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单性原则作为真理的标志为人类所偏爱,美国当代著名科学哲学家艾利奥特·索伯(Elliott Sober)追溯了简单性原则的哲学渊源并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研究了简单性原则在科学假说评价与模型选择标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科学哲学从逻辑主义向历史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演化发展过程中,其理论评价观上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从线性、完全理性和简单性,经过整体性的中介,过渡到非线性、复杂性、非理性和多人动态博奕。逻辑实证主义的评价单元是互不相干的、孤立的命题。他们认为,命题只有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两种,而理论则是命题之间的线性组合和归并。理论的进步就是命题数量的积木和增加。评价理论就是评价考验命题。所有的证据的证明能力也是齐一的、均匀的。经验证实也是科学与非科学、形而上学分界的根本标准。波普尔的证伪主义虽然在科学进步、发展模式和理论…  相似文献   

3.
从复杂性科学再认识科学的简单性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辩证分析了科学的简单性原则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指出了简单性原则分为简单性的世界观,科学模型的简单性原则和定律选择的简单性原则,而复杂性科学提供了新的复杂性的世界观,丰富了科学的简单性原则,深化了定律选择的简单性原则,因此是对科学简单性原则的扬弃,本文讨论了复杂系统对简单性原则应采取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关于理论体系的建立应该遵循“逻辑简单性”原则,是爱因斯坦有关科学方法论的一个独特而重要的思想。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爱因斯坦这一思想的认识与评价存在着许多混乱与分歧,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究竟应如何理解“逻辑简单性”原则?它在科学方法论方面有何意义?爱因斯坦的“逻辑简单性”原则与马赫的“思维经济原理”有何关系?本文试图对这些学术界尚未搞清而存在疑惑的问题作出初步的分析与评论。  相似文献   

5.
简单性原则,有时候也称为"奥卡姆剃刀",是科学和哲学中均被广泛接受的一个认知规范。然而,传统上针对简单性原则的哲学探究往往集中于美学的、神学的或实用的分析中,而缺乏充足的以认知理性为基础的辩护依据。波普尔的证伪主义辩护是一个较为成功的认知辩护,但只局限于其证伪主义科学观之下作为一种挑选研究假说的方法论规范,且仅适用于可证伪的科学命题。本文给出的潜在检验辩护则试图从理论采信的角度指出,理性的认知主体应当采信简单的理论,因为更简单的理论经受住更多的潜在检验。  相似文献   

6.
科学理论如何能够被我们判定其真或伪,成真的概率有多大,是科学哲学认识论的基本问题之一。当代英国哲学家理查德·斯温伯恩对科学理论的成真概率进行了逻辑演绎。他提出,科学理论的成真概率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经验成真概率;其二是先验成真概率。前者依靠科学理论的"解释力";后者则依靠科学理论预设条件的"简单性"。两者一并构成了我们判定科学理论成真概率的原理。斯温伯恩关于科学理论成真概率的原理不仅适用于非生命事件的解释领域,而且也适用于有生命的人格性事件的解释领域。  相似文献   

7.
现代环境运动的兴起促使生态学、生态学哲学和生态哲学形成了从认知到行动的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三者分别在其中承担着各自独特的学科任务。然而,在这个逻辑链条中明显地存在一些严重问题,它们对这个逻辑链条的运行构成了阻碍。这些障碍就存在于生态学和生态哲学中。生态学中的最大问题在于生态学是否是一门成熟科学的争论,具体表现为传统意义的生态学与"新生态学"以及生态学能否或应当满足何种意义上的科学评价标准的争论。生态哲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科定位不清以及疏离科学、甚至反理性和反科学的激进环境主义倾向。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审慎对待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生态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的研究主题的分裂是导致其至今不能成为一门成熟科学和没有发展出一般理论的根本原因,消除这一障碍则构成了生态学走向成熟的逻辑起点。生态学究竟是以种群和群落还是以生态系统作为其研究主题,本质上是一个选择的问题。事实上,只有生态系统是与生态学的研究主题唯一相对应的实体存在形式,因此,基于生态系统建构一个统一的生态学的理论框架是可行的:首先基于生态系统作为生态学的理论框架的概念母体,可以实现一般意义上的生态学的概念分类体系的建构,它由纵向和水平两个分类体系构成;进而通过生态系统水平上的科学抽象,可以得到一个建立在生态系统间的不可归并性基础上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理论形式,即多样性理论。  相似文献   

9.
奎宁和杜汉认为生态学实验无法贯彻普拉特的假说-演绎的强推理逻辑而主张生态学不存在判决性实验的可能。他们的观点建立在多因子假设之上,也和杜恒的非充分决定性命题相仿。采用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立场,说明了生态过程不完全是多因子决定的,非充分决定性命题不适用于具有统一背景理论的生态学,主张生态学假说的实验检验可以贯彻普拉特的科学说明模型,并论证了野外实验是最适合作为生态学假说的判决性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和谐发展与简单性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道从简,至道不繁,环流似圆,是和谐发展观蕴涵的基本原则。平实无华、寓繁于简的和谐发展之道,指出了和谐发展“圆理”全真、至善、达美的简单路径:和谐若环,圆道至简,周流不息;和谐至善,善道不繁,天道酬善;和谐达美,大美从简。和谐发展观中的简单性原则既是大自然简单性原理在发展观层面上的投影,又代表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发展的简单性方向。穿过时间隧道和空间黑洞可以发现,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无论是地球、太阳系、银河系还是恢弘宇宙,再没有比和谐发展之圆道更简单因而也更伟大、更美丽的存在了。  相似文献   

11.
真理与简单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学研究的实践中,许多科学家都偏好简单的假设.而在理论选择问题的规范研究中,也有一些哲学家把简单性作为一个认识原则.但长期以来面临的一个困难是:如何阐明并辩护简单性原则.本文首先叙述简单性问题及其困难,然后介绍近年来福斯特和索贝尔提出的一个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生态学实验中重复的双重性及其哲学意义。首先,明确了两种重复的内涵:内部性"重复"是实验设计中的术语,是指同一处理下实验单元的个数,或者处理的重复,对应英文单词为replicate;外部性"重复"是重复一个完整实验,是实验可重复性原则的要求,对应的英文单词有三个:repeat,replicate和reproduce。其次,明确了生态学实验中的内部性"重复"与外部性"重复"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区别是:二者所重复的对象不同,前者是处理,后者是整个实验;二者的实验者、实施时间和空间也不同。联系是:二者都是归纳法和祛地方化的反映。在研究中应当破除传统"重复"观念的束缚,肯定非重复性生态学实验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工程实践中,构建计算模型的约束不仅是求真,可求解性也是重要约束之一,这使得我们建构计算模型所用的方法不能确保模型"正确"地表征物理实在,它们是有"缺陷"的,但何以有缺陷的计算模型却经常给我们提供有效用的知识?本文从科学元方法论视角切入,对此关涉计算模型认知效力的重要问题进行初步探讨:首先阐析构建计算模型过程中不可避免使用的若干重要元方法的"天然"缺陷性;进而,从知识的经验不完全决定性角度论证有缺陷的计算模型提供有效用知识的可能性与合理性;最后,给出一个具有强解释性的认知新框架——知识域"共生互荣"关系模型,作为对此问题更细致清晰的解释与回应。  相似文献   

14.
正生态学作为一门年轻的科学,在其学科发展中还存在着一系列有待解决的基础问题,包括研究主题和概念的模糊性、模型、规律和理论的精确预见性等问题,它们构成了近几十年来生态学家和哲学家们关注和研究的最重要的哲学问题,并由此导致了一门重要的科学哲学的分支学科即生态学哲学(Philosophy of Ecology)的诞生。为推动生  相似文献   

15.
通过质疑基于模型推理的认知论题,尝试对在自然化认识论纲领下的认知-历史分析方法进行规范性研究。类比建模是基于模型(Model-based)推理的主要形式之一,类比建模的基本机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模型来源的泛化抽象,二是基于目标域的特征对模型来源进行限制或修正。这两步反复操作,最终构造出适用于目标对象域的模型。模型与对象域的适切性(fitness)则是对以上机制恰当性的基本评价标准,类型层级理论对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分析,为测度适切性提供了一条可操作的方法。基于类型层级理论,并结合贝叶斯方法可以解释类比建模何以能够提高模型的可信度,以及类比的创造性与科学合理性之间的关系。这一工作对基于模型推理的科学认知论题的提出了一种可能的反驳。  相似文献   

16.
简单性作为科学家的信念,引起了不少哲学家和科学家的关注。爱因斯坦的逻辑简单性思想不仅是他的科学信念,而且也是科学认识的指导原则和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准则,并且体现在他创立相对论的过程中。本文首先对爱因斯坦之前的简单性思想进行了梳理,为理解爱因斯坦逻辑简单性思想独创性奠定基础;其次,探讨了爱因斯坦逻辑简单性思想的丰富内涵及其对他创立相对论的影响,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最后,分析了爱因斯坦逻辑简单性思想的来源,特别是斯宾诺莎哲学的影响,为人们理解哲学与科学之间的互动关系提供了具体的案例。  相似文献   

17.
关于科学建模有两种典型的观点,一是"系统派生观",二是"零碎借贷观"。前者认为,科学表征模型可以在原理模型(即科学原理)的基础上系统派生出来;后者强调科学家的科学建模活动实际上是从各种理论中选取所需要的部分进行创造性构造的过程。从以往的争论来看,这两种观点似乎各有侧重,不分胜负。但本文试图结合科学建模的案例论证,后者完全可以替代前者,不仅因为它比前者更符合科学家实际的建模活动,解释前者无法解释的现象,而且可以容纳理论派生模型的案例。  相似文献   

18.
奈斯的深生态学的自我实现论强调了实践智慧的内在善的维度,而通过对深生态学的批判与分析,可以发现深生态学对实践智慧的公共善的维度重视不足.所谓人的公共善的维度,就是人作为公民在社群中的"行动"的维度,引入阿伦特的实践哲学--当代语境下的"实践智慧"思想,作为对"自我实现"和"生物中心公平性"原则的深化和拓展,深生态学将具有更为强劲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科学理论的简单性原则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科学理论的简单性原则,科学理论以自然简单性为客观基础,在建构过程中遵循逻辑简单性,最终的表现形式也必须遵循语言简单性。  相似文献   

20.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8):108-113
弗洛里迪仅仅以熵量多少来评判善恶的伦理原则是建立在简单性和单极化思维方式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按照他所制定的对熵的绝对排斥的至善原则来实践的话,那么,在自然界和生物圈领域只能导致运动变化活力的终结,在人的思想和科学发展的领域只能导致僵化和停滞,在社会领域则只能导致法西斯式的专制集权体制。事物的有序化和无序化发展都是有极限的,熵和熵增并不就是绝对的"恶",信息和熵减也并不就是绝对的"善"。一个合理的伦理原则应当把诸如信息和熵、有序和无序、整体性和还原性、确定性和非确定性、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目的性和随机性、必然性和偶然性这些看似对立的因素兼容起来,并在这些相关对立因素之间保持某种合理的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