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科学史在中国的再建制化问题之探讨(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关于科学史在中国发生建制化的早期过程出于一种巧合.大约就在科学史于美国开始发生职业化的同时,我国分别于1954年及1957年成立了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委员会(隶属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当时隶属中国科学院……  相似文献   

2.
科技史在20世纪50年代成为新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议题,中国科学院在1951年筹划科技史研究,1956年制订十二年研究规划,1957年创建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1975年扩建为研究所)。研究所(室)遵循50年代提出的研究范式,撰写了许多学术论著,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传统。1978年以来,研究所提出新的学术问题,实现由古代到现代、由中国到世界的拓展,促进学科交叉及"应用科技史"研究,尝试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面向未来的机遇与挑战,研究所将继续追求科技史及相关领域研究的卓越,并进一步促进学术研究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8月24日-27日,西北大学数学与科学史研究中心在古都西安举办了"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History of Ancient Mathematics and Astronomy"(古代数学史与天文学史国际会议)。该中心是国内一个重要的科学技术史研究基地,她的前身是李继闵(1938-1993)教授于1985年创建的自然科学史(数学史)研究室。本次会议是  相似文献   

4.
1991年10月4日至6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然科学史研究室举办的“中青年科技史工作者研讨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适逢该室创建10周年纪念之际,该室历届毕业的部分博士、硕士及进修学员以及曾在该室工作过的部分教师共40余人欢聚  相似文献   

5.
正严敦杰先生(1917~1988)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史家,早年坚持业余研究,1956年调入中国科学院,参与组建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任学术秘书、《科学史集刊》副主编,改革开放后担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首届副理事长、《自然科学史研究》主编、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严先生从事学术研究五十余年,发表论著百余篇(部),对中国科学技术史事业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留下丰厚的学  相似文献   

6.
李俨(1892—1963)先生和钱宝琮(1892—1974)先生是中国科技史学科的开创者、中国数学史学科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10年代,他们就开始研读古算书,修治中国数学史,后来又涉猎中国天文学史,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20世纪50年代他们调入中国科学院后,继续耕耘不辍,为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身)的创建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他们的学术工作、治学风格和科学精神,对中国科技史学科的开创与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1956年中国科学院举办的中国自然科学史第一次科学讨论会使两位从未有过交往的地理学家和图书馆专家在北京相会,从此,共同的目标,使竺可桢和梁家勉越走越近。1961年假参观华南农学院千粒穗成果,竺可桢特意走访图书馆,参观农业历史文献特藏室,与梁家勉交谈,并开启了两人围绕徐光启诞辰400周年纪念活动和徐光启研究的飞鸿传书。1964年竺可桢重访特藏室更加深了两人的友谊与信任。在"文革"动乱中,为防止特藏室中3万册古籍遭受焚毁和散失,1970年梁家勉飞书竺可桢,提出将古籍移交科学史研究室以利保护。1972年梁家勉再次飞书竺可桢,建议集中现存科技史老人和科技史古籍于一地开展研究工作,并草拟《对中国科学技术历史遗产工作方面的一点意见》。梁氏两次上书,竺可桢都积极回应,真诚支持。可以说推动中国科技史事业发展的共同使命是贯穿两位先贤交往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8.
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1954年)出版之后,中国科学院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副院长竺可桢邀请并组织叶企孙、陈桢、谭其骧等学者对它进行了评介,科学院对李约瑟还进行了资助。中国学者对此卷既有高度的评价,也有具体的批评。中国科学院派遣代表团参加第八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又与李约瑟直接相关。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对中国科学院成立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起到了促进作用。科学史学科在新中国诞生后迅速走上建制化之路,主要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特别提倡爱国主义的时代背景下,由于竺可桢等科学院领导的倡导和支持、李约瑟与苏联的积极影响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柏林的科学技术史研究与教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德国柏林主要有两个从事科技史研究与教学的机构。马普科学史研究所是联邦政府资助的研究机构,致力于理论视角的科学史研究。它下设三个研究室和图书馆等服务机构,各室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项目,固定岗位明显少于流动岗位。柏林工业大学的哲学、科学理论与科技史研究所承担研究与教学两种傻,教学分为基础和主修两个阶段,每学期的课程分为授课和讨论班。研究所下设中国科技的历史和哲学组。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学者致力科技史研究已有百年历程。距今一甲子前,1957年1月1日,在中国科学院竺可桢副院长的建议和关怀下,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身)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科学技术史事业建制化的开端。2016年12月24日至26日,"中国科技史家的使命与实践——纪念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成立6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顺义怡生园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议由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办,  相似文献   

11.
2011年7月,在合肥召开的第十三届国际东亚科学史会议上,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颁发了第三届竺可桢科学史奖。清华大学(新竹)历史研究所助理教授李卓颖博士荣获优秀论文奖,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孙承晟博士荣获青年学者奖。  相似文献   

12.
自然科学史是属于自然科学各学科、哲学、历史三者的边缘科学。在十八世纪以前,对自然科学史的研究仅限于自然科学各学科的科学家在“业余”之暇收集整理一些本学科发展的史料。从十八世纪起,科学史开始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来研究。一些专题性科学史著作相继问世。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科学史进入成熟时期,其标志是科学史从附属于各学科的学科史和专业史的研究,发展到综合科学技术史的研究。1837年英国的惠威尔在总结欧洲各国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发表了《归纳科学的历史》,这是第一部综合性的科学史专著。1892年法兰西学院正式设立了科学史课程,由国家任命了第一位科学史教授。以后剑桥大学、哈佛大学、莫斯科大学、京都大学等一些著名大学相继建立科学史研究机构,招收科学史研究生。1913年第一本国际性科学史杂志Isis创刊。1929年国际科学史学会成立。至此,自然科学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一门独立学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科学史在世界范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编审、原《自然科学史研究》主编、著名科学史家王奎克先生因心力衰竭于1999年6月10日7时11分在北京海淀医院逝世,终年82岁。王奎克先生,原名崇山,祖籍山东,1918年1月8日生于辽宁省锦县。青年时代曾于上海中法工学院及辅仁大学求学。在50年代主要从事科普工作,曾任中华全国科普协会总会宣传部基础科学室主任、科普出版社编审。1960年调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室。自1976年起,先后任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编译室编审、《自然科学史研究》副主编和主编。王奎克先生对中国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4.
应中国科学院邀请,国际科学史学会主席、美国哈佛大学科学史系主任欧文·N.希伯特(ErwinN.Hiebert)教授于3月3日至19日来我国进行学术访问。希伯特教授在自然科学史、科学和哲学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尤其是对核物理发展史的研究卓有成效。由于他亲自参与过曼哈顿工程(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因而对美国的核物理发展情况有切身的经验和体会。他对世界科学史研究状况也了解得比较深入。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基金的赞助下,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近现代研究室于1986年5月20日至5月25日在青岛召开了西方科学编史学,科学史方法论及科学史学史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19名中青年科学史工作者参加了这次会议。目前,在我国科学史的研究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科学史工作者的人数也有很大增加。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科学史在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但是,在我国科学史研究和教学工作中,一个很大的薄弱环节就是缺乏对于科学史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6.
学术信息     
第五届中青年科学史学术研讨会将于 2005年底在安徽徽州召开  由中国科技史学会与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青年科技史学术研讨会,以大会报告、专家点评,以及优秀论文评奖和专题演讲等形式获得与会者的好评。为繁荣学术、促进人才培养,两单位决定联合率先建立科学史系的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于 2005年底继续共同主办这一系列的学术研讨会。热烈欢迎各界人士莅临本会,并诚邀各科学史研究、教学、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研究者、老师、在读研究生参会。科学史作为一个人文与自然科学相兼的交叉学科,其关注对象是极为广泛的。…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室(今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身)数学史组在钱宝琮主持下完成<中国数学史>[1]后,开始实施了一个断代专题研究的宏大计划:把中国数学史分几个断代进行更细致而深入的研究,以便将来在更高层次上编写一部中国数学史[2].钱宝琮在世时组织了宋元时期的断代研究并出版了一部<宋元数学史论文集>[3]."文革"使这个计划中断."文革"后,顺着他的这一思路,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对于两汉魏晋和明清的断代研究也相继展开,并获得了很大进展,在学术杂志上发表一系列论文,并出版了一部论文集<明清数学史论文集>[2]和专著<〈九章算术〉汇校本>[4]、<古代世界数学泰斗刘徽>[5]等.近年出版的邹大海所著的<中国数学的兴起与先秦数学>(以下简称<先秦数学>)则是一项先秦数学的断代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0引言Jens H?yrup是丹麦罗斯基尔德大学哲学和科学研究部的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名誉研究员。研究领域涉及古巴比伦数学、古希腊数学、中世纪伊斯兰数学、巴洛克科学,以及数学与科学哲学。作为国际著名科学史家,他曾主持根特大学乔治·萨顿纪念讲席(George Sarton Memorial Chair,Ghent University,2008~2009)、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第7届"竺可桢科学史讲席",2015年荣获国际数学史学会杰出贡献奖  相似文献   

19.
2001年7月8—14日,在墨西哥城召开的第21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和中 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联合提出了申办下届大会的提案。7月13日当地时间下午4时(北 京时间14日5时),即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在莫斯科表决将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授予北 京的数小时之后,国际科学史学会2001年第2次代表大会经过投票表决,决定由北京主办第2 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当国际科学史学会秘书长宣布这一结果时,全场掌声雷动,各国代表 纷纷向中国代表团表示祝贺,有的代表甚至举起当日刊载有“北京赢了…  相似文献   

20.
《自然科学史研究》2005,24(1):28-28
由中国科技史学会与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青年科技史学术研讨会,以大会报告、专家点评,以及优秀论文评奖和专题演讲等形式获得与会者的好评。为繁荣学术、促进人才培养,两单位决定联合率先建立科学史系的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于2005年底继续共同主办这一系列的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