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具体而言,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志存高远"的进取精神、"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和"爱国为民"的担当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魅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
香山文化与以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为代表的红色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奇葩,是近代以来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和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精神产物;二者因同具"革命"的基因与魂魄,故而在实现"救亡图强"和"振兴中华"为主题的中华民族复兴中一脉相承,谱写出民族精神的崭新篇章;香山文化和红色经典文化是区域及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必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弘扬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井冈山精神中廉洁文化要素源自于客家文化的支撑和哺育,它的内涵深深地扎根于坚定的理想信念、民主平等、艰苦奋斗等理念要素之中。井冈山精神廉洁文化要素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它是红色廉政文化之源;整合红色廉洁文化资源可以丰富廉政文化建设;民主平等思想可以对治领导干部中的特权现象;保持艰苦奋斗作风仍然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的法宝。  相似文献   

4.
张九洲 《科技资讯》2008,(11):136-136
从主体维度构成来看,学校文化蕴涵着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和课程文化三部分。优质的学校文化在学生、教师、课程的互动中不断发展,使得学校在三种主体文化互动交融中形成"学校文化共同体",从而实现学校教育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5.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与血脉,由大学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组成的有机协同系统.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文化的生命基点,贯穿大学发展的一条主线.大学应积极探索对学校起主导作用的文化建设原则,并在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的多维互动中,合力推进其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学术期刊编辑文化创新的本原是中国古代文化,原动力是中国近现代文化。中国文化的文化选择意识、文化精英精神、对外开放和文化创新精神是中国学术期刊编辑文化创新的宝贵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7.
当前部分大学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不足。文章对百色起义红色文化中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资源进行了分析,对这些资源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高校隐性文化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祖辉 《长春大学学报》2011,(12):148-150,157
以精神形态存在的隐性文化是高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营建优质的高校隐性文化代表高校发展的新趋势,反映了高校的核心竞争力。高校隐性文化的建设必须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隐形文化管理和创新意识、发掘自身区域优势和文化传统优势等,不断提升学校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一个民族重要的软实力,但只有通过"文化自觉"才能创新文化、重塑文化.大型纪录片<河之南>以"朝圣"者的姿态,运用大历史的视角,以影像代笔,通过对中原历史、地理、文化风貌的追述记录,全方位地剖析了中原即河南地区在塑造中华文明演进中的核心地位,凸显了中原文化的原创力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河之南>从"文化反思与文化叩问"、"文化记忆与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与文化重塑"等三个部分,阐述了中原的文化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围绕大学的功能作用,以精神凝聚为基石、以理念创新为核心、以形象塑造为目的、以阵地建设为平台、以行为规范为表征,通过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路径选择的探讨,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继承学校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上水平,使大学成为具有高尚思想道德精神、浓厚学术氛围、深厚人文底蕴、幽雅环境的殿堂,进一步提升大学文化内涵,以文化繁荣兴盛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业.  相似文献   

11.
以往的一些汉语教学注重语言知识的传输,不同程度地忽视了语言所具有的文化意义的解读,因此,造成留学生在实际运用时出现不合适、不得体的表述,从而引起误会。根据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从词语的附属义和语用角度对比分析日语和汉语中存在的语言的不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长沙,其历史文化的保护现状令人堪忧。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长沙的历史风貌不复存在,众多承载着历史文化底蕴的历史建筑被拆除或破坏,严重影响了城市文化生态和城市文化建设。我们应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意义,通过采取有效方法处理好经济建设与文化保护的关系,加强成片大范围历史建筑的保护,从而更好地保护长沙的历史文化名城特色。  相似文献   

13.
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同时蕴藏着极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对译者来说中西方文化差异即文化沟是翻译的主要障碍。为了准确传递原语的文化信息,在文化移植的过程中,必要的妥协和补偿手段势在必行。常用的文化移植的方法有:释义、归化、加注、增译、虚实互化等。  相似文献   

14.
郭绍波 《长春大学学报》2013,23(1):44-47,117
中国文化如何与西方强势文化互动并扩大自己的话语权,以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及繁荣发展,这是国内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新课题.文章从批评视角对反映东西方文化关系的相关语料所进行的语义分析表明,东西方文化二元对立仍然存在,原因之一是西方文化帝国主义所力主的全球文化同质化与当前多元文化语境背道而驰.中国的跨文化交际与传播应顺应文化反弹的思潮,努力在全球化背景下让东西方文化从二元对立走向消解,实现文化共生与文化互融.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意识形态风行的情况下,通过对文化整合其他组成成分并维系社会生活的整体秩序的功能的分析,对全球化意识形态、文化帝国主义以及社会科学的“麦当劳化“概念进行诠释,指出当今各国一定要注意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少数民族人口将越来越多地进入城市。进入城市的少数民族成员在适应都市文化的过程中,一方面使城市文化呈现出一元化倾向,另一方面又存在多元化的事实。在对待少数民族文化的态度上,既不能以“一”否“多”,也不能强调“多”而忽视“一”。城市文化———乃至人类文化在实质上都是多元文化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7.
Poo MM 《Nature》2004,428(6979):204-205
  相似文献   

18.
文化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折扣”问题是我国参与国际文化贸易的主要障碍之一.本文利用信息粗交流理论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文化折扣问题的成因和本质;在此基础上,简要叙述了“文化接近”对于发展国际文化贸易的现实意义;最后,在本文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点关于我国发展国际文化贸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化社区及文化城市建设与新型城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进程和旧城改造、环保、节约、集约等理念催生出了新型城镇化浪潮,文化力量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通过分析文化社区及文化城市的类型、选址布局特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例说明其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提出构建文化社区和文化城市,挖掘城市文化潜力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将文化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源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探讨文化景观与文化空间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文化景观与文化空间的类型,阐释了绿洲的转型对其影响,介绍了绿洲世界遗产典型的文化景观与文化空间,并就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提出了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