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浅论大学生反社会行为法律矫正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不断地受到冲击,生活在这一复杂环境中的当代大学生,因内心的躁动而时时引发出一些反社会的行为,如何抑制大学生群体中的反社会倾向,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深思的问题。本文以法律机制的构建为思考路径,以求建立一种新的校园法律机制,使法律在防范和抑制大学生反社会行为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的反社会行为越来越成为家庭、学校乃至社会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同时也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引起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的原因众多,心理契约的违背是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从心理契约的角度出发,分析大学生反社会行为发生发展的原因,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这对于教育工作者研究和应对大学生反社会行为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外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矫正机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外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矫正机制比较研究为思考路径,通过对比研究,借鉴他国的有益经验,结合本国实际,以求建立起一种有效的当代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矫正机制,使我们的当代大学生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青年,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浅析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矫正机制的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容易引起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的产生,而我国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的现行矫正机制存在着许多缺陷,主要表现为立法不完善、适用程序不规范、矫正机构不统一、矫正措施不恰当、矫正社会化程度不高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对"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矫正机制"进行问卷调查的调查目的、抽样方法、调查内容、调查过程、调查结果,并进行了简单分析,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6.
人格是人的心理行为的基础,它是一种控制心理行为的内部机制。大学生的不健康人格因素是引发反社会行为的稳定的内在心理动因。因此,加强人格教育是防止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的根本与长效的举措。  相似文献   

7.
反社会行为倾向的发展不仅受家庭、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受基因因素的影响,如单胺氧化酶基因、5-HT转运蛋白基因、多巴胺D2受体基因等.研究发现,特定基因因素和环境因素会以交互作用的方式影响个体的反社会行为.本文对近些年来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影响的行为研究和脑成像研究做了一个简要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做出了积极的展望.  相似文献   

8.
黄丹媚 《科技信息》2007,(18):8-8,26
对反社会人格障碍病人的研究发现,反应性攻击和手段性攻击需用不同的神经认知模型解释;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更有可能达到酒精滥用和依赖的标准,也更易受酒精诱发的攻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论青春期慢性反社会行为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理心理社会模型是在对单一因素模型理论和组合模型理论进行反思的基础上,综合各项反社会研究成果发展而来的,它全面地诠释了生理、心理、社会三者的交互作用对青春期反社会行为发展的决定作用,是迄今描述慢性反社会行为产生与发展的最完善的模型,对预防性干预及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从家庭社会学的角度,对拉萨市藏汉家庭行为进行了比较,从化传统、民族性格、经济利益等角度分析了藏汉家庭行为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一些大学生出现行为错位,其突出表现是学习懈怠、沉迷网络、投机取巧、行为过激等。长此以往,必将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导致其性格怪异,甚至引发犯罪。要认真分析导致他们行为错位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实施更加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缺陷与克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我意识水平的高低不仅是个体心理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且将影响和制约其人生选择和行为取向。青年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应该帮助他们了解和克服个体自我意识的缺陷,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找准在社会中的位置,选好人生目标,成为全面发展,奉献社会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家庭教育应以成人、成材为目标,以思想品德教育、社会适应能力教育、身心健康教育等为内容;贯彻身教与言教相结合原则,采取完善大学生家庭教育体系,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形成家庭教育的互动;指导家庭教育走向科学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家庭教育应以成人、成材为目标,以思想品德教育、社会适应能力教育、身心健康教育等为内容;贯彻身教与言教相结合原则,采取完善大学生家庭教育体系,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形成家庭教育的互动;指导家庭教育走向科学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5.
当前研究对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隐性体育行为的教师干预策略进行了探讨.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隐性体育行为的表现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隐性体育行为的教师干预策略,以期为有效改善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身心健康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大学生抑郁情绪的产生与其所在家庭的亲密度与适应性的关系。方法运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和自评抑郁量表(SDS),随机抽取上饶师范学院163名大学生,东华理工大学74名大学生和中国药科大学70名大学生为被试。结果有抑郁倾向与无抑郁倾向的学生在其家庭亲密度上存在显著差异(χ2=24.87,P<0.01),在家庭适应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χ2=11.17,P>0.01)。有抑郁倾向的学生所在家庭的亲密度与适应性在性别(χ2=2.85,P>0.01;χ2=8.96,P>0.01)、城乡(χ2=3.95,P>0.01;χ2=1.49,P>0.01)和年级(χ2=8.66,P>0.01;χ2=6.55,P>0.01)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自评抑郁量表调查结果显示,存在抑郁倾向的学生在"偶无"、"有时"、"持续"三个因子上的分数显著高于没有抑郁倾向学生的得分。在"经常"因子分上,两者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调查结果表明,存在抑郁倾向的学生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上和无抑郁倾向的学生在一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家庭环境是导致大学生产生抑郁情绪的重要诱因之一。科学的进行家庭教育对于预防大学生抑郁情绪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蒋芸 《科技信息》2007,(35):169-169,176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逐渐适应社会环境,适应社会角色与道德规范,完成社会化过程的关键时期。因此高校教师尤其是高校辅导员应把握好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影响,使大学生能顺应社会和群体的方向,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完成社会角色的转变,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促使大学生与社会进行有机的沟通和融合,增强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大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实现人生价值,对促进青年大学生的社会化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家庭性教育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360名17-25岁大学生的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家庭性教育开展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为充分发挥家庭在性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及进一步促进青少年的性健康提供依据.结果发现,87.5%的学生认为家长有必要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但高达33.6%和39.4%的学生在家庭中从未或几乎未接受过性教育.接受过家庭性教育的对象中,64.0%的学生只接受过母亲的性教育,仅有10.5%的学生接受过来自父母双方的性教育,且36.8%和32.6%的学生在问题出现时甚至出现之后才得到性教育,94.1%的学生认为家庭性教育对自己有影响,且认为影响很大(9.3%)或较大(35.1%).面对孩子的性疑问,高达60.0%的父母要么含糊其辞要么有选择地回答,有7.5%、12.5%的学生家长分别无能力回答或不允许孩子询问相关问题.89.4%的学生认为父母不是个人性问题最佳求助途径.目前大学生家庭性教育状况不尽如人意.因此,应加强对家长的宣传教育,提高其教育责任意识和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20.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总结归纳出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育人实施体系,包括实现一个目标、强化两种素质、建好三支队伍、提升四种能力、抓好五个组织等。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大学生涯的整个过程,应不断加强引导,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形成良好的就业心态和突出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