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作物栽培管理措施对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有机质对农业持续性耕作的影响非常重要.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间pH、容重和含水量无显著差异.尽管春小麦地的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碳质量分数比休闲地土壤的高,但是休闲地土壤的全氮、微生物氮、微生物碳的质量分数与有机碳的质量分数的比值与微生物氮与全氮的质量分数却都显著高于春小麦地的.  相似文献   

2.
不同凋落叶分解的土壤微生物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8个树种凋落叶分解的土壤微生物效应.结果表明:凋落叶分解影响下的土壤与空白对照土壤相比,微生物生物量有明显提高,且分解越快的凋落叶,在其影响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越大;南洋楹、大叶相思、马占相思和荷木等树种凋落叶分解影响下的土壤微生物量较大,有较好的土壤微生物效应,而湿地松和马尾松凋落叶的土壤微生物效应则较差.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8个树种凋落叶分解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凋落叶分解影响下的土壤中真菌数量比例明显高于对照土壤中的,说明真菌是凋落叶的重要分解者;凋落叶在分解前期,细菌所占比例最高,真菌和放线菌所占比例较低,而分解后期,细菌比例下降,真菌和放线菌比例上升;南洋楹、大叶相思、马占相思和荷木等树种凋落叶分解影响下的土壤微生物量较大,种类比较丰富,细菌所占比例较高,有较好的土壤微生物效应,而湿地松和马尾松凋落叶的土壤微生物效应则较差.  相似文献   

4.
对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态茶园及常规茶园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微生物活性、脲酶活性和土壤养分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松茶鸡生态茶园土壤中的霉菌、放线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嫌气性自生固氮菌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比栗茶生态茶园分别提高了2.0倍、2.8倍、1.9倍、2.0倍和1.6倍,比常规茶园分别提高了3.4倍、8.7倍、3.3倍、2.7倍和5.0倍;松茶鸡生态茶园土壤微生物的氨化作用强度比栗茶生态茶园和常规茶园分别提高了35%和121%;松茶鸡生态茶园土壤中的脲酶活性与栗茶生态园和常规园相比分别提高了100%和3.2倍;松茶鸡生态园的蚯蚓密度比栗茶生态茶园和常规茶园分别多2.2倍和7.0倍;松茶鸡生态茶园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均高于另两种茶园.茶叶生产上应该推广松茶鸡生态茶园模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不同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统计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表征土壤质量的最重要指标之一.研究我国不同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特征,可为土地利用生态影响评价等提供数据支持.收集整理了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后至2011年之间发表的涉及我国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主要论文184篇,对收集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全国12个不同土纲类型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平均值和标准差,不同省份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平均值和标准差,以及6个大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平均值.还比较了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的差异,结果发现不同土壤类型间的有机质含量大小排序趋势基本未变.  相似文献   

6.
7.
选取吉县0年、1年、6年、8年、11年和19年苹果园的土壤作为供试材料,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年限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呈正态分布,且随种植年限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距树干不同距离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均呈现这一趋势.  相似文献   

8.
初步研究造纸废水污灌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土壤中细菌、放线菌、丝状真菌等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污灌后土壤的含水率与有机质含量提高、钠离子含量下降是导致土壤微生物数量发生不同程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施肥对菜地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平板计数法、比色法和滴定法,分别测定了施5年、9年、11年及20年肥料的菜地土壤中微生物种群数量和土壤酶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三大类微生物种群,在一定的种植年限范围内,微生物种群数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当种植时间过长时,微生物种群数量会减少。土壤中的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及磷酸酶,随着种植年限的增长,酶的活性逐渐增大。但是在本试验中,施肥年限对土壤纤维素酶的影响没有规律,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研究结果同时表明,大量施用有机肥可以明显的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同时也提高了土壤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竹林下种植竹荪会对林地微生物活动产生影响,明确种植竹荪对毛竹林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熵及其化学计量不平衡性的影响,揭示竹荪种植后毛竹林地土壤质量的变化,为竹-菌复合生态系统的经营提供参考。【方法】以未种植竹荪(CK)和竹荪收获完成时立即取样(T0),以及收获后1 a(T1)、2 a(T2)的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不同处理林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熵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壤-微生物化学计量不平衡性间的耦合关系。【结果】与未种植竹荪林地相比,竹荪种植后林地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MBC、MBN、MBP)含量和土壤微生物熵碳、氮、磷(qMBCqMBNqMBP)总体上均明显升高,而土壤全磷(TP)含量显著降低。随竹荪收获后间隔时间的延长,土壤MBC含量和qMBC呈降低趋势;土壤MBN含量和qMBN均呈先明显降低后略升高趋势,而土壤SOC含量呈先显著降低后显著升高趋势;土壤TN、TP、MBP含量及qMBP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T1土壤TN、TP、MBP含量及qMBP显著高于T0和T2。土壤-微生物碳氮化学计量不平衡性(记为Cimb/Nimb)、碳磷化学计量不平衡性(记为Cimb/Pimb)和氮磷化学计量不平衡性(记为Nimb/Pimb)均以竹荪收获当年(T0)处理较低。MBC与MBN呈显著正相关,MBC、MBN与Cimb/Nimb、Cimb/Pimb均呈负相关,MBP与Cimb/Pimb、Nimb/Pimb呈正相关。【结论】种植竹荪后林地土壤质量短期内较未种植林地土壤有明显提升,种植竹荪可以改善毛竹林地土壤质量;竹荪刚收获后毛竹林地土壤质量最优,随着竹荪收获后间隔年份的增加,林地土壤质量呈现劣变趋势,且较未种植竹荪林地土壤质量差。  相似文献   

11.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人参茎叶中糖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人参茎叶的提取和衍生处理后,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了人参茎叶中单糖的含量,测定出人参茎叶含有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该方法操作简便,可为人参质量的评价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NIST的CHETAH计算程序计算十二有机过氧化物分解反应的分解热,考察其分解安定性,结果表明,计算值与示差扫描量热计(DSC)热分析测定的发热量文献值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直线方程是Q=0.8407+1.137QDSC。  相似文献   

13.
广州典型森林土壤有机碳库分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州2种典型森林土壤碳库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 两种森林土壤有机碳(SOC)表层含量及其差异程度最高,随土壤深度增加,差异逐渐减小。马尾松林SOC密度范围为55.54~66.69 t/hm2,常绿阔叶林SOC范围为84.91~151.16 t/hm2。② 两种森林土壤活性有机碳(AOCs)含量为马尾松林<常绿阔叶林;各种AOC分配比例均随龄级增长而升高。③ 两种森林土壤的水溶性有机碳(WSC)、易氧化态碳(EOC)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分别与SOC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轻组碳(LFC) 与颗粒性碳(POC)含量分别与SOC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④ 幼龄林与中龄林的土壤碳库大于相应的地上部植被碳库,而成龄林的土壤碳库小于植被碳库;土壤碳库占森林生态系统总碳库的比例随着生物量的增长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有机过氧化物热分解压力特性和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密闭压力容器试验(CPVT)测定有机过氧化物的热分解过程,得到压力(P)时间(t)曲线和压力变化速度(dP/dt) 时间(t)曲线,根据曲线确定其分解的最大压力PM 和最大压力变化速度(dP/dt)M 值.利用PM×(dP/dt)M 结果对化合物的热分解反应激烈程度进行分类,它与热爆炸容器试验(TEVT)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分别对蒙古国第二农场和天津郭村小麦及黄瓜耕层土样的基本性质(酸碱性、含水率、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及有机质)与微生物的数量分布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表明,天津郭村土样仅全氮含量低于蒙古国土样,其余指标均不同程度地高于蒙古国土样.这些结果可为提高蒙古国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入渗能力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大田土壤水分入渗试验,分析了相同土壤质地(壤土)条件下,有机质含量对大田土壤水分入渗能力的影响;研究了在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相近条件下,土壤水分入渗能力对土壤结构、土壤质地的反应。研究表明:土壤有机质对大田土壤入渗能力的影响十分明显;土壤累积入渗量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相近条件下,土壤入渗能力随土壤密实程度的增大而减小,土壤质地由重到轻,土壤入渗能力增加。研究结果对于指导大田地面灌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已长满菌丝的菌袋中,挑选出菌丝长势较均匀的81袋,采用墙式立体覆土栽培、沉袋栽培和塑料袋栽培(CK),进行栽培对比试验,每个处理9个菌袋,重复处理3次,总产量依次为51.1623,48.3732,42.1119kg.前两者产量分别比对照产量提高21.49%和14.87%.不同处理袋产量用新复极差测验,与对照之间的产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而前两个处理之间的产量差异并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野山参与园参rDNA-ITS序列差异,寻找其DNA分子鉴定方法.方法提取野山参与园参总DNA,扩增其ITS序列,运用Clustal X等软件比较分析野山参与园参ITS序列特征.结果野山参与园参经PCR扩增后分别获得700 bp和500 bp两条条带.其中对野山参和园参的700 bp条带测序分析后未发现差异位点,而二者的500 bp条带测序结果相似性仅为38%.结论该结果为野山参的鉴别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