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地基浅层上质较差,持力土层埋藏较深,需要采用深基础才能满足结构物对地基强度、变形和稳定性要求时,可用桩基础。桩基础是常用的桥梁基础类型之一。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中各类建筑拔地而起,作为建筑的基础部分往往在整个建筑物投资中占据很大的比例。当天巷地基或令工地基的地基承载力或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或经过经济比较采用浅基础反而不经济时,可采用桩基础。本文就建筑基础设计中较多见的基础类型的桩基础和后浇带的设计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孙传伟  刘宗芝 《科技信息》2009,(20):I0268-I0269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和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层建筑大量出现,与之相应的深基础也迅猛发展起来,桩基础是深基础里有代表性的一种,尤其适用于软弱地基上的高层建筑。本文结合实际情况阐述一下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4.
胡志秋 《科技资讯》2012,(21):36-36
桩基础是由桩和承台组成的一种常用的深基础形式。桩基础施工是深基础施工关键的分部工程,它影响着工程的进度,同时也是技术关键。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适用的桩基础的形式也不见相同,在符合桩基础方案的布置原则下,优化打桩顺序,严格控制桩基础施工的质量成为桩基工程的关键。本文从桩基础施工入手,对某变电站场地基处理的桩基施工进行分析,列举了不同桩基础形式下的施工技术要点,对今后桩基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试析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基础处理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玉兴 《科技资讯》2006,(20):63-64
当建筑物地基受力层主要为软土时,这种地基称为软土地基。软土地基的处理有别于其它地基基础处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本文从软土地基加固的常用方法,软土桩基础的基本结构型式,软土基础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就房屋建筑工程软基础处理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孔隙流体对饱和土中桩基础动力阻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流体饱和多孔介质材料描述土体,用间接边界元法分析饱和土中桩基动力阻抗,探讨饱和土中孔隙流体对饱和土中桩基础动力阻抗的影响。结果表明,孔隙流体对饱和土中桩基础动力阻抗有一定的影响,在地基土与基础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应考虑地基土中孔隙流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宁夏泾源县雨水充沛,地下水含量丰富,建筑基础大部分采用桩基础,如预制桩、灌注摩擦桩、端承桩、水泥搅拌桩等,因此在不同的地质情况下如何选用适合的桩基础施工方案,是达到设计标准降低工程成本的首选。本人有幸参加了同元高速公路的建设,在施工中部分涵洞由于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要求,均采用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来提高地基承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周昌海 《科技信息》2010,(27):365-365,374
桥梁基础是桥梁结构物直接与地基接触的部分,是桥梁下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基与基础受到各种荷载后,其本身将产生附加的应力和变形。为了保证桥梁的正常使用和安全,地基和基础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变形也在容许范围之内。根据地基土的土层变化情况、上部结构的要求荷载特点和施工技术水平,桥梁基础可采用各种类型。钻孔灌注桩是桩基础中最常用的一种深基础。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地基基础与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对于工业厂房土建施工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很有必要对其进行探讨。本文首先阐述了地基基础与桩基础土建定义;其次对工业厂房地基的加固与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同时,还对工业厂房常见的两种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路基等带状堆载对邻近桥梁桩基础受力影响的计算方法,基于Terzaghi地基承载力公式,将地表的带状堆载等效为埋深为0的条形基础荷载,根据承载力计算公式中地基土整体剪切破坏时的滑动面形状,采用极限平衡法,得到保证地基稳定的最大堆载高度以及带状堆载主要影响区的计算公式;判断带状堆载邻近桩基础是否受堆载影响,并得到带状堆载作用下地基土体侧移变形的计算深度及对邻近桩基础的推力计算公式,将上述作用效应施加到堆载邻近的桩基础上,使堆载作用下邻近桩基础受力模型简化为一般的被动受荷桩,采用m法计算了桩身效应。同时,建立带状堆载与邻近桩基础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堆载规模对邻近桩基变形特性的影响,并将理论计算结果与有限元结果进行比对。研究结果表明:堆载作用下地基土体浅层一定深度内发生了侧移变形,推挤邻近桩基而发生不同程度的挠曲,堆载作用下地基土体侧移存在影响深度范围;带状堆载作用对邻近桩基础的受力变形存在主要影响区,在该距离范围内堆载对桩基础影响明显,超过该范围后其影响并不消失,而是维持在较低水平;理论计算和有限元计算结果反映的规律基本一致,理论结果比有限元结果略保守,研究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1 前言 广东省内建筑工地多使用固定附着式塔吊,即采用塔身基础节将塔身与钢筋混凝土基础锚固在一起,而塔身每隔一定的高度与在建建筑物附着一次。如果地基承载力较高(地基承载特征值≥150kpa),塔吊基础可以做成直接放置于地基土上的独立基础,其钢筋混凝土基础的大小(包括长、宽和高)一般是按厂家提供的定型图纸或土建施工单位的设计图纸施工的。当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塔吊基础多采用桩基础,例如灌注桩基础或预应力管桩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地基基础工程处理措施的基础上,对南方某县实际工程的软土基础处理方法进行了介绍。通过采用桩基础、换土法、灌浆法、排水固结法、加筋法来进行软土地基处理,使该县一些实际工程软土和其地基上的基础工程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处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架空输电线路中的复合基础主要可分为软土地基类与岩石地基类,其中软土地基类主要包括变截面桩-板复合基础、板式中型桩基础以及微型桩复合基础三类,岩石地基类主要包括掏挖岩石锚杆复合基础与短桩岩石锚杆两类。复合基础通过利用板与桩、岩石锚杆与掏挖或短桩等组成部分的受力形态不同,充分发挥各土层的承载力以减少基础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保护环境。目前,国内复合基础仍处于试验研究与试点使用阶段,离大范围的工程应用具有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桥梁施工中,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施工往往会遇到一些棘手问题,施工技术人员要采取相应措施,并做到及时处理,确保高品质的公路桥梁桩基础。在技术上应注意当建筑物荷载较大,软弱地基土、浅埋扩大,已不能满足安全、稳定的基础和变形的要求,通常采用桩基础。目前,我国桥梁工程,常用的是陷入桩施工和灌注桩施工。  相似文献   

15.
针对砂土地基中的一种新型基础型式——垫层隔震基础,开展地基-基础-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离心振动台试验和三维数值模拟。通过对比不同峰值和类型地震波作用下新型垫层隔震基础与传统群桩基础的动力响应,探讨垫层隔震基础的隔震机理,并结合参数分析垫层厚度等因素对垫层隔震基础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群桩基础相比,垫层隔震基础的上部结构加速度降低,但其峰值及残余位移较大;桩顶约束减弱,筏板与垫层在强震下相对滑动,传递的惯性力降低,导致桩身最大弯矩减小且位置下移;桩身弯矩随垫层厚度的降低而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16.
孙绪梅  邹辉  黄俊浩 《科技信息》2011,(27):251-253
通过工程中存在的地基问题,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针对不同地基情况和不同的基础要求,因地制宜,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和措施。并探讨了桩基础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和利弊关系,提出了看法和建议,供同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针对葛洲坝水利枢纽至武昌500 kV输电线路(葛武线)输电塔塔基改造中出现的问题,以ZB41型杆塔为原型,利用室内制作的模型装置对大板基础和大板+微型桩(板桩)基础两种形式的杆塔塔基承载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大板基础和板桩基础的地基土竖向承载力均达到设计要求,但大板基础的抗水平承载性能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板桩基础抗水平承载力是大板基础抗水平承载力的3倍多;板桩基础方案达到了葛武线输电塔塔基改造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考虑地基液化后大变形的桩-土动力相互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基液化后的侧向变形是导致桩基础震害的主要原因之一。该文给出了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中水平地基液化后的侧向大变形对桩基础破坏作用的调查结果;在能统一描述饱和砂土液化前后尤其是液化后的大剪应变响应的本构模型的基础上,采用Penzien简化法建立桩一土相互作用计算模型,对该震害实例进行了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地基液化后剪应变分量的桩基础变形的计算值和实测值符合较好,液化后的剪应变分量控制着桩基础的残余变形。  相似文献   

19.
大型基础设施使得群桩基础得以广泛应用,而群桩基础的承载力计算、群桩效应系数的影响因素以及群桩基础沉降等主要问题成为研究群桩的关键。现实情况中会出现地基承载力设计变更,因此要对原有地基进行补桩处理。本文以弹性力学和应力叠加为基础进行理论公式推导,计算补桩后群桩效应系数以及群桩承载力;同时以实际工程群桩基础承载力为依据验证理论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当地基的弱土层较厚,建筑物的荷载大,采用浅埋基础不能满足强度和变形要求,做人工地基又没有条件或不经济,常采用桩基础,垦区内的道路桥梁建设中多采用灌注摩擦桩承重,钻孔灌注基因造价低,接生等优点,被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