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将复合微生物菌剂和填料的联用,处理生活污水,分别考察了单一填料与菌剂联用以及组合填料与菌剂联用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几种填料在充氧条件下对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强化实验中,软性辫带对COD和氨氮去除效果最好,阿科蔓填料中对TP在去除效果达到40.61%;并且,通过实验比较,阿科蔓+拜尔膜组合与菌剂联用对生活污水的COD和氨氮去除效果较好,但对TP的去除效果却较差,而阿科蔓+软性辫带组合与菌剂联用对TP的去除效果则达到85%。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指示作用以及对污水中的有机和无机物质的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3.
环境微生物技术在处理医院污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每年产生大量医院污水,其中包含病原体等多种污染物,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隐患.目前对医院污水的处理主要包括污水的预处理、生物处理和消毒三部分.通过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膜生物反应器、曝气生物滤池法等环境微生物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从而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破坏病原微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消毒效果.不同的处理工艺各有优缺,适合于不同规模的医院.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农村污水的治理迫在眉睫,人工湿地对农村污水的治理具有投资少、仪器维护运行简单、美化环境等特点。同时在人工湿地系统中,吸收和降解污染物主要是由生物群体完成的。以小型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前期驯化的高效脱氮菌株为菌种,构建了三种不同接种方式下各反应器对氮素的去除效率,对比确定微生物强化人工湿地的最优菌群的接种方式;评价了所构建实验室小型人工湿地系统的去污效果,进行了微生物强化实验室小型人工湿地处理模拟废水的工艺研究。同时驯化培养了高效脱氮菌株,以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保证出水中氨氮(NH4+-N)、总氮(TN)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标准要求。取得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驯化培养的微生物对强化人工湿地具有重要作用,在去除污水中的氮方面有良好的效果。较不加菌的氮去除效果,一次加菌与二次加菌实验组有显著性差异。二次加菌实验组中NH4+-N、TN去除率最高,分别增加到99. 6%、86. 6%。培养驯化的微生物对氮的分解去除作用比湿地系统中自然生长的常规微生物更快更高效,证明了微生物强化技术在所构建的实验室小型人工湿地系统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对农村污水治理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平式水培植物净化床,在自然光照条件下,探讨水培水稻系统对生活污水二级生化处理出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104 d的水培期间,水培水稻系统对污水中的氮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对TN去除率最高达85. 7%,在整个水培周期内,因水稻吸收作用、沉淀作用、微生物及其他作用对TN去除的贡献率分别为17. 7%,4. 1%和78. 2%;该水培系统对TP去除率最高达73. 9%,在整个水培周期内,因水稻吸收作用、沉淀作用、微生物及其他作用对TP去除的贡献率分别为32. 9%,7. 2%和59. 9%。在水培水稻净化系统中,微生物及其它作用对氮磷去除的贡献最大,植物吸收作用对氮磷去除的贡献次之,而沉淀作用对氮磷去除的贡献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高浓度污水处理效果,采用了生物膜和活性污泥法组合工艺,考察了p H、水力停留时间(HRT)、污泥回流比和生物转盘转速对组合工艺处理污水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p H范围在7~9,NH3-N去除率去除在80%以上,TN的去除效率在67%;水力停留时间(HRT)在10 h既可充分进行硝化反应,脱氮效果较好,设备运行效率较高;污泥回流比为75%时,NH3-N的去除率平均值为88.2%,TN的去除率平均值为85.7%,实际运行中,污泥回流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生物转盘转速控制在4 r/min。  相似文献   

7.
采用新型的三级网状生物转盘,该新型盘片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度,有利于微生物的附着、生长与繁殖,所以单位面积的网状盘片上的生物量是普通盘片的5~7倍.由于生物膜厚度的增加,生物膜内部容易产生厌氧环境,运行中适当的控制各种参数,生物转盘就会具有较好的同步去除C和N效果.水力停留时间为81、2 h,脱氮率分别为52.25%、55.19%,COD的去除率分别为79.72%、90.19%,达到了同步去除C和N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红枫湖和百花湖(简称:两湖)是贵阳市主要的饮用水资源,近年来,"两湖"已经受到严重污染,水质情况逐渐恶化。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含磷污染物的过度排放,污染源之一是城镇生活污水,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导致污水含磷量增加。对城镇使用洗涤剂的种类以及洗涤剂是否含磷进行了调查和检测,调查发现市场出售的洗涤剂中含磷洗涤剂占有很大比例,两湖流域的上游居民使用含磷洗涤剂的种类要多于中下游居民的使用的种类。  相似文献   

9.
水质污染是困扰许多国家的一个难题。近年来,科学家发现,造成水生物减少、藻类丛生、鱼类死亡、水质变臭的一个主要“元凶”是污水中的磷含量过高,理论上将这种现象称为水质过肥化或富营养化。据有关专家介绍,我国有近半数的湖泊存在水质富营养化问题。污水中磷的来源有多种染道,其中洗涤剂废水中的磷是生活污水的污染源之一。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调查,在我国,洗涤剂废水带入的磷占生活污水中磷负荷的40%-50%,在城市湖泊中占28%左右。目前,世界上已经有40%左右的国家限磷、禁磷。减轻磷污染有两个措施,一是建三级污水处理厂…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环保酵素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以厨余垃圾为原料,制备环保酵素,并应用于实际生活污水的处理.探究了环保酵素投加量、环保酵素预处理和污泥投加比等因素对生活污水的COD、TP和NH3-N的去除效果,并考察了酵素对污水表观及活性污泥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酵素明显提升了生活污水COD去除率;添加20%酵素对污水COD去除效果最好;酵素对TP具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去除率为84.10%~96.02%,比不添加酵素组提高了 33.95%~45.87%;酵素对NH3-N的去除效果无显著的改善.酵素加入对污水的色度、浊度及气泡量等表观性状有一定影响,其中低浓度的酵素影响较小;酵素能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增加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生物量,但过量酵素对污泥絮体及污水处理系统稳定性产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平板计数、液体稀释法计数,对石家庄某军事学院污水生态处理系统的微生物生态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内,水体中的微生物种群以细菌、真菌、放线菌为主,总数在107 CFU/L以上;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群以细菌数量最多,达到108CFU/L以上.从生物滤池进水到人工湿地出水,水体中原生动物数量先增后减,但种类增加,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也依次减少,说明水体污染程度次第降低;季节变化及进水CODα的含量对污水生态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数量有一定影响,9月份进水中的CODα浓度低,导致真菌、放线菌的总数增多,分别达到8.0×107 CFU/L和9.6×105 CFU/L,造成出水浊度高、CODα的去除效果差;人工湿地系统中表层土壤微生物和深层土壤微生物数量与污水中污染物(CODα)去除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污水中CODα的去除主要依靠的是表层土中的细菌和真菌,其相关系数可达到0.69、0.84以上;人工湿地土壤样的微生物中,不同区域土壤样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总数都随着季节的改变会有变化,但随着季节变化的规律不很明显.土壤样中硝化菌的数量与温度呈正相关,反硝化菌的数量与温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生物活性炭吸附法去除酚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生物活性炭吸附法处理污水中的酚,考察了几种酚的降解去除情况和活性炭的再生性。研究表明在研究条件下,活性炭吸附与生物膜相结合能够很有效地去除废水中酚类物质;利用微生物对已被活性炭吸附的有机物(酚)的生物降解,很好地解决了活性炭的再生问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验,探寻一组对菠菜中农药残留去除的家常处理方法组合.结果表明,洗涤剂浸泡、漂洗和烫漂对菠菜中残留农药都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去除效果优化组合为2%洗涤剂浸泡15min后,用自来水漂洗2次,每次1min,再用沸水烫漂1min.  相似文献   

14.
低温条件下回流比对生物复合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污水生物处理中,水温是影响微生物生长与存活的重要因素之一.试验中以哈尔滨市文昌污水处理厂原污水为试验原水,研究了低温条件下污泥回流比对生物复合工艺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温下利用加大回流比来改善系统处理效果是成功的,当回流比为300%,系统出水完全满足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
该文通过对影响臭氧发生器臭氧产量的主要和次要因素的分析,指出了提高产量的方法和途径,在实际操作中得到了有效的验证。我国地表水源受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日趋严重,水中的污染物含量高,成份复杂,给水处理带来了难度。而该公司地处长江中下游受该公司回流污水的影响,水体的污染更加严重。经混凝-沉淀-过滤处理虽然能除大部份无机物和有机物。但水中的微生物、致病菌、细小的高分子有机物及重金属离子却无法去除。  相似文献   

16.
悬挂链式节能曝气工艺──兴建低投资污水处理厂的一种先进工艺编号:J990820悬挂链式节能曝气工艺是一种全新概念的曝气技术,可以减少污水处理的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减少污泥产量,还可以将传统工艺中难以去除的氨、氮、生物性磷等污杂物去除。悬挂链式节能曝气工艺实现了自然的生物处理,使我国的中小城市兴建低投资污水处理厂成为可能。优异的工艺方案1.污水停留时间长,水中的污染物被微生物彻底吸收并分解,出水十分于净。2.曝气链的波动可在池中形成好氧,厌氧分段循环法(AO法),可实现脱氮、脱磷。3.由于泥龄长且量大,泥中…  相似文献   

17.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河道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强化城市河道沿程污染物自净能力,在夏季丰水期选择昆明入滇大清河污水,利用弹性填料作为微生物载体,沿程取样并定期监测水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出水DO为1.5 mg/L的情况下,强化河道流速在0.02 cm/s时出水效果较为理想,经强化河道处理后CODCr、TP、TN去除率可达63%~69%、43%~50%、30%~39%;通过去除悬浮物质可以去除相当一部分CODCr和少量TP、TN,可溶性CODCr、TP、TN通过载体微生物的代谢得到进一步去除.  相似文献   

18.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生活污水进行MBR(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处理的研究,证明该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可得到直接回用的优良水质.MBR工艺对有机物和NH4^ -N的去除是微生物和膜分离的共同结果,在较低的进水COD条件下,MBR工艺的污泥排放量趋于零.同时,化学清洗是解决膜污染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且对废弃物处理不当,许多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河流中,使得水中的重金属污染日益加剧,目前处理方法有化学法和物化法,在化学沉淀、氧化还原、电化学等化学方法中化学沉淀法是去除重金属污染物经典方法之一,而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的物理化学方法有吸附、离子交换等。生物吸附法、硫酸盐还原菌净化法和利用微生物的转化作用去除重金属法处理污水中重金属,比较常见。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日益重视与加强,如何消除磷污染问题正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课题。一、磷污染的来源(一)工业污水食品加工、发酵、洗涤剂生产等工厂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磷。(二)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中的磷主要来自含磷合成洗涤剂的大量使用。(三)含磷的化肥与农药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在我国农村磷肥与有机磷农药常常会被大量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