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思谅 《大自然》1989,(4):10-13
每当丹桂飘香,秋菊怒放时节,我国沿海及通海河川沿岸城镇,河蟹纷纷上市,为人们增添了一道美味佳肴.我国人民嗜蟹由来已久.宋朝付肱在他的《蟹谱》总论中写道:"蟚蚏者,二月三月之盛出于海涂,吴俗尤所嗜."唐朝陆龟蒙也有"药杯应阻蟹螯香,却乞江边采捕郎"诗句,似乎已到了嗜蟹如命的地步.人们对蟹的这种嗜好,究其原因,大概除了蟹肉鲜美之外,还在于河蟹上市时间"合适".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常把持螯观菊咏螃蟹当作一种雅趣."红楼梦"第38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衡蕪讽和螃蟹咏"对吃蟹、观花、咏诗作赋的场景作了极生动的描绘.如今,我们虽然不必附庸风雅,也来个咏诗作赋,然而,当这天高气爽时节,三五朋友相聚,蒸上几只螃蟹,对着怒放的秋菊,也来个持螯赏菊话螃蟹,这未尝不是一种难得的乐趣.  相似文献   

2.
"六跪" 辨     
《荀予·劝学》中“蟹六跪而二螯”一句,学界一般认为其中的“六”’字乃“八”字之误。但根据《神农本草经》、《本草纲 目》等药物学文献,说明古代确有一种被称为“蛫”或“鼠负”的蟹类动物,“蟹六跪”在荀予时代抑或是实有其事。  相似文献   

3.
每年秋风劲吹之时,正是蟹市红火、人们争食蟹的时节。古人曾这样赞美:天下金秋美味,当推“黄伯”为首。这“黄伯”二字就是指“蟹”!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第一个敢吃蟹的人,当是英雄。那么,第一人是谁呢?  相似文献   

4.
一个篓子里放进去一两只螃蟹,另一个同样的篓子里放进去一群螃蟹。“嘘,别出声,注意观察!”一只螃蟹沿着篓子壁向上攀爬,已脱离了蟹群了。突然,蟹群里冲出几只螃蟹蜂拥而上,纷纷攀附在那个“脱颖而出”的螃蟹身上,拉的拉,拽的拽,直到把它“整”下来。  相似文献   

5.
饲蟹     
螃蟹是水族美味,享有"一蟹上桌百味淡"的盛名.螃蟹含有十多种人体必需的游离氨基酸,营养价值比鱼、虾、鸡都高,历来是传统美味,佐酒佳物.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作咏蟹诗赞美:"蟹肥暂擘馋涎堕,酒绿初倾老眼明."但是近些年来全国各大江河入海口蟹苗稀少,内陆江河坝闸阻塞,影响了螃蟹的产卵回游,加之  相似文献   

6.
彝族文献《宇宙人文论》记载了彝族历法中的日月食理论。文章考证和分析表明,彝族的日月食理论抛弃了“虎吃太阳”“天狗吃月”等神话说法而运用阴阳宇宙观来解释,是重要的进步,与汉族的日月食理论相当。分析作为日月食成因的“红眼星”和“豹子星”的含义,与来自印度的“罗睺”“计都”比较,提出彝族日月食理论可能受到了印度天文学的影响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陈燕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0):102-104
古代中日两国吟咏爱情的诗歌中,“秋风”一词时有所见。从日本最早的古典和歌大成《万叶集》中所记载的、由女歌人额田王所咪的“思近江天皇咏秋风歌”可知,它与中国六朝闺怨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秋风”语象在当时的中日诗歌中具有不同的意蕴。  相似文献   

8.
秋风乍起,菊黄蟹肥。又到了吃大闸蟹的好时节。9月28日是太湖阳澄湖大闸蟹的开捕日,大闸蟹开始集中上市。当天,苏州本市的大闸蟹的日交易量已达到360吨,而国庆期间的交易量则突破了450吨。相较于本市这股吃蟹浪潮,北京, 上海、杭州等地的吃蟹声势也毫不逊色。各地媒体均有大篇幅的文章报道阳澄湖大闸蟹的隆重上市。更有甚者,这股吃蟹之风在港澳台地区,甚至韩国、日本也来势汹汹。  相似文献   

9.
重点在于探讨《墨子》中的机械设计思想与机械设计方法。本文的独到之处,是从《墨子》中有关注重兴利、强调节用、公输与墨子的得失,墨子有关“巧”与“拙”的论辨,以及“言有三表”、“言有仪法”诸方面,系统地总结了《墨子》的机械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螃蟹趣闻     
螃蟹大多横行,因而被人们称为“横行介士”,这在动物类群中是独一无二的。螃蟹的头胸部两侧具有五对胸足,除第一对为螫足外,其余四对为步足。由于步足的关节只能左右移动,所以只得靠一侧步足侧向推进,另一侧步足趴地而横行了。此外,由于同侧几对步足前长后短,遇到障碍物时也只能拐弯绕过去,往往一个劲地沿着障碍向着一个方向爬。潮间带和沿海滩涂是螃蟹栖息的主要场所,通常都有几十种生存,在我国沿海滩涂主要有绒毛近方蟹、中华近方蟹和招潮蟹等。它们都喜欢躲在石块下或在泥沙滩上掘穴而居,其洞穴遍布滩涂,在一平方米的面积内就有2~3个。…  相似文献   

11.
《边城》的"仙境"构拟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城》所描摹的湘西风土人情的生动画卷,总能让人感觉出一种“仙”味来,原因在于沈从文是以“拟仙”的方式来构筑自己的人生和美学理想的。这种“拟仙”通过仙境构拟、仙人构拟、仙事构拟营造出了一个包涵着作者人生思考的桃源世界。因而《边城》所构筑的“仙”境,实乃“人”境,是人生苦与乐、酸与甜的理想化显现。  相似文献   

12.
都说中国人见面打招呼,喜欢问:“你吃了吗?”,自从玩了《红月》我们见面打招呼开始变成:“你多少级了?”,也算是《红月》一族的专用语吧。首先申明本人乃是一菜鸟玩家,如果我的心得对你玩《红月》造成任何困惑,请不要找我算账。  相似文献   

13.
《孔雀东南飞》作为成熟叙事诗的确立,作为一个“源”,对后世的作品具有典范和启示的作用。鄂南民间长篇叙事诗《双合莲》作为这一“源”上的“流”,对其优良传统既有继承的一面也有发展的一面。本文从背景、主题、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等几个方面对这两首诗进行比较,期望借《孔雀东南飞》这一诗歌史上的坐标,确定《双合莲》在文学史上的位置,挖掘鄂南民间文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红楼梦》和《家》两部小说中,“鸳鸯抗婚”和“鸣凤之死”这两个情节有相似之处——强权逼婚,以悲剧结尾。作为现实主义杰作的两部小说塑造了鸳鸯和鸣凤这两个大家族中的婢女形象。鸳鸯遭遇的逼婚源自于家族内部的“自杀自灭”,呜凤承受的逼婚压力则直指礼教吃人的罪恶;鸳鸯借助贾母的庇护实现了抗婚成功,呜凤则以投湖自杀终结了逼婚阴谋;鸳鸯抗婚是一曲女奴悲歌,承载着“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文本意蕴;呜凤之死是一幕爱情悲剧,也成就了青年觉醒的丈本主题。  相似文献   

15.
在《红楼梦》、《歧路灯》、《儒林外史》中,动词"饮"是个旧词,但使用频率仍然很高,不过绝大多数针对"酒",基本上不用于"水"、"汤"。《红楼梦》前80回、《歧路灯》、《儒林外史》中,表示饮用的"吃"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喝",但程度有所不同,《红楼梦》前80回中"喝"比较活跃,《歧路灯》居其次,《儒林外史》中的"喝"最不活跃,出现频率很低而且只与"酒"、"茶"相搭配。在饮用这一义位上,"喝"与"吃"的嬗代消长呈自北向南推进的态势。这些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18世纪北方官话词汇的内部差异和发展变化的趋势。《红楼梦》后40回"喝"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吃",而且"吃"则不用于"水",从"吃"、"喝"的使用情况看,《红楼梦》后40回的语言较前80回更接近于现代的北京话,同时也说明"吃"的适用范围逐渐缩小最终从流质食品退出来的过程,是从"水"开始的。  相似文献   

16.
以往对《诗》学思想的研究,主要以论《诗》、解《诗》材料为基本素材。而有关《诗》的编纂、传习、应用情况的记述,由于其主旨都不在于思想的阐发,因而多被作为辅助性材料来使用。在这种认识下,先秦时期可供思想研究的《诗》学材料十分有限。但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从赋《诗》、引《诗》的记载中分析、把握用《诗》者对《诗》的理解。此外,《诗》学思想的表达也并不局限于对《诗》的理解。引《诗》可以作为一种思想的纽带,将引《诗》所佐证的思想观念联结在一起,并由此组织起一个自由的《诗》学义理空间。引《诗》条目的组织者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在独立的篇章中自由地表达其对社会秩序与价值的见解。这构成了《诗》学思想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胡适的《白话文学史》显然是一部为“造今日之文学”而“造”出来的“史”。与其说胡适在写史,倒不如说他在表明一种新态度。这种新态度可以叫作“评判的态度”。他评判的正确与否在今天已经昭然,但《白话文学史》的根本意义不在于评判的正误,而在于评判本身所显示出来的文学观念的革新。这点在今天来讲仍然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天然水生动物——螃蟹,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早是为人们所熟悉的水产珍品。近年来,人们单纯依靠捕捉天然螃蟹已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要让人们吃上螃蟹,根本的出路在于搞人工养殖河蟹。人工养殖螃蟹是目前水产品中经济收入效益最高的一种,它是农村一项新兴的致富门路。  相似文献   

19.
“势”是从物物关系的角度出发,强调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物物之间的相对关系及其所呈现的态势.《孙子兵法》中的“势”具有多面性和多层次性、变动性、属人性三个特点.《孙子兵法》论“势”的依据在于,作为客观情态之呈现的“势”相对于人来说,具有价值意涵.主体可以根据自身的目标和需要以“假势”、“造势”、用势,使自己的潜力在特定时空范围内得以最大化呈现.  相似文献   

20.
关于“经”、“传”的关系,传统上一般认为“传”是对“经”的解释。但是我们认为《易传》不是对《易经》简单的解词释义,而是一种理性重建,体现在极大地丰富了“德”性思想;摒弃《易经》原意,另立新论;抒发个人理想抱负。这种理性重建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世界的思想认识逐渐深化的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