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南昌西山万寿宫是人们为了纪念许逊而修建的道观,后来逐步发展成为祭祀、许愿的宗教场所。是道教文化的产物。本文简述了西山万寿宫的历史演变过程,并从经济、文化、旅游等多方面分析西山万寿宫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现在已成为促进南昌经济发展的一种宝贵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2.
西山万寿宫古庙会远近闻名,在中国庙会文化中独树一帜。万寿宫作为江西庙会文化的突出代表,其知识谱系非常完整,前后贯穿数千年。明清以来,形成了以西山万寿宫为中心,以丰城、高安、南昌、新建、清江、进贤、抚州、奉新、临川、安义、鄱阳等为腹地的,波及全省的跨地域的祭祀许真君的庙会文化圈。万寿宫庙会之所以能够得到政府和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和认同,主要在于其拥有鲜明的地缘信仰特征和悠远而又深邃的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3.
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呈现形式并非都是非物质的,物质层面是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文化空间的概念,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依托的文化空间也是物质的。应该从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去探讨其与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从经济学角度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问题,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低碳模式是解决文化产业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该模式以文化生态美学为指导,以经济学的成本核算原理为依据,借鉴低碳理念,提倡文化资源的高效、低耗、可持续利用,并融通经济、文化、教育、法律等各大领域,有利于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矛盾,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和保护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国,加强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对于培养高素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人才具有重大意义。高等学校在加强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大多数高校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教育,应结合学校特色,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和素质。  相似文献   

6.
黄蓉  孔琼  马婷 《科技信息》2014,(10):178+180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是中国外宣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非物质形式存在的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先辈智慧的结晶,是文化的积淀,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民族性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国家的传统,更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骄傲。作为世界上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最多的国家,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外宣至关重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语翻译的跨文化研究有利于中国人对文化有更深的领悟,提醒我们身上肩负的责任,同时引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大舞台。  相似文献   

7.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播的一种特定方式。在构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时,必须重视内外部环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所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在环境变化历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会陷入非语境化境地,这就会极大地阻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继承。因此,在新形势下,应当根据当前的时代环境,构建符合时代发展的非物质文化传播路径,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使其完整地交到后代子孙手里。  相似文献   

8.
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影像资料库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记忆的主要表现形式,具有重要的文化知识信息价值。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资源丰富而多样,利用现代声像学影像技术记录、开发与利用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影像信息资源,建立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影像资料库,是保护和传承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繁荣与发展大理民族民间文化事业,满足读者地方人文影像知识信息需求,建设发展馆藏特色文献资源,促进地方民族文化旅游与经济的和谐并进。图书馆理应利用自身的文献信息技术,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档案管理视角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着民族文化特色,是传统文化得以延续的重要载体。但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一些传统手工艺生存空间极速锐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境况不佳、保护意识不强、后续从业人员缺乏等问题导致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传承下来。因此,必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本文从档案管理视角来探讨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以促进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特点,指出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是公共文化机构的重要社会职能,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建设与管理需要研究的问题,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建设与管理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布达拉宫,从其研究状况来看,与其地位和作用不相符。为了挖掘布达拉宫的深邃内涵,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其进行综合研究。要有重点地对布达拉宫建筑群、经典书籍、绘画艺术、布达拉宫史和从布达拉宫看西藏地方与祖国关系史的研究。建议成立布达拉宫博物院和确立布达拉宫学。  相似文献   

12.
以"可能世界叙事学"理论为切入点,从小说的虚构性范畴中的虚构世界的本体论特征、叙事性范畴中的同质离散的叙事现实世界和幻想世界的叙事虚拟世界、经验性范畴中的叙事虚构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抵牾等三个方面,来分析当代著名作家王小波小说《万寿寺》中的可能世界叙事。叙事不仅是我们组织现实生活经验的手段,更是一种文化创造性实践,激励我们改变启蒙仍未完成的"现实世界",为实现多样态与美好的"可能世界"而努力。  相似文献   

13.
宁波古代曾宫观林立,许多宫观屡毁屡建,延绵不绝,但近现代许多宫观被废弃或改作他用,堙没不存。紫极宫是宁波的一座重要宫观,它建立时间早,持续时间长,道教地位显赫,基本上贯穿了宁波道教发展的始终。梳理紫极宫的历史变迁情况,能够折射出宁波道教宫观整体的历史变迁轨迹,也能为当今宁波道教文化的弘扬提供必要的历史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4.
"《长生殿》子弟书"取材于清代洪昇的传奇《长生殿》。与《长生殿》传奇以表现"真情"为主旨不同,"《长生殿》子弟书"表现了人生的失意,反映了社会地位与政治紧密联系的旗人群体在八旗制度逐渐衰亡的历史背景下对人生悲凉的体认,这在"《长生殿》子弟书"的取材与其中所体现的繁华易逝的悲剧意识两个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5.
要探讨《长生殿》主题,只能依据剧本中的《自序》、《例言》与《传概》三则材料。《长生殿》只有唯一的主题,即情爱主题。洪升塑造杨妃形象时,情感倾向基本上回归到中晚唐,择取了同情、回味与美化的态度;在价值观上则运用了汤显祖的“至情观”,使杨妃的文化品格得以升华。对于李隆基形象的理解,不同时代的丈人是不断渐进的。洪升写李杨情爱时别具匠心:第一,写出了李杨不断深化与升华的情爱过程;第二,写出了李杨情爱的风流本色;第三,化用织女牛郎故事作合李杨的天上之情。  相似文献   

16.
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是西藏的标志性建筑,也是西藏文明的象征。在一千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布达拉宫的建筑规膜发生了巨大变化。文章试图从吐蕃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中提取有关布达拉宫的零星记栽,分析自吐蕃时期布达拉宫建筑规模的变化,为还原布达拉宫的原貌提供一些历史的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偃师商城遗址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该遗址包括大城、小城、宫城三重城垣及多组宫殿建筑基址、民房、作坊、墓葬等遗迹,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但自90年以来,商城遗址被严重毁坏,亟待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8.
江右商与万寿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外出经商的江西人,他们身上的一些特征和准则体现出万寿宫传承民俗。本文通过江右商人形成历史和江右商人经商活动特征的探索,揭示了万寿宫民俗活动与经济发展互为促进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大遗址周边区域历史文化特性进行保护,对城市空间开发实施控制,实现大遗址周边区域空间形态的融合,以城市形态相关理论为指导,运用多学科交叉研究、实地调研等方法对阿房宫遗址周边的空间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阿房宫遗址周边区域空间肌理较混乱,空间形态的破碎化现象严重,在城市总体空间结构中的功能角色不够明确.大遗址与其周边区域存在中心与场、相互依存、图底关系3种关系;大遗址周边区域承担着保护与缓冲、过渡与融合的角色;遗址周边区域空间形态的整合,应着重于形态结构、道路与交通、绿化系统与开放空间和建筑设计的结合.可为其他城市与其周边遗址的规划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