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互联网+"在旅游中的作用的研究,结合现今旅游业新模式——全域旅游,提出我国发展全域旅游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互联网+全域旅游"的发展策略.以辽宁省大连市为例,系统地分析了当前该区域的旅游资源现状,并指出"互联网+全域旅游"在辽宁省大连市的具体实施方案."互联网+全域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标志着我国旅游产业从单一景区发展成功转型为区域协调发展,使旅游目的 地成为本地居民与游客共享的开放空间,"互联网+全域旅游"新发展模式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2.
自2016年国家旅游局全面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并迅速推动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2018年3月9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细高效方式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打造全域旅游从特色产业着手。本文在深入调研昌吉州呼图壁县三次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从发展全域旅游视角出发,通过对呼图壁县产业发展进行全面分析,创新的提出了呼图壁县产业发展的"1+2+3"模式,并结合呼图壁县产业发展特点在空间上将产业发展划分为综合服务加工区、北部特色高效农业片区、中部特色产业及近郊旅游片区、南部现代畜牧养殖、休闲旅游片区等四大区并对每个片区的产业发展方向提出了总体发展措施,为呼图壁县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产业基础,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全域旅游的提出无疑是对国内旅游行业发展战略的重新定位。随着"美丽乡村"概念的提出,基于全域旅游视角下的县域旅游发展越来越受关注。文章结合全域旅游的内涵与特点,以及县域旅游发展现状,立足全域旅游视角,就县域旅游发展策略展开研究,以便为同类县域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全域旅游商业模式选择及要素分析——以新疆昭苏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旅游业正从景区游览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全域旅游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文在梳理、分析全域旅游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全域旅游典型案例,总结出全域旅游的4种主要商业模式。通过对昭苏旅游业进行SWOT分析,选择昭苏发展全域旅游适合采取的商业模式,并利用商业模式画布模型进行要素分析,为昭苏如何发展全域旅游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5.
城乡统筹视阈下中国全域旅游发展范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俊芳 《河南科学》2014,(1):139-142
以旅游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城乡统筹发展为出发点,在研究城乡统筹与旅游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综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出了中国全域旅游发展构想.城乡旅游联动发展是统筹的关键切入点,途径在于资源整合、创新,任务在于产业融合、优化;城乡统筹的难题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契机,全域旅游发展是城乡统筹的重要途径和有力保障,"美丽中国之旅"建设是两者的结合点.基于城乡统筹视阈提出全域全产业链的"大城小镇嵌景区"旅游发展模式,并明确了其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全域旅游内涵特征、乡村旅游发展阶段,梳理安徽大别山乡村旅游发展状况,剖析存在的公共服务设施、乡村特色、开发主体等障碍因素,提出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原则,从产品、景区、开发主体、示范区、智慧旅游平台等方面提出创新发展路径,促进安徽大别山乡村旅游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文化传承、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  相似文献   

7.
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特色小镇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特色小镇是中国旅游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全域旅游视角出发对其进行研究不仅能推动其可持续性地快速发展,还有利于产城结合和城镇化建设。在国内外既有理论研究成果述评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全域旅游的内涵,进一步提出了中国旅游特色小镇的开发框架和运营模式,从而为我国旅游特色小镇的发展以及旅游业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研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洪江市4大生态休闲旅游景区的资源概况,从优势、劣势、机会与挑战4个方面对旅游品牌建设进行分析,提出了洪江市生态休闲旅游品牌创新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发展全域旅游是深化旅游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之举。文章在系统梳理全域旅游和旅游城市竞争力相关研究基础上,结合全域旅游城市内涵理念和旅游城市竞争力的构成分析,参照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主要考核指标,从全域基础竞争力、全域持续竞争力、全域环境竞争力三个层面建立了全域旅游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和对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南京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对南京市全域旅游竞争力进行了定量模糊综合评价,南京市全域旅游竞争力处于较强等级,总体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0.
全域旅游发展是2015年我国提出的国家发展战略,2019年是我国文旅融合发展的元年,辽宁省作为我国的文化旅游大省,全域旅游、文旅融合发展成为赋能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抓手,文旅融合赋能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成为必要.锦州率先成为全域旅游市级示范点,其全域旅游资源丰富、空间分布组合优良.基于ASEB栅格分析方法,供需双视角解析了锦州发展全域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探寻得出锦州全域旅游的1234文旅融合发展战略和旅游者、旅游活动、旅游产业的泛化路径.  相似文献   

11.
季节性是旅游业的固有特征之一.季节性影响旅游地的需求波动,对旅游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如何积极地缓解并应对旅游地的季节性是关键问题.本文结合当前全域旅游的发展背景,通过文献分析,从旅游季节性的概念内涵、形成原因、特征和影响4个方面进行回顾梳理,对旅游季节性的缓解对策进行再思考.研究表明:(1)全域旅游...  相似文献   

12.
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发展理念给旅游业提供了一种全新视角,推进全域旅游具有重要价值意义。河南省淅川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有着独特的综合区位优势、文化优势、旅游资源优势。淅川可以从加强旅游管理体系建设、引导社会各方共同参与、整合旅游资源等方面来推进全域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全域旅游视角出发,对地质旅游资源概念与分类、调查与评价、开发与保护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地质旅游资源概念与分类仍然存在争议;地质旅游资源调查已基本形成三步调查法,地质旅游资源评价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因子选取上多注重社会经济条件;地质旅游资源开发集中在与其他旅游资源整合上,宏观上侧重分级、分区与开发模式研究,微观上注重具体旅游路线规划;地质公园是目前保护地质旅游资源重要的手段;如何在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中找到自身定位,充分发挥作用,探寻实现全域旅游,是未来关注的焦点;地质公园的建立目标与全域旅游的理念相辅相成,建议将部分地质公园的研究成果与全域旅游结合,促进全域旅游的实施,推动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全域旅游与乡村景观的内涵和关系,梳理了秦皇岛乡村旅游与景观概况,提出全域旅游视角下秦皇岛乡村景观规划应以梳理资源、融合产业、优化布局、社区参与为重点,设计层面则需着重考虑乡村自然、文化、交通及产业需求,最后对秦皇岛乡村景观主题特色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15.
以武夷山全域旅游目的地为研究对象,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通过网络游记挖掘自助游客的"数字足迹",构建县域全域旅游目的地自助游网络,分析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发现,武夷山自助游的旅游节点较多,节点吸引物类型多样;整体网络密度低,节点分布不均衡,中心化趋势明显;网络结构核心边缘分层明显,核心区节点主要集中在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内,其...  相似文献   

16.
我国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同质化、房产化、盲目圈地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青岛西海岸特色小镇的经济基础进行分析,发现旅游业对当地特色小镇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明显,本文根据当地自然资源及区位优势从全域旅游的角度提出了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并对其健康发展提出建议,以期能为青岛西海岸特色小镇的经济结构优化,推进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等方面给予启发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但普遍存在景点开发力量分散、个体品牌缺乏竞争力,未能形成以"全域旅游"为视野的整体供给侧旅游环境等问题。该文以青岛全域旅游资源为例,通过梳理青岛奥帆中心相关的旅游资源,围绕青岛全域旅游资源整合及交易需求展开分析,提出了全域旅游资源整合与交易公共服务体系的目标与要求,并进行了平台核心功能设计。通过建立多方信息共享机制,促进良性旅游资源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18.
全域旅游转型发展需要优化和重塑目的地形象,探究目的地投射形象和游客形象感知之间的关系对目的地形象提升有积极意义.本研究以厦门市作为案例地,构建了目的地形象"投射—感知"网络文本分析框架,并对全域旅游目的地形象"投射-感知"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官方目的地形象投射和游客感知形象词频集中在产品供给、品牌影响、公共服务等3个核心范畴内;(2)官方投射形象的产业融合特性要比游客感知的更加多元化;(3)官方投射形象更显全域化,且凸显地缘政治特点,游客形象感知更偏好于单个景区,特别是鼓浪屿;(4)游客对旅游业态、公共服务和服务质量的形象感知程度要高于官方投射形象;(5)游客感知形象情感基本呈正面情绪.建议目的地管理组织从目的地形象定位优化、全域旅游链有机串联、全域服务质量提升、全域旅游新业态培育等方面着手改善全域旅游目的地形象.  相似文献   

19.
从全域旅游的空间、格局、供给和动能4个维度,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践分析方法,探讨了全域旅游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提出:以"3色廊道+5个旅游目的地+6大特色旅游体验区"建设,重构陕西旅游发展空间;通过编制规划和示范区带动等路径,以陕北、关中、陕南三地协同发展实现旅游格局优化;以创建全域旅游产品体系与特色品牌,推动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1+3+N"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产业融合等,激发旅游新动能。  相似文献   

20.
“全域城市化”是全域谋划下的城市化。大连市委十届七次全会首次提出“全域城市化”战略,其基本内涵是指通过区划调整,全市域整体撤县设区,形成组团式大连,通过市域资源要素的统一规划,实现全域谋划的发展理念。“全域城市化’理念符合科学发展观基于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是未来几年大连市发展的指导思想。本文主要分析大连实施“全域城市化”战略的必要性、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