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呐喊》、《彷徨》的意象设置与情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诸多的本分析中,鲁迅小说的意象研究略显不足。试图以意象分析为研究契机,探讨鲁迅小说意象与深层情感的内在联系;并在小说意象的艺术凸现中,探索鲁迅的精神世界和独异的化思考,以形成对鲁迅小说价值的又一言说方式。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每一篇小说,几乎都是各种艺术手法综合运用的成功典范,而心理描写是鲁迅小说运用最广泛、最具特色的艺术手段。“文学史,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①为了更全面深入地把握鲁迅小说的美学意蕴,本文试图从心理描写的角度,探讨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鲁迅小说的心理描写就其方式来说是多样的,它所体现的功能也是多方面的,并本是单一的为心理描写而心理描写。鲁迅惯用传统的白描手法,为人物“写照传神”,很少以作者的Q气对人物作抽象的心理分析。在《阿Q正传》中极为典型。阿Q要技革…  相似文献   

3.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基本的文化素质,具备较强阅读能力的人能更快更准确地获取信息,能更有效地自主学习.高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当在各个学科中开展.该文站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高中生地理阅读能力的培养,从高中生地理阅读能力的地位、现状及如何培养3方面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4.
李慧敏 《龙岩师专学报》2002,20(4):36-38,46
鲁迅虽然没有阅读过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但他在小说中对主人公内在灵魂复杂性的挖掘,对主人公独立意识的强调以及叙述视角和叙述形式的变化都印证了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试图从作者与作品,读者的对话,两种意识的对话,故事之间的对话,悲喜剧的对话,作者与自我体验的对话等几个方面阐述了鲁迅小说中的对话性。  相似文献   

5.
从分析鲁迅对冯梦龙的评价入手,探寻鲁迅对冯梦龙的承继形态,发现鲁迅关注下层人民的生存困境,为下层人民立言与冯梦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冯梦龙展现了对人性的初步探寻,也对鲁迅有着很大的影响。鲁迅立足于民族的生存,建构全新的创作理念,对小说功利性的重视,打破传统小说的狭隘写作视角,开辟了全新的叙述观念,创造了具有经典性意义的小说文本。  相似文献   

6.
我觉得有必要首先对“鲁迅中断小说创作”这一命题作一点说明。严格地说来,鲁迅在有生之年并未完全中断小说创作,直到逝世前一年(1935年),他还写下了四个短篇小说:《采蔽》、《理水》、《出关》、《起死》。本文之所以还沿用这个不严密的命题,主要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第一,鲁迅在创作了他一生中的绝大多数小说后在小说创作中出现了一段不短的停滞期,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为了更直观地看出这一点,我们不妨列出鲁迅一生写下的共34篇小说的大致写作时间(上面已提及的四篇不资):1912年,作文言小说《怀旧》;1918年4月——1922…  相似文献   

7.
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他的小说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震惊文坛,本文从叙事学角度入手,从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叙事角度三方面分析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交汇的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民俗学角度,分析了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阿Q,《祝福》中的祥林嫂的性格及其形成的原因,说明了民俗对增强鲁迅小说中人物的民族化具有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对高中生进行阅读服务的必要性,分析了高中生阅读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提高高中生阅读服务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柏君 《新余高专学报》2015,20(1):103-104,138
鲁迅的小说是复杂的,因此对鲁迅小说研究的视角也必须是多维的,从鲁迅与弗洛伊德无意识学说的关系入手,讨论分析了荣格集体无意识学说在鲁迅小说中的体现,从而从一个新的视角对鲁迅小说进行了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11.
鲁迅是大学中文系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鲁迅概论(鲁迅研究)的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当下大学生对鲁迅的接受状况并不乐观。如何能够让当代大学生真正的走进鲁迅,如何切实改善当下大学课堂鲁迅教学的现状,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教材的选择与教学方法的更新成为我们改善鲁迅教学现状,实现真正走进鲁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文化显赫地位来自鲁迅思想的博大精深及其特殊的文化禀赋,以及与他的思想密切相关的人格精神.然而,文化的急剧转型开始撼动鲁迅固有的文化地位:1.文化的急剧转型带来了新的文化诉求,前所未有的文化诉求需要新的人文建构资源与价值支撵,新的社会问题与新的文化格局使鲁迅思想处于被审视、被反思的位置;2.文化的急剧转型引发了社会对新的文化偶像的欲求,新的欲求迅速消解着作为文化偶像的鲁迅的“当代性“.贬鲁思潮是鲁迅文化地位波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钱理群的鲁迅研究独具特色之处就在于,采取了“单位观念、意象”研究方法,对鲁迅文学世界中最具鲁迅个性色彩的单位观念、单位意象进行文本细读,把握鲁迅深邃复杂的精神与心灵世界。同时,在对鲁迅文化精神探寻中观照现实,对现实进行严峻而理性的反省,在对历史与现实的上下求索中,达到与鲁迅的精神与生命的感通与交融,凸现其“不合适宜”的启蒙主义文化立场与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4.
2006年《呐喊》、《彷徨》研究有关《狂人日记》、《伤逝》的论述最为醒目;总论《故事新编》的文章多从文体角度入手,以汤哲声、陈林侠、房伟的文章为代表;李今、刘进才、孙玉石针对胡尹强《鲁迅:为爱情作证》一书发表了针锋相对的看法;有关《藤野先生》的论争构成《朝花夕拾》研究中的热点;朱正的鲁迅杂文重读,戈双剑、杨晶关于鲁迅日记的语言考察,孙郁《鲁迅的译介意识》,邢植朝、袁盛勇、崔云伟从各自的视角出发对于鲁迅作品的整体解读,皆有其新颖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5.
韩少功是对鲁迅十分尊崇的作家之一。在乡土题材的小说创作中韩少功的“寻根”小说《爸爸爸》继续并扩展了鲁迅《阿Q正传》中对国民劣根性中存在的原始文化心态与思维模式的思考,并且在“启蒙母题”小说《马桥词典》中存在着鲁迅启蒙语言的双声话语特征;另外,韩少功的散文随笔对鲁迅杂文的思想和方法也有所继承。  相似文献   

16.
鲁迅不仅是我们民族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受荆楚古代思想家、政治家的影响,在特定的时代体现着他的深刻。荆楚先贤作为研究对象受到鲁迅的评价和批判,他们的精神和思想也作为一种资源出现在鲁迅的作品中,影响着鲁迅的创作和价值观。鲁迅的思想在先贤们的基础上既有继承,也有超越。  相似文献   

17.
在鲁迅诗歌作品中,除了他那一贯的充满着战斗精神的创作个性特征之外,他的诗还具有口语化特征,表现在:他的诗具有意象朴素、主题单纯、指代明确、表达方式简洁等特点,从这些口语化的特征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鲁迅诗歌的内在风格特征和审美特征,还可以更好地理解鲁迅的诗学观念。  相似文献   

18.
1925年底到1927年初,集中了鲁迅几乎全部牵涉爱情婚姻的作品,而写于此期间的全部六篇小说都在思考至爱者或身份关系上至密者之间的关系形态,这正是鲁迅此期间复杂爱情心态的呈现.《铸剑》写于这一时期的末尾:鲁迅下定爱情决心并付诸实施的时间.通过对鲁迅与许广平书信的考察,认为从眉间尺到宴之熬是鲁迅爱情心路的过程与精神结果,爱情同时促成了鲁迅于此时精神生命大转折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讽刺贯穿其创作始终.研究者除了发现其艺术来源之外,也应该关注其思想和精神来源.鲁迅不只是为国人译介摩罗精神,他选择的是精神界的启蒙、改造和战斗,讽刺是其武器.他有意识地读取的"摩罗精神"的本质是叛逆、反抗、战斗精神,这符合讽刺精神所需内核,也有功利性质的一致性,并且在自己反对旧文化的文学实践中转化为讽刺精神.从这一角度来看,鲁迅读取的摩罗精神与他的讽刺精神在文学上存在着相关、转化、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当下思维是鲁迅最核心的思维方式之一。这种思维表现在鲁迅的生活世界中,不仅呈现出一种强烈的时代感和尊重生活的现实感,还体现为几种思想观念断裂并置和整体化的倾向。此外,当下思维也使鲁迅体现出参与生活的强烈主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