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民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现实问题和理论维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民生既是切入点也是交汇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迫切需要解决当代中国面临的民生问题,科学揭示民生的含义、内容、实质和实现途径.只有深入研究民生问题,才能建构起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学术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  相似文献   

2.
准确把握时代主题,是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今天,民生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进而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中心主题与现实取向。体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就具有的民生运思传统和致思方式;近代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形成的卓有成效的理论成果无不蕴含着浓郁的民生旨趣;当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快速推进所凸显的民生问题迫切需要解答;民生也已经为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提供了新的生长点、着力点和结合点。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文本中关注民生的思想是一个走向当代的热点话题。"民生"是一个中国特色的概念,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应有之义。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民生问题的态度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关注民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创者以民为本的执政思想的高度体现。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实践中,切实解决目前突出的几大民生问题,有一些需要坚持的原则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关注民生问题,不断创新民生理论。并通过实践不断提升民生的奋斗目标、细化民生的发展战略、完善民生的建设格局、扩大民生的保障范围,以此大力推进民生建设,使民生理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新挑战的形势下,我党产生了关注民生的若干新思维。体现在:在新的形势下,我党以新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民生问题能否解决好,关系到我们能不能顺利地走出金融危机的阴霾,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更关系到国家政体的安全,并且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格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添了新内容。在新的形势下,我党系统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解决民生问题的新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高度重视民生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生科技"是指旨在解决民生问题的科学技术。它既与一般科学技术相联系,但是又相区别。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农村民生已成为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为紧迫的任务,只有完成这个任务才能使新农村建设中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民生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民生科技行动。  相似文献   

7.
中共三代领导核心民生思想在价值取向、思想精髓、制度选择等层面具有一致性;同时在民生实践指导理念、民生目标设计、解决民生问题根本手段和途径以及民生实践成效等层面又具有差异性。对中共三代领导核心民生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研究边界。  相似文献   

8.
关注民生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民生问题的解决,党和政府历来政治上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由此民生政治应运而生。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民生政治的发展的特点呈现富民政治、利民政治到人本政治转变。可以讲,民生政治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执政党积极探索的成果,它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新视野,将引领中国新一轮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在经典社会主义中,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由于与现代化相联系,这一命题就体现为民生问题。从近代以来中国人对资本主义的判断和现代化追求到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实践,再到邓小平理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是围绕民生问题而展开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只有把握民生问题与现代化的关系,才能从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上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0.
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邓小平始终十分关注民生问题,首先纠正了以往忽视民生问题的错误思想,为民生建设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其次提出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民生建设举措,形成了丰富的邓小平民生思想。  相似文献   

11.
论民生档案的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档案包括各类与民生有关的专门档案,是党和政府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很好帮手.本文重点讲述了在具体工作中围绕服务民生制定发展目标,部署工作任务,整合各类民生档案资源,使档案工作的成果更多体现到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上来.  相似文献   

12.
杨名飏著《关中集》中蕴含丰富的民生思想,它深切地表达了杨名飏对人民生活、生存和发展的关怀。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凸显的民生问题,深入研究杨名飏的民生思想,对于我们当下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为中国人所接受,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术语转换。早期国民党人根据对资本主义的判断,阐释马克思的相关理论,从中国传统理想中挖掘相关资源,以民生主义为主题,初步厘清了一些理论混乱,形成了较清晰的社会主义概念。虽然还有一些误读,但也扫清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发展的一些障碍,是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重要一页。  相似文献   

14.
民生作为一种社会生活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的产物,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关切民生既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本质体现。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践行中国共产党人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对市场经济纠偏的需要。民生问题的凸显既是发展中的问题,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充分的体现。以民生为发展导向不只是一种简单的物的投入,也是一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的利益机制,引领城乡居民走向共同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中包含着丰富的民生内容。解放全人类、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崇高的民生目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解放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论与实践的新时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体系,并以此为指导,在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富裕民生的建设实践和奋斗目标中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传统向现代转化中民本、民权、民生关系探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先秦政治思想中,民本与民生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封建社会里,不仅民本被纳入封建秩序发生了变异,而且民生思想被边缘化了。近代以来,在西方政治思想的冲击下,民本逐渐与民权相贯通,民生也作为一个与民权相关联的命题而突出起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与传统命题创新结合起来,这样民本就转化为执政为民,民权转化为人民当家做主,民生转化为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试论民生新闻的定位与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新闻以民为本和大胆披露的节目风格使其有着比其它新闻体裁更大的作为潜力。为更好发挥作用,民生新闻应强化其媒体和社会意识,在内容风格和话语倾向上进行准确地定位。民生新闻包括公共新闻报道、矛盾纠纷报道和一般性报道三种类型。在进行新闻报道的制作时,应根据报道的类型侧重选取报道的重点,选择报道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民生的不断改善和提高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永恒主题。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始终关注民生、重视民生,致力于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其民生思想与时俱进,在继承和创新的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核心的民生思想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