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技术创新已成为支持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有力保障.以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影响为主线,阐述了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中的优势分析,并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基于区域比较视角的哈尔滨创新能力提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欣  于渤 《科技与经济》2011,24(2):20-24
以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4个区域核心城市为研究背景,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样本城市的创新要素和能力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哈尔滨的剖析可知,其优势在于:区位优势和对俄合作;经济基础和城市综合服务后发优势;国家级园区对科技创新强势带动作用。其不足在于:多元投融资体系未形成;科研成果转化渠道少;自主创新能力弱,品牌竞争力不强;对人才吸引乏力;产业集群与技术链条缺失;对创新缺乏宽容持续性。最后,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区域创新能力是指一个地区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能力,它包括知识创新能力、知识流动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的环境和创新的经济绩效五个要素。文章依据最新资料,分别对湖北武汉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4.
《科学管理研究》2016,(4):64-67
基于共生理论视角对系统间协同性的内涵进行了重新界定,并在总结现有定量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新的协同性评价模型。采用主要煤炭资源型区域相关面板数据,对我国主要煤炭资源型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子系统与经济发展子系统之间协同状态进行了定量评价,针对主要煤炭资源型区域协同度仍未达到稳定的优质协同状态及子系统间仍处于非对称性互利共生状态的改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区域创新能力已成为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专利对于区域创新能力乃至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并且成为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紧密关联。介绍了山西省专利发展状况,基于专利和高新技术企业视角,对如何进行区域创新能力绩效评价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专利授权量来表征创新能力,采用变异系数、标准差、ESDA方法及回归分析法对1986-2014年河南省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演变,研究发现:河南省创新能力在不断提升,创新空间差异在不断拉大,郑州和洛阳一直是较强的地区,并对河南省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甘肃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教兴省"战略的逐步实施以及各级领导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甘肃工业企业,特别是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对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的认识进一步加深,通过多年的努力,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1 人才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企业在技术创新中 ,人才的重要性日益显著 ,人力资源管理是创新管理的核心因素。从理论上说 ,民营企业从创立之初 ,与国有企业相比 ,在用人机制上有着国有企业不可比拟的天然优势。民营企业在录用人员上具有双向选择权 ,因事设人 ,不拘一格的特点 ,创新人才的潜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 ,由于民营企业产权清晰 ,通过制度创新 ,把技术入股、人才持股经营引入民营企业 ,按市场规律办事 ,激发创新人才的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有利于激励技术的所有者、资本的所有者、管理者和创业者联手推进技术创新 ,企业靠不断更新技…  相似文献   

9.
甘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加快建设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甘肃的科技、文化、产业和金融力量高度集中于兰白都市圈,具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化基础、战略条件和战略地位。建设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现实路径:建设兰白科技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创新化构建引导激励与创新追赶两个政策层次一体化发展的创新政策体系,解决诸多制约产业创新能力建设的发展问题,将区域长期积累的特色产业基础、潜在科技"势能"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创新"动能",打造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西部科技创新高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2016年度安徽省科技统计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了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的突出表现,全面总结了安徽省积极推进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研究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安徽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因子分析法,从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创新产出能力、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环境六个方面对江西省11个地市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为地方政府在制定科技发展规划、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中,采取合理的科技创新战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数据统计和SPSS11.0计算机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对我国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方面较具代表性的14个省市的区域创新能力发展现状进行评分、划类和排序,论证了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大致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前景,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各地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夏兰 《甘肃科技》2000,16(1):9-10
现代经济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告诉人们 ,技术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是一个综合性表现。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角度讲 ,技术创新使科技、体制、管理之间找到一个弥合点或对接点 ,节约经济资源 ,在资源配置中出现帕累托改善效应 ,减少社会交易费用。1甘肃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甘肃是一个大中型企业相对集中 ,科学技术实力相对雄厚的省。同时 ,甘肃地处西部内陆 ,市场发育滞后。因而 ,在技术创新上既有有利的一面 ,又有致命的缺陷 ,尽管主观上做了较大努力 ,但与其他省比较仍存在下列问题 :1.1技术创新观念滞后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的观念尚未…  相似文献   

14.
经济新常态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出现了南北经济分化的新特征,探明南北分化加剧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之道已变得十分迫切.该文在梳理南北经济分化态势和区域创新差异格局的基础上,基于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大逻辑,从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的视角出发,通过构建计量经济学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南北经济发展分化的成因.研究表明:1) 2013年以来随着北方经济增长快速回落,我国南北经济分化走势愈益突出;2) 北方与南方在创新能力上的落差同样较大,且区域创新鸿沟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3) 造成南北经济分化加剧的最重要因素在于地区创新能力差异,资本积累速度的快慢对南北分化的产生有较大贡献,制度因素也可以部分解释南北经济增长分化,但劳动力因素并不构成南北经济分化的主要原因.研究还发现,北方人力资本优势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南北经济分化的加剧.上述结论可以为促进我国南北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实证角度阐明了沿海开放区域的竞争力来源于区域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总结了沿海开放区域技术创新的政府主导型、企业以及企业协作三种组织模式,在分析沿海区域技术创新环境基础上,提出了沿海开放区域的高新技术和传统产业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科技园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增长和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其强弱是衡量一个区域技术创新实力的重要尺度。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学者对科技园区区域技术创新及其能力评价方面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今后我国技术创新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应注意的问题,从而为我们研究区域技术创新问题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确定,对于制定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针对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并简要评述,目的在于明确当前研究进展并讨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陈朝斌  王科 《科技信息》2007,(31):428-43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区域的创新能力是构成该区域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进而决定了该区域在国家竞争乃至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因此各地都极为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关于区域创新能力的决定因素、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标准等问题也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本文就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决定因素作了一下粗浅探讨,并利用2005年的有关统计数据,借助于Excel软件和SPSS软件对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最后针对如何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区域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研究,对其各自在区域创新的多个环节的表现进行评分和排序,旨在客观的描述东北三省的区域创新发展现状,并为东北地区区域创新体系的建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区域创新体系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政策意义。学者们对技术创新经济学的研究的一个重要结果是:研究开发具有不确定性、不可分性(indivisibilities)和有被人模仿的风险,造成了研究开发的市场失灵,导致企业对研究开发投资不足。政府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并不自动导致企业对应用研究和开发的投入。学者们进而提出,知识的创造和扩散,只有在政府研究机构和企业等部门以一种建设性的、互动互补的交互式作用时才是最有效率的。因此,用政策干预的方式来系统推动一个地区的创新活动可以推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