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和支撑基础,而近年来由于内外环境的变化,很多因素阻碍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发展。主要有:青少年的总量减少是目前后备人才资源减少的根本问题;项目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后备人才的均衡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文化教育质量是制约其发展的主导因素之一;竞技体育的负面影响也极大地阻碍了后备人才的贮备;竞技体育运动员的目前退役安置措施也较大地影响了后备人才的贮备;整个竞技体育的培养体系的不畅也极大地影响了后备人才的发展;管理体制的不畅也较大地影响了后备人才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在我国体育发展事业中占有举重轻重的地位,大学竞技体育为我国体育事业输送着新鲜的血液,关系到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必须给与大学竞技体育事业以充分的关注,除此之外,作为大学的重要课程,大学竞技体育在锻炼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大学生的竞技精神上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也不可否认,在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过程中遇到了种种的问题,严重的阻碍了大学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对待这些问题亟需采取可行性的措施,推进大学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竞技体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也为我国的竞技体育运动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田径项目作为竞技体育中的一种,是衡量各国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的重要标志。然而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田径竞技体育中,还存在着许多方面的问题。该文主要对竞技体育田径运动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了几点发展对策,希望能对我国的竞技体育田径运动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4.
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取得历史性突破,首次登上金牌榜首位,奖牌数也达到新高。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发表了关于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讲话,提出北京奥运会后我国还将长期坚持和完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作为中国竞技体育重要成功经验之一的"举国体制"再次成为中外媒体热议的焦点。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优势和缺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在竞技体育发展的国际环境影响下我国的竞技体育也呈现出新的发展局面,其中在竞技体育教育事业中还存在缺失和偏向等不良现象,针对这一教学现状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我国竞技体育教学改革进行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陈琳 《科技信息》2009,(14):254-255
竞技体育对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竞技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学校体育,特别是在学校这个连续的教育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竞技体育和校园体育文化之间的关系加以重新审视。竞技体育是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文化发展的最高层次。本文就竞技体育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做出探讨,使竞技体育能更有效地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陈菲菲 《科技信息》2011,(10):397-397
伴随着科学发展观理念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也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走上了科学发展的道路,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发展竞技体育的必要性和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现存的不足,对如何使我国竞技体育得以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盖丽静  乔凌华 《科技信息》2012,(16):276-276
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把包括竞技体育在内的整个现代发展建立在节约资源、增强环境支撑能力及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基础之上,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竞技体育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配置,以及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竞技体育的人力资源开发主要包括运动员、教练员和管理人员等方面。我国竞技体育50余年的发展在人力资源开发上有过许多成功的经验,但也存在大量亟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以后,这些问题不解决,竞技体育的人力资源会出现危机,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9.
吕梅 《科技信息》2013,(4):340-340
现代竞技体育已成为了一个国家和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及科技等综合实力的"橱窗"。我国培养的大批竞技体育优秀人才参加世界大赛,为国争光,提升了社会主义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为竞技体育事业的腾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培养全面发展的智能型竞技后备人才是教育和体育部门共同的责任。学校体育在竞技人才培养上有义务也有巨大的优势,应该树立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将竞技人才的培养融入到教育大环境当中。在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女子院校中,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推动学校乃至地区的竞技体育发展,值得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李顺  何金龙 《科技资讯》2010,(6):199-199
北京奥运会我国"举国体制"取得的优异成绩,但我国"举国体制"也在体育资源配制、体育人才流动、运动员教育和再就业方面暴露出较大的弊端。它直接影响我国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因而进行竞技体育体制改革,丰富与完善"举国体制"将是实现我国竞技体育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于亚群  杨娅男 《科技信息》2013,(25):260-261
随着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也随着我国第十二届全运会的到来,学校体育在我国体育战略中的地位日益明显,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良性互动对我国体育事业的促进作用日趋显现,本文旨在了解我国与日本、美国三个国家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之间关系的发展状况和异同,希望对我国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的结合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杨恒心 《科技信息》2006,(3):147-148
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面临着种种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坚持竞技体育的现代发展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有社会环境、经济、政治、科技等等一系列的因素在影响制约着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性发展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竞技体育发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提出竞技体育的发展对策,以期为我国竞技体育的良性发展及远景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北京奥运会上突破性地取得了金牌第一,创造了中国竞技体育的历史。从表面上看,我国体育的最大收获是竞技体育上金牌数量的第一。事实上,除了金牌,我们最主要的收获是全民体育意识的觉醒,即除了竞技体育,我们还有群众体育要发展,更要与世界发展同步。从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体育的发展上看,存在的主要问题不仅仅是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如何协调地发展,而是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整合发展的相关问题。因此,诸多的专家及学者认为,北京奥运会将成为我国体育发展的一个拐点,即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整合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15.
姚多柱 《科技信息》2010,(25):404-404
竞技体育正在以其独特的魅力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功效,由丰富大众业余生活,到提升国民的民族自豪感。正因为如此,竞技体育的发展也被提到了一个很高的战略部署上,本文正是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竞技体育美学文化在我国存在忽视连续、全面发展的现象。我国竞技体育由于强调了其工具性而忽视了主体性 ,导致竞技体育美学文化表现为突出广义的人性精神美和社会价值 ,忽视了人性的物质美、形式美。当前世界竞技体育的发展主流是高度的职业化和成熟的商业化 ,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在这种形式下 ,要想实现我国竞技体育产业化 ,竞技体育美学文化及中国的体育文化必需同步、全面发展。在此期间 ,吸纳和兼容现代竞技体育文化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董海洋 《科技资讯》2009,(36):228-228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观念的转变和流动的制度性障碍逐步被打破,全国性和国际性的竞技人才流动越来越多。同时我国竞技体育市场化,体育人才资濠流动的范围以及人才资源流动中的经济因素也在不断增加。本文通过阐述竞技体育人才流动的现状,提出了应对当前体育人才不合理流动的一些策略。正确认识及应对竞技体育人才流动中出现的问题,对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竞技体育表演业已经成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竞技体育表演业有巨大的市场和收益,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因此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举办大型运动会还促进了城市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我国竞技体育表演业的基础,北京奥运会给我国竞技体育表演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体育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举国体制下的竞技体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纵观历届奥运会,金牌数在不断攀升,名次进入前5名,竞技体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可以说是体育大国.但是我国的大众体质,却不容乐观.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应该协调发展,着力发展大众体育、开展全民健身才是民族复兴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20.
回顾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和竞技体育的辉煌成绩,分析研究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现状和后北京奥运时代竞技体育的发展目标,充分认识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辨证关系,对我国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提出改革思路、方案和措施,从而促进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使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体育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