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靳毅旗  杨星波  王萌 《甘肃科技》2011,27(7):128-129,161
湿陷性黄土具有在自重压力或一定附加压力下遇水湿陷变形的特性。针对湿陷性黄土的这一工程特点,从黄土湿陷性的机理出发,分析了工程中常用的几种黄土路基的处理方法,为黄土地区公路工程建设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湿陷性黄土是由于黄土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而产生显著的附加下沉,并且强度也随之降低的一种特殊结构。黄土的湿陷性有自重湿陷和非自重湿陷两类。在我国60%以上的黄土地区为湿陷性黄土,而且大多出现在地表浅层,黄土地基的湿陷性特征会给即将修建的结构物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可能会使结构物出现大幅度的沉降、裂缝、倾斜、甚至影响其安全和寿命。因而,必须对其进行处理后方可使用。另外湿陷性黄土隧道多位黄土土质结构疏松,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地基承载力不高,具有湿陷性,在遇水侵蚀或较大荷载的作用下,隧道则产生较大沉降。其基底承载力很难满足要求,通常需对基底进行加固处理,湿陷性黄土隧道基底处理常用的方法有水泥挤密桩和树根桩等。  相似文献   

3.
起始含水量系指湿陷性黄土在外荷载或土自重压力作用下,开始具有湿陷性质时的最低含水量,它是反映黄土湿陷变形特征的指标之一。文章简要介绍了确定起始含水量与压力关系的室内试验方法,并探讨了起始含水量在工程中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苗宁涛 《甘肃科技》2008,24(6):119-120
在干旱环境形成的强烈自重湿陷性黄土,在近期的增湿作用下能显著改变其工程性质。浅层土增湿后,具有和新近堆积黄土近似的性质。它不同于一般湿陷性黄土。在某些黄土场地的勘察中,往往发现浅层黄土和深层黄土工程性质差别较大。浅层黄土较之深层黄土湿陷性及压缩性偏高,其界线深度往往在地面下5、6米左右。新近堆积黄土与下部黄土的界线也以5、6米为多,给人形成新近堆积黄土的分布厚度多数不超过6米印象。在预浸水处理后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往往也是5米或6米以上保留湿陷性。因此这一深度界限及其内在规律值得注意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西宁地区湿陷性黄土在雨水作用下,水分入渗迁移规律以及对湿陷性黄土湿陷性的影响,以青海省西宁市典型湿陷性黄土场地为研究对象,结合西宁市水文气象特点,对湿陷性黄土场地有限雨水量入渗的现场浸水并取样进行了土工试验。结果表明:湿陷性黄土在有限雨水入渗作用下湿陷性和自重湿陷性均有一定程度退化但未完全消除;湿陷性黄土场地在有限雨水作用下水分的迁移作用范围和程度有限且呈各向不对称分布。根据现场试验结果并结合土中水分不同赋存状态,分析了湿陷性黄土中水分迁移动力、途径及机理。研究结果可为西宁湿陷性黄土场地在雨水等有限浸水量作用情况下的地基处理方案比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调查分析了新疆伊犁地区湿陷性黄土的工程力学性质,介绍了预浸水法在处理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情况,说明这种方法可以消除黄土地基的自重湿陷性,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7.
西北地区的湿陷性黄土厚度大,湿陷性强,目前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理论研究仍然无法满足工程实践的需求.如何经济、高效、合理地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成为西北地区工程建设的热点问题.通过西北某综合管廊工程挤密桩法处理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现场试验以及室内土工试验,得出该地区综合管廊工程挤密桩法处理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建议桩长、桩间距、以及桩身填料.通过研究发现使用挤密桩法挤密后的地基土体湿陷表现形式,并由此提出针对高填方湿陷性黄土地基分层铺设防水土工布的地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灵仙 《河南科学》2001,19(3):317-320
结合工程实例 ,讨论了处理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各种方法 ,提出对湿陷性黄土地基采取人工挖孔灰土桩的处理方法能汲取挤密桩和垫层法二者的特点 ,可提高承载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彭家坪工业园区综合办公楼工程实例,对沉管素混凝土夯扩桩与素土挤密桩组合式复合地基处理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的设计、施工与检测进行了分析。简述了该复合地基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应用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对湿陷性黄土兼地震区的建筑桩基 ,将自重湿陷性黄土浸水产生的负摩阻力和地震作用产生的附加轴力以外荷载对待 ,进行了湿陷与地震遇合的可能性估计 ,明确了荷载分类和荷载效应组合 ,给出了负摩阻力计算公式及考虑湿陷及地震可能组合下的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公式 ,并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1.
丁明 《科技信息》2013,(16):358-358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非饱和的欠压密土,具有大孔和垂直节理,在天然湿度下,其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但遇水浸湿时,土的强度显著降低,在附加压力或在附加压力与土的自重压力下引起的湿陷变形,是一种下沉量大、下沉速度快的失稳性变形,对建筑物危害性大。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建设,应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和工程要求,因地制宜,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地基浸水湿陷对建筑物产生危害。防止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综合措施,可分为地基处理、防水措施和结构措施三种。其中地基处理措施主要用于改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减小或消除地基的湿陷变形;防水措施主要用于防止或减少地基受水浸湿;结构措施主要用于减小和调整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或使上部结构适应地基的变形。  相似文献   

12.
结合兰州和平镇某工程,通过大型现场桩基试验、理论研究和周边场地案例分析,研究了在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中,桩的承载性状和负摩阻力的变化规律,通过该试验研究,不仅提高了对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地基处理的认识、同时能作为该类型场地桩基设计的参考依据,而且深化对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变形特征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介绍了高等级公路结构物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夯处理施工方法,为相似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同心至固原段高速公路自重湿陷性黄土采用强夯方法,消除黄土的湿陷性,提高地基承载力,根据施工的方法、试验数据、理论分析,提出了强夯法治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理论方法、施工方法及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湿陷性黄土地基危害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丕琴 《甘肃科技》2004,20(10):137-138
兰州地区自重湿陷性黄土分布很广,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屡屡发生建筑物湿陷的工程事故,为确保房建设备正常使用,本文对引起房建设备下沉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措施,在房屋维修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黄土的湿陷性分区是评价场地适宜性的一种基本方法。本文在查明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场地黄土的湿陷性进行了评价。根据计算的自重湿陷量和总湿陷量,采用Surfer软件对场地进行了分区,结果表明:自重湿陷量和总湿陷量与场地具有湿陷性土层的厚度密切相关;**方向自重湿陷量较大;**方向总湿陷量较大。该分区图对后期的地基处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湿陷性质、类型评定与侧限浸水压缩试验的测试压力关系密切.考虑地区、基础型式、埋深和应力扩散的综合影响,确定湿陷系数测试压力,为准确确定地基的湿陷量提供依据.通过兰州两处高坪8个不同位置的湿陷性黄土的室内湿陷性试验,分析黄土密度、含水量、湿陷系数沿深度的变化规律.针对中小型建筑工程采用条形基础时,考虑3个不同基底压力在地基中的附加应力扩散规律,探讨饱和黄土地基总应力沿深度的变化规律,给出不同深度的黄土湿陷系数的浸水压力的建议值表.  相似文献   

18.
通过梳理湿陷性黄土成因及各地基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优缺点,结合黄韩侯铁路房屋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的工程实例,以技术经济分析方式得出了湿陷性黄土地区铁路房屋地基处理的一般方法,对湿陷性黄土地区铁路房屋的修建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Ⅲ级自重湿陷性黄土遇水强度降低、变形较大的情况,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的手段,分析强夯处治后位移场、应力场和塑性区的变化规律.以某高速公路段为例,设计强夯处治方案,并通过现场夯沉量试验和标准贯入试验,得出强夯处治Ⅲ级自重湿陷性黄土的最佳夯击次数及有效的处治深度.研究表明,强夯单点夯实作用后位移场和应力场重新分布,其有效的水平夯实范围为3m,剪切塑性区体积增大;Ⅲ级自重湿陷性黄土最佳的夯击次数是5次,强夯竖向有效处治深度为4m.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试验数据对比分析结果一致,证明强夯处治方案合理,强夯处治对于Ⅲ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鉴于室内试验确定的黄土自重湿陷下限深度与野外实测值存在明显差异,基于饱和状态下黄土的似先期固结压力就是湿陷起始压力的观点,以陕西渭北黄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新的判定自重湿陷下限深度的方法.首先利用浸水状态下黄土的固结试验测定了黄土的似先期固结压力,其次用似先期固结压力方法确定了湿陷起始压力,最后通过湿陷起始压力与饱和自重压力的对比分析进行自重湿陷性判定,确定了自重湿陷下限深度.现场试坑浸水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所提出的方法确定的黄土自重湿陷下限深度值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以为黄土湿陷起始压力、湿陷敏感性等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