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瓶梅》第八回写潘金莲从西门庆头上拔下一根簪儿,“拿在手里观看,却是一点(支)油金簪儿,上画钑着两溜字儿:‘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却是孟玉楼带来的。” 这里所引的诗句出自何处?引起子金学研究者的注意。台湾金学专家魏子云先生在《金瓶梅作者屠隆考补证》一文中对此作了一番考证,魏先生根据明代传奇《玉环记》第三十二出唱词中有此诗句,推断《玉环记》的作者杨柔胜即屠隆夫人杨柔卿,《金瓶梅》所引这两句诗即屠隆所写。 其实,这两句诗早在《玉环记》产生之前,就曾被多人引用,屡见珠我国古代戏曲和小说中: 《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中描写清明佳节将至的江南风光时引用了这两句诗:“家家禁火花含火,处处藏烟柳吐烟。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 宋代小说《李师师外传》中也有这两句诗:“帝尝御画院,出诗句试诸画工,中式者岁间得一二。是年九  相似文献   

2.
《化人游》是作家丁耀亢的戏剧作品,《潘金莲》是作家魏明伦的戏剧作品。丁耀亢和魏明伦这两位相隔300多年的作家,可能是基于相似的人生经历,也可能是基于相似的艺术追求,竟然产生了强烈的心灵共鸣。《化人游》和《潘金莲》为他们的心灵共鸣提供了准确的解读文本。丁耀亢创作《化人游》是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和社会原因的。魏明伦创作《潘金莲》,从表面上看,仅仅是重写了"一个令人同情,令人惋惜,又招人谴责,引人深思的潘金莲"。但这种重写背后,同样基于作者坎坷的人生经历和对历史以及未来的深刻思索。  相似文献   

3.
在塑造人物有高深造诣的《水浒传》中,潘金莲当然是不引人注目的。然而,《水浒传》塑造人物高妙之处,正在于它对不显赫的人物同样反映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同样可以看出其形象的社会意义。潘金莲是清河县一个大户人家的使女,“年方二十余岁”,生得“眉似初春柳叶”,“脸如三月桃花”,因此,“那大户要缠她”。潘金莲为了摆脱老户主的纠缠,  相似文献   

4.
西方悲剧剧在中国历来不乏作品,在《金瓶梅》中潘金莲的一生正是这一悲剧性的体现,本文从黑格尔及黑格尔学派对于悲剧的定义入手,从两方面考察潘金莲的现代悲剧性,即对邪恶的强调和无可挽回的行动。  相似文献   

5.
《红字》中的女主人公海丝特与《水浒传》中的潘金莲都是两个悲剧性人物。在这篇章中作从四个方面阐明她们的相似之处,也从二个方面分析了她们的不同之点。  相似文献   

6.
潘金莲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金莲浅论万刚《金瓶梅》中的潘金莲,她的名字的意译是“金色莲花”。“金色莲花”,多么美好的名字,这朵“莲花”,从她一露出水面便亭亭玉立,惹人喜爱,但随着苦雨淫风的浇淋、侵蚀,这朵美丽的“莲花”,周身长满了毒瘤,渐渐失去了原有的风采,直至凋零、枯萎、死...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赵姨娘借助巫术几乎致死凤姐、宝玉,《金瓶梅》中潘金莲用驯猫扑肉的方法致死官哥儿。两种写法实际上是“神事”和“人事”因素的比较,很明显,《红楼梦》在这一点上的现实主义程度远不如《金瓶梅》,且《红楼梦》中巫术的写法也不是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留在那些老《世知》封面上的购买记录让人遐想:这些购买者是谁?为什么要阅读这本杂志?他们是以何种心情读这本杂志的?1940年4月16日出版的那期杂志的目录页上有一行手迹,引起了我的兴趣。杂志原主人在这里录下了陆游的两句诗:明镜穴应为“镜里”———引者注雪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这位读者为什么写下这样两句诗?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已过半年,英法在西线坐视侵略而无所作为,人称“奇怪战争”。当期《世知》杂志作诗讽刺:“西线闲来无事做,坐结绒衣寄家人”,“莱茵河上草青青,碉堡权做休息城”。德国法西斯却更加肆无忌惮,于…  相似文献   

9.
论述潘金莲是《水浒传》中人尽皆知的淫妇形象,玛格丽特是海明威作品中最彻底的妖妇,作为不同国家不同时代背景的坏女人经典,海明威和施耐庵赋予的这两位女性形象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通过分析二者人生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可给21世纪的现代女性一些启示和反思。  相似文献   

10.
构思灯下读完《茶花赋》,掩卷而思,脑海里自然地浮起这样两句诗来——“我要赞美我祖国底花! “我要赞美我如花底祖国!”那是1922年闻一多先生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写下的《忆菊》中的句子,我们用它来印证《茶花赋》的主题与构思. 《茶花赋》就是“祖国颂”,如同《忆菊》一样.闻一多当年用菊花来象征祖国,因为这是“骚人逸士的花”,因为它“有高超的历史”,有“逸雅的风格”.诗人所“托”之物、所“言”之志,烙印着二十年代的时代风貌,也跟他当时的思想状况、美学理想紧密相关.杨朔用“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来象征祖国的面貌特色,因为他置身于一个迥  相似文献   

11.
破管秃毫为画死,折筋断骨我似君.这两句题名为《咏笔》的诗,是我省中年作家王雨谷的中篇小说《鹤杳》中,主人公昙源和尚的自况题笔.写他毕生为达画不惊人死不休的艺境,苦苦追求的历程,沤心沥血的故事.作者曾对我说,他最喜欢这两句诗,是他的得意之笔,而《鹤杳》是他近作中的得意之作.(《鹤杳》发表在《大西南文学》87、1、)  相似文献   

12.
一九五五年,郭沫若在《赠陈毅同志》这首诗里一开头就写道:“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这两句诗高度地概括了陈毅同志本身的最突出的特点,他既是一位战功卓著的将军,又是一位中外闻名的诗人。一九六二年,臧克家发表《陈毅同志的诗词》一文,其中也说:陈毅同志“上马杀敌,下马写诗,元帅原来是诗人啊。”“将军——诗人”,正是理解陈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写诗词的一把钥匙,找到了这把钥匙,就可以打开大门,看清楚他这一时期诗词的特点。首先,由于他是“将军——诗人”,  相似文献   

13.
如果我们不是怀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成见"来看《水浒》中的潘金莲,我们实在看不出她有多么的恶,多么的淫。相反,她倒是一个虽然出身低贱,但却天生丽质且不为淫威所屈的大写女子的形象!她之后来一步步沦为"淫妇",全是张大户、西门庆、王婆等恶人的迫害以及"合谋设陷"而导致。当然,潘金莲自身婚姻的不幸为上述恶人提供了可乘之机也是事实。  相似文献   

14.
<正>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这段话的原意是:断削木头作为杵,挖掘地面形成臼,臼杵的便利,万民得其助益,这大概取象于《小过》卦。逐字来看,"断"就是截断;"木"就是树木;"杵"是指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木棒,类似锥形,是舂米或捶衣用的木棒;"掘"是刨、挖的意思;"臼"是舂米的器具,中间凹下;"济",就是有益。从卦象看,《小过》下艮上震,下艮为土,上震为木,互体又有巽,震为动,巽为木,艮为手,有手持木而动、向下而止,即舂米之  相似文献   

15.
如果你在最近几周浏览过亚马逊网上书店畅销榜的话,有一个事实会让你吃惊:冠军仍然是一本叫《哈里·波特和命运旅程》的书。更令人惊讶的是,此书今年的七月八日才将正式出版。这就是一个名叫J.K.罗琳的英国女士创造的奇迹。  相似文献   

16.
“三吏”“三别”是杜诗中现实主义的名篇。这六首诗的基本思想和诗中的妇女形象,众说纷纭,很不一致。举其要者,大致如下:一说“这六首诗也有一个总的基本思想,这就是爱国主义。”①一说“这一组诗所以动人,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它艺术地发挥了爱人民的思想。”②还有一说,认为“‘劝其死王命’,这就是杜甫的基本态度,也就是这《三吏》和《三别》的基本精神。”③以上三种意见可用“爱国”“爱民”和“忠君”六字概括。论及诗中的妇女形象,特别是对《石壕吏》中老妪的分析和评价,历来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诗·豳风·东山》写随周公东征的战士回忆“亲迎”的场面时,有这样两句诗:“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诗中的“瓜苦”,即葫芦。葫芦,古代又称瓠、瓠瓜、壶、匏等,是我国古代婚礼仪式上重要的礼俗用品。宋人聂崇义根据郑玄、阮湛等书整理的《三礼图》介绍:“合卺,破匏为之,以线连两端,其制一同匏爵”。葫芦剖  相似文献   

18.
安娜与潘金莲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娜和潘金莲这两个形象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但她们由于出身、教养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所追求的东西也不同。安娜追求的是高层次的精神生活。而潘金莲所追求的是低层次的肉欲的满足;安娜在追求中时时伴随着犯罪感,潘金莲既使杀死自己的丈夫也无半点内疚。对这两个形象不能等量齐观。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中的清河县要比地理上的山东清河县大得多 ,地理上的清河县装不了那么多的事件、那么多的官僚 ,也装不下西门庆和潘金莲。它有南京和应天府的样子 ,也有淮安府和南清河县的影子。  相似文献   

20.
<正>南宋诗人朱熹在《观书有感》一诗中写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是说,要问方塘里的水怎么这样清澈,那是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这两句诗激励着人们要博学知书,不断通过读书学习来汲取新的知识,补充更多的"源头活水"。由此及彼,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确保不出生产安全事故,也必须要抓住源头、抓好源头。要抓思想源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指引着行动的方向,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动,有什么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