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勇 《科技资讯》2010,(11):242-242
每位作家都会选择一种文化立场来观照和构筑笔下的世界,从而形成其不同的写作观。在"五四"时期乡土小说作家中,鲁迅和沈从文代表了文化启蒙和描写乡土诗情的两级,论文从两位作家不同的艺术追求及作者相同的写作对象迥异的写作目的等方面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2.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8,(1):113-115
赵焕亭《中国现代作家传记研究》是第一部从整体上观照中国现代作家传记并按核心关键问题划分专题、选取典型传记个案、细读传记文本的研究著作,有其筚路蓝缕之功。赵著所抓四个问题确是中国现代作家传记写作中的关键,也是作家传记独特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8,(1):116-118
赵焕亭《中国现代作家传记研究》深入探讨了现代作家传记写作的主体性问题。本文从传记作者主体性、传主主体性、传记主体性研究所存在的三方面问题对该著进行了细致评析。  相似文献   

4.
写作动机是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作活动的内在动力。学生作文长期在低水平徘徊的根源,正是由于他们缺乏这种内在的动力。学生对写作意义的认识与当前追求短期功利的作文教学方式,导致了学生写作动机的缺失。教师应当以触发学生积极的写作动机为中心来设计作文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的写作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当下,底层写作发展迅速并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学思潮。在众多底层写作文本中,边缘人是作家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本文从具体作品切入,通过研读分析的方法,从而揭示边缘人特有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女性写作策略中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女性写作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女性作家在消解男性中心话语的过程中进行了多种尝试,然而皆不尽如人意。本文从女性写作解构策略出发,按照出走、回来、再次探索的顺序,逐一分析了各种解构策略中的不足及产生这些不足之处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女性写作”是法国女性主义者西苏提出的,是出自妇女并面向妇女的写作,所表现的是与女性的生理体验相关联的女性经验和潜意识。本文试围绕日本女流作家林芙美子的代表作品《浮云》、《晚菊》,从双重身份的手法、心理描写、具体意象的手法等表达方式入手,分析解读其女性写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作家的“个人化”写作有它自身的意义和局限性,“新生代”的文学创作明显疏离了前几代作家所习惯关心的话题,虽然这种写作方式在艺术领域与私人经验方面有所突破,但对欲望的毫无节制的书写以及叙述的重复、单调必将使它面临写作的危机。  相似文献   

9.
英国人文历史学家保罗·福塞尔最先提出旅行写作是文类的一种,也就是《牛津英语辞典》所说的“有特定形式、风格或目的的,特色一致的文体类别”。但是,英国著名旅行作家简·莫里斯说,在20世纪六十年代之前,旅游写作一直被看成是各种文类的大杂烩,除了都是写这样或那样的地方之外,毫无共同之处。旅行写作覆盖了从手册到诗歌的体裁范围,囊括了从职业写手到小说家的作者类型。这种小说家散文家还不在少数,他们旅居国外,写点这样的旅行文字挣点小钱。  相似文献   

10.
大凡作家写作,离不开自己的生括经历,但由于各个作家对生活的审美选择和审美感受的不同,作家从事写作在处理自己生活经历时,就显得完全不一样了。有的作家与作品几乎看不出什么关系,比如张天翼是现代作家中最不带自传色彩的人,尽管他的经历十分曲折丰富;而有的作家则明显地在作品中表现出对应的关系。许钦文便是属于这一类的作家。他的个人经历与小说描写内容表现出相当的一致性。读他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几乎所有的小说,都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1.
囿于特定生存环境和传统写作规范的影响,张爱玲经历了作为作家与作为女性身份的双重焦虑。张爱玲通过日常生活和女性生存的书写建构女性身份。她对日常生活的发现和重视,使日常生活重返写作场域;她从女性视角书写女性,让我们看到女性作家如何做到忠于其生活、历史文化现实及其自身的性别特质。  相似文献   

12.
复旦大学于2007年开招"文学写作"硕士,一时间引起了有关高校开设"作家班"能否培养出作家的争论,在争辩中"作家班"已成了"文学写作硕士"的代称。而高校"作家班"和"文学写作硕士"这两个诞生年代相差二十几年的概念是否可以一概而论还需进一步辨析,比照二者在生成背景和培养方针上的差异可以揭示出中国社会文化环境变迁的风貌。  相似文献   

13.
王安忆与乔伊斯·卡罗尔·奥茨是处于同时期的两位著名的女性作家,她们笔下的女性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试图从她们笔下的女性角色找出两位作家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以及从她们写作的语言特色与叙事艺术以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身体写作与女性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体写作”在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第一代作家,卫慧、棉棉代表的第二代,春树、木子美代表的第三代。在阐述她们的“身体写作”时,着眼于“身体写作”和男权文化的关系,结合她们的作品对她们的写作动机、文学品格、审美追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5.
童年时代跨文化熏陶,为奈保尔成为飞散作家奠定了文化底蕴。青年时代跨文化教育,让奈保尔产生身份认同危机和文化归属困惑,这是奈保尔成为飞散作家的动因。中、老年时代跨文化旅行写作促使奈保尔不断地在他独一无二的话语里寻找身份认同、文化归属和精神家园。奈保尔是后殖民时代典型的飞散作家。  相似文献   

16.
《北妹》《我承认我最怕天黑》《一树槐香》均以女性的身体和欲望为写作中心,表现女性的性自主权、需求及其现实状态,具有当代文坛基本认可的身体写作的特征。关于女性性焦虑普遍存在的认识,以及作家对于广大普通民众尤其是下层女性性状态的切实关怀,使得它们与以往的身体写作又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传媒条件下,电脑、网络等现代化的信息工具,使传统的写作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脑写作改变了人们的写作思维,并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短短的一二十年内,电脑写作经历了工具化、技术化阶段,正大步迈向智能化阶段。  相似文献   

18.
为了号召“迷惘的一代”,也为了自己寻求信心与勇气,厄内斯特·海明威以其独具一格的文体和写作风格创作了《老人与海》。从作家生活的背景和历史情形,我们获取了厄内斯特·海明威创作这篇文稿的两个动机。  相似文献   

19.
没有感情便没有艺术。白居易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情是维持艺术生命,使其长苗、开花、结果的根本。我们在欣赏文艺作品的时候,常常从作品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作家情感的流动,看到作家某些经历的“影子”,即使是最冷静、最含蓄、最有节制的描写也不例外。这是因为文学创作是作家在一种激情的催促下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的"新体验小说",主张作家实地考察,亲自经历,提倡描写普通人的生活,远离深刻,强调作家不动声色地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融入写作中,具有鲜明的自然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