古迹,也是一个有力的证明。一、首都北京的藏族文物古迹别看我国的藏族同胞居住在遥远的西南边陲,可首都北京,作为几朝古都,却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藏族文物古迹,使不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居住在西藏不同海拔地区世居藏族儿童之间的血红蛋白含量,研究血红蛋白含量与高原海拔高度的关系。方法:对居住在海拔3700米(拉萨)的406名9—10岁藏族儿童和444名居住在海拔4300米(定日)的相同年龄段藏族儿童进行横向比较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测量血红蛋白含量及人体基本数据测量,所得数据用SPSS14.0软件系统分析。结论:居住在海拔4300米的定日藏族儿童的血红蛋白含量14.0(13.9—14.1)g/dl明显低于(P〈0.05)居住在海拔3700米的拉萨藏族儿童的血红蛋白含量14.6(14.5—14.7)g/dl。  相似文献   

16.
吐蕃时期翻译的印度英雄史诗《罗摩衍那》在藏族传统文献中频繁出现.文章搜集了藏族传统文献中有关罗摩故事的记载,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评析,并阐释史诗的藏文文献价值和题材的典型效果,以及该命题在藏族传统文学研究和印藏文化史研究中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调解是藏区处理民间纠纷的传统主导方式,其模式、方法在藏族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暴露出了整体性与针对性缺失等问题,调解的高调与低效的反差现象已较为明显,尤其是对于新型民间纠纷的处理。美国哲学家肯·威尔伯的整合理论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价值的视角。文章借鉴整合理论中的“象限”与“层次(阶段)”概念分析探讨了藏族新型民间纠纷的调解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18.
藏族民间舞蹈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娱乐、崇拜和祭祀,舞蹈如同体育具有娱人和自娱的性质。藏族舞蹈是反映藏民族的审美意识、体育意识的一种本能的表现。从西藏各地发现的岩画、寺院壁画和史料中记载的舞蹈,证实了吐蕃从史前期到清朝时期的舞蹈活动是民族传统体育产生的源头。  相似文献   

19.
王联英 《科技资讯》2014,(26):209-210
震后玉树藏族民间文化的传承是我们在重建过程中需要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在分析震后玉树藏族民间文化传承所处的一般环境(PEST)的基础上,探讨文化传承的渠道,找出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20.
藏族青少年自我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SS)对全区青少年进行调查研究,探讨西藏自治区藏族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发展的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藏族青少年自我意识水平处于正常范围;男生的总分高于女生,存在显著差异(p〈0.001);城乡青少年自我意识没有显著差异;单亲家庭与非单亲家庭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发展存在差异;在总分上,高一阶段的青少年比中专阶段的青少年得分高,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藏族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发展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探索藏族青少年人格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