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诗人朱湘和顾城之死 ,在中国新诗史上震动较大 ,曾经是评论界关注的两个热点。作为纯粹诗人和童话诗人对艺术的追求和执著 ,朱湘与顾城有相似之处 ,而他们之间的差别又是相当明显 :朱湘把生命的意义沉醉在诗歌创作中 ,至于顾城 ,却将生活等同于诗歌。朱湘和顾城都是十分相信艺术功能的诗人 ,而他们的艺术世界又存在着一个本质的区别 :诗歌之于朱湘 ,是梦想的港湾 ,精神的支柱 ,希望的寄托。而顾城 ,却因他对“个人主体”的沉迷和对自然的发现 ,力图营造一个脱离现实的幻型大厦  相似文献   

2.
顾城的自杀给当时的中国文坛带来了巨大的震撼,文坛也因此沸腾起来,诗人死了,诗人的死却开始了一种文化奇观,他们的死从终点回归到了起点,诗人的诗也就开始繁荣了。对顾城作品的解读可以体会到他诗歌中充斥的死亡意识,他对个人的“自然哲学”的崇尚以及现实条件的紧逼是他自杀的原因。顾城的死令人惋惜,“顾城之死”现象这一奇观也理应引人重视。  相似文献   

3.
顾城是中国新诗史上具有鲜明个性的诗人,他的诗才与生俱来,可谓"天然去雕饰"。"自然"在顾城的生命中占有极高的地位,无论其诗学观还是其人生观都体现了回归自然的理想。"自然"同样也是道家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顾城心倾道家,多次阐述了对道家自然观的理解,但他最终却走上了"背道而驰"的道路,让人们感叹深思。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中国当代诗人顾城创作中的审美取向,即一种明晰的对纯真人性的不懈追求进行探求。笔者从顾城诗歌中所充盈的童心、幻想、追求等纯真人性最直观的流露中,去分析其审美取向所在。同时从另一个角度,即人类理念中永久的矛盾,渴望纯真却总是拱手让纯真走向被扼杀的祭坛的无奈中进一步深化这种审美取向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作为诗人的朱湘和顾城,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过各自独特的贡献。从憧憬自由、向往光明,到痛苦幻灭、颓丧自沉,朱湘走着一条艰难坎坷的人生之路;而从天真童趣的童话诗人走到灰色的死亡诗人,顾城的灵魂在光明里堕入了永远的黑暗。  相似文献   

6.
被冠以“童话诗人”称号的顾城尽其一生都在执着地追求他的人生信仰——童心、自然。从他的诗作里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顾城身上特有的童心与对自然超常的悟性,并把这一人生信仰贯穿其生命的始末——他的生活、创作以及爱情。他固守着那座纯明的“童话王国”,偏执地拒绝成长。顾城这个一生以诗为生命、以生命为诗的男子以其短暂的一生诠释了他的“诗法童心”。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中国当代诗人顾城创作中的审美取向,即一种明晰的对纯真人性的不懈追求进行探求。笔者从顾城诗歌中所充盈的童心、幻想、追求等纯真人性最直观的流露中,去分析其审美取向所在。同时从另一个角度,即人类理念中永久的矛盾,渴望纯真却总是拱手让纯真走向被扼杀的祭坛的无奈中进一步深化这种审美取向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梦”与“花”,分别是顾城和海子诗歌文本中重要的意象。在“梦”的世界里,在“花”的掩映中,深藏着诗人的心灵追求和精神渴望。顾城在他的“梦境”中表达了对“未来”和“远方”的追寻,而海子诗歌的“花朵”开放在“返乡”的路途,“回望”和“留守”是他的精神姿态。顾城用“梦”建造了一个“童话世界”,海子则用“花”营造了一个“神性世界”,他们诗歌的书写方式就是他们生命的书写方式。“梦”与“花”,和他们所生活的现实语境分别构成一种“对抗”和“超越”关系。  相似文献   

9.
顾城被誉为“童话诗人”。其诗歌在感观上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使人久久难忘怀。色彩、线条、质感、虚实等这些只有在绘画中才运用到的技巧,却被用于诗歌之中,从而使他的诗歌作品表现得个性鲜明,风格迥异。  相似文献   

10.
孟郊是中唐韩孟诗派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追求一种异乎寻常的怪诞美,表现出其独特的审美个性。孟郊诗歌的怪诞美是和传统的中和美相颉颃的,也与同一流派中的其他诗人的诗风有着明显的差异。本文试从孟郊诗歌的审美形式、意象和意境上来分析其怪诞美,并从中唐诗人的审美心理以及诗人自己的审美趣味来分析孟郊诗歌的怪诞美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张乃军 《科技潮》2000,(6):142-143
人类的创造常常来源于对未来的憧憬与追求。当人类进入21世纪,随着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它那征服一切、改变一切、创造一切的神奇力量,可以轻易地改变人们原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可以给予人们无穷无尽的创造力。20世纪80年代,诗人顾城在表达“生活”这个复杂诗题时,用了一个  相似文献   

12.
徐玉诺“月亮女神”型的诗歌散发着“爱”和“美”的梦幻、浪漫气息,游离于文学研究会倡导的写实风格之外。诗人称自已有一颗“遇见悲哀便美化了的心”,但与王统照、谢冰心对“爱”和“美”的玄想相比,他笔下的“爱”与“美”浸透着更多的苦涩意味。诗文中的“她”意象则是诗人将悲哀愁苦之情美化、浪漫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13.
当代著名诗人梁上泉先生即将出版的第27本诗集《不老草》,几乎兼有诗人以前全部诗集的所有新诗体式,首次入选诗集的有246首微型诗,语言形式的技巧玩味,诗歌思想的深度开掘与诗美表现的创新品位等等,是《不老草》关注的艺术目标,但日常生活的诗意发现与保存形式,才是诗人当下兴趣的真正所在。  相似文献   

14.
一个成熟的诗人,必然拥有一个稳定的诗艺领地,一本优秀的诗集,也必然营造着罗辑性的诗绪世界,唐是和他的诗集《遐思——诗与美》就是如此。诗集收录了诗人在1965年至1985年间所写的84首十四行诗,“内容丰富、广阔,有怀今故友、抒发对生活的感慨,或是  相似文献   

15.
沉默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别康桥》不是一首单纯抒发离情别绪的赠别诗,而是一首政治诗。既是诗人资产阶级理想破灭后的散发弄舟之作,也是诗人心灵苦旅中的一次总结性的沉默放歌。沉黩的康桥既是诠释诗人寂然内心的生动的诗歌意象,又是诗歌主旨之载体。它那轻柔的风格美,和谐的韵律美,整饬的诗体美,散逸着中国式的古典美,熔铸成一个诗的志摩。  相似文献   

16.
美是诗的艺术本质。诗又是语言艺术,要求语言要美,要含蓄蕴藉,有震撼心灵的魅力。写诗要有诗才,诗才是诗人进行创作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7.
《切韵》的产生是隋代音韵学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与此相对应,隋代诗人在创作实践中也有意识地追求声韵的和谐圆美。对隋代现存诗歌押韵情况进行考察,总结其押韵特征,从一个侧面揭示了隋诗在古体诗向近体诗过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诗歌史上,贺敬之是一个语言意识很强的诗人。探索汉语音韵的规律,深入挖掘汉语声律回旋之妙,是这个诗人的一贯追求。而抑扬顿挫的节奏、一波三折音律也成了其诗歌的主要特点。贺敬之以“民歌体”和“楼梯诗”为基础创造了两种基本语式,一种是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深得西北民歌和古典诗歌之妙;另一种的特点是开放、自由,但诗人借助各种手法还是赋予它相当强的音乐美。  相似文献   

19.
作为“九叶”诗人之一的唐先生一生的创作深具“边缘”性质。“边缘”性质既表现在他的人生道路上,也表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上,其诗歌的“幻美”主题和“日夜边际”的印迹都非常明显。而作为一个现代派气息浓重的“九叶诗派”的诗人,其诗歌的创作也深具个性特征,在九叶之中也是非常边缘化的。  相似文献   

20.
诗是情感的结晶。好的诗是与作者的学识、阅历、人品、思想分不开的。荣华先生不但是一个主观之诗人,也是一个客观之诗人。他的《续华集》除了在写作上具有情感美、意境美、音韵美之特点外,其内容涉猎面也比较集中。它主要表现在描写游历中的祖国山河之美,抒发应酬中的同学、朋友、亲人之情,赞叹交际交流中的人与事,情与义,爱与恨。诗集中不难看出诗外有意,诗中有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