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3D立体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亮 《科技信息》2011,(8):I0206-I0206
本文首先介绍了3D立体成像技术的起源、发展以及成像原理,然后着重研究了3D立体成像在眼镜式和裸眼式技术中的几种主要技术,指出了3D立体成像技术的缺陷,最后分析了3D立体成像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赖明珠  李剑  刘玉斌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1):12934-12941
针对基于双目相机的裸眼3D显示的实时性和真实性问题,研究高精度、高效的双目立体匹配算法来获取高质量的深度信息。采用半全局立体匹配算法获取初步的视差估计量,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一致性检验、中值滤波、多层次均值滤波和视差绘制方法的组合优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视差优化方法能够使视差的均方根误差下降40%左右、像素错误匹配比率下降20%以上,从而获取高精度的深度信息,为裸眼3D的虚拟视点实时精确绘制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前3D视频内容不足是制约3D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自动2D-to-3D视频系统可以快速且低成本地将二维图像转换成双目立体图像,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自动2D-to-3D视频系统分为图像分割、深度信息提取、深度的融合与分配、立体图像生成等多个部分,本文对自动2D-to-3D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原理与主要算法进行了介绍与分析,最后,还介绍了自动2D-to-3D系统生成的图像客观评价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4.
何江 《科技信息》2012,(21):52-53
立体3D显示技术在目前的应用前景广泛,其中裸眼3D显示技术由于不需要观看者佩戴任何辅助设备,能给观看者(尤其是幼儿及佩戴近视眼镜的人群)带来较大的方便。本文首先分析了几种主要的裸眼3D显示技术的原理,阐述了其具体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将这些技术进行比较,使其特点体现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结合现在流行的动画制作工具——— 3DStudiomax ,以制作产品功能介绍为例 ,详细说明了 3D动画的制作流程。简要说明核心过程涉及到的 3D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基于移动机器人双目视觉井下环境三维重建中关键的空间点的重建问题,采用模拟数据实验方法和实际双目系统采集的实际场景图像数据的实验方法,研究了平行双目视觉系统的成像规律,提出了对双目视觉系统采集的图像对进行平行极线约束的校正方法以及由两幅图像对应点计算图像上的像点所表示的场景空间点的空间坐标,从而实现空间点的重建。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井下巷道的视觉测量、三维数据获取以及井下巷道环境的三维重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慧英 《广东科技》2010,19(13):116-116
<正>3D技术已在电影《阿凡达》的普及教育下,广为市民熟知了。不过,能够在家里就轻松享受到3D特效还是很具吸引力的。尤其是对于运动迷来说,一场酣快淋漓的羽毛球赛、足球赛能在家里贴身上演,确实令人心动。  相似文献   

8.
主要研究基于双目立体视觉重建三维模型的孔洞填充方案。在重建三维模型过程中,视差图出现的孔洞造成重建模型的深度信息缺失和不连续现象。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使用双边滤波器、中值滤波器和形态学处理三者融合的方案。实验结果证明,融合方案有效地实现孔洞填充,进一步解决三维模型深度信息不连续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3D立体显示技术的现况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D立体显示器利用人类双眼视差以及移动视差的特性,分别提供给双眼不同影像,经大脑合成后形成立体感影像。立体显示技术分为戴眼镜式和裸眼式,在戴眼镜式中,着重比较快门眼镜式和偏光眼镜式;在裸眼式中,着重介绍柱状透镜式、视差遮屏式以及方向性背光源式,本文就其原理和各种技术的优缺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陈曦  李国春  王磊  黄昌正  程海林  郝志锋 《广东科技》2014,(Z1):159-160,142
主要研究基于双目立体视觉重建三维模型的孔洞填充方案。在重建三维模型过程中,视差图出现的孔洞造成重建模型的深度信息缺失和不连续现象。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使用双边滤波器、中值滤波器和形态学处理三者融合的方案。实验结果证明,融合方案有效地实现孔洞填充,进一步解决三维模型深度信息不连续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介绍真三维显示模型,解释了基于可视体素的显示技术.针对LED真三维显示分辨率较低的问题,采用光投影阵列的真三维显示方案,结合真三维显示固有的连续图像的特性,研究了真三维编解码算法,建立了基于光线追踪的几何校正模型.实验证明,该方法可构建实用的高分辨率真三维显示器,同时能够展示准确的物体.  相似文献   

12.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建模精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建筑三维模型重建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以某优秀历史建筑为例,分别对其进行全站仪CAD建模与地面三维激光扫描建模.首先阐述了两种建模方式的流程,并对不同建模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两者各自的优缺点;然后通过对两种建模方法得到模型的点位误差、几何体误差、整体模型中误差等不同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地面激光扫描仪应用于大型建筑建模中能达到的精度,以及适应的场合.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CAD建模方法,扫描建模方法具有快速、高效,模型精度较高等优点,并保留了建筑物细部特征,但其后期数据处理自动化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常见的3D显示技术的基本原理,对各种3D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阐述,对3D显示技术目前的普及状况和应用领域作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4.
戴正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5,37(2):174-179,186
分析汇聚面与舒适性的关联性是研究汇聚面对3D影像观影舒适性影响的基础,通过从摄像机汇聚面参数、影像创作中的视觉语言的表现方式、3D影像的观看条件这3方面发现汇聚面对观影舒适性所产生的影响,整理汇聚面与感知深度、视差距离值、物镜间距等之间的关联依据,总结出在拍摄、非线性编辑、放映这3个环节中,汇聚面参数调整的规律和方法.通过实验获取汇聚面参数调整的有效数据范围,为制作出具有观看舒适性的3D影像作品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3D电视是主要的发展趋势之一。随着3D内容和频道的增多,3D电视用户逐渐增多。3D电视能够增强用户的立体感知,但是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了解用户的3D体验及其影响机制,不但能够帮助提高用户体验,减少观看时的不适感,也能用于指导3D电视内容的制作与播放,从而促进3D电视产业的良性发展。本文分析了影响3D电视观看体验的原理和因素,提出了一个多维度的3D电视体验模型,介绍了国外3D电视用户体验的评价方法和实验研究。最后,提出了将来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将为我国3D电视用户体验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铁路线路三维整体模型构建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构建三维地形及线路整体模型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的特点是在拼合地表曲面和线路表面时采用了分治算法 ,且可将面与面的求交计算简化为线段间的求交计算 ,故计算工作量较少且速度快 .在此基础上 ,通过集成AutoCAD及 3DS即可达到对铁路线路进行三维造型的目的 .实际应用表明 ,利用本文所提方法构建的铁路线路三维整体模型制作的图片可以形象生动逼真地预示铁路建成后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三维空间位置定位算法的性能和准确性,提出了以3个基站定位原理为基础的基于几何约束关系的ML模型.通过设计基站位置、到达时间(time of arrival,TOA)数值、手持终端位置之间的几何关系,估计得到手持终端的全部可能位置,通过最大似然算法,以最大可能的估计值确定为定位结果.经过仿真计算验证了算法能有效抑制非视距环境(non-line of Sight,NLOS)误差和测量误差,并且能够得到最佳估计值,具有计算量小、精度高等优点.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在各类室内定位系统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现有的道路三维建模方法只能实现道路模型与地形模型在外观上的整合,其内部关系是完全割裂的.深入研究了一种建立道路三维整体模型的方法.首先将设计点(特征线)与地形点(特征线)整合,形成原始点(特征线)集合.针对原始点集采用逐点插入算法进行Delaunay三角剖分,再依据约束边将初始三角网调整为约束Delaunay三角网,由此得到外观与内部拓扑关系均为整体的道路三维模型.实践表明,该方法具有整体性好、网形优、速度快的优点.图6,参11.  相似文献   

19.
着装温度舒适性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这里讨论环境的噪音对着装温度舒适性是否存在影响,以及计算人体着装温度舒适性主观评价和客观生理量在噪音环境中的变化量。在人工气候箱内设计噪音环境,运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受试者在不同噪音分贝条件下的温度舒适性和整体舒适感的变化进行评价。通过实验结果分析认为在噪音环境中着装温度舒适性主观评价值和人体生理量会产生变化,并且得出变化值为以后在噪音环境中测量着装温度舒适性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传统方式建立的网站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基于互联网的三维虚拟场景的应用不断涌现。本文基于最新的第二代网络立体设计语言X3D,结合Web3D开发工具及强大的建模工具3dsmax,设计了一套完善的开发三维虚拟城市网站的解决方案,应用该方案能够快速制作出产品级的三维网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