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载人航天技术是指有人(航天员)参与的、对空间(包括地球以外的天体)进行探索以及利用空间特有环境进行科学研究、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综合工程。一、载人航天技术的内容及意义1.载人航天技术的内容载人航天的内容主要通过载人航天系统体现出来。目前的载人航天系统主要包括载人飞船航天系统、航天飞机航天系统和载人空间站航天系统, 其中载人空间站航天系统是规模最大、天地一体化的载人航天系统。它包括三大部分。轨道基础设施由在低轨道上运行的载人空间站、无人轨道平台及在高轨道上运行的数据中继卫星、定位卫星等组成。地面基础设施由指挥控制中心、跟踪通信网、发射中心、着陆场、航天员选拔训练中心及有效载荷中心等组成。  相似文献   

2.
载人航天技术是指有人(航天员)参与的、对空间(包括地球以外的天体)进行探索以及利用空间特有环境进行科学研究、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综合工程。一、载人航天技术的内容及意义1.载人航天技术的内容载人航天的内容主要通过载人航天系统体现出来。目前的载人航天系统主要包括载人飞船航天系统、航天飞机航天系统和载人空间站航天系统 ,其中载人空间站航天系统是规模最大、天地一体化的载人航天系统。它包括三大部分。轨道基础设施由在低轨道上运行的载人空间站、无人轨道平台及在高轨道上运行的数据中继卫星、定位卫星等组成。地面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卫星遥感技术已经成为现代获取地理空间信息数据的主要手段。近年来,我国发射了一系列的高分辨率遥感卫星,高分二号、天绘一号、资源三号等,如何快速处理卫星遥感数据、加强卫星遥感数据应用研究,对于提高卫星遥感技术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宇航学会和国际宇航科学院将于2008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在上海市联合召开"第三届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会议主题为应用卫星与卫星应用。会议旨在交流和讨论如何利用卫星技术促进经济发展并服务于人类,同时为广大的航天科技人员搭建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大会主要议题如下。1)通信卫星的应用:卫星通信的现状与发展,卫星固定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卫星广播电视数字化,卫星电视与无线电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航天技术是20世纪发展最快的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之一,运载火箭技术代表了人类进入宇宙空间的能力。它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开发空间资源、构筑空间产业的基础。航天运载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高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先进的航天运载技术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现代航天工业都把运载技术做为优先和重点进行发展。80年代以来,随着卫星应用的发展、星际科学探测的增多、永久空间站的建立和军事航天需求等,对运载火箭任务需求大大增加,并形成了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衡量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6.
<正>南京理工大学一群"90后"自主研制的卫星"南理工一号",日前已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从太空发回数据。该"造星"团队包括硕士生、博士生、教师,平均年龄为23岁,他们发明的卫星仅重2.2千克,却可对海洋、大气、飞行物等实施监测。(来源:凤凰新闻2015年10月2日)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在2015年的最后一次航天发射中,成功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高分四号遥感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此前发射的高分系列遥感卫星以高分辨率备受外界关注,不过这次发射的高分四号却有些与众不同,创造了多个国际和国内的"第一"。高分四号有些"与众不同"据国防科工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主任(高分专项总设计师兼副总指挥)童旭东介绍,与之前发射的高分一号、高分二号等低轨遥感卫星不同,高分四号  相似文献   

8.
为了充分了解全球碳循环过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并对CO_2排放状况提供数据支撑,扩大我国在国际气候变化方面的话语权,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支持开展了"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与应用示范"项目的研究,卫星搭载了高光谱与高空间分辨率CO_2探测仪(以下简称CO_2探测仪)与云与气溶胶探测仪(以下简称CAPI探测仪),它们的监测数据将用于精确反演全球大气CO_2含量,为全球大气环境变化、温室气体探测、光化学过程、气候变迁等方面的研究与业务的需求发展提供技术依据。CO_2探测仪作为我国首台温室气体遥感监测仪器,研制难度极大,亟需通过航空校飞试验完善载荷发射前的试验环,对载荷功能和性能进行有效评估,以进一步降低卫星发射后的运行风险。此外通过航空校飞获取的对地观测数据还将为CO_2浓度反演算法的开发与验证提供较为理想的模拟数据集,对卫星发射前数据应用技术体系的贯通和卫星发射后的航空伴飞验证具有极大助益,同时为我国机载温室气体探测积累了宝贵前期经验。课题利用我国正在研制的碳卫星载荷,CO_2探测仪和CAPI探测仪,通过适应性改造,搭载在航空飞行平台上进行2个试验区的航空校飞综合试验及其地基同步综合观测试验,验证CO_2探测仪载荷对CO_2探测的功能及部分性能指标;同时为大气CO_2浓度反演算法提供试验数据,并综合地基观测等手段对校飞反演数据进行精度检验,为卫星发射后尽快发挥效益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1980年出生在山东。2008年获得五院飞行器设计专业博士学位,现为"天宫一号"总体主管设计师。与邵立民、柳宁、苟仲秋一起加盟载人航天队伍的张永,与他们还有些不同因他的力学专业硕士学位和空间碎片防护专业博士学位都是在中国航天科技集  相似文献   

10.
我国首颗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于2008年4月25日23时3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天链一号01星"的发射成功,填补了我国卫星领域的又一空白,标志我国航天应急和管理能力又有新进步.引起了国外媒体的高度重视,美国军方更是尤为关注.那么什么是中继卫星和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呢,它到底对一个国家的安全战略又有什么重大影响呢?  相似文献   

11.
<正>1研究背景及意义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地球重力场模型的确定历来是大地测量学及相关地球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它在大地水准面精化、全球高程基准统一、全球气候变化、军事航天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宁津生和罗志才,2000;许厚泽等,2012;Rummel et al,2002;李建成等,2003)。重力探测方式经历了从传统的地面重力测量、航空重力测量、地面跟踪卫星轨道摄动、卫星测高一直到目前的卫星重力测量。本世纪发射成功的专用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首创设计的"可重复使用返回式空间环境利用卫星"亮相,将填补国际无人多次使用返回技术的空白。往返天地15次",车况"依然良好五院总体部设计师刘欣介绍,科研人员以最大化无损回收理念为核心,对"卫星班车"系统的分布配置、材料器件寿命、着陆方式等进行了巧妙设计。一方面确保"乘客"毫发无损;同时确保"班车"能在往返天地15次后,"车况"依然良好,仍处于可运行状态。专门对付"不可能完成的实验"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的建立中国科学院遥感卫星地面站是根据中美科技合作协议,由中国科学院负责引进的重大技术项目,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完整的卫星遥感地面技术系统。自1986年12月建成运行以来,卫星地面站已向全国300多个部门提供了上万件卫星遥感信息资料,在国土利用、资源环境的监测与开发、自然灾害防治,以及农林、水利、地质等国民经济的众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地面站的生产运行系统主要包括接收站、数据处理室和光学处理室。接收站的主要任务是捕获跟踪卫星,接收记录卫星遥感数据。站内有10米直径的抛物面天线,具有×和S波段的全半球跟踪接收能力。卫星数据以每秒85兆比特的码速率下传,经接收解调后记录在每英寸33000比特的28道高密度磁带上。接收范围约占我同陆地面积的80%。目前主要接收美国LANDSAT 5卫星的专题绘图仪(TM)数据,也可以接收法国SPOT卫星数据,配以相应的解调设备还可以接收包括国内计划发射的卫星在内的  相似文献   

14.
<正>10月26日15点10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绘一号03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天绘一号03星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所属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制,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地图测绘、农作物估产及防灾  相似文献   

15.
 在“十三五”期间,中国从载人飞船、太空空间站、月球和火星探测、对地探测、空间科学、北斗卫星导航等多个方面推进航天重大工程建设,并同时推动航天技术更好更快地服务经济和民生。  相似文献   

16.
田恬 《科技导报(北京)》2017,35(23):108-108
 航空航天工程一直是各国期待占领的战略高地,在2017年金砖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会晤时指出,要落实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合作项目;在随后的2017年9月5日中俄总理会晤和9月6-7日第三届东方经济论坛上,中俄航天合作都成为热议话题。2017年11月25-26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俄罗斯科学工程学会联合会主办,中国宇航学会、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承办的第四届中俄工程技术论坛暨中俄航天工程技术大会在浙江德清召开。论坛邀请了中俄双方航空航天领域的多位著名专家如:中国科学院院士杜善义与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载人航天部主任克里卡廖夫参与报告、讨论。中国科协通过举办论坛,希望建立与保持和俄罗斯科技界的常态化学术交流机制,与俄罗斯知名科技机构形成稳固的合作联盟关系,在未来创造成为中俄航天科技产品展示、学术交流的国际性品牌活动。本届论坛以"促进航天技术发展,服务经济社会进步"为主题,聚焦航天技术发展中的创新性、前瞻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海军舰载卫星应用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凌 《科技资讯》2009,(36):1-1
本文通过对卫星航天侦查原理和现在可用卫星类型的介绍,分析了舰载卫星应用系统军事的需求,引出卫星遥感资源应用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卫星遥感是野火监测中的常规手段。通过比较各卫星遥感数据的光谱特性,提出日本的Himawari-8卫星作为新一代的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其高频率连续地观测数据能提供火灾动态演变的重要数据。新一代的极轨气象卫星Suomi NPP和Sentinel-3A具有相对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可以提供火点发现、火点定位、燃烧面积测量、灾后评估等数据。中等分辨率(15~100m)的Landsat8能提供更精确的火点定位和更详细的地形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外拥有海洋水色卫星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欧洲欧空局、日本、韩国和印度。我国先后成功发射有HY-1A卫星和HY-1B卫星,其中HY-1A卫星为试验型业务卫星;HY-1B卫星在HY-1A卫星基础上研制而成,其技术指标和性能均优于HY-1A卫星。我国常用的海洋水色遥感数据是SeaWiFS数据和M OD IS数据。我国海洋水色卫星主要应用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灾害监测应用、海洋权益维护、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我国的海洋水色卫星研究起步较晚,应用水平还不够高,大力发展海洋水色卫星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加强海洋综合管理,促进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讨论TRMM卫星降水数据在石河子地区的适用性,选取2000年至2017年TRMM 3B43数据在不同时空尺度对其降水产品的质量和与观测数据的相关性进行研究,通过做卫星降水数据关于观测降水数据的相对误差(BIAS),均方根误差(RMSE),相关系数(R2)等指标对TRMM卫星降水资料的适用性进行衡量.研究表明,TR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