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孔雅 《科技智囊》2006,(5):45-45
故事:相传在很久以前,弥勒佛和韦陀菩萨分别掌管着不同的庙宇,但是香火都不旺盛。佛祖经过调查发现: 弥勒佛——热情快乐,很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所以善男信女络绎不绝,人气很旺,但是他粗心大意、不善理财,财务状况十分混乱,导致虽然香客云集、车水马龙,但仍是入不敷出。韦陀菩萨——面色阴沉,不懂应对,以至于人气渐减,虽然他善于理财、严谨  相似文献   

2.
文献和考古资料表明,壮族祖先神布洛陀不是一个抽象的神祇,而是一个实施鸟或鸡卦占卜的"鸟神"或"鸟部落首领",布洛陀崇拜亦即鸟神崇拜。所谓"麽文化"的核心亦即鸡卦巫术,布洛陀的传说只不过是鸡卦巫术的筮辞。所以,壮族"麽文化"是布洛陀文化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韦拔群既是接受了马列主义理论的知识分子,又是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熏陶下的农民领袖。正是这两种思想的融合,铸成了韦拔群的多元文化性格。这一性格的外显,即我们所说的"韦拔群精神"。正是在这一性格的驱使下,他导演了东兰农民革命运动的一幕幕"壮剧"。  相似文献   

4.
师陀笔下的"新女性"来自城镇乡村,她们在家庭、社会和心灵深处寻找自我身份的认同却屡遭挫败。师陀立足于女性个体立场,展现了她们追求自由平等实践过程中的困境。同时,师陀揭示了女子自由平等启蒙理念在"以人为本"层面的缺失给"新女性"带来的创伤,启示人们思考中国近现代的社会文化背景究竟给女子自由平等实践提供了多少自由的空间?把鲁迅先生对"娜拉走后怎样"的理性质疑进一步拓展到了文化反思的层面。  相似文献   

5.
师陀笔下的"新女性"来自城镇乡村,她们在家庭、社会和心灵深处寻找自我身份的认同却屡遭挫败。师陀立足于女性个体立场,展现了她们追求自由平等实践过程中的困境。同时,师陀揭示了女子自由平等启蒙理念在"以人为本"层面的缺失给"新女性"带来的创伤,启示人们思考中国近现代的社会文化背景究竟给女子自由平等实践提供了多少自由的空间?把鲁迅先生对"娜拉走后怎样"的理性质疑进一步拓展到了文化反思的层面。  相似文献   

6.
"孝"是儒家伦理哲学的理论起点,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包括生命意识、知性精神和道德观念三大要素。"孝"的文化内涵与儒家经典《周易》的"精义"、"利用"、"崇德"三者统一,和《大学》所倡导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修身原则是一脉相承的。目前对"孝"文化的研究,弘扬其德性内涵固然重要,挖掘其生命意识和知性内涵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7.
唐代僚女叶限嫁陀汗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中越灰姑娘故事的同异是跨国骆越民族心理变迁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韦拔群的民族团结思想的演进,与其有浓重的传统士大夫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很有关系,特别是其"必在求学"的追求真理的心路历程,使其民族团结的思想从"愤不平"的单纯阶级论的思想,逐渐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理论结合起来,特别是《最低纲领》的出台,显示了韦拔群对于革命理论的运用逐渐成熟,也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探索迈出了政策实施的关键环节,在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易筋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武术典籍.述古堂本《易筋经》是明清之际抄本,小楷抄就,字迹俊逸工整,但用字多异体.整理述古堂本《易筋经》中的异体字,对其进行分类考辨,并进一步探讨其特点及成因,有助于《易筋经》文本的释读,且对于考察汉字演变过程,探索汉字使用规律等也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布洛陀神话是壮族口头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是骆越文化的精粹。追本溯源,布洛陀神话应源自几千年前的骆越鸟图腾信仰,带有浓厚的骆越文化特点。它随着骆越族群的扩散而传播,在骆越后裔布依族、水族等民族之中仍有其各自的表现形态。布洛陀神话是从骆越未分化时代就保存下来的珍贵叙述。  相似文献   

11.
知人善任     
去过寺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背后则是黑脸的韦陀。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座庙里,而是分别掌管着不同的寺庙。弥勒佛热情  相似文献   

12.
登楼抒怀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风尚,诗词中对楼的描述也各具特色。而"西楼"由于其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内涵,在唐诗宋词中使用广泛。通过分析使用"西楼"意象的诗词的情感倾向,探究了唐宋文人"西楼"情结的成因,这和"西"字在中国哲学中的特定内涵有密切联系,而且和西楼的位置、功能以及文人"以悲为美"的审美情趣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大量事例的具体分析对比,论述了成语翻译中,应着重考虑原文语言的各种文化因素和差异,着眼于其蕴藏的内涵意义,而不应机械地平铺直叙地将其逐字逐句转换成译文语言的观点。强调必要时,应舍其"语言外壳",求其"内涵意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翻译的"忠实流畅"和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4.
李磊 《科技资讯》2010,(13):219-219
民俗体育文化是我国文化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俗体育更是民族传统体育的"源"和"根",底蕴深厚,源远流长;通过研究民俗体育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对于更好的发展民俗体育和规划其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古典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最高成就,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英译本也承担着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本文从后殖民翻译理论视角出发,分析了了杨宪益和霍克斯两个英译本中在处理文化意象是各自所用的翻译策略以及由此体现的文化意识,指出两个译本呈现出一种"殖民化"与"反殖民化"的对峙,而前者的翻译更有利于在传播中国文化,促进文化平等交流。  相似文献   

16.
山,是中国大陆型地理环境的典型地貌特征;海,则是西方海洋型地理环境的典型地貌特征。"大陆型地理环境"文化图式与"海洋型地理环境"文化图式决定了"山""海"中西文化内涵的重叠与差异。这些重叠与差异导致了语言表达上的差异和多元化。了解"山""海"中西文化内涵的异同,有助于我们在文化背景下更好地理解与"山""海"有关习语的中西文化内涵,对于跨文化比较并确定适宜的翻译策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上世纪60年代初,布洛陀神话就得到搜集整理.本世纪初,敢壮山被确认为布洛陀生活过的地方,在政府主导下,每年举行祭祀及相关活动.随着各种力量的参与,布洛陀文化研究掀起高潮.布洛陀神话和布洛陀麽经成为研究重点.学者们从宗教学、文化人类学视角切入研究,取得一定的学术成果,但是在研究领域和视角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广西百色田阳县布洛陀文化旅游节为个案分析对象,从布洛陀文化旅游节的审美文化创意、审美文化特色、审美文化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审美文化分析,以期从中探寻出布洛陀文化旅游节文化产业的特色及举办成功的原因、价值和意义等。  相似文献   

19.
危静 《科技信息》2008,(29):183-183
哭嫁作为一种传统的婚俗文化,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及其丰富,有"中国式咏叹调"之称的哭嫁歌正是这种丰富文化的艺术产物。它是一种抒情性歌谣,以哭诉为主要形式,内容丰富,情感真挚,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以功能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为理论基础,阐释咸宁市"中国驰名商标"品牌名的命名缘由及文化内涵,分析其英译名的错误类型及原因,以弗米尔的目的论为根据,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构思既能传达中文名的文化内涵,又能被西方受众接受的新译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