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属非晶化的新方法——高功率毫微秒脉冲离子束注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兴流 《科学通报》1987,32(1):25-25
一、引言 离子注入所产生的离子混和过程是得到多种非晶合金的一种重要手段,而用强流脉冲离子束注入可以产生一般弱流注入不能达到的骤热急冷过程,而且,原子混合的深度可以超过入射离子能量所对应的射程,因此,采用这一注入方式将扩大金属非晶化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2.
从理论上提出了硅的一种新型金属性亚稳相,并通过弹性常数和声子谱的计算验证了该结构在常压下的稳定性.该结构可以通过以?-La Si5为前驱物,将其中的La原子去除获得.该结构中隧道型空隙的存在使其密度低于金刚石型结构的Si-I相.在这种结构中,有40%的硅原子为5配位,其他硅原子为4配位.电子结构的计算表明该结构具有金属导电性.导电性主要由于5配位原子的存在导致价电子出现离域性.配位数的改变也使得硅原子之间发生了一定的电荷转移,出现离子性.该结构的化学键中同时存在共价性、金属性和离子性.  相似文献   

3.
谭德凯 《科学之友》2003,(10):31-31
提高手枪射速一直是军械研究的一个难题。“金属风暴”的出现彻底地改变了手枪发射的传统理念。它发射子弹,其势猛如狂飙、急似骤雨,在1分钟内就从36个枪管发射100多万发子弹。此枪在澳大利亚一问世,立即引起了各国军方的高度关注,一向在军事技术领域领先的美国也宣布放弃已研制多年,耗资110亿美元的“十字军战士”火炮系统项目,转而采用“金属风暴”技术。这一技术的创造者迈克·奥德怀尔是一位澳大利亚枪械爱好者。20年前,他在业余研究提高手枪发射速度时,试  相似文献   

4.
《科学通报》1955,(2):4-4
今天有一些国家的政府正在准备发动原子战争。它们正在竭力使各国人民相信原子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使用原子武器将造成一场毁灭性的战争。我们宣布,任何发动原子战争的政府将失  相似文献   

5.
徐羽梧 《科学通报》1988,33(14):1079-1079
含硫氮配位原子的螯合树脂是一类对过渡金属,特别是对贵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的螯合树脂。因为有机硫和氮化合物一般具有软碱或中间碱的性质,而贵金属离子则多属软酸,故它们二者易形成稳定的螯合物。目前文献报道较多的是以交联聚苯乙烯和聚甲基  相似文献   

6.
P.Otto 《科学通报》1986,31(15):1148-1148
熔盐-金属界面的电子结构,迄今尚无认真的研究工作。作者之一曾用量子化学计算研究过熔盐-液体金属溶液的电子结构,证明金属原子和金属离子间有电子迁移并形成原子簇离子。用量子化学方法探讨熔盐-金属界面的电子结构,应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李加强  张锦 《科学通报》2019,64(35):3649-3664
金属原子催化剂实现了原子百分之百利用率,具有高选择性和高活性等特点.但由于单个原子表面能大,容易团聚成纳米颗粒,稳定金属原子催化剂的制备对基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石墨炔的特殊结构使其成为一种潜在的金属原子催化剂载体.石墨炔是一种由sp~2和sp杂化碳原子共同组成的新型碳的同素异形体.由于碳碳三键具有线性、无顺反异构和高共轭性等优点,使得石墨炔具有类似石墨烯的二维平面结构,同时具有高导电性、高比表面积、结构稳定等优异性质.石墨炔结构中的sp杂化碳原子能与金属原子形成强的共价键,从而使金属单原子能稳定存在石墨炔结构中;因此石墨炔是一种理想的金属原子催化剂载体.本文从石墨炔负载金属原子催化剂的结构出发,论述了石墨炔负载金属原子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包括石墨炔负载金属原子催化剂的结构、制备方法、表征手段,重点论述了石墨炔负载金属原子催化剂在电化学催化领域的理论和实验进展.实验证明石墨炔负载的贵金属(Pt和Pd)原子催化剂以及过渡金属原子(Ni和Fe)催化剂都具有优异的电化学催化活性和循环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8.
马登勇 《科学通报》1965,10(6):544-544
大家早已知道,一个具有8-电子外壳的金属离子(以下简称惰型金属离子),与一个非惰性气体原子外电子壳结构的金属离子(以下简称非惰型金属离子),尽管它们彼此具有相同的电荷和相近的半径,其所表现的性质(如其盐的点阵能、离子的水合热等)往往相差较大。因此仅用离子的电荷、半径,统一比较它们的性质是困难的。本文提出金属离子的能量半径,尝试应用金属离子的能量半径和电荷,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将上述两类离子统一起来比较它们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黄德斌 《科学通报》1984,29(5):279-279
作为配位基团,硫氰酸根有着某些独特的性质:其两端的S原子和N原子上都有孤对电子,均能与金属原子形成配位键,从软硬酸碱的角度看,这两个配位原子的软硬程度不同,对与其络合的金属原子有所选择;在络合物中直线型的SCN~-基团不易弯曲,且善于成桥,一个SCN~-可以只和一个金属原子络合,也可以同时和两个或三个金属原子络合。在双金属络合物中,硫  相似文献   

10.
分子相机     
电子在原子内成群地移动,略微弯曲原子键而改变分子形状,于是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中。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物理学家考斯明.博拉格(Cosmin Blaga)和他的同事运用物理化学实验室的标准工具,成功实现了拍摄分子运动快照的技术。通过把一束激光从一个小孔射入真空腔中,博拉格创造了一个红外激光场。激光的强度把电子敲  相似文献   

11.
科技前沿     
<正>科学家成功用金属造出"玻璃"长久以来,材料科学家一直在探索使用纯净的、单原子金属来制造"玻璃"。匹兹堡大学机械工程与材料科学系的研究者完成了这一"壮举"。金属玻璃十分特别,它的结构并不是透明的(因为主体为金属),原子随机排列。这种材料商业用途广泛,因为它具备较高的强度,且制造工艺简单。研究者声称,该发明涉及到一项新技术——在原位投射电子显微镜下进行纳米级冷凝,这一技术是研究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固体是一种重要的物质结构形态,与基本粒子、原子、分子等一样,是当前物理学中主要的研究对象之一。固体物理是研究固体的微观结构和组成粒子(原子、离子、电子等)之间相互作用与运动的规律,并从而阐明其性能与用途的科学。我们知道,固体是由大量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电子等)组成的。当这些微观粒子聚集在一起形成固体时,它们是怎样相互作用的,这些相  相似文献   

13.
双环戊二烯基二芳氧基金属衍生物的合成和核磁共振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寿山 《科学通报》1981,26(10):600-600
在前文中,我们曾报道了一系列第四族过渡金属的双环戊二烯基二芳基衍生物。本文讨论了这些金属的双环戊二烯基二芳氧基衍生物的合成和核磁共振谱。由于过渡金属的金属性随周期向下而略有加强,钛、锆、铪金属的电负性依次逐渐变小。这种趋势使金属的双环戊二烯基二氯化物的氯原子的活泼性有所增加,表现在它们对酚的反应活性有着明显的差异。双  相似文献   

14.
低温等离子体,实质上是以低气压放电产生的部分电离的气体.在这体系中,存在着离子、激发态原子或分子以及高能电子、紫外线等不同的活性种和辐射线,由于它们的相互作用,可以引起种种化学反应.早在本世纪初,人们曾将有机蒸气(乙炔等)通入放电管进行研究,结果在电极表面和管壁上出现  相似文献   

15.
金属中低温高密度氘离子体核聚变的可能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顺金 《科学通报》1990,35(8):583-583
金属晶体中低温高密度自由电子气的极强的库仑屏蔽效应,一方面使在金属晶体中形成低温高密度氘离子体成为可能,同时又使晶体中D~++D~+碰撞的聚变截面增加;而逐渐形成的低温高密度氘离子体又会进一步增强库仑屏蔽效应并增加聚变截面。金属晶体中高密度自由电子气的这种催化作用以及由此形成的高密度氘离子体的自催化作用,使金属晶体中低温高密度氘离子体核聚变的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16.
罗正明 《科学通报》1992,37(14):1272-1272
一、引言 讨论低能轻离子在固体表面的反射现象,对于聚变研究、表面分析及离子束注入技术等有重要的意义。能量低于20keV时,入射轻离子与靶原子的多次碰撞过程变得重要。以前计算这一能区内轻离子的反射系数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基于标准输运理论的近似计算,如RADELI程序;二是用Monte-Carlo方法进行模拟,常用的有MARLOWE程序和TRIM  相似文献   

17.
方锦清 《科学通报》1981,26(1):63-63
本文提出在等离子体中存在集团粒子,它们可能是离子集团、电子集团和中性集团等,但是假定它们都是不可分辩的。等离子体是由集团粒子和单粒子(离子、电子和中性原子)组成的物质第四态。集团粒子与单粒子的相互作用既可产生更大的集团粒  相似文献   

18.
扫描隧道显微术(S7M)是逐个原子研究表面的技术。STM可以观察原子的排列甚至它们的色,这对了解表面和控制其状态是有益的。STM也是一种工具,可修补表面或沉积于表面的微粒或分子。它为新器件的开发开辟了道路,不仅是较小的器件。而且以十分不同原理工作的那些器件。原子力显微镜可能有拓宽到将STM技术用于绝缘材料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子弹射出枪口后,就处于自由飞行状态,不能加以控制。在重力的作用下,子弹很快就下降了高度,这使子弹远距离射中目标的能力很低。例如,战斗机用机枪空战时,子弹受风力和重力影响,子弹不仅会射偏,而且飞行1千米左右就会急速下坠,命中率很低,飞行员只好通过漫天  相似文献   

20.
汪国良 《科学通报》1984,29(5):275-275
近年来,离子探针二次离子质谱分析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微分析技术。然而,同位素及其分子离子的质量干扰给二次离子质谱的定性定量解释造成困难。因此,认识分子离子的强度特征是十分重要的。同一元素各个同位素的单原子离子强度比是与其自然同位素丰度比一致的。但对于二原子以及多原子分子离子强度特征,则必须从这些分子离子形成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