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南海第四纪冰期旋回中的碳酸钙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碳酸钙的保存与溶解(即碳酸钙泵)通过其缓冲器效应控制着世界大洋的酸碱度, 进而可能对全球大气CO2浓度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南海大洋钻探ODP 1143站2 Ma以来的碳酸钙分析, 提供探讨第四纪冰期旋回中碳酸钙泵作用的高分辨率记录. 统计研究结果表明, 南海第四纪冰期至间冰期过渡期, 碳酸钙堆积速率的最高值领先于δ 18O最轻值约3.6 ka; 而间冰期至冰期过渡期, 碳酸钙溶解程度最高值滞后于δ 18O最轻值约5.6 ka. 碳酸钙泵在冰期至间冰期过渡期向大气释放CO2, 而在间冰期至冰期过渡期将大气CO 2泵入深海. 碳酸钙泵的这种海水CO32-浓度的调节功能, 直接控制全球大气CO2的部分变化, 从而影响第四纪全球碳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2.
越来越多的资料证实, 从第四纪和第三纪晚期到大约900 ka前的中更新世转变前(MPT, mid-Pleistocene transition), 北半球冰期变化周期为40 ka, MPT之后转变为100 ka. 一般作为外强迫来解释冰期间冰期循环的北半球中高纬度夏季太阳辐射变化是由地球轨道进动控制的, 但其主要周期是 20 ka, 这和实际的冰期间冰期循环的周期不相符. 定义了一个能量指标C和响应阈值Ct, 前者表示外部辐射能量的供给大小, 后者代表了气候系统的整体响应. C与Ct的大小关系决定冰原融化或者积累, 控制间冰期的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并决定冰期循环的周期. 基于能量阈值假设, 从一个概念模式出发对冰期循环周期和控制因子进行了模拟试验. 结果显示, 能量指标C和阈值Ct不仅能够解释中更新世转变之前冰期的40 ka周期变化, 也能够部分地解释MPT之后冰期的准100 ka周期变化, 其中40 ka是冰期循环的基本周期, 从而揭示了MPT前后气候系统变化和周期演变的内在连续性. 相似文献
3.
西太平洋暖池温区中心沉积物磁化率记录的YD和Heinrich冷事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西太平洋暖池温区中心WP 92-5 柱样沉积物磁性地层学、磁化率和δ 18O等测试与分析, 获得了布容正极性期内哥德堡、莫诺湖(Mono Lake)和蒙哥(或Maelifell)3个短暂的地球磁场漂移, 它们发生的时间约12.1~11.3, 25.0~24.0和31.0~28.0 kaBP; 并从该柱样的磁化率记录中发现Younger Dryas (YD)和Heinrich冷事件沉积层. YD 冷事件出现于30~22 cm, 年龄约11.5~10.6 kaBP; Heinrich层中的H1, H2和H3冷事件分别出现于51~39, 108~91和140~126 cm, 发生时间约15.1~13.0, 25.0~22.1和30.6~28.2 kaBP, 与大西洋中部SU90-09柱样沉积物磁化率所记录的H1, H2和H3冷事件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表明磁化率的变化可能是气候频繁颤动特征在大洋沉积中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