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土壤盐碱化问题制约着河套灌区绿色农业发展和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的平衡协调,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改良盐碱荒地,使其能被有效利用,是当前河套灌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工程项目为依托,对河套灌区盐碱地改良行之有效的改良方案进行了总结和探索,为河套灌区相近盐碱化土壤的改良提供有力的改良方案参考。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大庆市景观动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1978,1988,1992,1996,2001年五期MSS和TM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对资源型城市大庆市1978-2001年20余年来景观组分的数量和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为充分揭示不同景观组分转移特征在景观整体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利用ARCGIS数据集成分析平台,将不同时段景观组分类型图叠加分析统计了全部景观组分类型在4个比较时段的转移概率矩阵.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主要景观组分的转入、转出贡献率和特定转移过程贡献率,结果表明,大庆市景观动态变化的主要贡献组分是耕地、草地、湿地和盐碱地等4种景观组分.草地和湿地的转出贡献率远大于转入贡献率;盐碱地的转入贡献率远大于转出贡献率;沙地在各时段的转入转出变化过程虽居次要地位,但其转入贡献率始终大于转出贡献率,且年变化率最高.在优势景观转移过程中,表现为耕地盐碱化,草地盐碱化、沙化和沼泽湿地盐碱化、退化过程.这对进一步探讨资源型城 市景观动态变化的驱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松嫩平原西部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基于1986年和2000年2期TM影像资料,在空间图形库系统支持下,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土地利用空间组成变化、空间邻接关系变化和变化主导类型,揭示了1986-2000年间松嫩平原西部生态脆弱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此间林地、草地不断破碎化,耕地、盐碱地从整体上呈现集中化特征。耕地与草地、草地与盐碱地空间相邻度增大,草地开垦过快和土地盐碱化日益严重。土地利用空间变化内在过程基本以旱地-水田,草地-旱地,草地-未利用地相互转化为主导。  相似文献   

4.
移栽羊草改良松嫩平原碱斑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在松嫩平原草地的野外实验研究,提出了改良重度盐碱化草地的新方法,即通过直接移栽羊草改良光碱斑,快速恢复草地植被.研究结果表明,移栽羊草的碱斑与对照区相比,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著.碱斑移栽羊草后,明显改善了土壤的pH值和电导率;同时,利用羊草实生苗相对耐盐碱的特性,辅以简单的措施(如添加沙土),可使羊草在盐碱地自我繁殖,从而快速地恢复草地植被.这种方法成本低,操作简单,具有较大的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典型盐碱地改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甘肃省典型的盐碱地区域,分类探讨盐碱地成因,通过对两种盐碱地改良方式进行分析,得知在具体的地形条件及成盐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方法才能达到相应的改良效果。根据比较研究发现,目前甘肃省典型的两种成盐碱的原因以是地下水位太高,灌排不畅,盐碱水重复利用等引起的土地盐碱化和土壤成土母质自身含盐分较大,蒸发强烈,土壤板结等综合原因引起的土壤盐碱化。本次通过比较研究,因地制宜寻找切合实际的盐碱地改良方法,从而改善盐碱地现状,提高土地质量,增加群众收入。  相似文献   

6.
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的发展,对我国尤其是内陆干旱农业灌区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土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展望土壤盐碱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全世界盐渍土面积约10亿公顷;我国盐渍土面积约3460万公顷,耕地盐碱化760万公顷,近1/5耕地发生盐碱化,其中原生盐化型、次生盐化型和各种碱化型分布分别占总面积的52%、40%和8%。新疆盐碱化耕地约133.33万公顷,近1/3耕地盐碱化,其中80%以上为土壤次生盐碱化。新疆除伊犁河谷、阿勒泰地区和塔城部分地区土壤盐碱化较轻之外,其他地区土壤均有不同程度盐碱化,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部各灌区最为严重,一些耕地由于次生盐碱化加重而被迫成为弃耕地。盐碱危害造成大量中、低产田和农民贫困,使大面积土壤资源难以利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有1.0×108 ha盐碱地资源,其中0.33×108 ha有开发利用潜力。修复、利用盐碱地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经过10多年的研究,华中农业大学选育出耐盐碱甘蓝型油菜“华油杂62”等品种,在中国滨海盐碱地和内陆盐碱地均能生长良好,可收获青鲜油菜4.5×104~7.5×104 kg/ha,也可翻耕作绿肥。耐盐碱油菜具有“利用”与“改良”盐碱地相结合的特色,是改良利用盐碱地最有优势的大田作物。利用耐盐碱油菜、农牧结合等综合措施,是修复、利用盐碱地经济有效、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碱化程度高,引进耐盐植物改良该地区盐碱地是一种"治标又治本"的办法.但耐盐植物种类繁多,耐盐机制复杂,盲目引种只能加重生态破坏,因此,加强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现状调查研究,改良培育适宜的耐盐植物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综述了黄河三角洲地区现状、耐盐植物种类特点、耐盐机制以及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为黄河三角洲地区耐盐植物的研发及盐碱地植物改良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西部地区盐碱地面积较大,分布广泛,普遍存在土地退化的现象,潜在的盐碱化问题严重,因此,盐碱地改良技术研究也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介绍了吉林省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概况,针对土地盐碱化现状提出了多种改良盐碱地的治理措施,同时为吉林省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我国盐碱地对农业土地资源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危害,采用理论分析与物理及生物治理并开发利用盐碱地的方法,揭示出盐碱地的一般成因以及盐碱土对绿色植物乃至农业生产的危害。通过对盐碱地的治理与利用,可以逐渐地使土壤盐碱得到控制和改良,从而使我国农业土地利用率得到提高。合理地改良和利用盐碱化土壤,因地制宜,采取切实可行的改良措施,就可以将这部分可观的后备资源,转变为宝贵的土地资源,提高耕地面积,扩大农业生产,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天然草地的组成类型及退化特征,对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退化草地生态的恢复治理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对白银地区天然草地资源组成、草地类型结构以及退化草地植被特征进行了系统调查与分析,研究了不同退化演替时期草地植物生态型、生产力的构成变化规律.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从初期到后期,高位芽植物最先消失,草地植物群落物种数和优势种密度急剧下降,群落盖度、生物量比、鲜草产量与可食草产量百分数均呈逐渐下降趋势.提出了天然草地永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新疆兵团农十二师104团天然草地资源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天然草地野外考察为依据,概述了草地形成的自然条件,划分了草地类型,研究和分析了各类草地的自然、经济特征,并对天然草地资源进行了等级评定,估算了各季节牧草载畜量,分析了草畜供需潜力,阐述了该团草地资源存在的优势条件,提出了制约草原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生态经济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人工草地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展人工草地经济的生态原则、人工草地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的措施等问题,从而用于指导人工草地的建设与利用,保证人工草地的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实地采集植物的标本整理及分类学鉴定为基础,对组成当地天然草地牧草种类、数量、分布进行了分析,划分了生态经济类群牧草,并对各经济类群牧草进行了饲用评价。  相似文献   

15.
草原保护红线工程是以草原红线和生态工程的基本内涵为依据,以生态优先为基本原则,以生态、产业、文化传承三大功能为基点,根据区域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涵盖多类型工程项目的一个复合系统,与中国牧区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在深入分析草原保护红线和牧区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从生态、经济、社会、民族四个方面全方位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了草原保护红线工程的意义,为牧区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展开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环境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地考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现状,阐述了其人口分布特征、人口素质对乡村农业、经济结构的影响,对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关因素对退耕还林工程生态环境效益的发挥有很大作用.应进一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加强环境保护,加快培养特色林业产业,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在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劳务产业。促进退耕工程理智进行和生态环境效益的长期发挥.  相似文献   

17.
加强草原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牧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全面回顾了近些年草原保护与建设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剖析了草原保护与建设在生态、生产经营方式、法律法规等方面存在的困境,并借鉴了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发达国家在草原保护与建设方面的经验;最后本着理性思考、合理发展的原则从加大草原生态保护投入力度、转变草原牧区生产经营方式、完善草原法律法规等方面给出了草原保护与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草原保护建设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草原保护红线工程建设是保障和维护草原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从分析草原保护红线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入手,系统阐述草原保护红线工程的内涵、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草原保护红线工程建设的基本构想,包括制定技术指南、建立大数据工程、分区工程、预警体系工程、制度体系工程、保障体系、草原专项和国家级示范区工程,提出尽快启动和实施草原保护红线工程等六点建议,以实现草原生态、产业和文化传承功能的充分发挥,最终实现草原牧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Client/Setver计算环境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了其在不同应用规模下的应用模式及相应的体系结构,并根据其中一种应用模式进行系统的软、硬平台的选型及系统的总体设计,实现了Client/Server环境下的1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分析秦岭林区森林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对森林实行科学管理、分类区划、集约经营的思路,分别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的经营管理措施,充分发挥林地生产力,提高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