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同等药量、不同起爆方式的单孔爆破漏斗模型试验研究证明:炮孔装药采用分段微差爆破可增大爆破体积,提高破岩深度、改善破碎块度。本文初步探讨了孔内装药分段爆破一些主要参数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扇形炮孔爆破机理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试件强度与抵抗线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扇形炮孔爆破效果的影响,分析了有效爆破区域出现在孔底部位而不是孔口部位的原因,揭示了扇形炮孔爆破的方向性与顺势破坏效应,据此讨论了炮孔密集系数的合理取值范围以及孔底起爆的适用条件等;应用试验结果改进北氵名河铁矿扇形中深炮孔的装药结构与起爆顺序,试验区大块率从3·0%降低到1·8%·并杜绝了爆破“隔墙”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水平建基面保护层一次爆破开挖新技术在李家峡水电站工程的应用实例。爆前试验证明了钻孔底部柔性垫层的隔震作用。工程爆破中采用空气层新型装药结构,及孔内孔外延时相结合的非电微差起爆网路,使753个炮孔逐孔起爆。  相似文献   

4.
边坡分段装药炮孔的压力变化与爆破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具有分段装药结构炮孔的缓冲孔爆破是边坡控制爆破方法之一。通过对分段装药炮孔中填物的轴向压缩运动分析。计算出了爆破作用初期炮孔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缓冲单孔和普通单孔的台阶爆破漏斗试验,以及带缓冲孔的爆区和普通孔生产爆区爆后的坡面裂隙调查都证明了,由于分段装药缓冲孔的初期压力较低,减轻了对孔壁的破坏,对边坡的完整及稳定大有好处。  相似文献   

5.
利用ANSYS/LS-DYNA软件,采用数值计算方法,从不同起爆方向,对单孔柱状连续装药爆破对孔壁岩石的影响作了比较分析,得出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结论.岩石爆破时,应尽量采用反向起爆方式,充分利用炸药能量,减少爆破对岩石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深孔装药微差爆破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柱状装药的爆破特性,分析探讨了单自面下垂直炮孔柱状装药微差爆破的破岩作用,并由此证明了深孔柱状装药采用孔内微差起爆将能够提高破岩深度,改善破岩质量。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高大楼房的控制爆破设计成果。根据其环境和结构特点,用定向控制爆破技术将其拆除,完全达到了预期效果。介绍了大楼结构、爆破方案的确定、预处理及施工安全性校核、爆破部位、破坏高度和破坏程度、倾倒可靠性校核、起爆顺序和延期时间、炮孔参数和装药参数、炮孔布置、装药结构、布孔形式、起爆网络设计、爆破安全性分析和采取的其它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浅孔控制爆破在复杂施工环境中的炮孔布置方案及药壶法单孔用药量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是保证浅孔控制爆破效果的基础,单孔装药量的准确和装药法的选择是保证爆破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傅菊根 《科技信息》2010,(30):I0132-I0132,I0134
为了寻求合理的光面爆破装药结构,本文在对现行光面爆破装药结构评述的基础上,以破裂面的凹凸量、有害破坏程度、半眼痕完整率和爆破块度为指标对装药位置的光面爆破装药结构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炮孔底部和上部留有一定长度空气柱时,光面爆破效果最佳,并对该装药爆破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岩体中的节理会造成爆炸应力波的耗散和泄露,从而影响爆破效果。平罗高速栗木山隧道围岩以Ⅲ、Ⅳ级为主,岩层中厚层状、质地坚硬,因水平节理的影响施工过程中易出现炮孔利用率低、周边超欠挖现象。通过采用楔形加直眼混合掏槽形式、合理布置炮孔、控制单孔装药量、周边孔采用空气间隔装药结构等措施,增强掏槽爆破能量而控制周边孔、二圈眼的装药量,减少了节理面附近的岩体过度破坏;同时严格按设计爆破图表施工,提高了炮孔利用率和光面爆破半孔率,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爆破效果。  相似文献   

11.
水下钻孔爆破中,影响爆破效果的主要因素是被爆岩石的峰值应力,而孔网参数的选取则直接影响岩石的应力变化。为探究水下钻孔爆破应力响应规律与最佳孔网参数,运用LS-DYNA软件,选用算法,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起爆方式、不同水深以及不同孔网参数条件下,被爆岩石的应力变化,发现了各条件下岩石的应力变化情况以及不同外部条件对水下爆破的影响。选出了符合爆破要求,而又节约爆破成本的最佳孔网参数模型。通过模拟得出各监测单元的应力变化,得出结论:(1)三种不同起爆方式其应力变化情况各有其特点。(2)在不同水深条件下,岩石的峰值应力变化较小,水深对于岩石峰值应力的影响可忽略不计。(3)在不同孔网参数条件下,由于孔距、排距、填塞长度变化,不同部位的峰值拉应力会出现一定的变化规律。根据数值模拟情况,最终通过分析讨论得出最优孔网参数。  相似文献   

12.
以内蒙古某金矿急倾斜薄矿脉中深孔开采为工程背景,采用经验类比、数值计算和现场试验等手段开展研究.分析了不同爆破参数下薄矿脉中深孔爆破围岩裂纹演化规律,得到了爆破孔网参数与爆破超欠挖百分比、爆破裂纹密度及围岩质点振动速度等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孔间距为1.2~ 1.4m时,爆破超欠挖面积趋于零;当抵抗线为0.8~1.0m时,爆破块度较均匀;最优中深孔爆破参数为抵抗线1.0m,孔间距1.2m.现场中深孔爆破试验验证了本文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爆破载荷条件下围岩损伤范围与裂隙扩展行为问题,以云南红河州咪的隧道爆破开挖为背景,通过理论分析与室内模型试验分析方法,以Froude比例法建立爆破载荷作用下裂隙发展试验模型,分析爆破载荷作用下围岩试样的动态力学与裂隙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通过对空气间隔装药孔壁压力计算得到应力波作用下裂隙范围计算公式,同时基于爆生气...  相似文献   

14.
针对裸岩河床低桩承台的特点,介绍了双壁钢围堰底部的水下爆破炮孔布置、爆破范围、爆破深度、安全距离及防护措施等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水平边界条件下深孔微差爆破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动态非线性有限元法对单个水平自由面深孔微差爆破进行数值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分析岩块运动和槽腔内岩块的破坏方式。结果 孔底部分的岩石主要以冲击压缩破坏为主,而自由面附近的岩石主要以层裂破坏为主。结论 掏槽孔的爆破作用和微差时间的确定是影响微差爆破的重要因素,使用含定向裂纹的弹塑性模型可较好地描述脆性岩石本构行为。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多次爆破作用下巷道围岩累积损伤演化与破裂特征,建立考虑扰动效应的时效损伤本构模型.二次开发扰动效应的时效损伤本构模型,并建立数值模型验证了开发程序的正确性.将本构模型应用于深部巷道多次爆破开挖的数值模拟中,研究围岩累积损伤演化特征与破裂特征.结果表明:地应力对巷道围岩爆破累积损伤有抑制作用,地应力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围岩的损伤程度随爆破扰动次数的增加呈现非线性累积特征,围岩损伤范围也随着爆破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而扩大;巷道围岩近区在多次爆破荷载作用下损伤严重,巷道围岩表层出现破裂现象.  相似文献   

17.
以厦门轨道3号线区间隧道下穿既有铁路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爆破振动监测数据,引入比例距离(R^-)拟合振动衰减曲线,探究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结构的振动响应规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隔振空孔爆破、单孔单响与分段延时起爆对铁路结构的减震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当0<R^-<13.73时为爆破振动影响近区,当13.73≤R^-≤28.45时为爆破振动影响中区,当R^->28.45时为爆破振动影响远区,且振动影响近区振速衰减最快,中区衰减过渡,远区趋于衰减平缓;增设隔振空孔不仅可以减震,还能扩大分区影响范围,提升作业效率;相比单孔单响起爆,分段延时间隔起爆能显著降低波形叠加效应,达到减震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爆破理论,借助ANSYS/LS-DYNA数值模拟软件,对岩石中双炮孔爆破裂纹扩展过程进行模拟,进而分析岩石爆破破坏机理和裂纹扩展特点。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模型、参数和数值计算方法的可行;孔间裂缝首先在炮孔壁产生,沿炮孔连线扩展并逐渐向连心线中心贯通;结合理论分析,得到了相邻炮孔的合理间距为40~70 cm,孔间裂缝贯通效果较好,随着炮孔间距的增大,孔间裂缝越难贯通,爆破效果越差。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结果吻合较好,这种方法可以为爆破参数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介绍采用深孔综合控爆技术(底部间隔装药、孔内微差、逐孔顺序起爆、开切预裂缝等)使邻近爆区的建(构)筑物所产生的振动强度减弱到最低程度,确保鞍钢专家接待楼地表以下土石方爆破过程中邻近建(构)筑物的安全,文中着重论述通过试验研究确定底部间隔装药和开切预裂缝后的综合减震效应(减震率);阐明所进行的爆破地震强度监测及其结果分析,在整个爆破过程中为确保邻近建(构)筑物安全所起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岩体爆破损伤具有时变累积特性,且爆破损伤增量大小是以本次爆破作用前岩体宏观力学参数水平为前提,据此对经典爆破损伤计算公式进行改进。工程应用情况表明:岩体爆破损伤经典算法的计算结果偏于保守,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爆破开挖效益最大化;爆破损伤改进算法可反映岩体内部孔洞、裂隙等缺陷在爆破动荷载作用下的闭合、密实现象,且更能体现岩体中声波速度的变化幅度,其工程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