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省作为典型的老工业基地,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通过对辽宁省经济增长的就业总弹性以及分三次产业就业弹性的分析,指出辽宁就业弹性整体下降,三次产业吸纳就业存在差异,由于传统观念影响,第三产业比重与北京、上海存在较大差距,提出进一步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与就业的良性互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推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等扩大就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较快增长,但近年来就业弹性不断下降,经济增长对就业拉动效应不足问题日益显现,经济结构失衡是就业效应不足的重要诱因。对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就业效应不足既是对人力资源的浪费,也会导致大量的社会失业人口的存在,影响社会稳定。必须调整经济结构,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力促进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就业弹性的测算和对其变化趋势的分析,可以发现:就业弹性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其中第一产业的就业弹性最低,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最高。根据我国现状分析导致我国就业弹性下降的原因,并提出提高就业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行业污染程度的视角对农村工业进行分类,分析农村工业结构变动的时空分异特征,探讨农村工业结构变动对环境影响的机理,构建环境影响指数,定量评价农村工业结构演进的环境污染效应.主要结论如下:①1988-2010年间农村工业轻度污染行业所占比重呈现增加的趋势,而污染行业呈现下降的趋势.研究期内环境影响指数呈现"增长-下降-增长"的变化趋势,2002年以后又逐步呈现增加的趋势.②农村工业结构区域分异特征明显,在省级层面,江苏、山东、浙江、山西、河北、河南、广东、辽宁、上海等省市重污染行业和中度污染占全国重污染行业的比重较多,环境影响指数也都较大.在区域层面上,污染行业也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东部地区环境影响指数远远大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在环境管理实践中不同的地区应实行差别化的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5.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与此同时,失业率却不断上升。在我国众多失业类型中,结构性失业成为主要矛盾。结构性失业是诸多经济、社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其中经济改革以及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是导致劳动力供求结构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提出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强政府调节,抓好就业培训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增长的就业放大效应相对不足之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Arth Okun)的观点,失业和经济增长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业和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但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不存在正相关的关系,或者说这种正相关的关系不是太明显,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就业增长弹性却在缓慢下降。原因有四:第一,“速度型”经济增长战略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低效性;第二,资本市场与投融资体制不利于就业效应大的民间经济部门发展;第三,经济增长及就业弹性的结构性差异导致就业效应不足;第四,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及政策滞后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对此,应以户籍制度改革为切入点,打造人力资本配置市场;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建立健全失业保险制度,降低劳动力转换成本;加速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吸纳新增或待业的劳动力;加大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提升劳动力的人力资本价值;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培养大批高级创新人才,提高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推进职业化教育,弥补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供需失衡;构建劳动力市场中介及信息体系,以减少摩擦性失业。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增长拉动了就业需求,但就业弹性呈下降趋势。本文通过对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结构分析,认为资本、技术对劳动的挤出效应在不断强化,从而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角度寻找税收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测算就业弹性系数入手,分析了安徽省1979-2006年间就业增长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安徽省的就业弹性与全国一样呈现出下降趋势,安徽省就业结构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演进趋于同步。与此同时,本文的经验数据分析也表明,安徽省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总量虽然在不断地上升,但是就业增长率却处于下降的趋势,就业弹性系数处于减小的趋势;第三产业经济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处于上升状态,就业弹性系数有所下降,但仍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第三产业就业弹性系数平均值远大于一、二产业,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超过第一、第二产业。因此,"十一五"期间,安徽省就业问题的解决应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新兴第三产业以及加快农业产业化方面着手解决。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负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中国家能否获得经济增长和环境改善的双赢一直存在争议。作者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实现这一双赢的可能性。理论研究中,通过引入“生态效率”这一概念,将“IPAT”方程转化成新的“ISE方程”形式。在ISE方程中,某一系统的环境负荷等于该系统所提供的服务量除以该系统的生态效率。针对经济系统,假定经济和生态效率指数增长,量化了环境负荷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只有在生态效率的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的情况下,环境负荷才可能下降。应用中,分析了中国1992-2002年间,工业经济增长与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和其他几种污染物等环境负荷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除了工业废气排放总量这项指标外,其他各项相关的环境效率均比同期内的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更快,从而在工业经济增长情况下,这些方面的环境负荷仍然持续下降。表明研究期间内,中国工业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关系正在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10.
张建利 《科技信息》2010,(11):177-178
家庭工业已成为绍兴县夏履镇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该镇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的一条有效途径.如何促使家庭工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已是当前急需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采取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等方式对绍兴县夏履镇家庭工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调研并针对调研结果对夏履镇家庭工业发展状态提出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1.
用回归模型测算了重庆总体及各分产业的就业弹性值,表明重庆就业弹性从总体来看是明显下降的,三种产业中,只有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为正值.在分析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就业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积极发展就业弹性高的产业及行业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用回归模型测算了重庆总体及各分产业的就业弹性值,表明重庆就业弹性从总体来看是明显下降的,三种产业中,只有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为正值.在分析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就业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积极发展就业弹性高的产业及行业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城市病"和"农村空心化"是中国大陆经济快速转型过程中必须正视的两个问题,台湾从工业到后工业经济转型中也遭遇类似问题。为此,他们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休闲产业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节庆活动给台湾农村发展带来社会文化、实体环境、旅游及经济等多元活动效益",~([1])农民从城市返回乡里,重建田园。我们可以从台湾农村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创业活动越来越普遍,高校创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尤其是在劳动力快速增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压力较大、长期失业和不稳定就业严重、影响就业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诸多挑战的社会背景和政府倡导、知识经济、经济危机、教育大众化、全民创业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大学生中涌现出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创业高潮。  相似文献   

15.
季萍  王春霞 《科技信息》2010,(35):I0210-I0211
入世以后纺织行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总体继续趋好,2004年全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不变价产值、销售收入达12000亿元、12200亿元,全年出口达到800亿美元。中国纺织品出口占全球比重达到17%。江苏省纺织工业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其经济总量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全省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全省的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就业等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全省39个工业行业大类中,  相似文献   

16.
基于四川省1985-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和21个地市州1999-2005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四川经济增长和环境间的关系.文章的主要结论是:就本文所考察的时期,总体上四川省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间的关系不存在库兹涅茨倒U型关系.面板数据分析发现,对于废气排放量这一环境指标,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成立,即经济增长起初会造成环境质量恶化,但到达一个转折点后,经济增长将会改善环境污染状况.并且证实目前四川尚未达到转折点.但是对于工业废水排放量指标,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不成立.文章认为,尽管研究表明经济增长最终会改善环境质量,但没有理由相信这一过程会自动发生,收入增长与环境退化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事实上是通过政策响应(policyresponse)来实现的.促使EKC进入下降阶段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变化所带来的高污染经济活动的转移,如高污染的重化工业逐渐向低污染的高技术工业过渡,工业经济逐步被服务经济所取代,等.如果减少公共政策的作用,结构转移并不足以保证经济增长必然伴随环境质量的改善.本文还考察了地理禀赋、技术、工业结构和人口密度对四川各地区经济增长和环境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因素都对一个地区经济增长和环境关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环境及生活状况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区就地安置了50%的农村移民,由于该地区人口密度过大、人均耕地面积过小,农村移民耕地结构水平下降,致使人口与经济、资源的环境承载力不可持续。与此同时,由于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移民安置后期扶持力度,农村移民的生产生活得到了较好的恢复,收入水平以较快的速度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8.
文章根据马克思生产函数建立了马克思最优经济增长模型.模型显示,最优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密切相关,随着就业增长率的提高,最优经济增长率也会随之提高,但达到一定点后,再提高就业增长率就会降低最优经济增长率.在经济增长最优条件下劳动密集度曲线是一条逻辑斯特饱和曲线,因此在拐点的左端,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同步提高,在拐点的右端,就业增长率与最优经济增长率变化方向相反.此外最优经济增长率与分工参数关系密切,当产出就业弹性大于分工参数时,长期最优经济增长率逐渐下降;反之则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19.
任何制度安排都是一定时空条件和资源禀赋约束下要素结构变动的结果,因此,任何制度安捧都有与其相适应的环境。本主要分析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转换的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和融资制度,进而提出适合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20.
产业发展是解决农民就业的基本出路。我国目前的产业发展不能适应农民就业的需要:工业化和城镇化没有为农民创造足够的就业岗位;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不够;中小企业发展不充分;农民的创业和就业环境不理想。促进产业发展,创造农民就业岗位的对策建议有:大力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工业化;重点发展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多的企业;为农民创业和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