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是国内外关注的重要问题.修复河道近自然程度综合定量评价,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以镇江古运河京口闸—迎江桥段生态河道建设为例,以多自然河道理念为指导,建立反映河道生态系统特征、生态系统功能、社会环境效应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流域内与古运河结构、功能相似的自然河流为基准,建立评价标准集.以生态化改造后的古运河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GEM-AHP综合算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评价自然贴近度.采用的研究方法,对于生态修复、重建后的城市河道评价,具有普遍适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城市堤防的规划设计不仅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一项关系生态环境的工程。本文通过生态护坡技术在小凌河汇流口堤防的应用实例,阐述了生态护坡砖的结构要素和施工方法,并与传统河道护坡方式进行比较,得出此护坡方式既满足防洪的要求,又在景观、生态等综合效果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边坡水土保持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期以来,河道边坡防护主要关注边坡稳定性和行洪、排涝功能,较少考虑硬质化护坡对河道生态系统产生的巨大负面影响,以及人们对城镇水系景观美化的需求。笔者在分析河道边坡发生土壤侵蚀成因及剖析生态护坡技术概念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河道生态护坡的模式、生态`护坡设计的原则及目前主要的生态护坡材料与方法,并探讨了对不同生态功能需求的河道,应采用不同的生态护坡技术进行边坡防护,以达到既满足河道边坡防护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又能发挥河道边坡作为河流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功能所起到的保持水土、净化水体等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逐渐被人们所接纳,社会各界对于生态环境也有了相应的重视。为此,该文通过对当前城市河道当中的护坡进行分析,以提高生态护坡技术在城市河道整治中的利用率,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传统的混凝土护坡结构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为更好地保护和发挥河道的生态功能,并为城市注入自然美景,加速人居环境的良性循环,生态护坡在整治城市河道中已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5.
城市河道集生态、景观等多重属性于一身,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生态护坡不仅是河道景观设计的重要部分,也是建构水陆交界生态系统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以城市河道为研究对象,根据合肥地区的实际情况,阐述了生态护坡立体绿化的概念和结构;提出了植物选择的基本原则、参考植物种类和配置模式;最后提出了维护管理的重点,旨在为城市河道建设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6.
以城市化区域典型生态防洪策略为研究对象,利用MIKE11建立研究区模型,分析传统城市护岸及生态护岸的防洪效果,并将人工湿地与城市生态河道相结合,研究人工湿地不同面积和布设位置的减灾效果.结果表明,将传统硬质护坡改为植被护坡,提高了河道的生态性,但不利于河道的行洪排涝;将人工湿地布设于河道上后,河道最高水位下降,有利于河道的防洪减灾;将人工湿地布设于河道下游时防洪效果最显著,既满足了河道的生态需求,也保障了河道的行洪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环境意识的普遍增强,人们越来越重视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与发展。在城市河道整治工程中,广泛采用生态护坡技术,探讨了生态护坡的特点、机理,对护坡方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李建萍  赵欣 《科技资讯》2012,(32):112-112
传统的城区河道护坡设计往往从河道岸坡的稳定性方面去考虑,仅满足了防洪排涝的功能,却忽略了其对环境及生态的影响。但随着国家在环境保护上的逐渐重视,河道生态护坡技术正在被逐步推广。相对于传统河道护坡技术,生态河道护坡技术不仅能对边坡进行加固防护,而且还具有净化水质,为城区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等突出优点。  相似文献   

9.
赵经龙 《科技资讯》2010,(34):30-31
论文重点提出了城市河道生态系统恶化的现状,借鉴国内外河道整治的经验,吸收其优秀的理轮,优化、组合河道整治中的各项技术,建立了包括河道断面的整治、河床的处置、护坡改造工程景观设计等相关技术,以建立生态可持续性发展的城市河道,为生态水工学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建设生态型河道的要求和特征,阐述了生态型河道建设的必然性,介绍了三雏植被网护坡和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在南京市河道整治中的应用.分析了这两种生态护坡技术的质量控制要点及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前沿分支”的观点研究了圈幂补图的树宽,首先确定了它的树宽下界,又给出了达到此下界的标号,从而得到了它的树宽表达式。  相似文献   

14.
报告鸡法氏囊病的流行状况,主要症状,剖检情况及诊断,提出了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6.
文学发展的动力之一在于创新。在接受美学诞生之前,学者们往往从作家的角度讨论文学创新问题。本文用接受美学的理论探讨文学创新的问题。笔者将文学创新的标准与读者接受相结合,就创新的三个方式与期待视野的方法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读者期待视野的提高是作家作品创新的主要依据,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应该充分考虑读者的接受才能做到创新。  相似文献   

17.
许多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都预言,真空是未来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时代人们曾讨论过"真空"是否存在的问题.当时的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以帕斯卡为代表,认为真空存在,另一派以笛卡尔为代表,认为真空不存在,最后实验证明"真空存在派"正确.现代研究表明,真空并非一无所有,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排除了真空物质后的空间",即"真空的真空"是否存在.本文探讨了与"真真空"有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观测实验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最终解答"真真空"的存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给出了一维非自治时滞系统点态退化的一个例子,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与不同文明时期相适应的人-自观念。从"天人合一"到"人定胜天"再到"和谐共生",这是人-自观念演进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过程,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包含着不同程度的合理的因素,我们必须对它们进行具体的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