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阳黑子相对数变化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韩延本  韩永刚 《科学通报》2001,46(24):2031-2035
利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1749-2000年间的太阳黑子相对数月平滑值的时间序列,结果表明太阳黑子相对数变化的主要周期分量,除了人们研究过的约11a的周期具有时变性,其他如数十年的及世纪周期等,也都具有时变的特征,由于一些主要的周期分量存在一定的时变性,使太阳黑子相对数时间序列的变化呈现极为复杂的特征,并增加了对其未来变化做准确预报的困难,深入研究主要的周期分量的时变特征和引起时变的物理机制,对改善太阳黑子相对数预报的精度,尤其是深刻认识太阳黑子相对数变化的过程,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尹志强  马利华  韩延本  韩永刚 《科学通报》2007,52(16):1859-1863
近期Solanki等利用树木年轮中14C含量变化的测算资料, 重建了过去10000多年间采样间隔为10 a的太阳黑子数序列, Usoskin等则利用地磁变化资料重建了过去近7000年间采样间隔也为10 a的太阳黑子数序列. 本文采用Lomb-Scargle谱分析方法研究了这两个序列, 得到了太阳活动的百年至千年时间尺度的周期和准周期, 它们大约为225, 352, 441, 522和561 a以及近1000 a和略大于2000 a的准周期. 同时采用小波变换方法对它们的进一步分析表明, 这些长和甚长的准周期性分量均具有较明显的时变特征, 即它们的周期长度和波动的幅度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的, 并在某些时段出现较大的波动, 显示了太阳活动长期变化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将分形理论与小波理论相结合,提出一种用于重叠复合化学信号中确定组分数和各峰位置的新方法--小波分形峰位法。首先通过连续小波变换,将复合化学信号变换成一定小波尺度范围内在时间域的连续小波变换值,然后再将其转换成容量维数Dc,根据Dc的变化确定出复合信号的各组分数及相应组分的峰位置,同时研究了小波尺度对不同重叠信号中各峰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法是一种提取化学重叠信号中各单独信号并准确确定峰位置的有效工具,即使对于重叠程度严重的信号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将其用于处理镉-铟体系的重叠伏安峰,峰位置的相对误差小于1%。用小波分形峰位法提取峰位置方法简便、快捷、准确,且处理过程中无需对不同体系进行小波惊讶的重复选择,只需将原始信号进行连续小波变换后转换为容量维数即可,所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蒋世仰 《科学通报》1986,31(21):1642-1642
一、观测和周期分析HD94033是1975年才发现的一颗周期仅 86min、光度幅约0.8mag.的短周期脉动变星。观测表明它的金属丰度很低,空间速度很大,因而被认为是典型的星族Ⅱ矮造父变星。我们自1981年把它选为观测对象,到1984年春共获得16个光度极大时刻。把它们与文献[1]发表的25个光度极大时刻进行综合分析,除发现脉动周期可能在增加外,还发现它的(O—C)值似有周期约9年的规律性变化。文献[2]提出了HD94033可能是双星的假说。  相似文献   

5.
太阳常数与太阳黑子数关系的交叉小波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若文  曹杰  黄玮  年艾冰 《科学通报》2009,54(7):871-875
利用1976~2006年间的太阳常数观测资料和小波方法分析了太阳常数的演变规律及其与太阳黑子数的关系. 连续小波分析结果表明, 太阳常数具有多尺度的演变特征. 在低频部分, 太阳常数与太阳黑子数的变化大体一致, 具有显著和稳定的8~11.4年的振荡周期; 在高频部分, 无论是太阳常数, 还是太阳黑子数, 仅在太阳周的峰值时期才表现出2~6月的间歇性显著振荡周期. 交叉小波分析结果表明, 太阳黑子数与太阳常数在8~11.4年的频段上具有显著的共振周期, 且在此频段上太阳黑子数的变化略超前于太阳常数变化约2个月. 在此时间尺度上, 太阳黑子数的变化是导致太阳常数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2~6月的频段, 太阳黑子数与太阳常数仅在太阳周的峰值期才存在显著的共振周期, 但二者的位相关系不稳定. 在考虑太阳黑子数与太阳常数位相关系的条件下, 建立太阳常数的重建模型并进行了检验; 最后重建了1878~1975年逐月的太阳常数时间序列.  相似文献   

6.
周期正交拟小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翰麟 《科学通报》1996,41(5):396-397
由于在数学及数学物理中常常遇到带周期性的问题,如何在周期函数类构造各种合适的正交小波基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国际上这方面的研究十分活跃.由于各种应用的需要,作者近年来用各种不同的周期样条空间构造出周期的正交拟小波基以及建立了有关的双尺度方程,系数的分解及重建公式等等.此外,用周期拟小波逼近的误差阶也获得估计.对非周期函数的逼近也作了研究.另外,对反周期的正交拟小波基也作出构造.十分惊奇的是,关于系数的分解与重建公式中,其所包含的项数在周期时及反周期时分别只含两项及三项.令h_m=T/K(m),K(m)=2~mK,T>0,K>0以{Kh_m}_(K∈(?)为节点.属于C~(n-1)(R~1)的周期为T的n次多项样条函数类的全体记为(?)_n(h_m),它在I=[0,T]上的限制记为(?)_n(h_m,I),则(?)_n=lin span{B_v~(n,m)(x),x∈I,v=0,…,K(m)-1},其中(?)_v~(n,m)(x)是由两个B样条函数相加而成,(?)_v~(n,m)(x)的周期为T的在R~1  相似文献   

7.
<正>火星是地球的近邻,它的自转周期(约为24.6 h)及自转倾角(约为25°)都与地球的接近.火星公转周期为687 d,有稀薄的大气(主要成分为CO2),有四季交替的气候变化,表面温度(夏天)最高时可达20°C.火星两极被冰(干冰和水冰的混合物)所覆盖,并有着消融和冰冻的季节周期变化.火星表面布满河道、峡谷、沟壑、冲积平原等地貌特征.在太阳系行星系统中,火星的气候环境最为接近地球.研究表明,至少在30多亿年前,火星可能是一颗具有全球磁场、丰富液态水、  相似文献   

8.
赵新华  冯学尚 《科学通报》2014,(14):1284-1292
基于太阳黑子历史数据、太阳总辐照(TSI)重构数据和实测地球表面平均温度数据(全球、陆地、海洋),利用小波分析和交叉相关分析等方法,考察了太阳活动和地表温度变化在数百年时间尺度上的周期性及相关性.主要结果有:(1)在所考察的时间范围内,太阳活动(包括黑子和太阳总辐照)存在4个置信度高于95%(白噪声)的主周期变化,分别为11 a周期、50 a周期、世纪周期和双世纪周期,全球温度存在64.3 a的主周期变化,接近太阳活动的50 a周期;(2)太阳活动与全球温度变化具有22,50 a的显著共振周期;(3)太阳活动与地表温度长期变化的相关性高于其短期变化的相关性,以黑子为例,它与地表温度年均值的相关系数为0.31~0.35,11 a滑动平均值相关系数为0.58~0.70,22 a滑动平均值相关系数为0.64~0.78,太阳总辐照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性高于黑子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性;(4)太阳活动在近100年里有明显增强,它与全球温度(包括陆地、海洋)近100年的升温是一致的,太阳活动与海洋温度的相关性略高于太阳活动与陆地温度的相关性.这些结果表明,太阳活动在百年时间尺度上对于地表温度的变化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怒江流量从5月份明显增加,5~10月的流量和占全年的81.92%,月均在13.65%,其他月月均仅为3%,月均流量为其他月份的4.5倍.说明流量的季节性变化大,且集中在雨季.1~4月流量与同期降雨关系密切,除7月流量外,其他月流量与雨量存在1个月的滞后性;5月雨量对年和干季流量影响很大.雨季、干季和年降水与怒江出境流量主要有16年、8年以及2~4年周期.年降雨和流量存在2~4年的低频振荡.年、雨季和干季流量变化一致,并呈增加趋势.在12个月、年、雨季和干季中,除6月、8月变化趋势不明显外,大多数都通过0.05的置信度检验,说明随时间变化显著.结果表明,年流量平均每10年增加57.6m3/s,而干季平均每10年流量增加28.1m3/s,9月和雨季的流量,平均每10年分别增加123.3m3/s和85.7m3/s.怒江出境径流量与流域温度、雨量的变化基本一致,气候变化已引起怒江流量的变化,怒江流量增加最大的是10月,其次是5月,造成年流量增加近60m3/s.未来20年怒江流量前期降低,后期处于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南海南部1.2 MaBP以来古生态环境变化事件的放射虫记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丽红  陈木宏  王汝建  郑范 《科学通报》2002,47(14):1098-1102
研究了南海南部ODP184航次1143站约1.2MaBP以来岩芯中的放射虫化石,通过分析其变化趋势得出以下沉积分布特征:1.2MaBP以来该海区放射虫动物群的丰度水平经历了由0.9MaBP以前的析低水平,到0.9~0.6MaBP的小幅度升高,以及0.65Ma之后大幅显著回升的变化过程,丰度值在整个过程中呈阶段性逐步上升趋势,并存在规律性周期波动,分析认为,0.65MaBP以后放射虫丰度的显著升高指示0.65MaBP以后该海区属典型的上升流区,推测其原因为东亚季风的逐步强化,频谱分析发现,放射虫指标的变化在0.9MaBP之后存在约0.20Ma的旋回周期,同本海区其他古海洋学指标的周期分析结果有良好对应,这一结果可能指示本海区特殊的古生态环境周期演变特征,同时,对0.1Ma和23ka的轨道周期也有所响应,此外,放射虫的多项指标综合显示了大约0.47MaBP存在的明显变化界线,在此年代之后放射虫动物群开始显现显著的群落结构稳定,丰富值保持较高水平波动的状况,指示了0.47MaBP前后一次海洋生态环境突变事件。  相似文献   

11.
彭勃 《科学通报》1995,40(21):1973-1973
自从高频变源(HFV)和低频变源(LFV)的相继发现,许多河外射电源已经被检测到在一定时期有显著的流量变化.通常地,变化率小于10%,时变在几个月至几年.Padrielli等将射电变源分成三类:一类是只有米波变化,另外两类是在长、短波段上均有变化,但变化或彼此相关,或毫不相干.目前,以相对论团块运动为典型代表的内禀机制,和以折射闪烁(RISS),即把LFV归因于射电源辐射经过星际媒介的传播效应的机制,分别构成了解释LFV现象的不同途径.射电变源4C38.41的高频观测特性,已由Spangler和Cotton作过多波段描述.利用荷兰WSRT(Westerbork synthesis radio telescope),作者在92cm波长上对它  相似文献   

12.
南海西部45万年来的表层水温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  王慧  李建如  赵美训  汪品先 《科学通报》2009,54(9):1269-1277
应用分子化石长链烯酮的不饱和度, 在南海西部取得了45万年以来表层水温的变化记录, 分辨率约1 ka, 是南海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高分辨率温度剖面. 结果表明U3k′7-SST与有孔虫氧同位素一样显示出冰期旋回的特征, 冰期、间冰期表层水温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3~25.5℃和25~28℃, 最高温为MIS5.5时期的28.4℃, 最低温为MIS2时期的22.6℃. 5次冰期旋回转换期中温度变化都超前于有孔虫氧同位素, 与南北半球温度变化记录对比显示南海的温度变化模式与南半球相似. 频谱分析中强烈的岁差及半岁差周期显示了明显的热带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高矿化度地下水滴灌林带内风沙土和不同因素影响下咸水灌溉后的土样进行取样分析,研究极端干旱区流动风沙土水分动态变化和盐分表聚过程,为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盐害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在一个灌溉周期内,随着时间的推移,结皮层和0~30cm各层土壤质量含水量不断减小,含盐量不断增大;湿润峰结皮层电导率远大于湿润区外和湿润区,湿润峰和湿润区变化较为明显,湿润区外变化较小;滴灌对盐分表聚作用水平影响距离约为1m,垂直影响深度主要集中在0~5cm;盐分表聚作用以Na+,Cl?和SO42?3种离子为主;(2)气温、风速、灌溉水矿化度、覆沙厚度、土壤质地和枯枝落叶量等因素都会对盐分表聚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古里雅冰芯中NO3-浓度与太阳活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宁练 《科学通报》1998,43(3):309-312
恢复了古里雅冰芯中NO- 3浓度近 10 0 0多年来的时间变化序列 ,并对其进行了谱分析 ,发现在该冰芯NO- 3浓度的变化中存在与太阳活动的多种周期相一致的周期 .该冰芯中NO- 3浓度的长期变化趋势与太阳活动强弱的各种指标的对比表明 ,其长期变化趋势与太阳活动呈现正相关关系 .古里雅冰帽地区降水中NO- 3浓度的变化滞后于太阳活动约 1 5a .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交通部的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因驾驶员酒后驾车所导致的交通事故平均每年有25万余起,造成约5万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近13亿元。为防范酒后驾车对人们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从2009年8月15日起.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严厉整治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在国外,酒后驾车也是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16.
浅论塑料包装环境无害化主要对策和措施中国塑料工程学会降解塑料研究会高级工程师唐赛珍1塑料包装正面临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目前,全球塑料总产量已逾1亿t,其中约30%用于包装。塑料包装材料属于塑料制品中使用周期较短的品种,多数一般为1~3个月,最长1年,此...  相似文献   

17.
应用微束质子激发X荧光分析研究了20余根来自几个成年中国人头发中的Ca和S的分布模式. 成年女性头发S含量沿生长方向呈月周期的变化, 而Ca含量在男女性生长期头发的中间层均明显偏高且呈现出昼夜周期. Ca 的含量在脱落头发中从末梢到根部是逐渐降低的, 而且黑头发中的Ca含量显著高于白头发中.  相似文献   

18.
应用微束质子激发X荧光分析研究了20余根来自几个成年中国人头发中的Ca和S的分布模式.成年女性头发S含量沿生长方向呈月周期的变化, 而Ca含量在男女性生长期头发的中间层均明显偏高且呈现出昼夜周期.Ca 的含量在脱落头发中从末梢到根部是逐渐降低的, 而且黑头发中的Ca含量显著高于白头发中.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全球分布的14个台站GWR超导重力仪21个高精度潮汐重力观测系列(约86年), 检测了地球固态内核平动振荡现象. 将观测数据分成G-Ⅰ组(8个较长观测系列)和G-Ⅱ组(13个较短观测系列). 首先对各台站每分钟原始观测数据实施仔细修正, 消除由地震和电脉冲等导致的错误数据和大气变化等干扰影响, 再扣除理论潮汐重力信号获得观测残差. 然后分别对各残差系列做Fourier谱分析, 最后基于多台站资料迭积技术, 求得亚潮汐频段上的积谱密度估计. 在进一步消去剩余气压效应后, 检测到8个公共谱峰. 计算了这些谱峰的本征周期、品质因子和共振强度. 数值结果说明其中3个公共谱峰的本征周期与Smith理论值间的最大差异小于1.0%, 这种一致性说明了利用高精度地表重力观测可检测到固态内核的动力学现象. 还检验了数值计算的可靠性, 对地球自转和椭率可能导致的谱峰分裂现象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千年全球气温中的周期性变化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维宏  陆波 《科学通报》2010,55(32):3116-3121
采用最新重构的千年全球代用与器测气温序列、近400年太阳辐射和北太平洋海温指数序列, 分解了不同时段气温变化的趋势和全时间域上的多时间尺度周期变化, 探讨了气温周期变化的成因. 千年全球气温序列中清楚地存在中世纪暖期(MWP)、小冰期(LIA)和全球增暖期(GWP). 剔除这3个时期的基本气候态后, 气温序列中仍然存在准21年、准65年、准115年和准200年的周期变化. 这4个气温变化的自然周期中, 准65年的周期与海温变化有关, 而其他3个周期与太阳辐射变化有明确的位相滞后关系. 准21年的气温周期变化形成了十年暖期和十年冷期的交替. 21世纪之交形成了过去千年中首次的上述4个周期暖位相的叠加, 也就形成了国际社会关注的全球性增暖和暖平台现象. 根据长期趋势和周期振荡的叠加, 预计全球气温会在21世纪30年代进入一个冷期, 而在21世纪60年代达到一个新的暖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