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能否得以顺利地实现,评价标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思想品德课程教与学的评价标准,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初中思想品德课教与学评价方式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两个方面的改革构想:一是淡化考试,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二是强化考查,体现人文性和激励性原则。  相似文献   

2.
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大胆改革,开拓创新。我们已经并将继续探索思想品德课动态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各种要素和各个环节按照内在的规律紧密结合、环环相扣,形成立体交叉、良性互动的开放式教学系统,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方面,遭遇最大的挑战就是教学的低效和无效问题。因此,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4.
要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一种切实体现教育方针、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新课程精神的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实效,是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初中思想品德课探究式教学应围绕教学目标,把握好设境激趣、解疑导拨、归纳总结、激励评价四个重要环节,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知识门类激增,大量的边缘学科涌现,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信息化特征明显的今天,人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也呼唤着全新教育改革的呈现.长期以来,我国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教育目标狭隘,教育手段单一,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在激烈竞争的时代,我们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在党的科教兴国战略指引下,大力发展"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7.
巨海霞 《科技信息》2009,(9):221-221,33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思想品德课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可是目前在思想品德课教学却呈现出这样一个现状:学生在生硬灌输和主动求索中失衡,形成一些唯心的道德认识,应付考试尚可,但对行为素质提高的功效却不大。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思想品德课自身的资源,从目标入手,深入研究授课艺术,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抓住课堂,延伸课外,同时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通过“遵循个性”、“快乐学习”等方面的有机结合,真正实现超越课堂、超越教材、超越教师,从而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探索和思考高校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模式。要改变目前学生厌学的现状就要在课堂教学形式上不断创新、辅助教学活动要广开新路。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品德课,是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本文在思想品德课改革的指导思想上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实践性是思想品德课的基本属性,并进行了论证,指出了思想品德课联系实际的几个主要方面,对思想品德课目前应解决的教材问题、教师问题、教学方法问题等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0.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既有一切教学活动所共有的一般规律,又有其特殊规律,研究和掌握其教学规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有着重要意义。笔者长期从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工作,对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有何规律可循等问题进行过一些探索,也有些心得。现试从二个方面谈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规律,以求教于方家。规律之一:教学中直接知识与间接知识相统一教学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特殊形式,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个人的认识过程,这一过程离不开与社会实践相联系。就课堂教学而言,其教学过程实质上还是以传授和学习间接知识为主,要帮助学生能将所学的间接知识与客观现实相结合,使学生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教师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直接知识与间接知识相统一的规律。此规律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传授间接知识必须与客观实际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人类认识过程中,理论来源于实践,又用于指导实践去改造客观世界,并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和得到发展,这是人类认识过程的普遍规律。理论联系实际,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普遍原则。人类认识活动的普遍规律,同样适合于初中学生的认知观,这是因为,在...  相似文献   

11.
初中思想品德课探究式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将教学的目标由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从而更加关注学生思想品德意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仅仅作为一门学科用成绩来衡量.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探究式教学是适应新课改,面向新时代的教学方式,值得我们深入的探索和开展.  相似文献   

12.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很多学生出现了对思想品德课学习信心不足,没有兴趣,成绩差等现象。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注重情感教育,做学生学习、生活的楷模。  相似文献   

13.
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不管是取消论还是取代论或是分体论都不能满足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2003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注(实验稿)》课程标准的发布是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把定位比较高的"思想政治"改为"思想品德",重点在"德"上,以"德"为美,以"德"感人。在新课改之后,心理教育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一部分,已成为主流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4.
思想品德课是初中教学的一个关键学科,不仅关系到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而且还关系到学生今后综合素养的发展。学生的思想是学生学习的灵魂,是教师做好其他教学工作的前提。合作学习运用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运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具体分析,找到完善的策略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5.
雷霖 《科技咨询导报》2007,(29):247-247
从2004年秋季起,初级中学思想品德课采用了课标版新教材。新教材运用了多种字体,设计了丰富栏目,具有鲜明的可读性特点。新教材的指导思想很明确,那就是要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性特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相似文献   

16.
赵平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3):144-144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学生主体的独特体验过程.由于情感作为个体的内心体验具有很大的内隐性,并且体验是一种心理的主观成分,带有很强的个别色彩,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教师是无法深入学生的情感内部直接作业,无法对学生的情感下命令的.新课改由于把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第一位,因此,教师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运用其它一些教学手段外,体验式教学不失为一个更有效的方式.因为教师必定不象医生,通过手术把学生的情感移植在他们的大脑中.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创造一个由内向外的过程,以学生个体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在引导学生的心理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建立起为学生所认同和接受的规范和价值,并以其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和成长.  相似文献   

17.
王占成 《科技信息》2008,(30):289-289
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加强等等,都与老师的才能与素养的提高分不开的。本文对如何搞好思想品德课教学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8.
在大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采取专题教学、加强学生的参与环节、加强学生实践环节、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革考试方法,可以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思想品德课”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国家颁发的《全目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系统地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尤为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解读和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从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的兴趣入手,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相似文献   

20.
要让思想品德课触及学生的心灵,就要与其它学科相结合,择取学生熟悉而生动的材料,融合学生对思想品德的认识;要与社会热点及日常生活结合,引发学生的思考讨论,达成思想品德共识,转化学生行为;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