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选用系统方法对精神明建设系统的组成要素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阐述了物质明与精神明的辩证关系,提出加强精神明建设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2.
从系统论和控制论角度,分析了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的系统特性,以及其包含的系统元素、耦合关系与系统结构。根据系统目标和瞬变行为方式,认为优化是一种闭环程序下的随动控制,据此设计了带干扰补偿与反馈控制环的优化流程。最后,以系统控制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为原则,提出基于连续时间的最优控制模型和保持系统运动动态平衡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系统自组织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强  宋伦 《系统科学学报》2007,15(1):7-9,26
物质世界中不同层次上各类系统都是其内在的诸种演化因素自组织过程的产物,都是物质世界普遍存在的自组织性征的标志和体现。从这个实际出发,我们要实事求是地建构系统自组织观,并运用它来科学地认识物质世界及其演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复杂系统崩溃的脆性致因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针对开放的复杂系统进行研究,首次提出并论证脆性是复杂系统的一个基本特性.由复杂系统的脆性特点,根据集对分析的理论,定义子系统间的脆性联系熵、脆性基元的概念。同时,将非合作博弈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到复杂系统的脆性的研究中。基于复杂系统博弈的动力学,建立复杂系统脆性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说明复杂系统的崩溃,是由于基元内子系统的熵值在外界干扰过程中不断增加,而且又无法从周围环境得到负熵流的补充时,达到临界熵值而导致崩溃。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多智能协作问题的研究现状,借鉴自然界中物种之间协同进化机制而得到的协进化计算思想,提出了基于协进化机制的多智能体系结构和协作方法,介绍了协作化智能体的分层设计方法,协进化智能体之间以及智能体与环境之间的交互过程,并设计了基于协进化方法的多智能体系协作系统仿真框架,以多武器平台协同的控制对抗仿真系统为背景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基于Multi-Agent系统的预测支持系统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gent技术是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领域内新兴的研究热点,自治Agent和多Agent系统为复杂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实现提供了新的思路.给出一种基于Multi-Agent系统的预测支持系统的结构,将系统设计成由多个Agent组成的多Agent系统.各个Agent有自己的功能,可以独立自主地运行,还可以协同工作完成系统整体目标.  相似文献   

7.
以系统方法在企业营销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实体分配系统中的应用为例,介绍系统的整体性观点,结构性观点、动态性观点、开放性观点如何应用于营销系统的设计、制造和改造过程之中,以提高企业营销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基于系统整合观的多式联运系统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正在对多式联运的运输服务和多种方式的运输基础设施产生更多的需求。多式联运系统是基于系统整合观和供应链思想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多种运输方式的最佳组合,是现代国际物流发展的模式与趋势。多式联运具有自身的特点和独特的系统特征,相对于传统的运输模式来说,是一个革命性的突破,从根本上区别于传统的物质运输模式。  相似文献   

9.
基于脆性的复杂系统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针对开放的复杂系统进行研究,首次提出并论证了脆性是复杂系统的一个基本特性.以子系统之间的脆性联系为出发点,建立了研究复杂系统脆性的理论基础.根据脆性的定义、特点,定义了复杂系统的脆性基元、子系统间的脆性联系函数、脆性联系熵和脆性正交的概念,同时将非合作博弈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到复杂系统的脆性的研究中.并以道路交通系统为例,进行了脆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以系统科学观点,分析了畜牧业产业化系统的组成及其整体性和环境适应性,并讨论了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若干问题①国家对畜牧业产业化的宏观调控;②畜牧业生产结构的调整;③龙头企业建设;④农民利益的保护。图1,参5。  相似文献   

11.
宏观经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MEIDS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EIDSS是一个大型的智能软件系统,本文介绍MEIDSS的总体结构和功能特征,主要集中于面向对象(OOM)和AI相结合的系统开发方法,以及MEIDSS实现仿真决策问题自动求解的技术。  相似文献   

12.
The explanation and simulation of the natural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 the central goals of the studies of Neuroscience, Psycholog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Cognitive Science. This paper first give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core topics and approaches in the study. Then, GAF--a general adaptive framework for neural system is proposed. Interdisciplinary discussions around the adaptation of the human nervous system are presented. Rules describing the theory of adaptation of the nervous system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13.
工程系统论——一门工程元学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门新学科一工程系统论.它首先给出了工程系统的概念.接着讨论了工程系统论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其学科层次.最后论证了建立这门新学科的根据,并分析了工程系统论与系统工程的差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14.
Theengineeringisatransformprocessperformedbyateamusingrelatedscientificknowledgeandtechnicalmeasures.Intheprocessloneorsome(naturalorman--made)existingentitiesareturnedintotheartificialsystemwithanexpectalltusagevaluebasedonsomesupposedboas.Asinallsimilaroridellticalprocesses,itiscertainlythattherearesimilaroridenticalrulesinallprocesseswhichcanbecalledengineering.ThescientificabstractsofthesesimilarorideDticalrulesarenamedastheengineeringscience.TheneedsofhUmanlivinganddevelopmentincreasingl…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象、角色与Agent的企业信息系统框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象、角色和Agent三者有共性 ,但是也存在着大量的不同 ,各自强调的重点也不一样。从角色及其典型特征和Agent的定义入手 ,分析这三者的异同 ,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从信息系统建设的角度 ,提出基于对象、角色与Agent的企业信息系统框架 ,探讨综合运用这三种方法解决企业信息系统建设问题的思路。实践证明综合运用这三种方法 ,协调解决问题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多专家集成式决策支持系统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文献[1]给出集成式决策支持系统(I—DSS)的基本概念及提出I—DSS的两种主要形式的基础上,对I—DSS的形式之一——多专家集成式决策支持系统(MEI—DSSS)作了较深入的探讨。本文阐述了MEI—DSS提出的原因,给出了MEI—DSS的基本概念,概述了MEI—DSS同相关学科和技术的关系,提出了MEI—DSS的基本结构框架,并从知识表示、推理机制以及多专家系统动态组合进行问题求解的算法实现等方面探讨了该系统在大型决策中的应用。本文最后提出了MEI—DSS今后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presentation of boundary judgments in the Critical Systems literature highlights a general result: that the activity of bounding has been, implicitly or explicitly, considered as an epistemological issue. By arguing that knowledge is not produced singularly by bounding, the paper informs this general result. This, in turn, informs other results, which have emerged in current understanding. In particular, the paper argues (a) the reason why knowledge indeed never attains the status of "objective or right" knowledge, (b) how critique is dependent on some positing of knowledge, and (c) the exact place where critique is actioned. von Bertalanffy's attempted systems epistemology is considered at length because it explains and informs the epistemological conclusions seen to have been drawn in the current Critical Systems literature. von Bertalanffy's attempt requires the support of Husserlian phenomenology, especially Sartre's understanding of it. This requires an in-depth discussion of the phenomenological understanding of consciousness. Since the conclusions stem from von Bertalanffy, the paper reconsiders the status of General System Theory in Critical Systems Thinking.  相似文献   

18.
The author uses system analysis to provide system thinkings of the deepening reform of the management of defence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DSTI) and investigate the system definition of DSTI, the system reform target, system operational mechanism,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coordination and control functions and the orientation of conversion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