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侯瑞 《信息化建设》2012,(11):30-32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以及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工控系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工控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也越来越严峻。建立全面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减少工控系统面临的内外部的威胁,为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工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持,是当前信息安全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在杭州举办的全国首期"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设高级研修班"上,本刊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安全协调司欧阳武副司长。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在线     
《信息化建设》2012,(6):6-9
宏观【工程】我国将实施"宽带中国"工程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推进信息化发展、保障信息安全工作。会议讨论通过《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确定了以下重点工作:实施"宽带中国"工程、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社会领域信息化、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健全安全防护和管理、加快安全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3.
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两化融合的核心内容.2013年8月23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指出,开展“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建设和推广行动、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示范推广行动、中小企业两化融合能力提升行动、电子商务和物流信息化集成创新行动、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提升行动、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培育行动、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行动、信息产业支撑服务能力提升行动为8项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主要行动.  相似文献   

4.
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大历史进程不断高速发展、交叉、渗透融合,工业社会正加速向信息社会发展、演进,信息化渐渐成为工业化,两化融合成为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推进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这一发展趋势,纷纷开始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其中考核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评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何能做好体系管理中各项工作的考核,是企业各部门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能否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效贯彻实施的关键。本文根据《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GB/T 23001-2017)中对考核的要求,从两化融合管理中考核的重要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考核的不足,以及现阶段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考核的具体实施运用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国外发达国家是在完成工业化进程后开始信息化建设的,信息技术对其高端工业的渗透、提升,是一个渐进“搭接”过程。而我国是在工业化尚未完成的情况下遭遇信息化革命,没有选择先工业化再信息化,而是创造性地选择了一条跨越式的发展道路,将信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进,实现了工业化、信启、化的合理并行。因此,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是中国特色的创新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深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是中国应对全球范围内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做出的历史抉择,是统揽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总纲领。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有效破解当前中国制造业两化融合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的同时,也对其发展模式产生深远影响。基于企业实践,全面梳理当前中国推进两化融合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4方面探究工业互联网平台对两化融合发展和推进模式产生的影响,为中国全面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与工业化国家不同,现阶段我国面临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两化融合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互动和叠加。这一重大而复杂的转型进程将受到制度安排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已成当今时代的主题,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新动力。党的十七大鲜明提出“五化并举、两化融合”的战略,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提升中央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是当前中央企业工作的重点之一。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不仅对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发挥率先垂范的带动作用,而且有助于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经济信息化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融合发展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鲜明特征,也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2007年,十七大报告确立了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战略,中国产业升级进入上行突破通道。4年后,刚刚履新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的苗圩,上任伊始就提出了"两化深度融合"的新战略。至此,两化融合已不再是自上而下的顶层驱动,而是正在快速转化为自下而上的主动升级。  相似文献   

10.
王伟 《天津科技》2013,40(4):48-49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阐述了我国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一些政策性建议,包括: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建立推进两化融合的长效机制;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优化推进两化融合的发展环境;完善投融资政策,促进信息化应用市场和现代产业的相互拉动;完善标准规范体系,强化信息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两化融合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1.
网络信息安全关乎个人、企业、政府、国家的各方利益,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也牵涉国防、军队等方面,是各方竞争力角逐的无形战场。军民融合为网络信息安全领域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是我国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支撑了我国军队网络安全能力建设,未来或将成为信息化战争的重要突破口。本文在梳理我国网络信息安全领域军民融合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其中存在的合作意识仍须提高、保障力度有待完善、技术壁垒亟待打通、网络信息安全威胁等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建立协同推进的管理机制、建设多维一体的涉密防护体系、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军民融合人才体系建设、探索网络信息安全的军民融合的新经济形态等网络信息安全军民融合发展路径,希望为我国网络信息安全军民融合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两化融合的核心是以信息化支撑来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泰安市按照“创新做强,投入做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工业经济总体发展思路,以转变方式调整结构为主线,大力实施信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战略,重点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推动制造业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加快两化融合由“导入期”进入“提升期”。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建设》2013,(5):10-12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把“两化”深度融合作为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五个基本要求之一,要求“坚持把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已然成为各地政府当前的主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两化”融合的号角已经吹响。“两化”融合的热浪已经掀起,如何寻找“融合”切入点,真正实现“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应从国内工业化各行业的本质着手,让信息化服务手段渗透到工业化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中去,并同时要利用信息化服务手段打通各行业产业链条。  相似文献   

15.
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为载体,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从机器换人、智能化改造、企业上云到工业互联网梯度推进、层层深化,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两化"融合发展之路"十三五"期间,浙江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为载体,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从机器换人、智能化改造、企业上云到工业互联网梯度推进、层层深化,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两化"融合发展之路,为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根据国家网信办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8年)》,浙江省产业数字化发展指数跃居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上海市按照国家推进"两化融合"的战略要求,以园区为载体,深化实施区域两化融合计划。为推进产业园区信息化,打造"数字园区",上海率先在临港装备、长兴船舶和海洋工程等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及张江、漕河泾等信息化基础较好的产业基地,推进"两化融合"示范园区建设,研究形成了涵盖园区信息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服务、评估等内容的园区信息化管理规范。  相似文献   

17.
权威说法     
《信息化建设》2010,(2):3-3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就“两化融合”在三个不同层面提出不同要求:“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是一项长期持续的系统性工作,必须选准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当前,无论是我国工业化进程,还是企业信息化绩效及暴露出的种种问题,都彰显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深化应用ERP是“两化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选对应用软件则是企业成功应用ERP的关键环节。那么,当前企业究竟应该如何选择ERP应用软件?是坚持“国际品牌”?还是“只买对的,不选贵的”?欧莱雅公司中国分销系统的选型,或将带给人们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19.
严伟  熊宽  陈焕 《上海信息化》2009,(12):104-106
上海是我国首个获得批复的两化融合试验区,工业和信息化部要求上海在“两化”观念融合、体制融合、产业融合等方面先试先行,率先开展融合试点。而工业园区是实现两化融合的重要载体,为贯彻落实中央及上海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信息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开始越来越融入到各行各业和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信息安全也从最初的点到点通信保密进入到信息安全和信息保障时代。无论是通信保密、计算机安全、信息安全还是信息保障,都关注的是通信领域的信息安全问题,是覆盖在通信和计算机概念下的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