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河南济源太行山猕猴初步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济源猕猴自然保护区及河南境内太行山猕猴种群的分布、数量、活动范围、群的结构、食物、繁殖、生存及繁殖条件、自然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等多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内伶仃岛猕猴种群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内伶仃岛猕猴种群动态的研究表明,该岛1984年有7~8群猕猴,约200只,1997年增加到19群,约600只.研究了猕猴种群的来源、数量动态、种群增长率,并对今后10年猕猴种群数量变化进行了预测.提出了保护和研究该岛猕猴种群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新丰江水库周边工农业同步发展的同时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的建设,对周边资源开采力度的加大以及管理不及时等问题的出现,导致污染物的排放数量逐渐增加,新丰江水库自然环境的危害程度日益严重。基于保护新丰江书库周边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加大对新丰江水库自然环境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太行山猕猴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为我国特有的猕猴亚种,也是我国灵长类动物中分布纬度最高的物种,仅分布于河南与山西两省交界的太行山与中条山南端地区。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为了掌握保护区内猕猴的种群现状和威胁因素,采用文献资料查阅、访问调查和样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太行山猕猴的种群数量、分布以及种群结构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内分布有21群猕猴,种群数量为1 680~1 820只,另有1群确定分布但个体数量不明;平均猴群大小为83±23.9只,主要集中在黄楝树、九里沟、天坛山、五龙口4个林区内;猴群的年龄组成中,成年个体占45.5%,亚成体占12.8%,青少年个体(1~3岁)占24.9%,婴幼猴(0~1岁)占16.8%。研究结果表明,近10余年来太行山猕猴的数量和分布有所增长,栖息地破碎化、较为频繁的人为干扰是太行山猕猴目前面临的主要威胁因素。  相似文献   

5.
由于猕猴与人类的相似性,成为非常珍贵的实验动物.由于医学和药学对动物实验的需求,人工养殖野生猕猴的规模和数量在不断扩大,而野生猕猴种群数量正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6.
采用访问和实地调查法对广西野生猕猴分布及种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猕猴分布于51个县(区),种群大小约17 390(Std=446.6)只.西部及西南部喀斯特石山森林是猕猴的主要分布区,其种群大小与石山面积呈显著相关(p相似文献   

7.
目的猕猴作为珍贵的实验动物,资源逐步匮乏,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灵长类中心笼养猕猴种群自然流产、难产、早产和死胎(统称为妊娠异常)病例时有发生,带来了一定的损失。因此,逐一查找猕猴妊娠异常原因,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对提高猕猴繁殖率保护猕猴资源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同时也为研究人的生殖机理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参照引起人自然流产的因素,又考虑到猴自身的特性,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来分析猕猴妊娠异常原因:病原体,猴易感的弓形虫(Tox,toxoplasma),环境因素及其他因素。实验中,我们对三年来收集的29例妊娠异常雌猴样品进行病原体检测分析,并与正常分娩组和正常猴群组做对照。结果统计结果显示,妊娠异常组猕猴弓形虫感染率达34.4%,明显高于正常分娩组(12.5%)和正常猴群组(5%);不同的饲养环境中妊娠异常猕猴的数量也有显著差异。结论弓形虫感染、环境条件造成的应激反应及猕猴自身条件都与猕猴妊娠异常相关,对此,我们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和控制措施来降低妊娠异常率。  相似文献   

8.
规模化猕猴养殖场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订一套科学、合理的规模化猕猴养殖场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对有效防治规模化猕猴养殖场的寄生虫病、提高实验猕猴的数量和质量及保证动物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观察猕猴的卵巢组织从幼年到老年的变化情况,探索猕猴的卵巢随着年龄增长发生变化的机制,为卵巢衰老的研究提供组织学参考。 方法 (1)筛选幼年猕猴 3 只,青年猕猴 3 只,老年猕猴 3 只。 ( 2) 安乐死处理猕猴,取卵巢组织,电子天平称质量并拍照,横向切成 4 份,置于 4%多聚甲醛固定。 (3) HE 染色观察卵巢组织各级卵泡与结构变化;Masson 染色观察卵巢组织纤维化程度;Tunel 染色统计分析卵巢细胞的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统计血管个数。 结果 (1)幼年猕猴的卵巢脏器指数与青年猕猴的无显著差异,都高于老年猕猴的卵巢脏器指数。(2)幼年与青年猕猴的卵巢组织中可见原始、初级、次级,成熟卵泡;老年猕猴的卵巢局部只见闭锁卵泡,大部分被脂肪组织填充。 (3)幼年猕猴的卵巢纤维化程度高于青年猕猴,老年猕猴纤维化程度最高。 ( 4) 幼年猕猴卵巢细胞凋亡率与青年猕猴的无显著差异,都显著低于老年猕猴。 (5)幼年猕猴血管个数最多,青年猕猴多于高于老年猕猴。 结论 随着年龄增长,猕猴卵巢组织中卵泡数量逐渐减少、髓质被大量脂肪组织填充、间质排列散乱,这一生物学过程与卵巢纤维化程度增强、卵巢细胞凋亡率增加、血管个数减少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太行山猕猴》和《太行猴》电视教材在确定猕猴最北界的自然地理分布位置、论证太行山猕猴的历史起源、阐明太行山猕猴生存、发展的原因、特征和保护意义以及充实猕猴生殖理论等方面的重要理论价值。介绍了该电视教材在数十所高校的使用情况、受到的好评和在提高教学质量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在《中央音像教材出版社》、《国际文化交流音像出版社》和《中国教育电视台》向国内外发行和播放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鳞皮云杉是九寨沟自然保护区针叶林的建群种与优势种之一。从群种的大小结构,种群结构与动态的量化分析以及静态生命表等方面研究了九沟自然保护区鳞皮云杉种的结构与动态特点。  相似文献   

12.
以亚洲象作为目标保护物种,通过野外收集的GPS数据和对西双版纳州卫星遥感图片的解析,判断在图片上不同颜色所代表的地形地貌,并结合其他影响亚洲象分布和迁徙的基本数据包括海拔、地形、河流、村寨以及公路等因素,初步探讨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带的规划区域及其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鸡公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兰花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鸡公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兰花种质资源系统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鸡公山自然保护区分布的13种兰花的分布规律、生境、储量及主要种类的观赏性状,包括花、叶及花期.并对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的兰花资源提出了保护和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濒危植物南方铁杉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南方铁杉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绘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编制静态生命表,分析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损失度曲线。结果表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南方铁杉种群呈衰退型种群,且其繁殖能力约在100年前开始严重衰退,更新困难,现存个体年龄级结构变化趋势由增长型逐步变化为衰退型,南方铁杉种群自然繁殖能力无法维持该种群的自我更新,严重阻碍了该种群的演替进程。南方铁杉濒危的主要原因是近百年来的气候因素、南方铁杉自身生态特性和外界干扰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胡桃楸种群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桃楸群落是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的典型类型之一,分布在海拔700~1 400 m的阳坡.根据雾灵山自然保护区胡桃楸种群不同龄级结构设置两个样地,通过对胡桃楸种群每木必测,采用种群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不同的生境条件分析雾灵山自然保护区胡桃楸种群结构及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雾灵山自然保护区胡桃楸种群结构呈"金字塔"型,种群中幼树和中龄树所占比重大,表现为稳定型种群,种群个体数目基本随径级的增加而减少;(2)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Ⅲ型,高径级种群趋于稳定,种群具两个死亡高峰,中龄树种群的死亡率高达80%,这是由于中龄树个体较多,在共同的生境条件下争夺生存空间和资源,群落树种互相竞争影响下,死亡率较高;(3)龄级分布与微地形的关系密切相关,坡度在30°~40°范围中胡桃楸种群龄级分布较广泛,海拔高度在800 m~1 000 m范围中胡桃楸种群各龄级分布广泛,幼树和中龄树数量多,而在其它海拔高度范围中受土地利用类型和生境条件的影响,分布的龄级数目少.  相似文献   

16.
谭伟福 《贵州科学》2004,22(3):92-96
广西十万大山自然保护区地处北热带气候区,是以水源涵养林、热带季雨林、生物多样性、山地常绿阔叶林模式标本产地为主要保护对象。其地理位置独特,生态位置重要,保护区周界长,涉及周边群众多。因此,重视周边社区建设,为自然保护区创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和生存空间,达到保护与经济双赢的目的和良性循环;目的,是保护区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本文所涉及的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建设问题,是目前我国其他自然保护区社区建设的共性问题,对今后我国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丝梨种群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丝梨(Sycopsis sinensis Oliver)种群结构和数量动态进行研究。水丝梨种群大小、高度级结构研究表明,幼苗、幼树数量严重不足, 中成树成高频分布,个体之间竞争激烈,整个种群表现为一不稳定的成熟类型。幼苗、幼树的低频分布将是影响种群稳定的限制性因素。对水丝梨种群的保护作者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的说明子午岭自然保护区与其它地区藓类植物区系之间的关系,真正揭示该保护区藓类植物区系的特征,通过选取国内其它8个邻近地区,与子午岭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在物种丰富度、极点排序、聚类分析、区系地理成分等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的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子午岭自然保护区与庞泉沟、七老图山和小五台山的藓类植物亲缘关系较近,神农架、佛坪、三工河、峨嵋山的藓类植物区系与子午岭自然保护区相差较远,大围山与该区亲缘关系最远。此结果与1963年陈邦杰教授关于苔藓植物的区系划分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曾小飚  苏仕林 《广西科学》2008,15(4):461-463
于2006年8月,采用路线调查法对广西达洪江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保护区有两栖动物17种,隶属11属5科1目,动物区系组成以华中区与华南区共有种为主,占整个保护区两栖动物物种总数的64.7%;17种两栖动物的海拔替代性分布不明显。达洪江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群落和同样地处桂西的龙滩自然保护区、底定自然保护区、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群落相似系数较高,而与桂东北地区的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和桂林漓江风景区的两栖动物群落相似系数最小。  相似文献   

20.
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丝梨种群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丝梨(Sycopsis sinensis Oliver)种群结构和数量动态进行研究,水丝梨种群大小、高度级结构研究表明,幼苗、幼树数量严重不足,中成树成高频分布,个体之间竞争激烈,整修种群表现为一不稳定的成熟类型,幼苗、幼树地低频分布将是影响种群稳定的限制性因素,对水丝梨种群的保护作者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