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川北苟象寺垛顺节系雍仲苯教极具特色且历史悠久的宗教节日。苯教祭祀者在垛顺节中通过垛术仪轨护佑寺院与村庄,其中"替罪者"的宗教因素在其他宗教中亦有体现。垛顺节中的俗人军舞为其独有,揭示了苯教文化对藏族社会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浅析苯教文化在《格萨尔》中的遗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藏族早期的苯教文化与外来的佛教文化相融后产生了后期苯教文化,苯、佛相融过程中的两种宗教文化冲突后形成了藏传佛教文化。这两种宗教文化都在《格萨尔》中留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着重对苯教文化在《格萨尔》中的遗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司巴苯教是原始苯教。司巴苯教与民间信仰融为一体,具有某些民间宗教的特色。司巴苯教作为群众性的社会文化现象,是藏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内容,对藏族文化的形成、发展起着直接作用。研究司巴苯教实际上是在追寻藏族文化的根底,探讨苯教在藏族民间社会中的发展和影响,对于研究藏族宗教、民俗、文化都具有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苯教是一个颇具特色的宗教,本从比较宗教学的角度探讨苯教思想的源流,认为系统化的苯教吸收了许多波斯宗教的思想,尤其是其宗教宇宙论基本参照了波斯的模式。苯教在对其神圣之地俄木隆仁的构想时,既受到波斯宗教有关影响,同时也与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宗教城市古尔有关联,因为古尔的模式与俄木隆仁的模式几乎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5.
普米族地方宗教韩规教在发展历中受到苯教的影响,在经文、仪轨与祭司体系上与后来出现的民间苯教有诸多类似之处。比较两者的异同,体现了不同社会处境下宗教地方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西藏大学学报》2014,(3):195-196
传教士视野中的川藏地区苯教 国外学者对川藏地区的考察研究始于清末民初。其中部分来华传教士对川藏地区苯教的认识独具特色,内容涉及苯教性质、源流探析、寺院与僧人的考察,以及苯教与佛教的关系。因其宗教背景与异域的视角,传教士在对苯教的考察研究中,较好地协调了“基督教传教士”与“文化人类学学者”之间的身份冲突。  相似文献   

7.
藏族先民的原始信仰--略谈藏族苯教文化的形成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苯教是藏族本土宗教,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尽管佛教在青藏高原的传入给苯教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它还是凭借极强的生命力一直延续至今。研究苯教文化对藏族古代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民风民俗的研究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文章对藏族先民的原始信仰及特征、拥仲苯教的形成及教义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藏族原始苯教属自然宗教类“,万物有灵”及“以人为中心”思想是原始苯教的两大特点;拥仲苯教是由顿巴辛绕在藏族原始苯教的思想基础上,对其祭祀内容、祭祀方式、祭品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并加以理论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才让太教授长期从事苯教文化研究,在国际藏学界有一定的影响。文章以苯教历史为主线,着重探讨了苯教文化的渊源、内涵、特性及其发展过程,并对苯教古文献的历史和学术价值作了评析。认为,苯教是藏族本土宗教,分世续苯和雍仲苯,经历了前、中、后弘期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对藏族文化以及周边民族文化影响甚大,对研究和还原藏族远古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神山崇拜作为远古藏族祖先的信仰方式,经历了从原生型苯教到雍仲苯教再到藏传佛教的发展阶段。其间,佛教和苯教都采纳了神山崇拜这一信仰方式。由此,神山崇拜从、“自然宗教”过渡到了“伦理宗教”曲形态。在这漫长的演变过程中,相应地衍生出了一套独特的祭祀方式,这种祭祀方式逐渐地向民间扩展并不断规范化,又使它超出了宗教信仰的范围,具有了民俗文化的性质、特色和功能。  相似文献   

10.
苯教祭祀者“莱坞”经书的流传年代久远,内容纷繁复杂,几乎涉及苯教文化的方方面面,对研究苯教文化意义重大.莱坞的经文种类繁多,大体上可以分为祭神、解秽、招魂、卦书、伏魔降鬼、禳解、招福类等七个部分,几乎所有的经文都与禳解有关.经文出现的年代不详,从经文表现的内容看明显具有原始宗教的特性.经文的规范率低,错别字出现频繁,且夹杂着方言,但具有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藏传佛教普庆寺是新疆历史上建筑规模最大的寺院,由清代藏族著名爱国宗教人士一世察汗呼图克图(喇嘛噶若)所建。寺院原址位于天山北麓的库尔喀喇鸟苏(今新疆鸟苏市)境内的白杨沟。因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治学严谨、学经制度完整等特点,在历史上享有“第二西藏”、“第二拉萨”的美誉。文章运用民族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普庆寺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学经情况、建筑结构、主要节日、今昔宗教器物、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等方面展开探讨与研究,为学界和世人再现普庆寺昔日的文明与辉煌,开拓西域学和藏学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年代庄学本西康考察摄影图片保留了“西康女子”涂面习俗极为珍贵的民俗资料,据藏汉文史料文献记载,这种被称作“赭面”的习俗早在吐蕃时期业已存在,20世纪末期在青海都兰地区发现的吐蕃墓中的棺板画也能见到这类习俗.文章认为赭面习俗更可能流行于“西康女子”及藏北牧区,与古代东民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原始宗教在灵魂观念、图腾观念、祖先崇拜、宇宙观念、巫师与巫术等诸多方面既有共性,又有明显的差异。通过比较研究,可见青藏地区的本教是在本地土著居民中土生土长的原始宗教,并不是东北地区萨满教影响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号称"吴头楚尾"的萍乡拥有极具特色的寺庙文化。本文将指出萍乡寺庙文化的三大特点:寺庙道观历史悠久;多佛道混杂性质的寺庙道观;含原始宗教气息的众多寺庙。  相似文献   

15.
十七世纪三、四十年代卫拉特和硕特部首领顾实汗率部进入青藏地区,帮助格鲁派消灭了却土汗、白利土司,并推翻藏巴汗政权建立了甘丹颇章政权,这在西藏地方历史发展进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藏文文献往往从格鲁派的立场对此进行肯定性解释,并将顾实汗崇奉为持教法王。其实,应从当时蒙藏双方历史处境出发,对顾实汗率部入藏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青藏铁路通车促进了西藏与内地的交流,带动了青藏铁路沿线甘肃、青海与西藏的经济文化交流。这样的客观条件为费孝通先生"两南兴藏"设想的实施带来了新机遇。文章详细陈述了费孝通先生关于"两南兴藏"设想的论述,进一步界定了"两南兴藏"的内涵和外延,指出实施"两南兴藏"的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并就此设想的实施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黄山西递、宏村、唐模等古村落,保留许多完好的“祠堂”,这是历史文物。“活态传承”的“祠祭”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世代相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属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差异在于它“活态性”。“活态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魂”。建设文化生态区一定要守住这个“真魂”,具有神圣仪式性的民间信仰类民俗活动不能以纯粹的“表演”方式存在。  相似文献   

18.
《西藏考》是清光绪间刻本,主要内容为巴勒布、布鲁克巴奏书及七十九族分辖经过,碑文、摩崖文及题词,路程几部分。通过比较,可以认为:《西藏考》不是《西藏志》的衍生书,其材料取自于或抄录于《西藏志考》;《西藏志考》成书应在前,《西藏志》是在《西藏志考》基础上调整、修改而成的。《西藏志考》应是《西藏考》、《西藏志》两书共有之"祖本"。  相似文献   

19.
再论文成公主进藏对汉藏文化交流的促进及其精神的延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成公主进藏以来,开启了藏汉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藏汉文化交流日益广泛,经贸往来愈加频繁,对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文成公主精神千古流芳,“老西藏精神”与“文成公主精神”一脉相承,在当代社会得到了很好地传承与弘扬。文章结合着力建设“富裕西藏、和谐西藏、幸福西藏、法治西藏、文明西藏、美丽西藏”的目标,提出了继承发扬光大“文成公主”精神和“老西藏”精神相结合的纵向和横向一体化发展战略,在发展方式上主张催生“文成公主”品牌效应的“三会”推进方式,并提出了孵化培育其衍生产品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