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社区民主自治存在民主自治行政化严重、基层自治组织发育不完善、社区基层群众民主参与程度不高等诸多困境。这是由传统社会治理模式的制度惯性、社区民主自治但不自主、基层群众政治参与冷漠等一系列原因造成的。治理理论为我们提供解决路径,重新构筑行政与自治的有效平衡、塑造利益相关性治理网络、积极引导多元自治主体的介入等。  相似文献   

2.
解决好农村发展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具备良好的治理主体和完善的组织结构,是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核心和基本依靠。通过审视当前农村社会多元化的现实及单一经济能人治村遭遇的困境,提出三种治理主体合作治理农村的构想并从制度安排和对策建议两个方面进行分别阐述。在制度安排方面,设计了多主体治理农村的组织结构并对其治理的积极意义进行了分析。在对策建议上,提出了坚持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改革现有村级组织结构;加强基层党组织在农村中的领导核心作用;重视和发挥传统治理资源——乡贤的作用以及稳步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等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3.
推进居民社区参与是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的必要条件。社区参与具有结构性、阶梯性和层次性,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参与层次低、参与深度不足等“弱参与”困境是当前阻碍我国社会治理共同体形成的重要原因。依据参与主体的主动程度、参与行为的组织化程度和参与结果的影响程度将社区参与分为表面参与、浅层参与和深度参与三个类型。研究发现,利益、组织和情感是影响社区参与层次转换的重要因素,社区参与通过利益关联的理性选择机制、组织嵌入的结构化机制和情感认同的情感投入机制发挥作用,利益分化、组织悬浮和认同缺失是阻碍社区参与层次转换的制约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已日益深入到乡村田野,形成“乡政村治”的格局。所谓“乡政村治”,即在乡镇建立基层政权,对本乡镇事务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能,但不直接具体管理基层社会事务;乡以下的村建立村民委员会作为农村自治组织,依法进行自治。  相似文献   

5.
市域社会治理的本质属性是协同性,其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制度协同、主体协同以及体系协同。因此,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的协同性,就必须增强市域社会治理的制度协同、主体协同以及体系协同。首先,要增强市域社会治理的制度协同,就需要改变“闭门造车式”的制度建设方式,增强制度建设协同化水平;需要改变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耦合不足的局面,强化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耦合性。其次,要增强市域社会治理的主体协同,就必须进一步弘扬民主协商精神,激发市域社会治理主体参与意愿;培养社会主体协商治理能力;拓展多元主体参与协商的渠道。再次,要增强市域社会治理的体系协同,就必须建构“一核多元”治理结构,促进多元主体良性互动和协同网络建设;坚持“六治融合”,实现“政治”、法治、德治、“心治”、自治、“智治”的良性互动和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6.
论中小城市社区建设中的政府职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华 《泰山学院学报》2003,25(1):104-107
我国中小城市社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发展水平不高,体现出政府作用突出,社区自治权利淡化;社区居民参与不足;社区经济薄弱等特征。为此,在中小城市社区建设中,应进一步明确区(县)一级政府对城市的管理职能;建立和培育各类社会中介组织;理性区分政府对城市的行政管理与居民参与的社区自治管理;政府应提供社区公共品供给的制度保证并妥善解决社区发生的"外部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摘要:加强农村社区管理,有助于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农村和谐发展。但政府能力的有限以及农村社区公共产品服务与 服务需求的多元化,要求我们在加强农村社区治理,实现农村社区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需要社会组织的协同参与。通过对三 亚农村社区治理过程中社会组织的协同参与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了社会组织协同参与农村社区的治理的实践及问题。 认为社会组织在农村社区治理过程中,扮演着农村社区治理参与者、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者、资源的整合者、农民利益的整 合与传递者等诸多角色,但也面临自身能力不足、参与环境与机制的缺失等限制,需要政府、社会组织等主体从制度、思想观 念、组织建设等方面入手,帮助社会组织更好地协同参与农村社区的治理  相似文献   

8.
黄叙 《科技智囊》2021,(6):30-35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涉农社区民主化建设逐渐成熟,但居民在参与治理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与阻碍.文章基于对F社区的调查与实践,挖掘问题,分析成因,构建"数字+需求"驱动、分类分阶段递推、逐项突破的居民参与融合协同共治机制,以期引导和激发居民需求,实现协同自治,人人自主参与.研究注重机制的普适性和可操作性,为涉农社区居民参与积极性的提升寻找突破口,为其他社区的有效治理开辟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加强农村社区管理,有助于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农村和谐发展。但政府能力的有限以及农村社区公共产品服务与服务需求的多元化,要求我们在加强农村社区治理,实现农村社区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需要社会组织的协同参与。通过对三亚农村社区治理过程中社会组织的协同参与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了社会组织协同参与农村社区的治理的实践及问题。认为社会组织在农村社区治理过程中,扮演着农村社区治理参与者、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者、资源的整合者、农民利益的整合与传递者等诸多角色,但也面临自身能力不足、参与环境与机制的缺失等限制,需要政府、社会组织等主体从制度、思想观念、组织建设等方面入手,帮助社会组织更好地协同参与农村社区的治理。  相似文献   

10.
不断健全农村基层协商民主是发展人民民主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通过对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现有案例的比较分析,建构出我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实践运行系统,包括其一般运行过程、四个衡量维度以及四对内生张力。在此框架下,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发展仍存在以下问题:协商机制过于繁琐,极大降低协商效率;盲目依赖投票表决,忽视理性讨论作用;行政权力过度介入,难以调动村民自觉;协商后续保障不足,决策难以落到实处。应当认清党在农村的特殊政治定位,突出村党支部的政治整合功能;激发新乡贤和社会组织的中坚作用,实现从行政化向行政吸纳回归;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与技术方法,持续提升农村民主协商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农村环境自治是村民自治在环境领域的特殊体现和具体样式,是村民自治的延伸。它关系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关系着农村居民的生活舒适程度。农村环境自治的基本诉求是培育农民的环境自觉和环境意识,走一条社会资本与制度资本相结合的治理道路。而社区凭借其规模小、稳定、同质性高以及拥有共同意识等优势成为农村环境自治的承载主体。社区作为通往农村环境自治的阶梯离不开政府的政治支持、充足的资源配置以及完善的法律保障,非政府环保组织的积极参与也是社区环境治理不可缺少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12.
日本是最早开始对民俗文化财展开制度化保护与传承的亚洲国家.近现代以来,日本民俗文化财的保护与传承经历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博弈、由中央向地方政府分权、从"政府主管"到"地域自治"3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其与社会治理产生了价值耦合.民间组织具有非均质性特征,"自下而上"自发参与民俗文化财的保护与传承;赋权增能于社区,建立民俗文化财共享机制;神道信仰助力日本基层社会治理.我国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实践可充分借鉴日本民俗文化财保护与传承的经验:第一,培育保护主体意识,建立长效保护机制;第二,促进上下良性互动,构建责任分担机制;第三,形成社会治理共同体,完善共建共享共治社会治理制度.  相似文献   

13.
张圣帅 《科技信息》2011,(34):65-66
受新时期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转型的影响,现阶段农村正经历着基础结构、财富观念、社会关系、人员结构等的转变过程,在村民自治运行过程中呈现出家庭结构的细分导致参与主体的丰富化;对村庄内生价值的认同降低,政治参与冷漠;村民自治参与主体缺失;妇女参与村事务的管理等新特点。本文基于对一个特定村庄的调查,分析得出以上结论,以期对现阶段影响村民自治的相关研究进行一些探讨和补充。  相似文献   

14.
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治理是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等多主体协同参与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最基础问题。传统科层制模式下,由于信息的高度不对称、公共理性的缺失,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治理主体间形成了非合作博弈关系,并带来官僚体制依赖下独立性侵蚀与治理效率低下、竞争协同机制缺失下供需脱节与权责模糊、联合性协调机制缺失下公共伦理缺失、迭绎循环的困境。立足政府、市场、社区体育组织等主体的行动逻辑进行分析,厘清主体间的逻辑关系,以公共理性为引导构建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协同共治模式,进而促进政府的职能转变,增强主体的自治能力,提升居民的获得感、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推动社区治理与物业管理融合发展,符合新时代党和国家加强与完善社区治理的发展要求,也能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目前,社区治理主体缺位和物业管理质量不高两大问题,阻滞着厦门市社区治理和物业管理的融合发展。为进一步促进社区治理和物业管理的融合发展,厦门市应加快实施社区治理主体党建联建制度,强化对融合发展的有效指导;抓紧落实相关法律规范,健全融合发展的工作机制;积极制定鼓励物业服务公司参与社区服务的相关政策,不断拓展融合发展的范围;努力搭建社区信息共享平台,提升融合发展的信息化水平;争取设立社区共治专项资金,形成推动融合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6.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社会正加快向现代多元社会转变,利益诉求呈现多元交织,基层矛盾日益凸显。因此,要建立健全村民自治制度,提升村民自治水平;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向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调整村"两委"关系和提高基层村干部素质,从而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末,我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的实行对农村治理结构进行了冲击,并引起它的转型。以制度绩效理论为参照平台,对我国村民自治制度进行初步的绩效评估。所选取的评估标准包括:农村经济增长与财富分配;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能力与质量状况;农民公共参与水平;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8.
制度缺失是影响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参与机会和参与能力的根本性因素。研究发现,社会组织在参与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制度缺失总体上比较严重。激励扶持制度缺失和监督管理制度缺失均对社会组织的参与机会和参与能力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从激励扶持制度的构成维度来看,对社会组织参与机会影响程度最大的是资源供给制度缺失,对社会组织参与能力影响程度最大的则是培育孵化制度缺失。从监督管理制度的构成维度来看,对社会组织参与机会影响程度最大的是登记制度,对社会组织参与能力影响程度最大的则是监督制度缺失。研究认为,要从根本上走出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制度缺失困境,就必须转变政府部门的治理理念,改变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不断健全和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的培育扶持制度和监督管理制度,为社会组织有效参与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村治精英在传统和现代乡村社会的治理中都扮演者总要的角色。特别是建国后.村治精英随着国家基层治理体制的变化。经历了政府主导型、合作型和自治型等治理模式下角色基行为的调试和变迁过程。在新的环境下又面临新的困境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对依法治农和推进乡村社区建设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民主治理的方式,是当前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民主自治原则管理农村公共事务、维护农民的政治权利和公共利益、促进农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制度形态。在全面推进村民自治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理论问题: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民自治思想为指导;要辩证地处理好党的执政权、政府行政管理权与村民自治权之间的关系问题;村民自治的深化,需要坚持科学的发展原则;纵深推进村民自治,需要处理好自治与法治、民主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