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冯友兰认为,“以哲学代宗教”在理论上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哲学与宗教目的和作用的共同性决定了以哲学代替宗教的可行性,哲学比宗教立意更高远、形式更合理,其决定了以哲学代宗教的必要性。冯友兰的“以哲学代宗教”说并非没有普遍性意义和社会基础,这一观点体现了他对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视,同时,对于今天的社会文化建设中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如何看待人们的宗教欲求,仍然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宗教:现实的功能、困境及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宗教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对人类的政治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这就是宗教的社会功能。宗教的社会功能具有两重性,即对社会的发展既有积极性作用又有消极性作用。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宗教文化的社会功能两重性有着新的表现;其积极性作用的发挥则受到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面临着困境。分析制约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作用的深层次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抉择路径,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原始人类由于对许多自然现象的不理解和恐惧,因而产生了万物都是受神灵主宰的观念,产生了宗教活动.宗教活动对体育的发展与丰富有一定的影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原始宗教关系较为密切,宗教活动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海生 《科技信息》2008,3(5):110-111
宗教在我国社会中具有重要影响.正确、科学地认识和对待宗教与宗教问题,充分发挥宗教在我国社会中的积极作用,积极引导宗教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客观、科学地认识宗教的本质、特点及其在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原因和发挥的社会作用,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我国现阶段的宗教问题,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我国现代和谐社会的构建服务.  相似文献   

5.
宗教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正确地认识宗教的积极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西方人的思维、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行动等。文章分析了中西方宗教在目的论上的一致性和在宗教精神上的主要区别,阐述了中西宗教文化差异对各自文化生活的影响,重新审视了中西方宗教文化的现代价值,以期能使宗教文化的积极作用得到良好的发挥,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6.
宗教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因素,宗教力量也是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今天,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正确看待宗教,发挥宗教服务社会的积极作用仍然是有益的。宗教包括物质和精神的维度,也包括有生活的维度,特别是宗教最重要的宗教伦理社会职能。如何在使宗教适应今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要求,不断发挥宗教爱国爱教、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凝聚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全面发展、和谐建设的正能量,使其发挥在地方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宗教问题与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宗教在西部民族地区具有特殊地位,宗教问题是关系到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离不开宗教问题的妥善处理。要妥善地处理宗教问题,就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四代中央领导集体都高度重视宗教工作,把马克思主义的宗教理论与中国宗教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观点、方针和政策。经过六十年来的实践,党在处理宗教问题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实践证明,我们党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总结这些经验,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和谐社会要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作为普世性宗教的基督教,把实现社会和谐,人类和平作为基督教伦理思想的归宿。概括基督教文化中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分析基督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可以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构建和谐社会是基督教信仰的追求目标和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0.
古往今来,人们习惯于将"稳定"、"有序"视为人类共同体存在的正常状态,一定的秩序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前提和保障。与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诸多社会现象或客观存在,都会以不同的方式,针对现实秩序产生特定的作用和影响,宗教也不例外。宗教社会学对于秩序问题有着与生俱来的敏感和热情,从"人性宗教"到"公民宗教",类似"传统(宗教)信仰衰落后,社会如何可能"的问题构成了宗教社会学研究的现实依据和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1.
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描述了主人公在荒岛上的28年生活,热情讴歌了人类在与自然搏斗中所表现的勇气和智慧。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鲁滨逊宗教观念转变的过程及原因,说明宗教在人们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吴永刚 《南昌高专学报》2010,25(1):11-13,24
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宗教在西部地区具有特殊地位,宗教问题是关系到西部地区民族关系是否和谐的重要因素.西部地区民族关系的和谐离不开宗教问题的妥善处理。要妥善地处理宗教问题,就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及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相似文献   

13.
宗教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仍将长期存在,宗教文化构成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态势下其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及对外文化的交流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要积极地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对宗教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做出积极的诠释,并且能从历史的角度来审视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的有机关联。从而使其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发挥出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原始宗教对白裤瑶民俗竞技文化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原始宗教的视角对居住在南丹白裤瑶的民俗竞技文化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白裤瑶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原始宗教情结,原始宗教对白裤瑶民俗竞技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正是由于原始宗教的存在而使白裤瑶民俗竞技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富有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15.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的五十五年,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正确处理西藏社会发展与西藏宗教延续传承的关系,创造性地制定了关于引导西藏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政策,并在西藏的实践中不断取得成效,使西藏宗教发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深刻变化,宗教内部和各宗教、各教派间的关系日益和谐,广大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团结和睦,在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促进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同志在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时 ,从宗教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 ,正确地认识了宗教在社会主义长期存在的客观性 ;反对帝国主义对我国宗教的控制和干涉 ,主张我国宗教应独立自主 ,自办教会 ;积极提倡宗教信仰自由 ,团结信教群众共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17.
经过近30年的发展,宗教市场论(Religious market theory)取代宗教的世俗化理论(Secularization thesis)而成为当代西方宗教社会学理论的新范式。宗教市场论的理论基础为理性选择理论,即将宗教行为看做与其他人类行为一样是理性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括从个体到群体再到市场的诸多命题的一个理论体系。宗教市场论在对美国与欧洲的宗教现象取得成功解释的同时,也招致各方面的质疑与批评。该理论对于中国宗教的实证研究具有促推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宗教存在的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和科学是与人类社会共存的一对矛盾。宗教追求的是人类最善、最美的精神极限的产物,科学是人类追求最高最真物质享受的产物,所以科学与宗教是人类“领梧并获得无限的主观本能”。宗教可以使人类收敛恶的本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平衡社会的不平等和冲突。因此,只要人类有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追求,宗教的存在与科学一样就是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19.
宗教问题也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当代中国的宗教问题 ,归根到底是为了正确处理好当代中国的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 ,解决我国宗教问题的基本途径就是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党和政府要积极引导宗教人士热爱祖国 ,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在宪法、法律和和政策的范围内活动。积极投入到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伟大事业中。为祖国建设、民族繁荣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大脑与宗教人类的历史一直伴随着宗教的历史。宗教对人影响之大自不待言。人类学家莱维指出:"没有咒术也不会有宗教的萌芽。"看来,人类与宗教或咒术有着不解之缘。宗教信仰为人的自由,本无可厚非,但却有权欲薰心的人利用宗教作为满足个人私欲的手段,演出了许多令人震惊的惨剧。1978年底以琼斯为教主的"人民圣殿教"913名教徒在圭亚那的南美丛林深处集体自杀;1993年在美国得克萨斯州韦科市郊的卡梅尔庄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