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主要阐述了现代产品生态设计的内涵,与传统产品设计的区别,并借助国外产品生态设计方面的实例指出了产品生态设计的具体内容与方法,提出企业实施产品生态设计的必要性,以及产品生态设计对于企业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态城市已经成为21世纪城市发展的新模式。本文探讨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理论以及影响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国外比较成功的生态城市的开发模式及其主要的成功经验,讨论了对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启示和原则。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生态住宅建设的发展必须继承我国传统民居的生态观,大力借鉴国外生态住宅建设的丰硕成果,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运用国外的先进的生态技术,在此基础上的创新是我国生态住宅建设及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4.
陈星 《科技信息》2010,(21):I0113-I0113,I0419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发展过程的压力和矛盾也日益增多。本文首先阐述了生态城市的内涵,其次对国外具有代表型的生态城市建设模式。包括紧缩型城市、公共交通型城市、循环经济推动型城市、社区推动型城市进行分析评价,并对我国现有的以生态旅游型城市、森林型城市、海滨型城市和节水型城市等为代表的生态城市发展模式进行综合比较.提出了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秦春茹  吴昊  张全友 《科技资讯》2009,(27):121-121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国内高速公路的边坡越来越趋向于生态防护形式发展,对目前我国采用的生态防护形式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杨晶晶 《科技资讯》2013,(16):219-219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古国,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我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有着借鉴的意义。现在我国正在大力的发展生态社会,生态理念已经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在对公民进行生态理念的教育中让公民对传统文化加深了解有着十分重的意义,因为现在的世界中各个国家都在宣扬自己的文化,体现自己国家文化的特色,故而在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中国,应该更加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也更加重视对于生态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城市生态林业建设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也是现代城市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在二十一世纪,随着生态文明和信息革命的到来,对生态城市的理论及其实践的研究必将得到广泛的重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生态城市的研究既要从国外的研究中吸取精华,又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生态林业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目前对污染水体的治理技术以及成为重要研究课题。本篇以成都市活水公园设计建造为实例,,以国外类似建设经验为参照,简要阐述了我国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的一般模式,着重探讨了活水公园将生态设规划设计与水体净化工程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对未来我国城市生态公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简单介绍了生态建筑的一些相关概念,从生态建筑设计的角度来探讨生态图书馆建筑设计的策略问题。通过分析研究国外生态图书馆建筑的实例,结合现阶段我国图书馆建筑设计的特点,指出了我国图书馆生态建筑的发展要素。  相似文献   

10.
提高生态消费力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生态消费力对人的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有重要作用。我国近年来发展生态消费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要从消费主体、客体、消费环境等方面提高生态消费力,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发展生态消费力,弘扬生态文明,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受损河岸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市段河道护岸多使用混凝土等人工建筑材料,其结果导致河岸植物群落丧失,破坏了河岸连接水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纽带作用,其生态作用越来越小.因此恢复重建受损河岸生态系统,需要研究适于河岸生态环境、生态作用好的生态修复材料.以恢复重建城市段受损河岸生态系统为目的,研究了作为受损河岸生态修复材料--芦苇幼苗的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表明:芦苇秆粗细对芦苇秆的发芽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在选取芦苇秆时,尽可能选择休眠芽多的芦苇秆,并且选用细芦苇秆,以便于运输;散状、捆状条件下,芦苇秆的发芽有显著差异,捆状芦苇秆要比散状更易发芽,可培育出优良的芦苇幼苗,因此最好将数个芦苇秆捆成一束浸泡发芽.本研究得出的技术方法,可以减少对芦苇原生地的破坏,并且能够快速、大量繁殖芦苇幼苗,为成功开发植物相容型混凝土河岸生态修复材料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尖锐。在城市规划中强调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良性循环的聚居环境越来越重要。阐述了生态城市及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分析了我国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生态问题,结合有关实例研究探讨了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与主要内容,对生态城市建设的策略措施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的提高,人们的生活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对于自己的居住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很多城市都将生态宜居城市作为自己未来的建设的方向。文章对现代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与建设进行的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论土地生态规划设计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土地生态规划设计是土地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其理论、方法及应用亟待深入探索和研究.辨析了土地生态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规划 3个基本概念,讨论了土地生态规划的本质特征、研究内容和基本原则,介绍了国外土地生态规划设计的主要方法(模型或模式),提出了我国近期内土地生态规划设计研究的主要方向.对促进土地生态规划设计领域的深入探索和研究、推进土地生态学的发展和建设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文明这一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生态文明的理念下建设生态环境,也日益成为当今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主要阐述了生态文明的重要理念,讨论了在生态文明理念下建设生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强生态建设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浅谈河道生态型护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海涛 《科技信息》2011,(26):331-331
目前国内许多大城市的水利建设已经从农村水利过渡到了都市水利,而且从都市水利发展到环境水利,再从环境水利向生态水利转化,城市水环境的整治已经愈来愈被社会各界所重视,人们已经由传统的防洪、排涝的水利建设观念向建设安全、舒适、优美的水环境观念转化。水环境的治理和水边环境建设包括了截污、清淤、护岸、绿化等内容。人们对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污水截流、清淤、底泥处理、两岸绿化等方面的内容做了不少研究。对新建河道的护岸结构在生态方面的研究也有了起步。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比国内起步要早,日本10年前就开始提出新水的概念,并且在生态护坡结构方面做了实践;荷兰也正在规划和建设21世纪的人与自然和谐的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建设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人们多维度的努力。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人工自然的“内容”越发丰富、涉及的领域越发广泛,其对于经济社会的影响也越发深刻。当前人工自然呈现生态性存在的特征,产业生态、产品生态和标准是人工自然生态的结构内容。人工自然之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在于:生态环境问题在史实上“肇始于”人类创造人工自然的活动,根源于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对立统一关系的畸形化存在与发展——对立有余而统一不足;产业生态失衡、产品生态失衡、标准违规、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产业的锁定和打压使我国面临巨大的资源环境压力。依靠科技手段,构建和谐人工自然生态、削弱因人工自然的不当生产消费所致的人对生态环境的过度扰动,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关注聚乳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要“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加大了对完全可降解材料的要求。生态塑料,尤其是对以植物为原料的生态塑料的研究和开发将倍受关注。近几年来,聚乳酸(PLA)作为一种来源于可再生资源农作物的全降解环保材料,已引起全世界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被产业界定为新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新型包装材料,是环保包装材料家族的一颗明星,其应用前景十分诱人。因此,目前很多国家都在加强聚乳酸的研究和开发,并加速实用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教师大学化培养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教师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国外小学教师培养模式为我国小学教师大学化培养提供可借鉴经验,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也为我国小学教师大学化培养提供了实践基础.在教育生态学的背景下,合理拓展师范生生态位、关注教育生态主体知识的遗传与变异、重视学习资源的平衡与失衡、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等,对小学教师大学化培养进行生态学分析,是小学教师大学化培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0.
鲁枢元是我国生态文艺学的探索者、建设者,也是当今立足于中国本土且能够在国际生态批评界拥有一定影响力的生态批评学者。他在生态批评的理论贡献方面,主要表现在:提出了"精神生态"的学术概念,视生态学为一种新型的世界观,拓展了生态批评的空间;建设生态文艺学学科,挖掘中国传统的生态文化,以及独特的"绿色治学方式"等。通过梳理鲁枢元的生态学术思想思路,以期对我国的生态批评发展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