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1902年2月22日,梁启超在《新民丛报》第2期上发表了《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一文,从而开始一度公开脱离康有为思想理论和政治主张的轨道,企图独立地宣传自己的资产阶级政治观、文化观和伦理道德观。但是,1903年2月20日梁启超应美洲保皇会之邀赴美,至10月31日迫回东京后,又一改初衷,绝口不言革命,从而完成了对其师康有为思想由离异到回归的一个循环。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新民思想”评议朱苏南本世纪初,梁启超的思想,尤其是他的“新民思想”曾经风靡一时,梁氏被称誉为“言论界之骄子”。①许多青年知识分子受了梁启超以“新民”为宗旨的启蒙宣传的影响,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胡适曾说,“使无梁氏之笔,虽有百十孙中山、黄克强...  相似文献   

3.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杰出的宣传家梁启超曾以倡导“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而叱咤20世纪初的文坛,他的小说理论重视小说的社会作用,提倡小说为社会服务,反映了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蔑视传统看法,勇于建树的革新精神.这种精神和由之而产生的文学理论观点,无疑深受西方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本文的基本目的,在于探讨梁启超借鉴、选择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是著名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启蒙宣传家,在清末曾发生很大影响。他是中国第一部外国经济学说史著作——《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1902年出版)的编写者,由此可见其对宣传资产阶级经济理论的重视。他的经济思想,在戊戌变法前后主要起进  相似文献   

5.
在对徐志摩思想的研究中,有的同志认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是“他反抗的出发点和理想的归宿”,“抓住徐志摩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就可以把握住他的诗作的思想实质及其基本倾向,理出他的思想发展的脉络。”的确,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在徐志摩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他所写的许多诗篇,如《古怪的世界》、《先生!先生》、《叫化活该》中,就曾对贫苦的人民表示过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同情,并且对当时“吹弄着那不调谐的人道的音籁”的古怪现象,进行过遣责。但是,在徐志摩的思想中,除了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以外,另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而且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之后,蒋介石残酷地屠杀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徐志摩并没有去揭露和控诉这种违反人道的罪行,反而攻击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污蔑马列主义和无产阶级文学。所以我觉得,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比之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更能代表徐志摩的“思想实质”和“基本倾向”,抓住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能更好地“理出  相似文献   

6.
薛福成的文言小说创作是为其改良主义政治观念做宣传的,在《庸盦笔记》中作者从军事、吏治、教育、民生等几个方面表现他的政治思想,该小说集的刊刻早于梁启超"小说界革命"的提出,故薛福成的小说创作可视为小说界革命的先声,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前后梁启超的政治主张与思想探述骆顺森梁启超是近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创办报刊,主编杂志,鼓吹革命,推动立宪运动,提倡革命破坏主义,反对暴力革命和土地国有化,主张用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来代替清王朝的封建专制制度。他勤于写作,一代文风,影响...  相似文献   

8.
民权学说是梁启超社会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学说是不断发展、不断升华的思想体系。梁启超的民权学说可以从两个时期来考察,一是戊戌维新时期,一是流亡日本时期。前期主要在于启发民众思想觉悟,开通社会风气,实现“君民共治”,而后期融入了主权在民论、自由平等观、国民国家观。梁启超以报刊与西书为宣传媒介,以学会与学校为宣传场所,因时因地制宜,使民权学说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对社会进步、国人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宋教仁的新闻思想源于其艰苦卓绝的为革命奔走呼号的新闻实践活动。1904年前,他接受维新思想和中国近代第一次办报高潮的洗礼,奠定了其新闻思想的基础。此后亡命日本,宋教仁第一次亲自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以反清反帝为旨趣,投入革命宣传的新闻实践中。1911年回国后,他以《民立报》为阵地,进一步开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宣传,辛亥后又为鼓吹政党政治、建立民主共和政体而献身。宋教仁的新闻实践始终都贯穿着一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的主线,其新闻思想的底蕴源于并体现于其中。  相似文献   

10.
章太炎(一八六九——一九三六),名炳麟,字权叔,号太炎,浙江余姚人。清朝末年,以有学问、有骨气,同时又倾向于保守的革命家登上政治舞台。他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和革命活动,在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有很大影响。他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反清批孔思想,是他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阐发“国学”的必然结果。他自幼从他的外祖父和父亲那里学到一些旧学知识,并接受地主阶级的“反满”思想。成年  相似文献   

11.
激进主义的变奏--1898-1903年梁启超政治思想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98-1903年,梁启超流亡日本,在此期间,他的思想发生重大变化,成为一个激进主义者。对文化传统主义的抛弃,对自由主义的鼓吹和对破坏与革命思想的宣传,是他激进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新闻思想与中共新闻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是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奠基人和集大成者,在他主持与编辑过的报刊中,他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新闻思想和观点。这些思想与观点与中共新闻理论或新闻政策有着深刻的关系与渊源,包括:梁启超的“去塞求通”思想与中共早期”的“启发民智”;梁启超的“耳目喉舌论”与中共“喉舌论”;梁启超的“政治家办报”与中共“政治家办报”的新内涵等等。  相似文献   

13.
试论梁启超对中国图书文献学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梁启超对中国图书馆学的贡献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和理论的发端,是受了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的深刻影响。在西学与中学、新学与旧学的斗争中,作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中坚的梁启超,是“新学”、“西学”的积极鼓吹者,在宣传维新思想的同时也对推动近代图书馆事业起过重要作用。他生前,尤其晚年,潜心研究图书文献学,写下了一批有价值的论著。梁启起一生酷爱图书,他的饮冰室藏书多达3470种,41819册,且有不少珍本、类书。逝世后,遵照其遗嘱,这批书捐赠给了北京图书馆,并编有《梁氏饮冰室藏书目录》。梁启超的图书文献…  相似文献   

14.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轨道后,党内和社会上出现了一种企图否定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有人认为,既然经济建设已成为中心,今后只需抓经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已无必要(即“过时论”、“无用论”);如果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势必冲击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即“矛盾论”、“冲突论”)。特别是前几年,这种倾向作为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 ,戊戌变法的主要领导者。同时 ,他又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富传奇色彩、最有影响力的报人 ,对近代中国报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与康有为创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政党报刊 ,对冲破几千年来封建统治阶级严厉的结社、新闻出版禁令 ,有开山之功 ;主笔《时务报》风行天下 ,宣传了维新变法的主张 ,扩大了维新派的影响 ;主编《清议报》、《新民丛报》 ,宣传西方先进思想 ,提倡民主民权。他所创办、主笔的这几份报刊在各自生存的有限时间内充分发挥了报纸的宣传、鼓动、引导的职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初年,中国革命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对外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对内推翻清朝统治,实现资产阶级民主,而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又兼有反对满洲贵族民族压迫、实现国内民族平等的性质。因此,民族问题在革命中具有突出的位置。一九○三至一九○七年间,当刘师培置身革命阵营的时候,他的经学成了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宣传的工具。儒经,特别是《春秋》严“夷夏之防”的“攘夷”大义,是刘师培为鼓吹排满、反帝利用得最多的思想资料。“攘夷”思想产生于春秋时期,那时,东周王室衰微,居住在华夏四周及与华夏杂处的所谓蛮夷戎狄政权,趁机起来扩张势力,  相似文献   

17.
戊戌变法后,梁启超东渡日本,在广泛接受西方文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民”说,梁启超的“新民说”对儒学传统既有所继承又在融合中西文化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他的这种兼容并蓄的文化创新观念,即便在今天对我们仍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近代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曾成功的运用教育这件武器,为他们的革命服务,本文就此作专门论述。主要阐述本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把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内容作为“革命教育”的总方针。以宣传“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为要旨。运用教育这种形式来唤起民众,使他们明白革命道理,增进政治觉悟,以图革命大业。  相似文献   

19.
在近代报刊发展初期,自由主义是使“喉舌”获得自由的主义,“喉舌论”是使言论自由成为现实的理论。戊戌变法前后,维新变法人士的报刊“喉舌论”,首先是要求封建专制统治者还民众以话语权,给民众以监督官吏、监督政治、监督社会、变法图强的政治权力;其次,他们还十分强调报刊“去塞求通”的“喉舌”功能,这是他们对启蒙民众,宣讲民主、科学的真理,沟通社会上下和国家内外信息以变革社会的话语制权的强调。辛亥革命前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报刊“喉舌论”,则是要求其报刊成为宣传革命思想、推翻帝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喉舌”,掌控革命舆论的话语制权。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作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一生专著众多,《饮冰室文集》为其著名的代表作。他的法律思想主要包括变法思想、立法思想和法史学与法理学思想,这些思想都是梁启超在不同阶段思想的体现。梁启超的法律思想对当时中国的法制近代化做出重要的贡献,推动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进程,是中国法制近现代史中不能忽视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