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伴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和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以绿色、和谐、可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主要趋势.发达国家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绿色经济增长方案,意图在保证自然资源永续利用并推进人类福祉提升的过程中追求经济的良性增长和发展,在这一背景下,转变投资发展的格局、创新经济发展的方式成为新形势下实现绿色增长的关键.鉴于在针对制造业绿色增长及其投资动力机制的实践研究成果较少的现状,文章通过以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投资政策、投资环境、人口与经济子系统之间存在的相互关联、彼此制约的情形的基础上,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运行真实数据,得出我国制造业绿色增长的现实状况.并通过有效调整对策、改善环境等子系统,为制造业绿色增长方式的动力机制提供适宜路径,以期对我国制造业经济持续增长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大连绿色产业发展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环境日益恶化使得产业发展必须进行绿色设计和绿色改造。大连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在发展绿色产业上做了积极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有很多瓶颈需要解决。本文首先对绿色产业的概念进行了探讨;接着分析了大连的绿色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然后,对大连市发展绿色产业的经济和产业情况进行了阐述;随后,基于以上问题提出大连发展绿色产业的对策;最后,得出全文的结论。本文能为大连市发展绿色产业提供从理论到实际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聚理论视角下的大连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基地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聚和基地建设是经济较为发达的空间结构标志,也是经济技术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有利的空间结构形式.近年来,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得到迅猛发展,2007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销售收入215亿元,增长48.3%.建设大连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基地是大连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加快大连成为全球软件和服务外包新领军城市的建设步伐;大连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基地的建设可以促进我市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互动与融合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两区一带”建设.  相似文献   

4.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大连市确定了十大产业作为本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运用SWOT模型分析了大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劣势以及机遇和挑战,认为应采取以市场培育为主、政府扶持为辅的作用模式,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扩大融资渠道等对策加快大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江西中药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主要是依靠天然药物生产,是新型优势生物技术,是江西绿色崛起新的增长点。江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正是为中药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打下了基础。从自然资源优势为起端,引发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义、途径、产品功能效益等各单元进行阐述,为决策者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6.
绿色GDP作为一个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区域发展可持续性评价角度出发,构建了鄂尔多斯市资源型城市绿色GDP核算的优化模型,结果表明:①鄂尔多斯市第一产业从绝对优势产业逐渐减少,而第二产业所占比例显著增加,表明鄂尔多斯市从农业型城市逐渐发展为以能源重化工业为主的资源型城市.②煤炭资源的耗减成本是鄂尔多斯市自然资源耗减账户中最大的贡献因子,而环境质量退化账户占GDP百分比相对较小,进一步说明鄂尔多斯市成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③传统GDP与绿色GDP值都有明显增长,绿色GDP/GDP的比值经历了先降低后逐步增长的过程,表明环境资源为鄂尔多斯市的经济发展所做贡献正在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7.
岳媛媛  李敏 《科技资讯》2023,(9):106-110
在全球产业绿色发展战略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电梯数量的极速增长,电梯的绿色维保逐渐成为企业近年的发展方向,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之一。原来的电梯维保方式在维保数量、质量、效率、能耗等多方面已经很难达到技术要求。为了实现电梯安全绿色运行的要求,该文详细地介绍了电梯的绿色维保改造方法,对绿色维保的必要性,维保方式的创新、维保技术的提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由此展望了电梯绿色维保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孙新凤 《科技信息》2006,41(4):352-353
构建和谐社会民心所向,然而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只有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才有出路。企业实施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中心的绿色营销是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太原科技》2007,163(8):I0003-I0003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绿色产业体系和循环经济模式,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绿色转型,建设创新型太原的有效途径。本期的"绿色转型"栏目,刊载太原市委常委、太原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耿彦波《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一文,文章认真分析了太原市的产业结构,提出太原市要建设新型能源基地,加快"绿色转型",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就必须发展循环经济。中共太原市杏花岭区委书记毋青松以《加快推进绿色转型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题,论述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绿色转型的重要意义,并谈到杏花岭区作为太原市的中心城区,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通过坚定不移地推进"五区并重"发展战略和"五大功能区"建设,经济社会呈现出了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0.
赵红艳 《科技资讯》2010,(31):128-129
多年来,我国县域经济虽然取得了巨大发展,多数县域经济的产业层次较低,以牺牲环境来换取GDP增长等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有效解决,必然会制约县域经济的长远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县域经济必须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绿色GDP,节能减排,加强科技投入和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建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到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同时行,构建和谐、环保的新型社会。  相似文献   

11.
大连旅游产业和谐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大连旅游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旅游业与三大支柱产业的联动发展、强化旅游产业链、充分利用城市资源推动旅游产业和谐发展以及强化旅游市场整合和加强旅游企业的集团化发展战略,并以此来提升大连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大连景观体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文献资料查阅法等研究方法,对大连的城市景观体育旅游开展的现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大连景观体育旅游在景观体育旅游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具体表现在;景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不够、景观体育旅游需求不足、景观体育旅游人才短缺、景观体育旅游政策缺乏.提出改进建议包括合理开发大连景观体育旅游资源、促进大连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景观体育旅游、从而为发展大连经济作贡献.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环境保护运动的深入发展,绿色贸易成为新的国际贸易形式。西藏地区具有发展绿色贸易的资源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和地缘优势。但是,西藏地区也面临着交通和通讯设施落后、绿色贸易壁垒和资金、技术、人才短缺等方面的劣势。发挥优势的关键是加快国际大通道的建设;打破贸易壁垒,建立健全绿色产品出口机制;开发绿色资源,发展绿色产业。  相似文献   

14.
大连具有发展临港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同时又面临着国际产业重心转移、国内经济发展、政府政策支持等有利的外部环境,应该通过临港产业的发展来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但是大连市发展临港产业也面临着如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集群还未做强做大、工业污染比较严重等问题,因此应采取优化产业布局、构建主导产业集群、确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模式等策略加快临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绿色GDP核算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环境资产排除在外,导致了GDP的虚增.吉林省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以绿色GDP为核心的指标体系,解决自然资源和环境价值的核算问题.通过构建环境生态成本对传统GDP进行调整,采用系列资源价值估算方法进行计算的结果表明:2001年吉林省GDP中6.22%是以牺牲自身资源环境取得的,绿色GDP为1 906.07亿元.提出了提高吉林省绿色GDP占GDP比重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摘要:本文对大连市体育产业资源开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大连地区体育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发展优势,但亦存在一些不足,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使大连体育资源充分体现城市的特色,挖掘开发大连体育产业资源的经济价值,为实现大连体育产业资源多样化、多形式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面对日益严重的自然环境与建筑能耗问题,绿色建筑越来越成为未来建筑业发展的主流和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绿色建筑发展现状、意义的阐述,探讨了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自然蒸发与沿海区海盐资源的开发利用关系密切.本文用数理统计、谐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大连海盐区的自然蒸发规律,分析与之相关的影响因子.其结果有助于指导和制订海盐生产规划,合理、有效地利用海洋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