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你可能无法想像,蛇既没有翅膀,也没有类似翼膜的附肢,它们怎么能够像鸟儿一样“飞翔”。然而,科学家研究发现,有些蛇不仅会飞,而且还是飞行高手。飞蛇摇动肋骨产生动力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杰克·索卡8年来一直在对蛇的飞行能力进行研究。近日,索卡在一份专业杂志上揭示了飞蛇擅长飞行的原因。他说:“尽管飞蛇缺乏类似翼膜的附肢,但它们仍是技艺高深的飞行运动员。”  相似文献   

2.
牛被红色激怒斗牛时用的披风应该是红色的或者色彩要鲜艳,这种说法几乎成为一种定论。牛更容易被红色激怒吗?绝对错误。使用红色披风同白色或绿色披风的效果是一样的,因为牛的眼睛对颜色几乎缺乏辨别能力。脊椎动物对颜色的辨别能力都比较差。但是牛对披风在斗牛士手中来回挥舞却十分敏感。印度的耍蛇把戏也是同样的情况,耍蛇人吹奏的笛声并不能使蛇高兴得跳起舞来,因为它们是聋子。它们的主要感官是嗅觉器官,但是笛子在耍蛇人手中的来回摆动却使它们兴奋起来,于是便翩翩起舞。人的嗅觉很不灵敏这种说法不对。人的嗅觉相当发达,我们的鼻子能…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10月20日,美国《细胞》杂志刊登一篇有趣的故事,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在研究蛇的进化过程中,突发奇想地用蛇的一段DNA将小鼠的同源DNA进行替换,结果小鼠的四肢明显变短,似乎像蛇一样不长腿了。原来,蛇的祖先是有四肢的,在进化过程中由于这段DNA功能发生变化,导致四肢慢慢消失了。  相似文献   

4.
石海 《科学大观园》2011,(22):26-27
正像我们常说自己是龙的传人一样,印度古代不少部落和朝代都声称自己是那伽即蛇的传人:祖先与那伽女结合而生的子孙。蛇是占代印度崇拜的动物,它既象征死亡,又象征生殖。那伽精灵即半人半蛇的形象在印度古代广受崇拜。在印度神话传说中那伽可以化为人形,这时它的形象一般表现为下半身是蛇体上半身是人形。那伽女(即蛇女或龙女)历来是美丽动人的  相似文献   

5.
蛇图腾     
蛇是很有诱惑力的动物。尽管在山上、树林里、田野中,甚至于在水里,都能看到它,但不论在哪里,只要有蛇出现,就会吸引着一大群人,老的小的都会围上来看,尤其是小孩子们,更是兴奋万分。而且,不仅喜欢蛇的人要饱览一番。怕蛇的人也常常带着恐惧的心情远远地瞧着它。可见,在人们心目中,对蛇总还有几分害怕,也难免有些  相似文献   

6.
杨宁 《科学大观园》2014,(23):26-27
<正>4700万年前,一匹怀孕母马去湖泊喝水时,因湖内致命的火山气体中毒。如今在梅塞尔坑工作的古生物学家发现了这匹母马保存完好的骨架。这里曾是德国达姆施塔特地区的一座煤矿井。尽管这匹母马及其未出生小马的残骸早已变成化石,却为科学家进一步了解这些古老动物提供重要线索。他们表示,尽管古代马和现代马在大小和形状上存在很大区别,但它们在繁殖上却非常相似。这些古老动物叫Eurohippus  相似文献   

7.
印度教蛇节     
《科学大观园》2011,(12):2-3
祭拜蛇神足印度古老的宗教仪式。每年的7月到8月间的第15天,在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桑伽利市的雪拉莱小城都要举办祭蛇活动。传说有位农夫在耕作时不慎杀了条小蛇,母蛇为报复来到农夫家中,但见农夫的大女儿正在虔诚地膜拜蛇神Naga,  相似文献   

8.
马与斑马的南非亲戚——斑驴 (马属的另一种动物),前半身有着斑马一样的条纹;后半身则像马,没有斑纹。这种动物已在100年前灭绝。研究人员对博物馆的一个斑驴标本的皮进行组织取样,对古老的DNA 再次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9.
科学界对于蛇的起源至今没有定论,它可能由陆生蜥蜴、穴居蜥蜴或海洋爬行动物进化而来.从解剖学上看,蛇以前应该是长腿的.不仅蛇化石证明了这一点,现存少数蟒蛇中依然可以找到髋骨和后腿的痕迹.那么,蛇腿究竟是如何消失的?德国和瑞士的研究人员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和骨骼染色技术,对不同爬行动物的胚胎展开研究,并对其家谱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爬行动物进化过程中,骨骼在胚胎发育中出现的时间越来越晚,这在蛇的胚胎中体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唐荔 《科学大观园》2010,(14):61-61
美国研究人员表示,随着粪便化石以及骨髂咬痕证据浮出水面,史前史体型最大的鳄鱼之一——恐鳄的形象变得更加有血有肉。恐鳄是鳄鱼家族的一个可怕成员,身长相当于一辆加长型豪华轿车。有证据显示,它们可能潜伏在浅水域并伺机捕杀与它们体型相当的恐龙。  相似文献   

11.
张诚 《科学大观园》2010,(22):10-10
在河内市的文化用品商店,一般都有中国象棋出售。河内闹市区的书店里还出售各种各样的中国象棋棋谱。每逢周末,河内市中心街心公园的空地上,都有很多人下象棋。观棋的人把棋摊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与北京街头的情景没什么两样。越南象棋的棋子和下法与中国完全一样:一样的棋盘,一样的"车、马、炮",一样的"楚河、汉界",一样的走法。  相似文献   

12.
就像空手道电影中的英雄过招一样,两只秃鹰在空中展开了激烈的掠食大战。一只体型较大秃鹰似乎朝对手的胸脯飞起一脚,片刻就把对手打翻在地。  相似文献   

13.
林山 《科学大观园》2012,(10):65-65
一项新研究指出,哺乳动物的体型从老鼠那么大进化到大象那么大大致需要经历2400万代。在通过化石和现存动物的资料,科学家们对28种不同的哺乳动物群组在过去6500万年内的进化历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哺乳动物体型变大要比体型缩小更加困难。研究小组发  相似文献   

14.
①世界上最小的鹿生活在东南亚,名叫鼷鹿,身高仅有20厘米左右,体重约2.7千克,是鹿科动物中最小的一种。②蜂鸟体形纤小,最小的只有黄蜂那么大,从头到尾还不到2厘米,最大的也不过4.5厘米,是世界上最小的鸟。更有意思的是,它们飞起来也像蜜蜂一样,会发出嗡嗡的响声,也喜欢吸食花蜜。所以,给它起“蜂鸟”的名字再合适不过了。③我国渤海东岸,生活着一种体型与蚯蚓差不多的小蛇———盲蛇,身长17~18厘米,为世界上最小的蛇。④在南美亚马逊河流域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种世界上最小的猴子———狨猴,又称指猴。这种猴长大后身高仅10~12厘米,重80~1…  相似文献   

15.
或许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匹马能享有这六匹唐马那样的荣耀和名声。甚至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所埋葬的成千陶马,都没有一件给我们留下名字和故事。而霍去病墓前那尊"马踏匈奴"的石马,以及那些在埃及或希腊纪念物上描绘的马形象也都很著名,却都普遍缺乏马的个性。唯有"昭陵六骏"卓然不同——它们不仅被赋予了英雄般的名字  相似文献   

16.
渝北区统景镇胜利村的农家女晏华是远近闻名的捕蛇能手,有着一手捉蛇如逮黄蟮的绝活,更奇的是,她被毒蛇咬后竟能伤口不肿,堪称“捕蛇奇人”近日记者专程前往统景山区,亲眼目睹了这位与蛇打交道的女人。其十多年练就的捕蛇本领让人佩服和惊叹。初识蛇女  相似文献   

17.
海蛇     
海蛇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爬行动物,它们在海中能驾驭波涛, 能潜游水下,能捕捉鱼虾,能生儿育女。在距今7千万至2亿3千万年前的中生代晚期,两栖类动物中的一部分终于彻底告别水乡,完完全全在陆上定居了,从而进化为爬行动物——蛇。可是,还有一部分蛇却依然怀恋故乡,再一次返回哺育过它们古老前辈的摇篮,变成我们今天所说的海蛇了。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10,(11):52-53
据国外媒体报道,生活在数亿年前的恐龙是地球上体型最庞大、最强壮的动物之一,但同时也是地球上最奇特的动物之一。很多恐龙外形看上去十分奇特,然而,古生物学家却认为,这些看似古怪的附肢和身体部位之所以进化出来,都有其特定用途,尽管有些部位进化的原因目前研究人员仍未搞清楚。  相似文献   

19.
与世界上其他气候干旱的沙漠和草原地区一样,广阔的中东大地上也驰骋着诸多游牧族群,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贝都因人. 早在数千年前,贝都因人便领着牲畜在沙漠与草原上逐水草而居,由此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与生活方式.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族群,却在工业革命后的近代文明大潮冲击下不断萎缩,人口日渐减少,传统湮灭无闻.  相似文献   

20.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别名:海南坡鹿、泽鹿分布:海南体型与梅花鹿相似而稍小,但颈、躯体和四肢更为细长,显得格外矫健。雄鹿具角,第一眉叉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