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借助RS和GIS技术提取了科尔泌沙地典型地区不同时期流动沙丘的空间分布信息,通过对景观数量和形状破碎化指数的计算分析,探讨了科尔泌沙地的主景观要素流动沙丘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趋势和及其对沙漠化过程的响应.结果表明:流动沙丘景观数量破碎化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趋势呈波动下降趋势,其中 1974年在破碎化程度最高,1958年和1998年相对最低,这一变化趋势与同期的沙漠化过程呈线性正相关.流动沙丘景观形状破碎化指数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呈直线型逐渐增加的趋势,表明科尔泌沙地近40年来的各种土地利用过程的变化对流动沙丘斑块形状的影响都起促进作用.从形状破碎化与沙漠化的相互关系来看,随沙漠化程度的增加将导致形状破碎化指数的降低.总的来看,在科尔泌沙地景观中,干扰过程的交替使流动沙丘景观数量破碎化指数呈下降趋势,使形状破碎化的程度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以西北地区典型的河谷盆地城市兰州为例,基于1995、2005和2015年3期的遥感影像数据,分析兰州市主城区的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并通过景观人工干扰强度模型和景观格局梯度从微观上对景观组分变化引起的生态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5年以来,兰州市建设用地扩张剧烈,草地、林地等生态用地退化明显,城市景观结构趋于单一; 1995-2015年,以草地、林地和耕地为主的低强度和中低强度景观人工干扰区域面积稳中略有减少,以建设用地为主的高强度与中高强度区域持续蔓延;景观格局变化特征明显的梯度带与建设用地扩展显著区域大致相同.景观破碎化总体趋于缓和,但景观多样性减少、邻接程度下降,且建成区周边和两岸河滩地受人为干扰越来越明显,破碎化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3.
以汾河上游流域为研究区,综合运用网格分析法和景观生态学与生态系统服务相关理论,基于ArcGIS和GeoDa方法分析了2000、2008和2015年土壤保持、产水量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Primary Productivity,NPP)三种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特征与景观格局的空间分异规律,定量分析了景观破碎化与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1)2000-2015年,土壤保持与产水量均整体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空间分布变化比较明显;NPP生产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2)2000-2015年,流域西南部景观格局变化最为明显,其破碎化程度增强,而流域北部景观格局破碎化程度减弱。(3)2000-2015年,土壤保持、产水量与景观破碎化呈现显著空间相关关系(P0.05),NPP生产与景观破碎化的空间相关性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4.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信息处理方法、景观生态学数学模型分析方法,以及荒漠化防治学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科尔沁沙地1987年和2000年的甸地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甸地景观边缘效应增强,景观破碎化程度提高,斑块联合度降低,甸地景观区生态环境日渐退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出发,利用1987年、1995年和2004年三期遥感图像,在ArcGIS 9.0软件的支持下,采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分析了厦门市集美区景观格局特征以及城市化进程中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得出以下结论:集美区林地为优势景观;从1987年到2004年,集美区建成区景观面积逐步增加,且逐步连成片,林地、耕地景观面积逐渐减少,且被急剧地分割,呈现破碎化的状态,滩涂景观不断地被转化为水域景观;区域整体景观多样性增加,景观优势度下降,整体景观趋向于破碎化;建成区景观斑块趋向于集中分布,而除水域外的自然景观斑块则趋向于分散分布.针对景观格局存在的问题,文中提出了在城市化过程中保留成片林地与耕地、构建生态廊道,以及维护现有滩涂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平潭岛2005-2013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平潭岛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并选取不同尺度的6个景观指数对平潭岛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进行研究,计算生态承载力与景观格局指数的相关系数,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3年间平潭岛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生态承载力呈小幅下降趋势,生态赤字总体上呈先缓后快的上升状态;研究期间平潭岛土地利用总体景观优势度下降,破碎化程度不断上升,其变化反映了城市化进程对平潭景观格局变化产生了深刻影响;生态承载力与景观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但与蔓延度、最大斑块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景观的破碎化与生态承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以乌审旗陆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使用1987、1997、2007、2012年4期土地利用图,结合有机碳密度实测数据,在InVEST软件支持下对该旗生态系统固碳服务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1987—2012年25 a中,乌审旗陆地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且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相对于该旗的土地利用变化具有一定的“延迟”;乌审旗沙地生态系统存在较大的碳增汇潜力,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加强湿地保育等措施是适宜该地区有效的碳增汇途径。  相似文献   

8.
景观格局是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其变化是自然的和人为的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定区域生态环境体系的综合反映。该文以南宁市为例,将南宁市2006年、2008年Landsat TM影像作为数据源,基于RS和GIS技术,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南宁市2006—2008年土地利用景观的动态演变规律及格局空间分异特征,解析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南宁市各类景观均有变化,尤以耕地景观转变为林草地,建设用地突出,总体景观格局呈破碎化,景观类型多样化趋势,研究区景观格局受到人为扰动影响最为巨大,区域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是该地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赣江新区1995-2015年景观格局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同时模拟2025年赣江新区景观格局的变化趋势.利用赣江新区1995、2005和2015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作为数据源,使用ArcGIS10.2、Fragstats4.2和IDRISI17等软件,进行景观分类,获取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信息,采用移动窗口法得到多种景观指数的空间分布情况,分析赣江新区景观格局时空动态的变化,并通过CA-Markov模型对2025年赣江新区景观格局进行模拟预测.得出结论:1995-2015年,赣江新区土地类型的主要变化表现在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与其他土地类型面积的减少,及其之间的相互转换;赣江新区快速发展,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强,优势度下降,景观类型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通过CA-Markov模型对2025年景观格局进行模拟,发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明显,赣江新区发展加快,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的影响较大,景观破碎化程度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自然保护区对改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价值,并为土地使用决策和监管措施提供准确信息,本文基于GLC_FCS30-2020土地利用数据,借助广西大新县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区外县域”的梯度分层,运用移动窗口法分析耕地扩张对喀斯特森林景观破碎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森林景观破碎化程度较低,而耕地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整体植被覆盖度高,斑块连通性较强;区外森林景观的覆盖程度适中,但破碎化程度较高。质心处、南部及东南部的耕地斑块集聚性较强,并向东部、东北部、西部和西南部扩张,导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剧烈。研究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可缓解喀斯特县域耕地扩张对森林景观的威胁。  相似文献   

11.
武汉城市湿地景观格局时空结构演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定量研究武汉城市湿地景观的特征、分布格局及变化过程,探索其时空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 1987-2005年,武汉城市湿地总面积减少了137.50 km2,其中自然湿地面积减少了281.87 km2,相反,人工湿地面积增加了144.37 km2。② 武汉城市湿地景观的多样性减小,均匀度降低,优势度增大,说明武汉城市湿地景观趋于同化。③ 水库坑塘湿地的破碎度最大,说明水库坑塘湿地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大。④ 河流湿地、湖泊湿地的质心向西南迁移,水库坑塘湿地的质心向东南迁移。⑤ 武汉气候的变暖与趋干、人口的快速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快速城市化导致武汉城市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通过景观结构及景观格局指数分析贵州省六盘水市中心城区1990年~2010年生态环境变化的趋势及原因,并通过Markov模型预测了2020年~2050年研究区景观格局演变趋势,结果表明:①研究区20a间灌木林地显著增加、耕地尤其是水田大量减少.②20a间研究区建设用地大量增加,斑块由零散分布逐渐连成片;耕地斑块的破碎化程度提高,且形状越趋复杂.③1990年~2010年间研究区内景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景观空间连接性下降,多样性增加,破碎化程度提高,斑块的空间镶嵌趋向复杂,景观组分趋向均匀分布.④通过预测可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研究区景观破碎化程度将进一步增大,斑块的空间镶嵌更加趋向复杂,景观组分进一步呈均匀化分布.  相似文献   

13.
临汾市地处汾河流域的中南部,其间景观格局的变化对市域内的生态环境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1987年和2009年两年的Landsat TM影像为基础数据,在景观生态学原理指导下,利用遥感解译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结合野外调查GPS核查信息,对研究区的两期遥感影像进行图像处理,并对用地动态和景观要素信息进行提取.随后利用景观格局软件FRAGSTATS,对两个水平年的各类景观要素进行斑块组成结构、面积特征、形状指数、破碎化指数、异质性和空间分布等指标分析.最后,通过对两期景观要素的对比分析,得出临汾市土地利用景观多样性趋于多样化,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朝着均匀化方向发展,区域内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更加趋于合理化.  相似文献   

14.
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以1987年、2000年以及2010年的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获取青海湖流域湿地景观数据,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景观破碎度和景观分维数,对青海湖流域的湿地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定量的分析.结果显示,(1)青海湖流域的主体湿地景观是高寒沼泽.(2)青海湖流域湿地景观的面积波动明显,景观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3)1987~2000年湿地景观面积逐渐迅速减少,景观破碎度以及景观分维度明显增加.(4)2000~2010年湿地景观面积增加迅速,景观的破碎度显著减少,景观聚合程度增强.  相似文献   

15.
以临江林业局为例,分析了1977—2008年长白山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情况,并提出今后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建议.结果表明:临江林业局林业用地面积和有林地面积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林地利用效率逐渐提高.1977—1997年,天然林面积逐年大幅减少,减少率约为37%,而后逐年上升;阔叶林蓄积所占比例大幅减少,针叶林蓄积比例大幅增加,针阔混交林蓄积占比趋向合理;1987年,中龄林面积和蓄积比例均很大;2008年林分各龄组面积和蓄积占比趋向合理.  相似文献   

16.
基于遥感的珠海市景观变化梯度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珠海市为研究对象,以遥感影像、野外调查和统计资料为数据源,在ArcGIS支持下,建立以城市中心区为起点的17个辐射状环带,并在主城区设置不同方向的两个空间样带,结合景观格局指数和空间梯度分析方法,分析了珠海市全区与主城区空间格局总体特征、景观空间梯度变化规律,分析城市化效应。结果表明,近15年来城乡建设用地、道路和林地的面积均呈增加趋势,农田、裸地,水体、灌丛和滩涂等类型面积减小,证明了城市化效应的扩大;随着空间样带由中心城区向外围移动,各景观类型随梯度带的变化较为复杂,特别是城区的两个样带上建设用地面积均逐渐下降,农田面积上升,表明了城市化的梯度性和方向性;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样带的时空梯度差异较大。15年来珠海城市主城区扩展至中心城区向西北方向10 km和向西南方向12 km的范围内。通过研究区景观时空梯度分异特征的分析,能够定量化研究城市化梯度的扩展及城市结构的变化,对于城市的管理、资源的恢复与保护工作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方法,研究从2000年至2018年惠州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及时空演变规律,并针对其景观生态发展突显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为惠州市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担当的绿色城市定位提供规划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经历19年景观格局时空演变,惠州市土地利用类型丰富,其中林草地占景观总面积达64.21%,占据土地利用景观结构主导地位;(2)2000—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转化面积:未利用地>林草地>耕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水域,未利用地主要转化为林草地、耕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而急剧减少,转化后三类用地面积显著增加,水域总体变化不明显;(3)惠州市2000—2018年各景观类型趋于均匀分布,存在多种优势种均衡发展。但与此同时城市化发展也导致其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城镇用地边缘离散化,地类之间连接紧密性下降等问题出现。建议通过构建城市三生空间规划体系、生态廊道网络体系及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等方式对惠州市景观格局进行生态优化。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人为热排放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广州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利用Landsat数据和地表能量平衡方程,研究了2004—2020年城市人为热排放时空演变状况,结合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人为热排放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景观格局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来看,2004—2014、2014—2020年的人为热排放变化分别以区域快速扩张、强度明显增强为主要特点;从空间上来看,广州市中心城区南部的人为热排放强度比北部的高. (2)人为热排放转移矩阵显示2004—2020年广州市中心城区人为热排放变化显著,低排放区面积占比的变化幅度最大(减少15.72%),其次是中排放区(增加14.51%),高排放区面积占比的变化幅度最小(增加0.28%). 由低排放区转为其他类型的比例高达97.36%,由其他类型转为中排放区的比例高达98.43%,构成了人为热排放变化的主要形式. (3)景观水平上,景观聚集度指数(CONTAG)上升,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和修正Simpon均匀度指数(MSIEI)下降,中心城区的人为热排放景观异质性增强,破碎程度提高;不同等级区人为热排放的景观格局演变具有明显差异,其中,低强度排放景观格局(低排放区、低中排放区)趋于稳定性、规则化,高强度排放景观格局(中排放区、中高排放区、高排放区)趋于破碎化、不规则化.  相似文献   

19.
景观格局分析是景观规划的基础,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笔者以南京市幕燕风貌区为例,在利用风貌区CAD底图,获取景观斑块类型、数量、面积等数据信息的基础上,选取景观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破碎度、分离度5项指标,对幕燕风貌区景观格局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景观多样性指数为1.1551,优势度指数为0.6367,均匀度指数为0.5289,风貌区具有优势的景观类型、景观分布不均匀;2)大多数类型景观的破碎度指数及分离度都较高,说明风貌区受人为干扰显著.据此,提出了统筹安排景区内建设用地外迁、对风貌区内弃置地统一进行生态修复、进行整体景观格局规划、减小景观破碎度和分离度、打造风貌区丰富的景观类型、提高景观多样性等景观格局优化的措施,以期为风貌区规划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