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N-丁基-氮杂15-冠-5母体环的一系列的不同端位取代基的臂式冠醚,用DFT//B3LYP/6-31G*方法进行计算讨论.气相中,金属配合物有两种稳定构型:"V"型的夹心结构(构型A)和线性的构型(构型B).另外,利用NBO分析和IR光谱的方法,理论上推断出主-客体配合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的电子结构本质.结果表明,气相中LCEs和金属阳离子(Li+和Na+)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离子-偶极作用,而阳离子-π电子的相互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采用DFT方法,对两个基于ICT原理的氮杂18-冠-6光化学传感器及其与Na~+、K~+、Mg~(2+)、Ca~(2+)的配合物进行了理论研究.并在B3LYP/6-31+G(d,p)理论水平上对所有分子进行了几何构型优化,优化构型及部分参数表明配合物中冠醚环上氮原子与香豆素基团平面化程度显著增加,尤其是两配体与Ca~(2+)的配合物.另外,据NBO分析结果可知,冠醚环上的氮原子不同程度地参与了与金属离子的配位.以上两种现象均会对分子内电荷转移产生影响.为了说明两现象相互作用使配体对金属离子产生的选择性,本文还利用TD-DFT方法,对配体及配合物的紫外吸收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显示两个配体均对Ca~(2+)有较高选择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DFT中的B3LYP方法优化了2个氮化钌配合物[Ru(N)X2]-[X=S2C6H4(1),mnt=(CN)2C2S2(2)]的基态几何结构,得到的几何参数与实验结果吻合的很好.采用TDDFT方法,得到了配合物1和2在CH3CN溶液中的激发态电子结构和电子吸收光谱.利用SCRF方法中的CPCM模型来模拟溶剂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在CH3CN溶液中的吸收跃迁性质相似.低能吸收均被指认为LMCT和LLCT的混合跃迁,高能吸收均被指认为ILCT跃迁.  相似文献   

4.
利用邻香兰素缩1,3-丙二胺为配体合成了两类salen 3d-4f异核金属配合物。它们分别是双核配合物[Dy(CuL)Cl2(H2O)2(MeOH)]·MeOH·Cl(1)和三核螺旋桨结构配合物[Dy(CuL)2Cl(MeOH)2]·PF6·CH2Cl2(2)。配合物2中六氟磷铵阴离子作为结构调节剂不仅可以平衡电荷,而且可以调节结构,使配合物呈现新颖的双刃螺旋桨结构。此外对配合物1和2的分子磁性研究表明,二者都体现铁磁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不带取代基的水杨亚胺基镍 /钯配合物为模型催化剂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 (DFT)在B3LYP/LANL2DZ水平上对其催化聚合丙烯的链增长机理进行了研究 ,发现了agostic相互作用的存在 ,结果表明 β-agostic相互作用要强于γ -agos tic.得到的 8个 β -agostic配合物中当烷基链在氧对位时的M…H键键长都比当烷基链在氮对位时的M…H键键长要长 ,但烷基链在氧对位的配合物相对能却比烷基链在氮对位的配合物低 ,β -agostic配合物的稳定性取决于M与α -碳的相互作用 ,而不是 β-agostic相互作用 .同一个C上的两个 β -H分别与金属形成agostic键得到的两个 β-agostic产物 5 ,6,能量相近 ,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活化能为 2 2 .0 2kJ/mol,说明这两个 β-H是交替着与金属形成agostic键的 ,证实了agostic键可以被1 HNMR核磁共振峰检测的实验事实  相似文献   

6.
以不带取代基的水杨亚胺基镍/钯配合物为模型催化剂,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LANL2DZ水平上对其催化聚合丙烯的链增长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了agostic相互作用的存在,结果表明β-agostic相互作用要强于γ-agostic.得到的8个β-agostic配合物中当烷基链在氧对位时的M…H键键长都比当烷基链在氮对位时的M…H键键长要长,但烷基链在氧对位的配合物相对能却比烷基链在氮对位的配合物低,β-agostic配合物的稳定性取决于M与α-碳的相互作用,而不是β-agostic相互作用.同一个C上的两个β-H分别与金属形成agostic键得到的两个β-agostic产物5,6,能量相近,它们可以相互转化,活化能为22.02kJ/mol,说明这两个β-H是交替着与金属形成agostic键的,证实了agostic键可以被1H NMR核磁共振峰检测的实验事实.  相似文献   

7.
本文自编程序计算了d~8低自旋配合物中不同方向上的配体与不同电子构型的中心离子相配位所产生的分子轨道稳定化能(MOSE),并绘制了分子轨道稳定化能曲面,从而满意地解释了d~8低自旋配合物的几何构型.  相似文献   

8.
利用B3LYP方法优化了多吡啶钌乙炔配合物[(tpy)(bpy)RuC≡CC6H4R] [tpy=2,2':6',2"-terpyridine,bpy=2,2'-bipyridine;R=C1(1),H(2),OMe(3)]的基态几何结构,得到的几何参数与实验结果吻合.利用SCRF方法中的CPCM模型来模拟溶剂化效应.采用TDDFT(Time-Dependent Density Functional Theoiy)方法计算得到了配合物在CH3CN溶液中的激发态电子结构和电子吸收光谱.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1~3溶液吸收光谱的跃迁性质相似,其中低能吸收均被指认为MLCT和LLCT混合激发跃迁.  相似文献   

9.
以Bi(NO3)3·5H2O和吡嗪-2,3-二羧酸(2,3-H2pzdc)为原料,在100℃的水溶液中回流反应合成了铋(Ⅲ)配合物Bi(2,3-Hpzdc)2(μ-OH),采用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指标化计算证实该配合物晶体结构属于单斜晶系,晶胞参数为a=1.7143 nm,b=1.383 0 nm,c=1.832 1 nm,β=95.63°.与DNA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存在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0.
苯并咪唑铕(Ⅲ)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并表征了2’6-二(苯并咪唑-2’)吡啶(H2bzimpy)和铕(Ⅲ)的配合物,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粘度测定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推测了配合物与DNA的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11.
若一动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和为定长,则该动点的轨迹为椭圆,利用Authorware提供的函数和变量,可将椭圆定义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并通过提供的交互功能对动态过程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2.
聚乙二醇催化合成α-丁基苯乙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苯乙腈在氢氧化钠、1-溴丁烷及相转移催化剂聚乙二醇作用下可顺利地发生α-丁基化反应,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具有不同的催化效力,溶剂、温度及催化剂用量对本反应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研究镉(Cd2+)、铅(Pb2+)、铜(Cu2+)对梨形四膜虫(Tetrahymenapyrifomis)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Cd2+、Pb2+、Cu2+对梨形四膜虫的24hEC50值分别为0.41mg·L-1、1.88mg·L-1和3.84mg·L-1;48EC50值分别为0.20mg·L-1、1.08mg·L-1和1.21mg·L-1;Cd2+、Pb2+、Cu2+对梨形四膜虫的种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梨形四膜虫对Cd2+反应最敏感.  相似文献   

14.
研究已烯雌酚(DES)对中华大蟾蜍(Bufobufo gargarizans)蝌蚪抗敌敌畏(0,0-二甲基-0-(2,2-二氯乙烯基)磷酸酯,DDVP)诱导的氧化损伤的作用.方法:蝌蚪(30~35期)随机分为5组:I(0mg/LDDVP+0mg/LDES)为空白组;Ⅱ(12.9mg/LDDVP+0mg/LDES)为单独DDVP处理组;Ⅲ(12.9mg/LDDVP+1.0mg/LDES);1V(12.9mg/LDDVP+2.0mg/LDES);V(12.9mg/LDDVP+3.0mg/LDES)为DDVP和DES联合处理组.在染毒24h和72h时测定蝌蚪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计算抗氧化指数.其结果在DDVP(12.9mg/L)存在的条件下,随着DES(1.0mg/L)的加入和浓度的依次加大(2.0mg/L,3.0mg/L),SOD活性呈下降趋势,72h时具显著性(P〈0.05);GSH—Px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24h和72h均具极显著性(P〉0.01);MDA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72h时具显著性(P〈0.05)。其中联合处理组Ⅲ的抗氧化能力最强.结论:DES对DDVP诱导的氧化损伤作用具有拮抗效应,能有效地增强中华大蟾蜍蝌蚪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5.
利用新方法,研究了所有满足条件(P)的右S-系是强平坦系的幺半群的刻画,得到了新的幺半群类,并通过举例说明论证,所得的新结果推广了关于该问题的一些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16.
运用非线性动力学方法比较分析了老年痴呆(AD)患者与同龄正常人的脑电(EEG)复杂度特征,初步表明AD患者头皮各导联处EEG信号的复杂度均显著低于同龄正常人的相应值.研究结果提示:可考虑试用复杂度作为AD临床诊断的特异性指标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网格服务挖掘:一种面向网格服务计算范例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向服务的计算是一种把网格服务作为开发应用的基本元素的计算范例,它是在Web Services、网格计算和软件复用技术的完善和发展下而提出的,同时了解到网格服务的用户有这样的计算需求:从网格上发现网格服务,或直接使用它们,或间接动态地组装它们形成的新型的、功能更强大的网格服务,我们提出了网格服务挖掘GSM(Grid Service Mining)的概念.以及适成这种计算范例的软件构架——FGSM(Framework for Grid Service,Mining).在这种架构中,智能agent分析理解用户的服务需求.从网格服务资源巾查询、识别可用的网格服务,并组装、链接它们.形成满足用户需求的新型的服务.文中论述了网格服务挖掘的基本概念,并详细描述了FGSM的结构以及在该架构下网格服务挖掘的一般过程,最后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根据美国联邦电信委员会(FCC)对超宽带(UWB)信号功率谱分布的规定,论述了作为UWB通信信息载体的脉冲波形对UWB信号功率谱分布的重要性,推导出在脉冲位置调制(PPM)方式下,高斯脉冲及其导函数与UWB信号功率谱中心频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非线性效应限制是高速可见光通信系统性能提升的一大瓶颈问题,为此提出将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监督学习算法应用于几何整形可见光通信系统接收信号星座点的分类判决,将信号的同向分量和正交分量作为特征向量,建立最优分类界面,以降低非线性条件下星座点变形带来的符号误判,同时比较几种几何整形设计的性能.仿真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SVM提升了非线性条件下系统的性能,在数据速率为1.2 Gbit/s的高速可见光通信传输中,圆-169几何整形16正交幅度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QAM)的符号误码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20.
利用已判决符号和它们相应的接收信号构造解调用的模板信号,给出一种基于判决反馈平均的UWB自相关接收机结构,分析该接收机在可分辨多径信道中的理论误码率性能,给出误码率较低时的性能上界. 仿真结果表明,判决反馈平均自相关接收机的性能明显优于传统发送参考、差分发送参考和平均发送参考自相关接收机,且判决反馈平均自相关接收机可以通过增加反馈符号数来改善其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