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说文》中“个”字“宋”字陆忠发个、宋二字,是《说文解字》一书中非常特别的字,个字见于唐本《说文》,而今本无之。来字,许慎释其义为“居也”,此义不见于历代传世文献,连甲骨文中也找不到此义的用例。个、宋二字,可以看成为《说文》研究史上的两个谜。本文试...  相似文献   

2.
新版《辞源》系以旧《辞源》基础大加修订而成。修订开始于1958年,至1983年四册全部出版(称“修订本”)。在此期间,虽也曾受到一些干扰,但工作一直坚持下来,计前后历时二十余年。新版删去旧《辞源》中的百科词语和一些过于冷僻的词目,增补了大量的新词语和书证;并在单字下注出汉语拼音、注音字母及《广韵》反切,标明声纽;释义力求简明确切,源流并重;书证文字都作了复核,注出作者、篇目和卷次,有  相似文献   

3.
什么叫“书籍”:《史记·礼书》“礼书第一。”唐人司马贞《索隐》注释说:“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正字通·日部》解释说:“书,几载籍谓之书。”书、书籍,作为文化载籍的总名,是人人都知道的然而要问“书”字、“籍”字的最早字义(即本义)是什么?“书”字、“籍”字的书籍义是怎样演变形成的?这就需要有一些文字学、测站学的专门知识了。东汉著名文字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叙》解释说:“著于竹帛谓之书。”许慎又在他的《说文解字·幸部》中解释说:“舍,着也。从章,着声。”“书”字属于“幸”部,幸字正是“笨(笔)”…  相似文献   

4.
《辞源》是具有权威性的专收古汉语语词和古代文史知识的大型辞书。前些时应友人之邀为《中国古代名物大典》撰写有关教育、科举的部分词条,凡《辞源》也收了的,都作了参考,有所收益。同时也发现,《辞源》(1980~1984修订本1—4册)有些条目的释义,我以为是不准确的、错误的,而且有的错误之严重,大出意料之外。因择出若干条,加以辨证,写成此文,供《辞源》修订再版时参考。不当之处,请读者、专家指正。【璧水】指太学,即“泮池”,也称“璧池”、“璧沼”。……宋吴自牧《梦粱录》  相似文献   

5.
吴海兵  王奇  王智  周吉湘 《科技资讯》2006,(32):169-169
本文从文宁和现实案件两个方面对传统用人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正确性进行了探讨,文章从《康熙字典》、《说文》、《辞源》、《辞海》,《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汉字形音义分析字典》等八种工具书对“疑”字的定义中与用人相关的解释入手,运用人本管理的有关理论对“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疑字进行分析,又通过剖析现实的案例,对“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不足进行了论证,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用人观,即“疑人试用,用人当疑。”  相似文献   

6.
蒋礼鸿先生所著《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以下简称《通释》)一书,初版于一九五九年三月,至一九六二年六月,即出了三版。近年来蒋先生对这部书又不断地进行修订补充,于一九八一年四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加以重版,是为第四版。四版比三版增加了一百余条词目,在篇幅上,比过去增加了一倍(三版凡十五万九千字,四版三十一万五千字)。肄习之余,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谨提出来向蒋先生和读者请教。  相似文献   

7.
辞书之有书证,当系(讠乇)始于《说文解字》,原本《玉篇》用之甚广,到现代的《辞源》和《辞海》的语词部分,几乎无书证则不行了。《说文》之用书证,有的用来证明字的本义;如:“镈,……一曰:田器。《诗》曰:  相似文献   

8.
词语札记     
《辞海》《辞源》的新修订本,从总体来看,都比旧版有较大的改进与提高。但两部辞书都难免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兹将个人使用中发现的一些可以补充和商榷之处摘录于下,以就正于编者与读者。科《辞海》《辞源》“科”字下列十来个义项,义项可谓齐备。今按:科还有砍义,这一义过去与现在的字典与辞典都未曾收立。宋梅尧臣《和孙端  相似文献   

9.
2008年,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了胡继明教授的《〈广雅〉研究》一书。全书近30万字,共七章,是近年来“雅学”研究的又一力作。拜读是书,深感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10.
“空—色—情—色—空”.表面上看来,确是贯穿于《红楼梦》的一条“主”线.从贾宝玉的入世到出家,似乎正好体现了“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这样一个主题.书中开篇便说“大旨谈情”,有关情字的篇幅也足以让人恍如进了迷魂阵.然而,情字的不同分歧,即纯情与滥情,却又成了书中大势铺叙的遮天迷雾.但是,如果仔细分析、辨别,也就可能拔开云雾见青天.实际上“大旨谈情”只是借以混淆读者视听、逃避文字狱的最好、最明智的表层幌子,文化命题才是作者所要表露的心迹,统治者的昏庸和腐朽才是作者所针对的苗头和靶子.这就是本文所谓的“暗线”.自然,明线便是“情”这幕雾幛.  相似文献   

11.
《名人造字小辑》(93.10.16《联合报》)、《齐白石造“烤字”》(94.1.15《团结报》),皆言汉字中原无“烤”字,此字为齐白石所造:三十年代初,北平一家饭店老板,请齐白石题写“清真烤肉苑”招牌,齐白石遍查字书,并无“烤”字,于是“自造”此字,挥毫题写。题毕,又自注一行小字云:“诸书无‘烤’字,应人所请,自我作古。”据说,“从此才有‘烤’字。” 此则逸闻趣事,也许确为事实:它不仅表现出这位艺术大师的不凡的创造力,而且也显示出他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严谨治学态度,因而,对世人颇有启发。 然而,“烤”字是否“从此才有”呢?却是不应轻易便下断语的。齐白石查出而得,并不等于前此便无此字。  相似文献   

12.
吉林文史出版社于1992年4月推出了《关东马贼》一书。该书由东北师大历史系东北史研究室主任、教授田志和与副教授高乐才合著,共30、2万字。据知。这是田先生撰著并出版《吉林建置沿革概述》(吉林人民出版社)、《民国初年蒙旗“独立”事件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后的又一部地方史学力作。全书由导言和六编组成,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记述清代、民国、“九·一八”事变后、解放战争时期等四个历史阶段东北地区胡匪兴衰的百年历史,并设胡匪内幕一编。  相似文献   

13.
1981年2月,在茅盾逝世前一个多月,茅盾的故乡——浙江省桐乡县,发现了茅盾少年时代的两册作文。两册作文的封面上,均书镂空字“文课”二字;其中一册扉页上还用墨笔写着:“己酉年上学立”、“第二册”、“闰二月初九日起至”三行字。两册《文课》的封面和内页,盖有大小方园不一的印章九枚,刻着“德鸿”、“雁宾”、“醒狮山民”等篆体字。《文课》内页无格子,文章均系小楷直书。这是迄今为止,茅盾一生中留存于世的最早的文稿和手迹。  相似文献   

14.
《汉语大字词》与《辞源》、《辞海》和《汉语大字词》并称我国四大辞书,《汉语大字词》的出版结束了我国“大国家小字典”的历史,文章探讨了《汉语大字词》第一卷的部分释放问题,旨在八卷本的修订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杨文骢,字龙友,号山子,贵州贵阳人。明末画家、诗人。关于他的生卒年,《辞海、《辞源》等工具书,都定为1597——1645年。但细查有关资料,其生卒年应为1596——1646年。现论说于下。关于生年: 据清光绪本《重修华亭县志》卷十一载,杨龙友于“崇祯七年”到华亭任教谕。而且在“名宦”一栏中有《杨龙友传》。《县志》说:杨文骢,崇祯七年任,有传。《传》中对杨龙友在华亭教谕任上的政绩给予了极好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一、绪言 读一点自热科学书刊,屡被“等”字所困感。一九七八年六安师专《学报》发表我的《说“等”》。嗣后又遇若干“等”字,总是猜不定作者所取何义,因此也就不能作适当的理解。又因为读到傅懋勣先生的关于“等”字的文章,所以写此副篇,连同《说“等”》,就正于语言专业工作者,特别是就正于傅先生。一九八三年元月写。  相似文献   

17.
南宋文谠注、王俦补注《新刊经进详注昌黎先生文集》断定卢汀是韩愈的外兄。这一说法丈书不载,也不见于其他韩集传本。全面考察唐人与卢汀的交游诗,可知文谠对卢汀的描述颇多错漏。卢汀崇尚怪奇,其诗文在唐代已有不传之虞,文谠的断语并无直接的史料来源,可能是因为韩愈诗称卢汀为“吾兄”,对卢汀的拜访,韩愈又用了“省”字。然而,韩愈诗文中的“吾兄”大都是对友人的尊称;“省”也可用于省师、省友。故而所谓卢汀为韩愈外兄的说法,不足为据。  相似文献   

18.
杞人忧天,又简称杞忧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成语,为了正确使用它,很有必要对它的含义作一番探究.1980年版《辞源》“杞人忧天”条:《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室者.”后因称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为杞人忧天.《辞源》的解释实际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成语出处的本义,二是以本义为喻体而产生出来的比喻义,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是它的比喻义,这是无可非议的.然而,《辞源》对成语含义的理解却是欠妥的.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世界》2008,(4):94
顾名思义,这是本教人如何“吃”的书。这本书,是由中国营养学会组织专家在1997年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相似文献   

20.
《谬误──诡诈的论证》(注)一书为劳恩赛德和霍尔瑟两者合著(简称”费),于1959年初版.该书列举51种“谬误”,给以名称、说明,并从现实生活中取出大量例子,专事对抗空前严重的种种怪异和特有现象──响彻云霄的重商主义、无孔不久的推销术、政治上的神话和及字魔术、心理攻势的宣传术和哗众取宠、危言耸听的恶毒诡论.1967年,分别在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出版的《哲学百科全书》中,于谬误一项下,兼书被推荐为数本参考书之一.真的,该书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与例子,我特地选出第六章:“不全则无谬误”(也可称为“极化思考谬误”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