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丹 《科技信息》2008,(36):226-226
《乐记》、《乐论》是中国传统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代表作,在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礼乐教化”的认识上具有经典意义。《乐记》作为古代音乐理论专著,总结了孔门有关音乐艺术的理论,荀子作《乐论》而形成极完整成熟的儒家音乐思想体系,这两部作为中国古代所留下的经典,在音乐美学方面具有相当高的研究价值。本文试从《乐记》、《乐论》心、物、情的音乐审美、礼乐教化两个方面探索先秦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
王莉楠 《科技信息》2012,(5):292-292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乐论《乐记》就已经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的看法,并描述了音乐是以怎样不同的声音来表达出哀心、乐心、喜心、怒心、敬心、爱心等六种不同的心情。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斯多德就把音乐与人的感情生活联系起来,认为音乐能表现出愤怒和温和,勇敢和节制以及一切相互对立的品质和其他的性情。音乐中表现的感情不仅是类型化的喜怒哀乐,而且也是具有个性化的喜怒哀乐,它们渗透着作曲家的个性并于特定的人物形象和生活情景相关。  相似文献   

3.
金人的音乐建构及礼乐倾向是中国古代乐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音乐制度及用乐实践而言,立国之初便进行大肆的文化移植,礼乐制度成熟之后则努力掩盖宋之影响并凸显民族音乐的主体地位;就金朝乐论而言,金人则更多以乐表现真情实感,重视乐之"兴",在美学层面尚"淡"求"真"。宋、金乐论思想是两个并行的体系,制度层面的沿袭并未形成理论层面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4.
人类学的历史也是一部人类学家在具体的历史和社会中的思考和探索史,他们在其中形成问题,并运用各种思想资源来试图做出自己的解答,而这也正是种种理论得以生成的过程。因此,了解人类学的理论史有必要以思想史的高度从纵向把握人类学理论史的变迁过程,以社会史的宽度从横向把握人类学及人类学理论与其所处社会及社会运动的互动关系。这本由文化人类学博士黄剑波编著的《人类学理论史》,兼顾人类学理论  相似文献   

5.
信息     
英国人类学家凯.米尔顿的《环境决定论与文化理论》(中译本)在中国出版英国人类学家凯.米尔顿的《环境决定论与文化理论——对环境话语中的人类学角色的探讨》作为中国民族出版社国外人类学名著译丛的一种,其中译本2007年8月在该社出版。本书通过人类学的方法,检视了人类文化与人类生态学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文化理论与其他社会科学公认的理论在环境问题研究上的分歧。通过论述社会-文化人类学对全球环境辩论所做的突出贡献,表明对文化的理解有助于我们从地方社会和当代全球范围两个层面认识和解释环境问题,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作为一种当代…  相似文献   

6.
《文学人类学教程》的意义大大地超出了教材的范畴,是一部奠定文学人类学学科基础的著作;《文学人类学教程》最突出的创新和主要建树,就是文学人类学新研究范式的建构。百年来,虽然有不少近现代学者探索文化人类学方法的文学研究,但是明确作为一种整体新研究范式的提出,确实是由叶舒宪完成并由《文学人类学教程》集中体现出来的。对什么是"文学"本体论的反思和建构,是继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后最重要的文学思想。从对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的继承到"四重证据法"的提出,叶舒宪以他倡导的新兴交叉学科——文学人类学,完成了一种对国学传统方法的现代衔接与更新。从这些角度看,《文学人类学教程》无疑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相似文献   

7.
刺树信仰及其所形成的仪式,是中越边境金平县境内太平村哈尼人文化的重要特征。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人类学仪式的理论,从挂刺与生育习俗、挂刺与"治疗"、挂刺背后的文化归属三个方面作了文化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类学学派及其生成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不可避免地形成地方性知识和地方性经验,地方性的民族志经验与建构普世性的理论范式之间的张力是大多数非西方人类学学科或者学派都面临的问题.《乡村人类学》一书正致力于这种普遍性的理论范式的梳理和建构,从而使得中国的乡村人类学不至于沦落为以西方为主位的人类学的一种补充形式.可以说,乡村人类学所试图建构的是一种非西方的理论范式,从而将中国经验,认知体系以及话语体系纳入一个理论框架内.在乡村这一区域所进行的研究以及获得的地方性民族志经验表明,文化价值体系不能脱离社会实践语境,地方性知识应该也必须构成经验的反思的基础和前提,具有这一文化自觉意识的乡村人类学才不至于沦为西学的一种补充形式.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著作中直接提到"文化"一词的地方并不很多,但是留下了丰富的文化思想。在马克思的时代,文化概念正在走向独立自足的过程中:一方面,前面有从康德、赫尔德到黑格尔开始创建的文化哲学,日益偏向从精神层面来阐释文化;另一方面,19世纪人类学把它看作人类社会发展特定阶段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总体特征,而与文明互释。马克思言及文化多在后一人类学意义上使用该词,反之对只注重精神世界的"文化史"颇有微词。文化以它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内涵,本身也是社会存在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化是上层建筑,同样也是基础结构,这应是马克思文化思想留给我们最意味深长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音乐人类学认为,音乐反映着文化价值,而且音乐也能引导改变文化方向的行动。音乐人类学学科建立以来,一直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音乐进行研究,把一切音乐活动都看成是其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1.
历史人类学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由徐杰舜教授主编的《雪球 :汉民族的人类学分析》即是应用历史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汉族历史和文化的创新之作 ,从学术上来说 ,《雪球》在对汉民族作人类学分析时 ,既强调汉民族文化的历史向度 ,也用人类学理论对汉族文化作了详细的分析 ,它既是历史学的 ,又是人类学的。《雪球》一书的出版 ,标志着历史人类学在中国有了良好的开端 ,扩大了人类学理论在历史学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傅涓涓 《科技信息》2010,(36):274-275
中国是音乐治疗最古老的发源地之一。据说在古代,真正高明的中医不用针灸或中药,而是用音乐,一曲终了,病退人安。翻开传统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就会发现,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代中国医者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书中的"五音疗法"提出"宫音悠扬谐和,旺盛食欲;商音铿锵肃劲,使人安宁;角音调畅平和,善消忧郁;徵音抑扬咏越,抖擞精神;羽音柔和透彻,发人遐想,启迪心灵",音乐治疗的研究也离不开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理论。因此,本文就五行音乐的疗法研究提出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前巴文化研究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关于“巴”的早期历史状况和文化形成,至今没有清晰的面貌,《山海经》、《汉书》及《华阳国志》等中所载亦难嫠清各时期之全貌.而巴文化研究首先要解决巴文化是什么,与其它族群文化的关系,其特征形成及原因等诸问题.这些问题的解释只有立足考古学成果为依据,并以文化人类学的视野,才可能达到合理而科学的系统阐释.  相似文献   

14.
《野性的思维》是一本有关理论人类学和哲学的专著。作者克劳德·列维一斯特劳斯是法国当代著名文化人类学家,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列维·斯特劳斯的主要著作有《印第安人纳姆比克瓦拉族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神话的结构研究》、《野性的思维》、《结构人类学》等等。列维·斯特劳斯对人类的思维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长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现代人对健康概念的理解在"换代升级",认为健康是由生理到心理,并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以及人格道德等相关因素的和谐统一。本文运用全新的视角论述了《乐记》这部音乐心理学专著的重要理论思想和音乐本质,由此来探讨《乐记》对现代音乐疗法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人类学的"江河"包含着"长时段"、多层次的人类生产活动与文化创造,也是观照中国地方社会与文化传统的尚佳范式。文章在珠江水系—百越古道的整体性背景上,以"水""域""人""家"为文化结构维度,对右江流域的历史文化进行考察,分析探讨了右江流域文化的地方性、走廊性、交融性和共生性。右江的江河水系联通了"水"—"域"—"人"—"家"的文化生发脉络,生动诠释了"江河文化"作为"家园遗产"的内涵与价值。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一文,在文化相对主义,传统与濡化、文化涵化、文化比较等方面透露出人类学方法论的真谛。毛泽东著作同样是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学术源泉  相似文献   

18.
女性人类学的文化与社会建构及其后现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女性人类学的成长历程、方法内容与争论的课题及成果。涉及女性及女性主义与人类学的关系 ,女性主义理论与人类学理论的勾连 ,女性人类学研究方法与主要论题。主要包括 :社会性别的文化内涵及分析模式 ,女性人类学对女性地位和权利的界定 ,后现代女性人类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卷首语     
2005年7月,台湾东华大学族群关系与文化研究所前任所长乔健教授荣誉退休。东华大学为感谢乔先生的重要贡献,并祝贺他70大寿,专门举办了“族群与社会学术研讨会”,两岸人类学与少数民族研究的专家、学者云集一堂,为研讨会提供了诸多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本刊承蒙乔先生数十年来的关照和扶持,特在“族群人类学”主打栏目中,推出李亦园的《乔健:族群与社会研究的先驱》,回顾了乔先生作为国内族群与社会文化研究的先驱和领航者所走过的学术历程和所作出的主要贡献;吴天泰、姜明义的《原住民自助文化研究的时代意义:东华大学族群所的文化实践》,对…  相似文献   

20.
人类学是一门多学科、跨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它以人类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研究为对象,以探讨人类历史文化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为目的,运用跨文化(Intercultural)之历史深度描述方法界定历史人类学,具有重要的实践理论意义。跨文化(Intercultural)是指文化的“内在性”、“涵化性”和“互动性”,即通过跨族群文化互动构建历史人类学理论,它与历史认识论、方法论和本体论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根据历史民族志和历史人类学的学科特点,跨文化理论方法已经成为研究历史人类学的主要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