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用体脂率、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江淮地区汉族肥胖的标准,于2010年在安徽滁州和江苏淮安调查了1 426例(城市男性309例,乡村男性414例,城市女性312例,乡村女性391例)江淮汉族成年人的身高、体重,通过身高、体重来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用BMI、体脂率、身高标准体重分别评价江淮汉族成年人肥胖率.结果表明:(1)江淮汉族男性BMI值为(24.1±3.6)kg/m2,女性BMI值为(23.8±3.6)kg/m2.(2)随年龄增长,BMI增大,身高下降.(3)用BMI法判断,江淮汉族超重率男性为34.7%,女性为30.7%;肥胖率男性为14.4%,女性为13.2%.(4)男性以体脂率大于26,女性以大于37作为用瘦块体重法判断中国汉族人肥胖标准为宜.(5)用身高标准体重公式测定成人肥胖率,以往体重≥标准体重的120%为肥胖的标准不适合于成年人.本文研究结果提示男性标准在标准体重的128%~132%为宜,女性标准在标准体重的132%~136%为宜.WHO标准也不适合我国族群肥胖的判定.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北京地区汉至明清时期人群的身高发育水平和变化规律,运用人体骨骼测量仪对北京西屯遗址出土的人骨标本(汉代43例,北朝16例,明清15例)进行测量,依据股骨的长度推算该地区3个时期古代人群的身高.结果显示:北京地区汉代组、北朝组和明清组男性居民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65.34、163.79和165.32 cm;女性居民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59.18、162.97和158.57 cm.西屯组汉代至明清男性居民的身高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没有显著的提升趋势;北朝组女性身高显著高于汉代组和明清组.同7个古代组和北京地区现代组相比,西屯汉代组、北朝组和明清组男性的身高值处于中等水平,而北朝组女性身高显著高于其他古代组和现代组.  相似文献   

3.
探讨常德市成年人的体质现状,从常德市20~59岁的成年人中随机抽取4 945人进行了体质监测.结果显示:2005年常德市成年男子平均身高167.37 cm、平均体重65.55 kg,成年女子平均身高156.44 cm、平均体重54.49 kg;成年人体质优良率为44.79%;超重、肥胖和高血压的检出率分别为27.10%、4.41%和13.73%;成年人的心血管、呼吸机能及运动素质均随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国内外常用的两种测定标准体重指数 ξ公式 :ξ1 =体重 (kg) 身高 (m) 2 和 ξ2 =体重 (kg) 身高(m)进行研究 ,并对体重指数 ξ分布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 :两公式计算体重指数 ξ1 和 ξ2 均服从正态分布 ;男、女体重指数 ξ1 平均值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男性低于女性 ;男、女体重指数 ξ2 平均值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男性高于女性 ;男、女体重指数 ξ1 平均值稍高于凯特莱指数平均值 (2 2 ) ,但与凯特莱指数不受性别影响的结论相反。公式 (1)采用身高的平方值 ,要比公式 (2 )计算体重指数更为合理。因此 ,以体重指数 ξ1 作为一个连续型随机变量 ,运用正态分布离差法分别制定老年男女肥胖程度各评价等级标准更加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5.
2009~2013年测量了26940例汉族成年人的身高值,其中乡村汉族人16503例,城市成人10437例,对11个汉语方言族群成年人的身高进行了分析.乡村汉族中,江淮方言族群(男性167.3±6.4 cm,女性156.5±5.6 cm)身高最高,华北方言族群男性167.3±6.4 cm,女性155.7±5.7 cm)、吴语族群(男性166.7±6.9 cm,女性155.6±5.9 cm)身材较高.城市汉族中,东北方言族群(男性169.5±6.7 cm,女性158.0±6.1 cm)身高最高,华北方言族群(男性168.5±6.2 cm,女性157.3±5.8 cm)、江淮方言族群(男性169.2±6.2 cm,女性157.1±5.6 cm)身材较高.在农村和城市族群,赣语族群(男164.0±6.3 cm,女性153.9±5.0 cm)身高最低.汉语方言族群身高的不同是遗传背景、不同的环境因素以及中国各地劳动强度,饮食结构和营养摄入量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692例桡骨骨量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单光子骨矿分析仪测量了广州高校692名年龄24~85岁教职工的桡骨骨量(BMD:骨质密度;BMC:骨质含量)。结果显示男性各年龄组的骨量明显高于女性;两性在30~39岁组骨量最高;男性BMD为0.742g/cm2,BMC为1.067g/cm;女性则分别为0.676g/cm2和0.786g/cm;女性骨质丢失约从50岁开始至70岁后BMD约下降25.7%,男性的骨质丢失比女性晚约10年,从60岁开始至70岁后BMD下降约18.5%。按WHO建议诊断标准,50岁后骨质疏松患病率男、女分别为32.6%、51.4%。另外,研究发现男性BMD、BMC与身高、体重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女性只有身高与BMC有较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羌族人群的骨质量水平并且根据身体测量指标有效推测该族群的骨质量,运用人体测量方法与生物电阻抗法对843例四川羌族成人(男性409例,女性434例)进行身高、体质量、肩宽、骨盆宽、体脂率、肌肉量、推定骨质量等指标的测量,并根据身体测量指标进行身高体质量指数计算.分析各指标、指数与推定骨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推定骨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羌族男性的推定骨质量为2.67 kg,约占体质量的4.04%,女性推定骨质量为2.15 kg,约占体质量的3.59%,与标准推定骨质量相比属偏低水平.羌族男性、女性均表现为肌肉量与推定骨质量的相关性最高,其次为体质量.选取肌肉量、体质量、身高、身高体质量指数4项与推定骨质量相关性较强的指标和指数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的回归方程均可用于羌族推定骨质量的推断,根据肌肉量建立的回归方程结果最可靠.  相似文献   

8.
随机选取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的602例羌族成年人,测量其身高和头面部6项指标,包括面宽、眼内角间宽、口裂宽、鼻宽、容貌面高和鼻高,建立羌族人群头面部指标与身高的线性相关和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羌族男性的身高和6项头面部指标值均高于女性数值.6项头面部指标中,羌族男性和女性均是面宽与身高的相关性最大.根据线性回归方程推算的羌族男性和女性的身高值比通过倍增因数推测的身高值更接近实际测量值.在多元回归分析中,根据羌族男性头面部6项指标建立的多元回归方程具有最小的估计标准误差,即该方程更适于推测男性身高;羌族女性中,根据单一变量(面宽)建立的回归方程具有最小的估计标准误差,因此适于推测女性身高.  相似文献   

9.
东莞理工学院学生身高与四肢长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东莞理工学院在校学生的身高与四肢长度的关系,为临床、体育训练、体育选材、法医学、人类学提供参考资料.采用邵象清的人体测量学方法,对东莞理工学院学生300名(男156名,女144名)身高、上肢长度、肩宽、下肢长度和骨盆宽进行测量.得出了身高、上肢长、肩宽、下肢长和骨盆宽的均值及相关系数,全部相关系数介于0.39至0.85之间,上肢长与身高之间相关系数男性0.79,女性0.39,二者高度相关,下肢长与身高之间相关系数男性0.85,女性0.84.东莞理工学院学生形态发育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其形态发育基本稳定,各年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某化工企业职工的死亡原因.方法应用死亡率和构成比指标.结果按死亡率排列前3位的主要死因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消化系统疾病.职工标化死亡率为0.561%.中年职工标化死亡率为0.502%,其中男性职工标化死亡率为0.621%,女性职工标化死亡率为0.205%.男女死亡率之比为3.17.结论各年龄组死亡率和构成比男女几乎都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并且升高幅度逐渐加大.表明随年龄升高,死亡的危险性随之增加,各年龄组性别死亡率均是男性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用皮褶厚度、体脂率法评价江淮地区汉族肥胖的标准,于2010年在安徽滁州和江苏淮安调查了1 426例(城市男性309例,乡村男性414例,城市女性312例,乡村女性391例)江淮汉族成年人的身高、体重、肱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通过身高、体重来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通过肱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来计算体密度,采用Brozek公式计算体脂率.用BMI、皮褶厚度、体脂率分别评价江淮汉族成年人的肥胖率.结果表明:(1)江淮汉族男性BMI值为(24.1±3.6)kg/m2,女性BMI值为(23.8±3.6)kg/m2.用BMI法判断,江淮汉族超重率男性为34.7%,女性为30.7%;肥胖率男性为14.4%,女性为13.2%.(2)随年龄增长,肱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值、BMI、体脂率增大,身高下降.(3)用长岭晋吉皮褶厚度法判断,江淮汉族肥胖率男性为39.8%,女性为30.4%.皮褶厚度法得出的肥胖率远远高于BMI法,两种方法存在较大矛盾.本研究认为用肱三头肌皮褶与肩胛下皮褶之和来判断中国人群肥胖的标准,男性应该在35~45 mm之间,女性应该在45~55 mm之间选取.(4)用长岭晋吉体脂率法作为判断肥胖的标准,肥胖率男性为43.3%,女性为5.3%.用体脂率和BMI法判断江淮汉族成年人的肥胖存在较大矛盾.长岭晋吉体脂率法男性标准定得太低;女性标准定得太高.本研究认为用体脂率来判断江淮地区汉族肥胖,男性以大于24%、女性以大于28%为宜.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利用新疆地区1985年和2010年7~12岁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对该地区维、哈、柯等三个少数民族女生的身体形态发育状况作25年的动态观察、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近25年间,新疆7~12岁维、哈、柯等少数民族女生的身高、体重、胸围平均增长值基本保持增长,平均增长值分别为:维女生1.9cm、2.2kg、1.3cm;哈女生8cm、5.7kg、2.8cm;柯女生5.4cm、2.7kg、1.4cm。维、哈、柯等少数民族女生的身体形态发育各有差异,总体水平:哈女生的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优于维、柯女生,柯女生的优于维女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遗传、历史、自然环境、学校、家庭、社会等因素外,最主要与新疆经济发展区域间存在不均衡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13名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和5名男姓对照(平均年龄、身高、体重和训练年限分别为(27.8±2.1) vs. (30.8±2.6)、 (176.2±3.6)cm vs. (170.4±4.0)cm、 (82.1±4.2)kg vs. (68.2±5.3)kg和(6.3±2.3)a vs. 0.0a)的血清睾酮(T)、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刺激素(FSH)、皮质醇(C)和催乳素(PRL)的含量.结果发现,训练前除了实验组的T水平比对照组的显著高外((5.73±1.30)g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参加第19届南非FI-FA世界杯足球比赛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年龄等指标与运动成绩相关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进入决赛队伍数量最多的欧洲各队是平均身材最高、体重最重的队伍,而运动成绩较差的亚洲各队运动员则平均体重最轻、克托莱指数较低;不同位置运动员在平均身高、体重、年龄和克托莱指数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门将的各项指数最高;参赛运动员平均年龄差异不明显,都维持在较高的年龄水平上;前8名球队和亚洲日、朝球队的运动员在平均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此结果可为中国足球运动的科学选材和训练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新疆七所高校的400名维吾尔族、汉族,城市、乡村大学生进行了形态、机能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城市汉族男性身高、体重肺活量三项均值高于城市维吾尔族男性;城市汉族男性身高、肺活量二项均值高于乡村汉族男性,而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乡村汉族男性;城市维吾尔族女性收缩压高于城市汉族女性及乡付维吾尔族女性,城市维吾尔族女性胸围高于城市汉族女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能够对未识别族群八甲人的身高进行有效推测,随机调查了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的158例八甲人(男性61例,女性97例)的身高和6项体部指标:手长、手宽、足长、足宽、肱骨内外上髁间径和股骨内外上髁间径.通过分析6项体部指标与身高的相关性,计算体部指标与身高的倍增因数,建立了体部指标与身高的线性回归方程.结果发现,八甲人男性的各项指标值均比女性的数值高(P 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八甲人男性和女性均是足长与身高的相关性最大,男性的股骨内外上髁间径和女性的足宽与身高的相关性也较大.分别根据倍增因数和线性回归方程推测八甲人的身高,结果发现,由线性回归方程推测的八甲人男性和女性的身高均更接近于实际测量值,与倍增因数法相比,该方法更适合于推测八甲人的身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某高校教职工身体成分变化规律和超重肥胖现状,为高校教职工保持身体健康提供相关参考与建议。实验人员采取多频率生物电阻抗法对某高校732位教职工进行身高、体重与身体成分检测。结果显示,该高校教职工的身体超重问题情况较为严重,特别是40~49年龄组与50~59年龄组超重、肥胖人群的比例分别达到了76.93%和75.76%,各个年龄组男性教职工超重与肥胖问题均比女性教职工更为严重,男女教职工60~69岁体脂肪含量最高。该校教职工细胞内、外液与蛋白质含量符合性别差异,各部分肌肉含量呈下降趋势,且左右肌肉含量分布略微不均。根据检测结果,建议该校教职工应适当增加体育锻炼、合理饮食,40~59岁年龄层教职工应注意超重与肥胖问题,60~69岁年龄层人群应警惕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采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海南省五指山市黎族的体型特征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测量607例黎族成人(男性308例,女性299例)的10项体型指标,分别计算了黎族男性和女性的外、中、内三因子值、体型位置均数、身高体重比值.结果显示,黎族男性的平均体型值为3.2-5.3-2.3,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2-5.0-1.7,属于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黎族男性身体的肌肉、骨骼均较为发达;女性身体的肌肉和骨骼不如男性发达,但皮下脂肪比男性发达,体态也更加丰满,女性的身高体重比值小于男性的数值,体型位置均数大于男性的数值.黎族男性和女性的内因子和中因子值均随着年龄增长先增加,到了老年又下降;外因子值则始终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女性各年龄组的内因子值均高于同年龄组的男性数值,中因子和外因子值均低于同年龄组男性的数值.比较黎族与国内14个南方族群的体型特征,结果证实黎族体型与海南临高人最为接近,与海南汉族也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数据统计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巴西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736名参赛运动员的年龄、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4个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巴西世界杯运动员平均年龄26.85岁,平均身高181.64 cm,平均体重74.92 kg,平均克托莱指数412.02,与往届相比除平均身高呈增加的态势外,其他指标均呈减小的趋势;不同洲际运动员年龄与身体形态特征呈现鲜明的地域特点,平均年龄: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平均身高: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平均体重:欧洲非洲亚洲美洲,平均克托莱指数:非洲欧洲亚洲美洲;不同位置运动员年龄与身体形态特征具有显著的位置特点,其中,守门员与各个位置两两比较均呈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并且各项指标最大,其次是后卫,最小的是中场队员,后卫队员的身体形态特征均数与中场队员和前锋相比其差异呈非常显著性,各项指标均大于中场队员和前锋,且中场队员各项指标最小;不同洲际守门员、后卫、中场队员仅在平均身高方面呈现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而前锋队员的各项指标均不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研究西北地区4个少数民族的体部特征.采用人体测量方法测量了东乡族839例、保安族450例、回族824例、藏族410例的成人体质数据,并与其他15个民族进行比较.东乡族、保安族、临夏回族男性、女性平均身高属于中等类型,甘南藏族男性平均身高属于超中等类型,女性平均身高属于中等类型.东乡族、保安族、回族3个民族体部特征相近,而与藏族的体部特征差异较大.在19个族群中东乡族、保安族、回族体重较轻、身高较矮,臀围、胸围较小,甘南藏族体重较重、身高较高,臀围、胸围值较大. 4个民族的PCⅡ值均较大,即在19个族群中4个民族的肩宽、骨盆宽值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