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细胞学的研究证明,甘兰型油菜是白菜型油菜和甘兰杂交合成的异沅四倍体。但是,人工产生这种异沅四倍体是很困难的。白菜型油菜和甘兰都有许多亚种和变种,它们之间相互杂交,对培育新的蔬菜、饲料和油料作物都很有用。作者通过子房离体培养法,育成了白菜型油菜和甘兰杂交的种间杂种。并研究了白菜型抽菜和甘兰正反交的子房,在不同浓度的酵母膏和酪旦白水解产物,以及椰子汁和酪旦白水解产物对子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油菜属十字花科云苔属,系异交(B.CampestrisL.)或常异交(B.napusL.)作物,前者为白菜型油菜,简称C,后者为甘兰型油菜,简称N。油菜是无限花序,花瓣黄色,两性花,一般每朵花内有雌蕊一个,雄蕊六个(四长两短),串粉受精后,子房膨大伸长,发育成为油菜荚果。  相似文献   

3.
我省自1956年大面积推广“胜利油菜”等甘兰型油菜良种以来,大部分地区均表现抗病、高产,反映较好,面积不断扩大,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以来,在我省山区、半山区也广为种植。但近十余年来,先后在奉化、淳安、东阳、武义、上虞、桐庐、衢县、兰溪、余杭、新昌、嵊县、安吉、仙居、丽水、遂昌、龙泉、云和、缙云、青田等19个县的山区、半山区发生过花而不实(即只开花而不结实)的生理性病害。今年,金华、丽水、宁波、绍兴、台州等地区有10多个县又普遍发生,严重影响油菜产量。因此,花而不实已成为阻碍我省油菜  相似文献   

4.
利用小菜蛾对转基因油菜的部分植株进行了抗虫试验。实验结果是芥菜型油菜的最高虫试死亡率是77.7%,其次从高到低依次是55.5%,55.5%,44.4%,44.4%,33.3%,11.1%等。饲喂十天后各处理组活虫体重与对照比,经秩和检验,5个无性系有显著的差异。表明芥菜型转基因油菜有显著的杀虫、抑虫作用。甘兰型油菜的最高虫试死亡率是70%,其次是40%,40%,20%,20%,另有4个无性系均是10%。有9个无性系饲喂十天后活虫体重与对照比有显著的差异。表明甘兰型转化油菜同样也有显著的杀虫、抑虫作用。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系“79.7”的遗传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雄性核不育油菜“79.7”作了遗传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79.7”雄性不育油菜的不育特性是由两对隐性重叠基因控制的,甘兰型油菜可作它的恢复源。将“79.7”核不育油菜转育成新的低芥、双低及双低黄籽两用系.用低芥两用系组配筛选育成的优质杂交种“蜀杂1号”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本所土壤严重缺硼,历年来油菜产量不高,曾有一甘兰型品比试验田十余个品种全部“花而不实”,颗粒无收。随着施硼防治“花而不实”难题解决后,油菜产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我们在施用硼肥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栽培方法,10.26亩油菜平均亩产247.2斤,比去年亩产151.2斤,每亩增产96斤。这说明在缺硼的土壤上油菜能够高产。现把主要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农科所经济作物组,从该省自然条件和生产实际出发,确定油菜育种工作以甘兰型油菜为主攻对象,以早熟、高产、抗病、耐严寒、优质为选种的主要目标,以早熟为近期主攻方向,兼顾中、晚熟品种和春播品种的选育。通过几年来的努力,现在已经选育出一批以早熟品种为主体的早、中、晚熟品种及春播品种互相配套的油菜品种。现将他们在油菜早熟育种方面的经验简要介绍如下,供我省广大贫下中农和油菜育种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480”油菜(原系号为“73480”)系我院用甘油3号与特早13号杂交、经过一次高山夏凡选择培育而成的甘兰型早中熟品种。该品种在各地试验和生产示范中表现较好,比我省油菜当家品种“九二”油菜产量高而稳、经济性状好和抗逆性强;今年生产上扩种四、五千亩,亦获得好收成。因而普遍反映较好,已获得了全省农业科学技术大会颁发的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9.
汉中地处陕西南部,种植模式为水稻——油菜(小麦)一年两熟。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油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目前种植面积已达到每年一百万亩以上。早熟水稻一般在9月上旬收获,而油菜要在10月上旬才移栽,如何充分利用秋季光热资源,增加农民收入。为此,我们开展了秋播马铃薯间套油菜免耕覆盖栽培技术试验研究。现就该项技术总结如下,希望和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1 目的。“渝黄一号”油菜品种是西南农业大学李加纳教授采用化学杀雄培育出来的甘兰型黄籽杂交油菜品种,它具有产量高、含油量高、饼粕含蛋白高的优点,它的大量推广种植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产业化经营将起到良好的作用。为了掌握高产规律,探索最佳播种时间,为大面积种植提供科学依据,特设计该项试验课题。  相似文献   

11.
联勤海涂在定海县的西南边,属盐仓、石礁、紫微公社和城关镇,总毛面积7000亩左右,除紫微公社强增大队400余亩为一九七一年九月关塘门外,其余均为一九六六年七月关塘门的涂地。在“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推动下’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积极开展新围涂地的改良利用的科学实验活动。近年来涂地棉花、大麦种植面积连年扩大,总(单)产也有一定提高,尤其是涂地油菜的种植,近三年来迅速扩大和增加。联勤片涂地油菜面积从一九七二年只有紫微公社东升农场的4.8亩总产605斤,一九七三  相似文献   

12.
1 目的,“渝黄一号”油菜品种是西南农业大学李加纳教授采用化学杀雄培育出来的甘兰型黄籽杂交油菜品种,它具有产量高、含油量高、饼粕含蛋白高的优点,它的大量推广种植将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起到良好的作用。为了掌握高产规律,探索最佳栽植密度,寻找最合理的群体结构,创造最高产量,为大面积种植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该项试验。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医学、营养学关于植物油脂与人体健康的研究探索,对其营养和保健价值都有进一步的认识.指导人们要科学食用植物油,以利防病保健。 菜油 我国菜油主要以甘兰、油菜和芥菜三种类型的菜籽加工而成。由于这三类菜籽均属于高芥酸茶籽.故菜油中所含的芥酸高达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南方双季稻区冬油菜生产的发展,选育出油菜早熟品种和实行机械栽培是生产急需解决的两大问题。课题组经过近5年的系统研究,现已成功选育出5个早熟、双低、抗病、高含油量的油菜新组合(品系)。成功研制了适合油菜免耕(浅耕)直播要求的2BYF(D)—6型油菜免耕直播联合播种机,并配套研究了适合直播油菜要求的一次性施用控释肥;同时配合农艺上的催熟剂的开发与使用,研制了与高密度早熟油菜品种相配套的4YC-200油菜联合收割机。形成了在南方双季稻区机械化种植油菜农艺操作规程。通过以上集成技术的实施,实现了油菜种植成本降低,种植面积扩大,油菜产量和种植经济效益的提高,试验测定,通过机械化种植油菜,每公顷纯收入可增至4 5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甘兰型油菜育种工作中试用了人工诱发孤雌生殖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油菜种间远缘授粉可以诱发孤雌单倍体,油菜的孤雌单倍体一般形似母本,但体形较小,叶片和花朵也较小,雄芯能育性低,早期花朵多数败育,叶片表皮的气孔较小,气孔保卫细胞里的叶绿粒较少,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19。为了早期鉴定出油菜孤雌单倍体,我们使用了子叶叶形、幼叶刺毛、幼苗色泽等性状作为早期标记性状。对于早期鑑定出来的油菜孤雌单倍体,我们通过早期培育和人工辅助自交等方法,促使其二倍化、提高其结实性,获得了若干纯合自交系种子。在计数染色体数目方面,我们使用了适于在油菜田间取材的简易制片方法。人工诱发孤雌单倍体的育种方法,比较适合在农村开展群众性的育种试验。  相似文献   

16.
以安徽省为研究区,选取MODIS数据为数据源,首先基于2011年到2018年的16 d合成MODIS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产品,利用ENVI软件提取油菜种植面积。然后结合谷歌影像,通过目视解译和NDVI数据提取安徽省多时相油菜种植面积,在此基础上对MODIS-NDVI数据提取油菜种植面积的结果进行验证,并分析了其时空变化。与统计监测数据相比,利用MODIS数据提取油菜面积精度可达84.5%。通过实践和验证,利用MODIS-NDVI数据提取安徽省油菜种植面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研究成果可为政府部门掌握农作物生产和农业发展情况提供基础数据,也可为其他省份研究油菜种植面积提取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在有下卧隧道的基坑开挖过程中实现及时有效的控制隧道隆起,本文提出局部临时堆载措施,并根据Mindlin公式采用MATLAB软件分析局部堆载的3项参数即堆载力、堆载面积和堆载位置对附加应力的影响,基于某基坑案例采用FLAC3D软件进行正交模拟验证.结果表明,堆载力对隧道隆起影响最大,堆载面积次之,堆载位置最小.隧道隆起值随堆载力增大呈比例减小,并随堆载面积增加而逐渐减小,减小幅度逐渐减缓,且随堆载中心与隧道轴线距离缩短,其影响程度逐渐增大.在实际工程中,优先考虑预留合适尺寸的土体并施加堆载作为局部堆载措施.当隧道位于基坑下部时,局部堆载力不得少于原有土体自重的50%,堆载面积应大于基坑总面积的5%;当隧道位于基坑侧面时,局部堆载力不得少于原有土体自重的1倍,堆载面积应大于基坑总面积的7.5%,才能有效控制隧道沉降.  相似文献   

18.
随着省工轻型栽培技术的推广,油菜直播面积迅速扩大,已逐步取代以往的育苗移栽栽培。但由于直播油菜田杂草生长与油菜苗生长基本同步,草、苗争光、争肥,如不及时防除,容易引起草荒而减产。采用化学除草剂能有效地防除直播油菜田的杂草,既是省工栽培的重要技术措施,又是搭好丰产苗架,夺取油菜丰收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们先后引进乙草胺、禾耐斯及乐吉农哈哈等药剂,在生产上应用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田间杂草类型及使用方法、时期不同,各单位之间以及田块之间防除效果差异较大,为此特设本试验,进行对比筛选,现将试验结果报告…  相似文献   

19.
油菜几个品种染色体组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我国几个油菜品种的染色体组型研究结果,即白菜型的浠水油菜白(Brassica campestris var.chinensis Linn.),芥菜型的泸州四棱油菜(B.juncea Coss.)和甘兰型的3529品系(B.napus Linn).浠水油菜白根端细胞具有10对染色体,它的染色体组型公式是2n=20=4sm+14m+2st(2SAT)。泸州四棱油菜根端细胞具有18对染色体,它的染色体组型公式是2n=36=14sm+20m+2st(2SAT)。3529根端细胞具有19对染色体,它的染色体组型公式是2n=38=18sm+16m+4st(2SAT)。  相似文献   

20.
用杀雄剂一号对甘兰型油菜孤雌自交系作杀雄制种的药理指标和用药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敏感期是花粉发育的第二收缩期,当该期花蕾出现时为用药适期;各用药处理中以三次用药,浓度为150p.p.m的较好,杂种率约达80%,产量在140斤左右.本文提出了作物敏感阶段的概念,并认为它和药物适宜浓度的有效期是决定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同时引进了量效分析法,并提出最适浓度和选择性概率改进该法.分析表明杀雄剂一号应用于油菜的选择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