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复杂,以"种植学说"被广泛接受。病理变化为异位内膜周期性出血及其周围组织纤维化。临床表现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生长、浸润、出血,可形成结节及包块,引起疼痛和不育等。腹腔镜检查是诊断内异症的金标准,诊断的依据主要基于腹腔镜下病灶的形态。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十分棘手,除根治性手术外几无治愈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应用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的疗效及副反应.结果: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在带器期间痛经缓解率100%;月经量明显减少(P<0.05);CA125值明显降低且降至正常范围,以后维持在较低水平(P<0.01);子宫体积亦减小,但元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以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对无生育要求的妇女是安全的和有效的,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芳香化酶P450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关系及米非司酮治疗内异症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组(未建立模型组)、对照组及米非司酮药物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异位内膜中芳香化酶(P450arom)的表达。结果健康大鼠子宫内膜中无P450arom的表达,内异症模型鼠在位、异位内膜中均出现P450arom的异常表达;米非司酮药物治疗组异位内膜中P450arom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异位内膜(P〈0.01)。结论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中存在P450arom的异常表达,米非司酮治疗内异症的机制可能与抑制异位内膜中P450arom的表达。减少异位内膜局部雌激素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病理特点及发病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将子宫内膜异位症分为:(1)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2)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3)混合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1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进行雌、孕激素受体的测定.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为慢性盆腔疼痛、痛经和不孕;连续切片证实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来源于内膜基底层的腺体和间质.雌激素受体(ER)在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9%(39/44)和80%(45/56);孕激素受体(PR)在在位和异位内膜的阳性率分别为77%(34/44)和86%(48/56);两者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但也具有种植、转移等肿瘤组织的特点.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来源于内膜基底层的腺体和间质.ER、PR在异位症的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中均有较高的阳性表达,表明其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过程,对其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总结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这类病变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率。观察121例子宫内膜异位疾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术前术后诊断对比。子宫内膜异位疾病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为子宫肌层,占52.9%(64/121),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月经异常(包括合并痛经),占63.2%(76/121),临床诊断符合率仅为21.3%(25/121)。子宫内膜异位疾病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此疾病术前术后诊断的吻合率较低,确诊需术后病理检查。临床应提高对本病的重视,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必要的盆腔检查,进行综合判断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在位和异位内膜的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丹那唑对IL-6水平的影响,探讨IL-6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 中的作用。方法:参照Jones方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子宫内膜IL-6水平。结果:模型组异位内膜的IL-6水平比在位内膜显著降低,而丹那唑治疗组在位和异位内膜的IL-6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的在位和异位内膜。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的生长与IL-6水平的降低有关,丹那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理可能部分地通过升高内膜组织IL-6水平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探讨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选取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59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月经恢复时间、排卵恢复时间、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及半年内疾病复发情况。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月经恢复时间、排卵恢复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采用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效果显著,快速恢复患者的月经及排卵时间,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生长于子宫腔以外的位置而引起的病变。异位的部位较多,常见于盆腔内,也有盆腔外,宫骶韧带和卵巢是好发部位。其主要变化是异位的内膜有周期性的出血及其周围组织纤维化,故形成粘连的疤痕或硬结、包块,其细胞是良性的。由于有较移、种植、浸润、出血和纤维化等导至广泛损害。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及预防以及局麻下行病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78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8例病人均在局麻下行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术,术后口服孕三烯酮治疗3~6个月,术后随访10~24个月,全部患者症状完全消失,无1例复发.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明确后,累及腹壁筋膜及以上的异位症病灶可在局麻下彻底切除,安全可行.术后用药3~6个可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PTEN、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和GH(humangrowthhormone)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和异位恶变内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EMs恶变机理及特点。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查PTEN、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生长激素(GH)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异位及异位恶变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TEN在24例在位、异位和异位恶变内膜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6.67%(16/24)、37.50%(9/24)和20.00%(1/5),异位和异位恶变内膜中的阳性率远低于在位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异位、异位恶变内膜间的阳性率差别不大,说明两者的生物学特点相似;GH在在位、异位和异位恶变内膜的阳性率分别为87.18%(102/117)、85.38%(111/130)和80.00%(4/5);EGFR在在位、异位和异位恶变内膜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4.70%(64/117)、89.23%(116/130)和80.00%(4/5),异位和异位恶变内膜的阳性率均高于在位内膜。GH、EGFR在异位和异位恶变内膜中的阳性率接近。因此,提出不典型EMs(atypical endometriosis,aEM)和EMs恶性变的诊断标准。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拥有肿瘤组织的局部浸润、远处转移等生物学特点,容易恶变。GH、EGFR和PTE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及恶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TEN表达水平的下降和缺失,同时伴有EGFR、GH的高表达可被视为内异症恶性转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