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 H)——一种新的锌超积累植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野外调查和温室试验, 发现并鉴定出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 H)是一种新的锌超积累植物. 调查结果发现, 东南景天对土壤中高含量的锌有很强的忍耐、吸收和积累能力, 地上部Zn含量为4134~5000 mg/kg, 平均为4515 mg/kg. 营养液培养实验证明, 东南景天对生长介质中的Zn有很强的忍耐能力, 当生长介质中Zn浓度高达240 mg/L时, 植株仍生长正常, 其生物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 地上部Zn含量及其积累量均随生长介质中Zn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当生长介质中Zn浓度为80 mg/L时, 地上部Zn含量和积累量达到最高值, 分别为19.674 g/kg, 19.83 mg/株. 结果表明, 东南景天是我国发现的一种新的Zn超积累植物, 为今后探明植物超积累Zn的机理和Zn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
宝山堇菜(Viola baoshanensis)--一种新的镉超富集植物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通过野外调查和温室试验,发现并证实宝山堇菜(Viola baoshanensis)是一种Cd超富集植物.自然条件下,宝山堇菜地上部Cd平均含量为1168 mg/kg,变化范围为465~2310 mg/kg;地下部Cd平均含量为981 mg/kg,变化范围为233~1846 mg/kg.地上与地下部Cd含量比值变化范围0.41~2.22,平均为1.32.Cd生物富集系数变化范围为0.7~5.2,平均为2.38.营养液培养试验研究表明,宝山堇菜地上部Cd含量随生长介质中Cd浓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营养液Cd浓度为50 mg/L时,地上部Cd平均含量达到4825 mg/kg,在Cd浓度为30 mg/L时,生物量达到最大值;地上与地下部Cd含量的比值变化范围为1.14~2.22,平均为1.67,显示宝山堇菜不仅可以超量吸收Cd,而且可以从地下向地上部有效输送.宝山堇菜的发现将为Cd超富集植物的生理、生化、遗传和进化及其在Cd污染土壤修复方面的研究提供新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3.
宝山堇菜(Viola baoshanensis)——一种新的镉超富集植物   总被引:73,自引:1,他引:73  
刘威  束文圣  蓝崇钰 《科学通报》2003,48(19):2046-2049
通过野外调查和温室试验, 发现并证实宝山堇菜(Viola baoshanensis)是一种Cd超富集植物. 自然条件下, 宝山堇菜地上部Cd平均含量为1168 mg/kg, 变化范围为465~2310 mg/kg; 地下部Cd平均含量为981 mg/kg, 变化范围为233~1846 mg/kg. 地上与地下部Cd含量比值变化范围0.41~2.22, 平均为1.32. Cd生物富集系数变化范围为0.7~5.2, 平均为2.38. 营养液培养试验研究表明, 宝山堇菜地上部Cd含量随生长介质中Cd浓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 营养液Cd浓度为50 mg/L时, 地上部Cd平均含量达到4825 mg/kg, 在Cd浓度为30 mg/L时, 生物量达到最大值; 地上与地下部Cd含量的比值变化范围为1.14~2.22, 平均为1.67, 显示宝山堇菜不仅可以超量吸收Cd, 而且可以从地下向地上部有效输送. 宝山堇菜的发现将为Cd超富集植物的生理、生化、遗传和进化及其在Cd污染土壤修复方面的研究提供新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4.
一种新发现的镉超积累植物龙葵(Solanum nigrum L.)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魏树和  周启星  王新  张凯松  郭观林 《科学通报》2004,49(24):2568-2573
以杂草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模拟试验和小区试验,从20科54种杂草植物中筛选出镉(Cd)超积累植物龙葵(Solanum nigrum L.).试验结果表明:在Cd投加浓度为25mg/kg条件下, 龙葵茎和叶中Cd含量分别为103.8和124.6mg/kg, 超过了Cd超积累植物应达到的临界含量标准100 mg/kg;而且, 其地上部Cd富集系数为2.68, 地上部Cd含量大于其根部Cd含量, 植物的生长未受抑制, 这些特点均满足Cd超积累植物的衡量标准. 小区试验也表明, 龙葵对Cd的富集特性均符合Cd超积累植物的基本特征. 因此, 可以确定龙葵是Cd超积累植物. 本研究对于超积累植物筛选乃至植物耐性生理、遗传和进化等具有一定意义,并为Cd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了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5.
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及其对砷的富集特征   总被引:158,自引:5,他引:158  
通过野外调查和栽培实验,在中国境内发现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 。野外调查表明,蜈蚣草对砷具有很强的富集作用,其砷的分布规律与普遍通植物也明显不同。蜈蚣草不同部位的含砷量为:羽片>叶柄>根系;蜈蚣草地下部的生物富集系数随着土壤含砷量的增加而呈幂函数下降。在含砷9mg/kg的正常土壤中,蜈蚣草地下部和地上部对砷的生物富集系数分别高达71和80。从矿区采集砷污染土训进行室内栽培实验发现,室内栽培时蜈蚣草羽片的含砷量比野外生长条件下(同一种土壤)增加1倍多,其羽片含砷量可高达5070mg/kg;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蜈晔草羽片含砷量不断增加,蜈蚣草不仅对砷有很强的忍耐能力和富集能力,而且生长快、生物量大、地理分布广、适应性强,因此在砷污染环境的修复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对于研究植物中砷的吸收、运转和解毒机理等生理生化特性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及其对砷的富集特征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通过野外调查和栽培实验,在中国境内发现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Pterts vittata L).野外调查表明,蜈蚣草对砷具有很强的富集作用,其砷的分布规律与普通植物也明显不同.蜈蚣草不同部位的含砷量为:羽片>叶柄>根系;蜈蚣草地上部的生物富集系数随着土壤含砷量的增加而呈幂函数下降.在含砷9 mg/kg的正常土壤中,蜈蚣草地下部和地上部对砷的生物富集系数分别高达71和80.从矿区采集砷污染土壤进行室内栽培实验发现,室内栽培时蜈蚣草羽片的含砷量比野外生长条件下(同一种土壤)增加1倍多,其羽片含砷量可高达5070 mg/kg;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蜈蚣草羽片含砷量不断增加.蜈蚣草不仅对砷有很强的忍耐能力和富集能力,而且生长快、生物量大、地理分布广、适应性强.因此在砷污染环境的修复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对于研究植物中砷的吸收、运转和解毒机理等生理生化特性也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磷对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吸收砷的影响及其科学意义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陈同斌  范稚莲  雷梅  黄泽春  韦朝阳 《科学通报》2002,47(15):1156-1159
通过盆栽实验发现,添加低浓度的磷(400mg/kg以下)对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地上部和地下的含砷浓度及砷的生物富集系数,地上部总含砷量均没有明显影响,但添加大量磷(400mg/kg以上)则会使昊蚣草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含砷浓度及砷的生物富集系数,地上部总含砷量明显升高,在蜈蚣草中,磷与砷之间并不存在拮抗效应,在高浓度时甚至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效应,研究结果既可以为提高超富集植物的修复效率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研究植物中磷和砷的相互作用机理提供良好的线索,在理论和技术上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对生长在柽柳荒漠生境中最常见的4种早春短命植物离子草(Chorispora tenella (Pall.) DC.)、角果毛茛(Ceratocephalus testiculatus (Crantz) Bess.)、东方旱麦草(Eremopyrum orientale (L.) Jaub et. Spash)和弯果婆婆纳(Veronica campylopoda Boiss.)进行取样调查, 分析了柽柳灌丛下和灌丛外的4种植物丛枝菌根(AM)的形成状况、根际AM真菌的孢子密度和群落组成, 并探讨了柽柳灌丛对其菌根侵染状况、根际AM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 柽柳灌丛下短命植物的侵染率和根际土壤中AM真菌孢子的密度显著低于灌丛外的植物, 并且灌丛下AM真菌的种类(12种)少于灌丛外(19种). 灌丛下短命植物根际土壤由于受到柽柳灌丛的影响, 其养分含量除速效钾外, 都高于灌丛外; 灌丛下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含量分别为65.37和44.50 mg/kg, 而灌丛外的含量则为32.33和33.85 mg/kg. 本研究共从短命植物根际分离到21种AM真菌, 其中无梗囊霉属有5种、原囊霉属1种、球囊霉属13种和类球囊霉属2种. 通过上述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柽柳灌丛影响着土壤的理化特性及其下生长的短命植物丛枝菌根的形成和根际AM真菌群落的组成.  相似文献   

9.
禾本科作物小麦能吸收和积累聚苯乙烯塑料微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瑞杰  李连祯  张云超  杨杰  涂晨  周倩  李远  骆永明 《科学通报》2020,65(20):2120-2127
农用地土壤中微塑料的积累及分布已有报道,食用蔬菜在溶液培养下能吸收微塑料也已被发现,但微塑料能否在固相培养条件下进入禾本科作物中并在体内传递积累尚未被证实.本研究选用小麦作为模式植物,以0.2μm荧光标记聚苯乙烯微球为供试微塑料材料,采用真实河砂盆栽培养实验,结合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和扫描电子显微技术,发现小麦幼苗在砂培条件下能吸收和传输0.2μm聚苯乙烯微球.小麦幼苗在含有荧光标记微球的河砂中生长21 d后,其根部维管柱和外皮层细胞壁间隙组织中呈现较强的荧光分布,表明这种亚微米级塑料微球能被小麦吸收进入根部外皮层质外体空间和维管组织.塑料微球进入根部维管柱后,可通过维管组织运输到地上部的茎部维管束和叶片的脉管组织中.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认知土壤-作物系统中微塑料的传递与积累机制提供了方法学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merB基因的序列修饰及转基因烟草对有机汞的高抗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田吉林  沈瑞娟  何玉科 《科学通报》2002,47(23):1815-1819
由于汞污染对环境和生物的严重危害性,汞污染的治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页植物修复具有经济、高效等优点,有望成为汞污染土壤修复的主要手段。通过植物基因工程方法,将细菌中催化甲基汞转变为离子汞的merB基因进行序列改造,通过农杆菌的介导转入烟草,Southern杂交检测证明得到转基因植株。转基因植株后代对有机汞表现较强的抗性,在水培条件下,有些转基因株系抗2.5μmol/L的醛酸苯汞(PMA),而0.1μmol/L的PMA则杀死野生型烟草的幼苗。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PMA对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此项研究为培育抗汞烟草,修复汞污染的土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植物种子大小与幼苗对CO2倍增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丁莉 《科学通报》1997,42(2):187-189
大气CO_2浓度到下世纪中叶可能增加到700μL/L。CO_2倍增及其引起的温室效应对植被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已受到广泛关注。C3和C4植物对CO_2倍增的反应有着很大差异,CO_2倍增时,C3植物光合效率增长潜势可达66%,而C4植物则只有4%,因而在CO_2倍增后,C3物种将比C4物种占优势,可能显著地改变植物群落的组成。最近Diaz等曾观察到CO_2增加时,菌根侵染植物和非菌根侵染植物的反应差异很大,CO_2倍增使菌根及其被侵染植物Calluma vulgaris相互得益,而不利于非菌根侵染植物,如Rurnex obtusifolius和Cardamine flexuosa的生长,源于其根系与土壤微生物营养的竞争。它也是影响植物群落改变的重要因子。先前的工作中,我们曾注意到紫花苜蓿在苗期生长对CO_2倍增的反应较大豆更为明显。这使我们设想,植物早期生长对CO_2倍增的反应可能与种子大小有某种关系,而且可能影响大气CO_2增加导致的植物群落组成的变化。本文报告以7种草本植物为材料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2.
俞志明  宋秀贤 《科学通报》2002,47(20):1596-1599
2001年12月份在我国胶州湾东北部沉积物中检测出磷化物的一种新的存在形式--基质结合态磷化氢,并对其含量、分布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其浓度随沉积物取样深度和站位的不同而变化,通常底层沉积物磷化氢含量高于表层沉积物,PH3最高浓度可达685ng/kg(干重),远远高于目前文献所报道的在湖泊、稻田、垃圾场等陆源中基质结合态磷化氢的浓度。相关分析表明,该磷化氢浓度与沉积物无机磷浓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与沉积物底层有机磷浓度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R^2达0.83,胶州湾沉积物中的磷化氢主要来源于厌氧环境下的有机磷化合物分解,其含量与有机磷浓度和厌氧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3.
陈丽琴  郭逸飞  杨利民  王秋泉 《科学通报》2007,52(23):2734-2741
以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作为模型植物, 在不同浓度的Cd胁迫条件下, 研究小白菜富集Cd的能力以及可能的细胞抵御机制. 在200 mmol·L-1 Cd胁迫下, 小白菜地上部分及根部Cd含量分别达到1348.3和3761.0 mg·kg-1(干重); 小白菜体内Cd含量与植物络合素(phytochelatins, PCs)含量成正相关, Cd浓度越高PCs的含量也越高, 表明PCs络合Cd在小白菜体内Cd的解毒及耐受机制中起最主要的作用. 此外, 在研究Cd胁迫下小白菜地上部分丙二醛(MDA)的产生、H2O2的含量及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愈创木酚过氧化酶(POD)及抗坏血酸过氧化酶(APX)的活性变化的过程中发现, 在5~50 mmol·L-1 Cd的胁迫下, 酶的活性成上升趋势, 有效地抵御氧化胁迫, 说明抗氧化系统在小白菜对Cd的解毒中发挥作用. 这些抵御机制降低了游离Cd的破坏作用, 提高了对Cd的耐受能力; 谷胱甘肽(GSH)在协调PCs络合钝化游离态Cd和抗氧化酶系统抵御Cd的氧化损伤过程中发挥了“枢纽”作用. 这些研究结果不但为植物体内PCs的络合钝化及抗氧化系统协同抵御Cd的诱导氧化胁迫提供了实验证据, 而且深化了对植物自身本能的抵御重金属污染损伤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重金属Zn2+胁迫诱导斜纹夜蛾幼虫血细胞凋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人工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Zn2+,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 初步分析了植食性昆虫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幼虫因过量摄入Zn2+而诱发的血细胞凋亡. 结果表明, 饲料中Zn2+浓度的增加会导致幼虫血淋巴和脂肪体中Zn2+的积累, 二者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 且脂肪体对Zn2+的累积强度明显高于血淋巴; 当Zn2+ 浓度达到1000 mg/kg时, 能显著诱导血细胞的凋亡, 凋亡率为63.63%, 显著高于对照和低浓度(50~500 mg/kg)胁迫而产生的凋亡率. 因此, 食物中高浓度的Zn2+能诱导植食性昆虫斜纹夜蛾幼虫血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5.
刘新荣  朱保庆  邵颖娅  杨新林 《科学通报》2009,54(21):3326-3330
有机物对CaCO3晶体生长的调控作用是其矿化机制与仿生制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吸收光谱仪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研究了低分子量肝素(heparin, HEP)对CaCl2/Na2CO3体系中CaCO3晶体形貌与结构的影响. 结果发现, 在纯水溶液中CaCO3为菱形方解石; HEP的加入促使CaCO3形貌与结构发生变化. 当HEP浓度达到2.5 mg/mL时, 可成功诱导CaCO3晶体取向生长并形成直径为1.5 ?m左右的球霰石型晶体. 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 HEP浓度为5和20 mg/mL时, 球霰石晶体含量分别为57.4%和64.9%. 这种HEP/CaCO3微球对HEP的包封率达到80%以上. 实验研究结果可以为探讨生物矿化机制和制备肝素功能化材料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