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倒萨”战争如箭在弦之机,美国不大可能对朝鲜采取包括使用武力在内的过激行动,但美国当前的朝鲜政策同时也包含了强硬的成分,即美国可以以不断升级的方式施加压力。  相似文献   

2.
魏鹏  李桂峰 《科技信息》2006,(7):210-211
二战后初期,杜鲁门政府对法国对越殖民战争采取了偏袒的"中立"政策.随着冷战的爆发及其越演越烈,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后,出于冷战反共的需要,美国成了法国进行殖民战争的后盾.杜鲁门政府的政策为以后各届政府留下了一个不得不背的包袱,为以后美国越南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3.
战后初期,美国占领日本实行“非军事化”政策,但不久朝鲜战争的爆发使美国迅速改变了政策。为了有效地保障朝鲜战场美军后勤需要,美国开始重建日本的军事工业。正如当时报道所说,“朝鲜战争又重新催生了日本军事工业”。然而,由于受“和平宪法”的制约,日本并不  相似文献   

4.
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是基于其在战争中强大起来的实力实行的单独占领,其政策的指导方针主要体现在1945年9月22日公布的《战后初期美国对日的方针》中。研究战后初期美对日的政策,对于我们了解美对亚太地区的政策,了解战后日本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史学界对此也有颇多研究,褒贬不一。本文试以宏观的角度就这个问题粗作评述,以求教于史界同仁。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中,苏联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苏联对沙俄远东政策的继承,成为其参与金日成武力统一朝鲜计划的原始动力,后来在苏美的影响下,更多的国家卷入其中。其中,苏联在朝鲜战争升级中的作用最为显著,最后使朝鲜战争演变成具有国际影响的局部战争。  相似文献   

6.
《世界知识》2008,(6):13-13
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在任何一个地方看到外国面孔都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不过,近来出现在朝鲜的二百多个美国人却着实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因为上一次这么多美国人同时出现在朝鲜还是在50年多前的那场战争中。  相似文献   

7.
一在美国国会讲坛上号召发动战争李承晚在最近到美国,大声叫喊发动战争.我们看一看美国统治集团对李承晚的态度,就可以看出美国的对外政策. 李承晚七月二十八日在美国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叫喊立即发动进攻中、苏的战争.他要美国把南朝鲜的武装部队扩充到四十个师,海空军也按比例增强.他主张宣布废弃朝鲜停战协定,向北朝鲜和中国进攻.他说,不要怕苏联参加战争,不仅是不怕,而且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因为苏联一参加战争,“美国空军就能够名正言顺地在苏联还没有生产出大量氢弹以前,摧毁苏联的生产  相似文献   

8.
二战后不久,世界格局就形成了以美、苏为两极的争霸态势。面对东北亚地区复杂的形势,美国在此举棋不定,实行较为温柔的政策,等待"尘埃落定"。但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开始调整其策略,从而形成了前后政策巨大的反差。  相似文献   

9.
朝鲜战争作为二战后第一场大规模国际性局部战争,影响深远。对于苏联在朝鲜战争中的地位及作用,已渐渐地为大多数人所了解。苏联作为朝鲜战争的主要推动因素,其亚洲政策的出发点与历史上沙皇俄国的东方战略具有许多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10.
壬辰战争期间,围绕女真问题,明朝和朝鲜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和措施。明朝政府扶植个别强酋,以夷制夷的政策,客观上加速了女真统一趋势的发展;朝鲜王朝虽然预见到了建州女真的威胁,并采“取以倭攻胡”的政策,但并不能阻止女真势力的发展。壬辰战争后,建州女真成为朝鲜和明帝国的新的威胁。  相似文献   

11.
朝鲜战争作为二战后第一场大规模国际性局部战争,影响深远。对于苏联在朝鲜战争中的地位及作用,已渐渐地为大多数人所了解。苏联作为朝鲜战争的主要推动因素,其亚洲政策的出发点与历史上沙皇俄国的东方战略具有许多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12.
外刊要论     
为何不攻打朝鲜?———威胁、话语博弈和美国对外政策《国际研究季刊》2004年第4期美国国际研究协会出版PeterHoward(美利坚大学国际事务学院副教授)相同的政策何以产生不同的后果,这是国际关系理论难以解释的。伊拉克和朝鲜都被界定为“邪恶轴心”国家,拥有威胁美国安全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然而2002年末,美国一边准备进攻伊拉克,一边却选择跟朝鲜进行谈判。朝鲜已经承认拥有秘密核武计划,直接违反了1994年跟美国签订的框架协议;而且,与伊拉克相比,朝鲜拥有更强大的威胁美国的实力。美国为何不攻打朝鲜,而是进攻伊拉克?美国对外政策中…  相似文献   

13.
二、联合国之行(1950.11.14—12.30) 严重的国际事件1950年6月,新中国成立才几个月,爆发了朝鲜战争。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后,美帝国主义者纠集了包括美国和南朝鲜在内的16个国家,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公开干涉朝鲜内政,武装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同年10月,美国把战火烧到我国边境,使刚刚诞生的新中国受到严重威胁。面对这一形势,中  相似文献   

14.
正从朝鲜方面来看,2018年对外政策的调整,是基于朝鲜发展战略的重大变化。金正恩2018年新年贺词强调,在2017年朝鲜完成了"国家核武力历史大业","终于拥有了任何力量用任何方法都无法撤除的强有力的、可靠的战争遏制力","美国必须明白,美国本土全境已进入我们的核攻击射程内,核按钮始终放在我办公桌上,这并不是威胁,而是事实"。4月20日朝鲜劳动党中央举行七届三次全会,宣布停止核试验和洲际弹道火箭  相似文献   

15.
朝鲜战争是在美苏冷战的大背景下,东西方两大集团在远东的第一次较量;也是中国革命胜利以来,共产党政权与美国的直接军事对话。战争的后果是双方在朝鲜半岛继续对峙,中美之间的政治军事对抗成为亚洲冷战的重要特征。美国政府在这场战争前后对中国进行了全面审视、全面定位,建构主义理论的观念建构身份、身份决定利益的核心理念是厘清美国政府在1953年前后亚洲政策变化的重要理论工具。通过此案例研究能够深刻体现建构主义核心概念-观念在历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现在欧洲人民和亚洲人民正为着争取和平,争取欧洲及亚洲的集体安全而无疑的,由于和平力量在亚洲和欧洲的重大胜利,国际紧张局势已有了某种程度的缓和,整个国际形势已有了一定的改善。不过,争取和平,争取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是不合美国侵略集团及其追随者的胃口的,他们所坚持的是战争政策。因此,在朝鲜战争结束,印度支那的和平恢复以后,美国却拼凑了八国举  相似文献   

17.
60年前,由瑞典、法国、英国、意大利、巴西、苏联等6国知名科学家组团实地调查朝鲜战争中的细菌战后,向国际社会发表的《调查在朝鲜和中国的细菌战实事报告书及附件》,是美军在朝鲜战争中实施细菌战的核心证据。围绕这一核心证据,至少还有6个方面的旁系证据:美国在朝鲜战争前夕和期间具备实施细菌战的能力,并有着实施细菌战的强烈欲望;许多外媒报道,美国利用日本原细菌战人员,协助美军实施细菌战;朝鲜战争前夕和期间,美国在日本拥有细菌战部队和基地;朝鲜战争中实施的细菌战,明显袭用了"二战"期间日本细菌战技术和方法:被俘的美国飞行员对他们的细菌战行径表示忏悔,并写出供词;现存中国反细菌战档案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东北人民确实受到美国细菌战攻击,中国由此展开了大规模的反细菌战运动。  相似文献   

18.
1950年6月27日,美国帝国主义在发动侵略朝鲜战争之后,紧接着又以朝鲜战争为借口,使用武力侵占了中国领土台湾。现在,整十年过去了,美国帝国主义仍赖在台湾不走。这是美国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同时,这也是它自取灭亡的一根绞索。毛主席说:“中国领土台湾、黎巴嫩以及所有美国在外国的军事基地,都是套在美帝国主义脖子上的绞索。不是别人而是美国人自己制造这种绞索,并把它套在自己的脖子上,而把绞索的另一端交给了中国人民、阿拉伯各国人民和全世界一切爱和平反侵略的人民。美国侵略者在这些地方停留得  相似文献   

19.
艾森豪威尔的「陈列橱窗」朝鲜停战协定刚签字的时候,美国宣传机器吹牛说:艾森豪威尔已经批准了一个计划,要把南朝鲜「重建」成为「自由世界」的一个「陈列橱窗」。现在,几个月过去了。这个美国「陈列橱窗」里充满着的只是战争叫嚣、特务恐怖、毁坏、饥饿、疾病和死亡,看不到一点点重建和平生活的迹象。「印度时报」的一个特派记者最近在一篇报道南朝鲜情况的通讯中结尾说:「简而言之,李承晚的南朝鲜就是,用一个南朝鲜记者的话来说,『死亡和垂死者的地方』.」南朝鲜在停战后仍继续处于这种悲惨状况,是美国的「用亚洲人打亚洲人」的政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朝鲜战争是印度独立后不久便深入涉猎的几个重大国际问题之一。从战争开始到结束,印度积极参与调停,并就朝鲜战争所涉及的问题发表看法,表明立场。在这一过程中,印度政府所持的立场与美国政府多是不一致的,尤其是在对待参战后的中国的立场上,双方更是分歧严重。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政府非常重视印度的反应与立场,寄希望于印度能站在美国一边,支持美国所领导的反共产主义活动,但事与愿违,印度不仅未能站在美国政府一边,反而公开批评美国。在此期间,双方的主要分歧体现在对待中国的立场上。双方之间的立场差异折射出两国迥然有别的国家身份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