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黑龙江垦区从2002年起将沙化、瘠薄坡耕地的退耕纳入国家退耕还林工程,2002年至2005年完成退耕还林工程178万亩,为强化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在认真执行国家,省有关退耕还林法律、法规和政策基础上,制定了《黑龙江垦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检查验收办法》、《黑龙江垦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考核办法》,设立了连通三级的《黑龙江垦区退耕还林动态监控地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2.
《榆林科技》2006,(2):I0001-I0001
榆林市退耕还林办成立于2003年,内设退耕还林工程服务科、退耕还林工程技术科两个科室。主要职能是负责全市退耕还林(草)工程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退耕还林是以政府行为对自然资源的栽培过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为改善西部地区恶化的生态环境而采取的一项重大的生态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对农民生活、区域经济发展、后续产业建设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根据对张掖市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的核查资料,分析了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后取得的成效、带动后续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途径和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退耕还林草是牵涉到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是政策性极强的工程,是联系党心、民心的德政工程。认真总结、探索、研究和推广退耕还林草工程的经验,分析和解决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的持续稳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对榆阳区十三个乡镇退耕还林草工程的调查研究、总结,分析退耕还林草实施中的作法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凉山州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五年来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凉山州退耕还林工程的主要对策:政策、科技、管理三并举;重视退耕还林与综合治理的协调发展;重视树种选择,提高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6.
原州区是宁夏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重点地区之一。原州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改变了农民祖祖辈辈垦荒种粮的传统耕作习惯,实现了由毁林开垦向退耕还林的历史性转变,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状况,促进了"三农"问题的解决。该文通过对原州区退耕还林工程补植补造存在问题、建设该工程的指导思想与原则和对建设内容与布局分析,提出了退耕还林工程补植补造技术方案。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甘肃省早期退耕还林粮款补助的陆续到期,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和解决退耕农户生计问题被提上重要议程。通过在对退耕还林工程整体实施情况及工程产生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和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8.
梓木根结线虫病(Meloidogyne marioni Goodey)是苗圃地的危险性病害之一。二○○三年桐梓县400亩梓木苗由于发生此病,未能上山造林,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19万元左右。迫使已规划营造梓木树种的退耕还林、荒山配套造林、天然林保护工程造林改用其它树种,严重制约我县工程造林的进展,给林业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林工程区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新世纪实施的六大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总结退耕还林工程区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应开展耐旱树种筛选和引进树种适应性、困难立地人工造林及人工促进天然更新配套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了植被恢复所取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阐述了在退耕还林区不同试验点开展的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研究工作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强调了适宜树种筛选、整地方式选择、保水剂应用技术等方面的成果对困难立地植被恢复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徐丽哲 《科技潮》2009,(8):43-43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扩大内需、以粮食换生态”的重大决策。延庆县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到2004年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84万亩。工程实施范围涵盖了全县15个乡镇、276个行政村、2.6万农户。目前退耕地保存面积达到7.8万亩,保存率为93%。  相似文献   

11.
根据恩施市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状况,提出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必要性,同时对恩施市退耕还林(草)现状进行了调查,并从经济学和生态学效应上分析了退耕还林(草)工程对恩施市的影响,指出目前恩施市退耕还林(草)工程存在着生态林和经济林比例失调、缺乏完善配套措施、物种单一、重治理、轻管护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临汾市2001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的基本情况,对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和分析,提出了搞好退耕还林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冕宁县基本情况出发,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探讨退耕还林现状和发展;阐述了退耕还林工程效益和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针对退耕还林工程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广 《甘肃科技》2009,25(2):5-6
介绍了西和县退耕还林的基本情况,以及实施退耕还林取得的建设成效。探讨了退耕还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退耕还林发展对策,对西和县退耕还林工程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分布式测算方法,对甘肃省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截至2013年,甘肃省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总价值量为848.94亿元·a-1,相当于工程自实施到2015年的总投资.6项功能的价值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净化大气环境和营养物质积累.各市(州)生态效益价值量排序为平凉市庆阳市陇南市天水市定西市白银市临夏州张掖市兰州市酒泉市武威市甘南州金昌市嘉峪关市.说明甘肃省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评估结果真实地反映出甘肃省退耕还林工程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退耕还林是我国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程,具有现实和历史意义。目前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已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现阶段必须进一步针对出现的新问题与实际情况,提出解决办法,通过建立健全《退耕还林条例》与法律机制,推进退耕还林的进程,从而确保退耕还林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7.
退耕还林对吴起县粮食产量影响初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政府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科学、合理评价退耕还林工程效益已成为社会普遍的问题.吴起县作为退耕还林第一县,从1999年开始实行退耕还林政策,以描述统计学的方法结合计量经济学DID方法来分析退耕前后对吴起县各个乡镇粮食产量的影响并得出相关结论,并试着从统计角度来解释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8.
张守福  王玉萍 《甘肃科技》2007,23(1):219-220,223
针对近年来退耕还林工程中出现的苗木成活率低、退耕后三大效益不明显以及退耕后的产业调整思路,从五方面简要论述了灌木在退耕还林工程中所突出表现的优越性。结合民乐县实际情况以及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法规在退耕地树种选择方面提出以灌木为主,乔、灌、草相结合的思路,全方位阐述灌木的重要性,它在退耕还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退耕还林工程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数字化档案管理是退耕还林工程管理的重点任务之一,构建数据资料模块和信息资料模块,建立的西昌市退耕还林工程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稳定有效地发挥了其运行机制,使西昌市退耕还林档案管理成效显著.但系统使用范围,系统使用人员档案管理素质水平,档案管理系统的分析和决择功能等方面还须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0.
回顾了太原市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完善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存在管护经营不善、缺乏强劲后续产业等问题,提出加强退耕还林的管护及发展后续产业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